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城市发展与规划史——开封·开封的兴起与衰落·开封城市公共设施·开封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办法一、开封兴起(春秋-汉朝)仪邑是开封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最早的名字,春秋时期,仪邑城是卫国的一座小城。战国时期的大梁就是在仪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年),魏国为了控制中原,把都城由山西安邑迁都至仪邑,名为“大梁”。之后的浚仪是由大梁发展起来的。春秋时期,开封境内还有另外一个城,即“启封城”,郑国国君郑庄公为向中原扩展,命郑邴在今开封城南朱仙镇古城村附近筑城,名启封,取“启拓封疆”之义。西汉时期汉景帝刘启避其名字中的“启”字之讳,“以开代启”而改名为开封。河流,城市的血脉自开封建城以来,纵观其3000年的发展史,其数度兴盛、衰落都与一个“水”字脱不了关系。世界上没有哪个城市象开封一样屡遭水患,仍能一次次崛起,洪水带给了开封无穷的灾难,把无数的风流故事掩没于地下,却也给开封带来过无尽的辉煌和繁荣。战国到北宋是黄河有利于开封城市不断向上发展的时期。1.黄河----战国魏大梁城的兴起当时的大梁离黄河比较远,黄河河道本身又比较稳定。灾少,其得以发展与繁荣。大梁开封作为城市,历史上第一个辉煌时期当属战国时代魏都大梁城。开封周围地势坦荡,一马平川,河湖密布,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所谓:“大梁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荆湖之运漕”。为避开强秦侵扰,更重要的是为了进取中原而谋取霸业,公元前364年,战国时期的魏惠王迁都开封兴建了著名的大梁城。2.黄河----大型引黄水利工程(鸿沟运河)魏惠王自荥阳引黄河水入圃田泽,然后开大沟,引圃田水东流,经大梁城北再折,南入颖水,涡河。迁都不久,魏惠王就组织大批人力在附近开凿了一条人工运河,即历史上有名的鸿沟。鸿沟水系的开凿促使开封成为水上交通枢纽,然而,也正是由于这条鸿沟,导致了大梁城的第一次毁灭。3.黄河----分支通济渠通济渠的疏浚使开封逐渐成为中原军事重镇和政、经、文中心秦灭魏,将大梁改置浚仪县,东魏天平元年(534)设梁州,以浚仪为州治,大梁城繁华不再。北周时,梁州改名汴州。隋炀帝开通济渠,使其与黄、淮沟通,汴州因“北控燕赵、南通江淮”,扼漕运要冲,而逐步发展成为联系南北漕运的枢纽,成为资用富饶的水陆都会。借助水运之便开封又渐渐发展起来了。二、开封之建设(唐——五代)进入唐代之后,开封也是水陆便捷的大都会,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汴州一度改为陈留郡。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李唐的宗亲李勉到汴州任节度使,他增筑周围达22里的汴州城。后来李希烈叛乱时,靠汴州城阻叛军数月。五代时期,除了后唐之外,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定都于开封,称之为“东都”或“东京”,这一时期的开封正式取代了洛阳成为那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1、恢复江淮漕运954年,周世宗柴荣即位。柴荣,整顿朝纲,改革弊制,在内政和军事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他三次征伐南唐,夺得“淮南十四州”的土地,并恢复了江淮漕运,使开封经济进一步提升。955年,他又发动10万民夫在原汴州城外筑外城。2、始建与修葺城墙开封城墙始建于唐德宗建中二年。时任永平军节度使兼汴州刺史的李勉自宋州来汴州,对南北朝时的汴州城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筑,这次重筑又被称之为“筑罗城”。主要是将汴州城的南壁往南扩充,把汴河围入城内。贞元十四年〔798〉董晋接任宣武军节度使后又增筑了两个水门,汴州城得以完备。这次重筑之规模是较大的,周回达20里155步,它奠定了今日开封城墙的基础。五代(除后唐外)把汴州作为都城,开封城墙多有整修,力度最大的,还是后周柴荣对开封城的修筑。除增修外城外,对里城(指今日城墙)主要是将道路拓宽,里城与外城的主干道取直。三、开封之鼎盛(北宋)公元960年,赵匡胤在开封城北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定都开封,号东京。