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角的初步认识基于标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郑州中学附属小学孔薇一、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标准】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经历直观认识角、感受角的过程,获得画角的技能,在对角的形状、大小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参考书指导意见】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学习内容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提供了儿童熟知的三角板、剪刀、吸管、水管等实物图,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感性认识,能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找角;再通过折角、做角、画角等探索性操作活动,使角的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活动,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的概念。教学难点是:经历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学习者分析】(1)知识方面。《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2)能力方面。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感性经验缺乏,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再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一定的表象。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及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确立教学目标】根据学习任务与学情分析,可对内容标准“角的初步认识”进行如图分解。概念体系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归纳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整理能够说出和标注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画法模拟绘制通过自主画角,教师示范引导会按照角的画法准确画角。角的大小解释概述灵活运用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整理。能够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根据以上分解,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表述如下:(1)结合学生熟悉的“操场画面及运动场面”生活情景及“学生找角和自主画角”的操作过程,学生经历从生活中的角到数学中的角的认识过程,直观认识角,学生能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按照角的画法准确画角。(2)通过操作“活动角”和利用“绳子变角”的活动,学生直观体验角是有大小的,并且大部分学生能够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3)学生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力,增强空间观念。二、教学评价设计目标(1)达成的评价方案:由第一环节“动手操作画画角”及评价检测1“通过对角的认识判断角,巩固角的组成及角的各部分名称”这两个环节及小组讨论汇报、学生回答问题情况,作为评价标准。目标(2)达成的评价方案:由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创造角”和第三环节“游戏活动,比比角”及评价2的小组活动及学生回答问题情况,作为评价标准。目标(3)的达成通过各层次的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环节及评价样题作为评价标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学习活动目标1目标2目标3环节2:自主探究,创造角。评价1:通过对角的认识判断角,巩固角的组成及名称。环节1:动手操作,画画角。环节3:游戏活动,比比角。评价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巩固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关系。情境1:猜测信封里的图形,说一说生活中的角。思考:哪些图形中有角情境2:初步尝试画角,交流展示。观察和思考:角的正确画法情境3:教师示范画角,学生再次画角,并给角的各部分名称起名字。观察和思考:角的各部分名称情境4:利用圆形纸片折角,并制作活动角。操作与观察:角是有大小的情境5:利用“活动角”和“彩绳变角”的游戏,体验角是怎样变大和变小的。观察与归纳: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关系情境6:通过“喜羊羊和美羊羊比角的故事”,观察体验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合作学习: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学习拓展:感受角的美以及角在生活中的运用。学习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说说角【时间预设】2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个圆形,露出一个角。2、再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个长方形。露出一个角。3、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角的初步认识)1、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并说一说。2、学生再次猜一猜是什么图形,并说出为什么不是圆形。从学生最喜爱的游戏活动引入“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合作探究新知第一层次:动手操作,画画角1、同学们在哪儿还看到过角呢?能说说对它的了解吗?2、同学们能尝试着在练习纸上画出你心目中的角吗?3、展示学生初画的角。4、课件演示正确画角步骤。5、引导学生再次画角,并给角的各部分名称起名字。6、评价样题一:练习1:①第一关:辨一辨下面图形哪个是角?(1)(2)(3)(4)②练习2:填一填(1)角有()个顶点和()条边。(2)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第二层次:自主探究,创造角1、那大家想不想动手用这张圆形纸折一个角呢?2、今天任老师也动手做了一个角,这是一个活动角,你们想不想做一个我这样的角呢?1、学生说一说现实生活中的角。2、学生尝试画角。3、学生指挥老师画一个角。2、学生再次画角并和同桌交流画法。5、给自己画的角标出各部分名称。评价样题一: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判断的机会。第二层次: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圆形纸折角。2、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哪里是角的顶点及两条边,并派代表进行汇报。3、利用老师提供的硬纸条,制作活动角。1、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放手让学生画角。旨在让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积累自主发现的经验。2、学生凭着已有经验和老师的帮助已比较清晰地建立了角的初步模型,但离队角的正确认识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引导学生再认识、再创造,利用提供的材料创造角。自主合作探究新知第二层次:游戏活动,比比角1、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2、这两个角同学们能一眼看出哪个大?哪个小吗?那有办法知道吗?3、接下来任老师想带同学们玩一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拿出你的活动角。(再请两个同学合作用绳子变出一个角)4、在“变变变”这个游戏中,你们发现角是怎样变大的呢?5、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看一段小短片吧,角的王国里有一个红角和一个蓝角,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吵起来了,从故事中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吵起来了?师:蓝角一开始为什么那么神气呢?师:经过比较最后结果怎样呢?师: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6、评价样题二:①练习1: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②练习2:判一判(1)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2)角的边画得越长,角就越大。(3)角的两条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4、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哪里是角的顶点,哪里是边。第三层次:1、同桌之间也像这样把活动角比一比,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看谁的大,谁的小。2、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变变变的游戏,体会角的大小变化规律。评价样题二:学生独立做题后,互相交流,做错的同学当堂反馈。3、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归纳:角的两条边叉开(张开)的越大角越大,叉开(张开)的越小角越小。4、听故事,学生思考、交流、发现并归纳: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3、学生在数一数有几个角及判一判的习题中,进一步体会角,增强对角的理解。3、儿童生来就有一种好奇的的倾向,天生具有探究或发现事物的兴趣,教师利用这一特点,设计“超级变变变”的游戏,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体会角的大小跟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从而巧妙的突破“角的性质”这一教学难点,初步发展空间观念。4、在有效的练习中增强对角的认识,很好地起到了增强知识的效果。小结这节课初步认识了角,会画角、折角及做活动角,并且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总体设计体现了尝试、探索、创造的教学原则,在教学程序编排上,我注重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实践,亲自体验,主动探索,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老师始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营造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的良好氛围。让学生的见解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独创性得到励炼和发展,有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课外拓展反馈提升课后思考:把下面的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学生在开放题中大胆列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一节新课的练习既要及时巩固知识,也要积极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文标题:角的初步认识基于标准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506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