北宋时东京城周阔30余公里,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组成,人口达到150余万,是一座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富丽辉煌的都城。此时的汴京城不仅是国内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国际大都市。开封的繁荣和地位到了巅峰。东京北宋东京城商业经济发展得益于漕运便利,水陆交通发达成就其国际大都会。“四水贯都”惠民水、汴河、五丈河、金水河。兵民皆赖四河漕粮为主,汴河作用最大。1、漕运便利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在元边轴承四周向外扩大数里加筑外城。赵匡胤以兵变多的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后,仍利用后周的汴梁建都。并在宋神宗间重修外城,加筑了瓮城和敌楼。宋徽宗政和六年,又将外城向南扩展里许,以添筑官府和军营。2、扩城修垣3、城市格局宋代,开封城墙作为东京城〔由里城、外城和皇城组成)之里城,又叫旧城、阙城,处在皇城外围,为东京城的第二道屏障,周长仍为唐李勉所筑时的20里155步.城门此时已达10个,角门子2个。其中南面三门:中曰朱雀、东曰保康、西曰新门〔崇明门〕;东面二门:南为丽景〔旧宋门〕、北为望春〔旧曹门〕;北面有三门:中为景龙(旧酸枣门〕、东为安远(旧封丘门〕、西为天波〔金水门〕;西面二门:南为宜秋〔旧郑门〕、北为阊阖(梁门〕等。北宋曾指定了四条大街作为御街,这四条御街的主要干线把全城街巷串连起来,纵横交错,整齐有序。它们是;第一条从皇宫正门向南,经州桥,通过内城朱雀门;第二条从州桥往西,经过里城的郑门;第三条,经州桥往东,经过里城的宋门;第四条,从相国寺前往东往北,经过里城之封丘门。4、主要街道布局我国古代建城、建都都讲究“中”字,正如《礼记》所云:中庸之道,不偏谓之中。中者,中间也。按《三礼图》中的周王城图来看,宫城居中,规划方整,全城每面三个城门,大街直通,皇宫建在城的中间。这是我国古代城池规划与建设的标准,这其中没有一条斜街。总的来看,北宋东京城有这五条斜街。从旧曹门到新曹门之间有南斜街、北斜街、牛行街,这三条都是斜街,都向东北方向倾斜。在东京城的东南方向,从周桥到大同门之间也有一条斜方向的河,即是汴河东半段,在它的影响下又出现一条斜街,即是从周桥到旧宋门又到新宋门之间又是斜街。除此之外在拱宸门外有斜街,安远门有一条袄庙斜街。北宋东京街道形制5、城市功能分区东京城内虽无明确的分区,但与政治统治相关的功能多集中在里城,而一般居住、手工业作坊、商业、仓库及皇家园林等多分布在外城。此时商品交易已不在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并出现各个行业相对集中地繁华商业地段。瓦市仓库区军营区6、城市居住空间的改变自唐代后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旧有的“市坊制”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至南宋临安城,这种“市坊制”已完全被更具活力的“坊巷制”所代替.将以往因袭井田制邑概念的传统聚居方式,改进为按街巷分地段的办法来组织城市聚居生活.6、城市商业空间的改变旧“市坊制”解体,为遍布全城的新型商业网所代替.传统的集中市制改变成以全城为市场领域,行业街市为骨干,联系分布各居民坊巷的商业网点所组成的商业网.新兴的城市服务行业,如瓦子、茶楼、酒肆等也纳入商业网内.四、开封之衰落(金元明清、现代)金元明清及民国是黄河制约开封城市发展的时期。日月如梭,岁月留痕,随着宋帝国的衰落,作为都城的开封也迎来了她噩运的开始。黄河泛滥导致河流淤积,从此“四大漕运”开始落没。同时,开封周围湖泽消失,开封成为茫茫沙海。1、地上悬河的威胁开封之“城摞城”开封由于其水陆交通优势,漕运便利,商业繁荣,经济发达,成为一代古都,但随后由于黄河边的地理位置饱受水患之苦,逐渐走向没落。如今,地下,历次黄河水患使开封数座古城池深深淤埋于地面之下;地上,则因黄河泥沙淤积使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了河高于城的“地上悬河”。所谓“成也黄河,败也黄河”。2、城墙的毁坏与重建金代末年,为抵抗蒙古军队,金人曾修葺城墙,特别是将里城加以扩建,主要是在南北两面向外扩展。这在考古钻探中得到证实:金代将里城向南推进了约300米左右;将里城向北推进了约700米左右,而修筑后的东西墙则利用宋内城东西墙加髙修筑而成。这次整修,确定了今日开封城墙的规模。金代城墙元代,至元二十七年修筑汴梁城。至正十七年,元将泰木花为防红巾军攻城,将汴梁城13座“城门只留五座,以通往来,余八门俱塞”。次年刘福通攻占汴梁城后作为首都,也未将已塞的城门打开。这就是北宋里城10余座城门至元末只剩5座的原因,这为明清时期修筑开封城墙时所继承。元代城门的减少明代洪武元年重筑开封府城’在金城基础上“始内外蝥以砖石”。此时全部包砌青砖的城墙,周长20里190步,髙3丈5尺,宽2丈1尺,池深1丈,阔5丈。城门五:东曰丽景,南曰南薰,西曰大梁,北曰安远,东北曰仁和。明代官兵为淹李自成起义军,竟掘黄河大堤,造成大水灌城,使得“开封旧城郭俱被泥沙围拥地下,垣形卑甚”,残破不堪。明代城墙清康熙元年,重修开封府城,在明城废墟上重建一座新城,“各门营建,一如旧制”,均沿袭明代模式。道光二十一年,黄河从城北张家湾决堤,开封城墙再次遭受黄河的浩劫。次年二月,重修开封城,历时一年半。重修后的开封城墙,周长22里70步,墙的髙厚都有所增加,城门升髙丈余。这就是今日之开封城墙。清代城墙3、开封城内水布局民国时期1948年城区洼地积水成湖,由此形成了现在的包公湖、铁塔湖,杨家湖等。现代水域布局4、城市主要街道布局唐宋以来,开封的城市格局基本没变,城门的位置和主要街道的分布与走向,始终是以北宋的御道为基础,尤其以南面街道为轴线的棋盘形式,建国后改建和新建的道路也始终保持着这些格局,甚至连现在的开封城“基本上还是北宋东京里城和明代开封城道路的格局”。5、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空间形态影响因素纵观开封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过程,其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自然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物质载体和外部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在开封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开封市内地势低平,而黄河内长期的泥沙淤积形成了地上悬河的景观,这使得开封非常容易被淹没。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封饱受水患之苦,慢慢的逐渐走向没落。2、文化因素文化因素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讲究礼教尊卑“,礼制尊,统于一”,体现在城市规划思想方面就是《周礼·考工记》中所规制的“匠人营国”制度.对古代东京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就是宫城居于全城核心、左祖右社、大型封建礼制建筑、中轴对称、官民不相参,体现了对种规制的尊崇,形成了尊卑有序的城市格局.中国古代帝王自称为天子,受天有大命,来统治人间。作为帝王之居的京师,则也刻意模拟天上星宿的“神灵世界”即所谓的象天设都。作为影响北宋东京布局的非理性因素,除了象天设都之外还有堪舆学说的影响.堪舆,民间又称作风水是影响我国古代城市选址与布局的一门古老学说.3、政治因素作为北宋都城的东京,其显赫的政治地位是不可忽视的,这也让开封有权利更有能力去支持城市发展。但随着北宋东京的衰败,以及开封城的屡次淹没,其政治地位大大不如北宋东京时期,因此也失去了很多的发展机会。尤其是在建国初期,开封被郑州夺走省会名号之后,地位更是一落千丈,人群的迁出,轻工业的衰败都是开封失去省会地位之后的直接影响。4、经济因素宋代东京由于处于水运交通的枢纽,且手工业和商业兴盛所以一度作为一个高密度的城市来发展,而现今开封,不仅失去省会的中心地位,或许由于目光不够长远使很多原有的支柱型轻工业工厂也都随着时间慢慢的没落。导致开封经济落后,也没有多余的力气来兴建开封。开封城市公共设施►公共设施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笼统的讲就是在一个特定环境或空间里的供人们使用为人们提供服务的产品。有供单纯精神审美欣赏需求的景观设施,有供人们休息的休息设施,有照明和水景设施,有给人们指示作用的引导设施等等。一、公共设施设计的概念“公共设施”,这一词条其实产生于英国,英语为StreetFurniture,直译为“街道家具”,类似的词条还有UrbanFurniture。在欧洲,称其为UrbanElement,直译为“城市元素”。在日本,被理解为“步行者道路的家具”或者“道的装置”,也称“街具”。在我国,可以理解为“公共设施”,也称为“城市环境设施”。二、城市公共
本文标题:开封城市格局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456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