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文明礼仪教案(二年级上)
《注重卫生常洗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个人卫生的基本要求。爱清洁讲卫生是文明行为,有利于身体健康,要从小养成讲卫生的习惯。2.喜欢清洁,愿意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怎样做才是爱清洁的表现及爱清洁的重要性。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爱清洁讲卫生是文明行为。教育过程:一、比一比师:同学们,让咱们看一看、比一比,谁的手、脸、衣服最干净?1.同学互相评价。2.请做的好的同学说说,怎样做有什么好处?师:这些同学真是爱清洁的好孩子。板书:爱清洁过渡语:怎样才能成为爱清洁的好孩子呢?让下面这些同学告诉你。二、学一学(使学生懂得爱清洁、讲卫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什么要养成这些习惯?)看课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都做了哪些事。1.小组交流:这位同学是怎样讲卫生的?刷牙有什么好处?除了每天早上要刷牙以外,还什么时候应该刷?不刷牙有哪些不好?她刷完牙后又该做什么了呢?2.汇报、小结:每天早晚要刷牙、洗脸。刷牙对保护牙齿很重要,如果早晚都刷牙对身体健康有好处,还是一个尊重别人,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三、说一说(向学生进行良好文明习惯教育,教育学生讲究“手”的卫生。)1.学生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中的小朋友有哪些好习惯。2.小组交流:小虎用脏手抓馒头吃,结果怎样呢?小虎肚子里为什么会有蛔虫呢?小明用脏手待朋友,结果怎样?朋友为什么不和小明握手?为什么不接他的西瓜?说说在什么情况下要把手洗干净?4.小结:洗手不仅对健康有好处,也是一种文明行为,我们要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5.拓展:你有哪些讲卫生的好习惯?给大家说说。四、读一读儿歌五、活动做一做卫生知识小卡片,再和大家交换看看。《常修指甲讲卫生》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指甲的作用,知道爱护指甲的重要性。2、通过相互讨论和互相观察,知道如何爱护指甲。3、感受亲亲指甲钳的温馨气氛,乐意使用指甲钳剪自己的手指甲。活动准备:一把指甲钳。活动过程:1、初步了解指甲的作用。教师做手捂住肚子,脸上表情痛苦的样子,问:小朋友猜猜我怎么了?为什么我会肚子痛呢?最后,教师告诉大家:因为常常自己咬手指甲。2、引导学生讨论了解指甲的作用。教师:小朋友,你有指甲吗?你知道指甲有什么用吗?3、讨论:如何爱护自己的指甲。◎教师:大家都知道指甲对我们有这么多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怎么保护自己的指甲呢?◎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并得出一些结论,如:指甲长了要即使剪掉,要用指甲钳剪,手脏了要即使洗手等等。◎教师:如果指甲长长了,我们不剪,这样做会怎么样呢?◎学生讨论,得出一些结论:不及时剪指甲,指甲会断掉,还会伤害别人;不及时洗手,指甲中会有许多脏东西;经常咬指甲会使手指变形,还会将病菌带入口腔;还会影响手指的生长等等。3、参与“亲亲指甲钳”的游戏。◎玩“亲亲指甲钳”的游戏。教师先让学生认识指甲钳,再边念儿歌边走到学生身边用指甲钳碰碰学生的手,让大家感受游戏的快乐。◎学生乐意剪自己的指甲。《小脚勤洗白又净》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了解天天洗脚的原因和洗脚的好处。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核心要素:每天走好辛苦洗洗它真舒服天天洗不懒惰洗干净再休息活动准备:水盆、香皂、香皂盒、毛巾基本过程:(一)导入活动教师:“小朋友们,在家里,你们每天都洗脚吗?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洗脚吗?洗完脚后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洗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二)关键步骤1.教师提问:“洗脚需要哪些用品?用什么水温洗脚?你自己会洗脚吗?怎么洗?”2.示范洗脚的方法:学生观察后进行描述。(三)结束部分:改编歌曲《洗手》,将“洗手”的歌词改为“洗脚”。活动延伸:在娃娃家中,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洗脚的方法。家园互动:1.家长引导学生养成每天睡前主动洗脚的良好习惯。2.家长自身注意养成睡前洗脚的良好习惯(身教重于言教)。活动反思:1.孩子对活动的哪一环节最感兴趣?为什么?2.你认为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在哪里?3.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知识链接:脚,由于不断着地走动,更易被灰尘污染,再加上鞋袜包裹,通风散热差,易于出汗,不洗脚会产生臭味,时间长了,易繁殖病菌。睡前用温水洗脚,不但可以去掉污垢,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下肢沉重感,能解除疲劳。同时,洗脚还能促进睡眠。冬季,睡前洗脚,能预防冻疮。脚上的穴位多,对人身体的相关器官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洗完脚后,应适当地给予按摩,这样,会更有利于人身体的健康。此外,保持鞋、袜的干净,适时剪脚趾甲,都是很有必要的。《标准站姿》教学设计教学形式:团体或小组教学教学方法:演示示范法,行为辨析法活动目标:1、掌握正确的站姿2、养成良好的体态习惯核心要素:两手臂垂直放收小腹挺胸膛眼平视看前方脚并拢站姿棒基本过程:(一)导入活动:1、教师示范站姿。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一边示范一边提问:“小朋友,你们觉得老师的站姿好不好?”2、在教师示范和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站立时,头是怎样的?肩膀和手臂是怎样的?双臂和双脚是怎样的?”(头不歪,眼睛平视;肩膀自然放平,双臂自然下垂,双腿和双脚并拢。)(二)关键步骤:1、音乐游戏《停止与站立》(1)讲解游戏规则:音乐响起,学生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往前走。音乐停止,学生也马上停止走动,并要求以正确的姿势站立在原地。(2)学生和教师一起游戏。当音乐停止,学生站稳后,教师先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站好,再让学生模仿老师的站姿站立,最后让学生互相之间,看一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站姿好。2、组织学生有韵律地大声诵读核心要素的三字儿歌。(三)引歌套词,儿歌新唱活动延伸:1、与学生团讨:(1)“正确的站立姿势是怎样的?”(2)你觉得自己站姿好吗?正确吗?好看吗?(3)你认为在做什么事情时,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站姿?(升旗、表演、打招呼等。)2、可采取行为辨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站姿的礼仪教育。例如:在学生园观察其他班级小朋友的站姿后,可与学生一起讨论:(1)你看到哪个小朋友站姿最好看、最正确?(2)你认为哪个小朋友的站姿是错误的,应该如何改?(3)我们该怎样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自己的站姿?(4)你认为最好看、最正确的站姿应该是怎样的?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到较大的镜子前练习站姿,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站姿,并让学生将自己的站姿与同伴和老师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以便及时纠正不正确的站立姿势。《坐有坐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走的姿势可以表现出人的精神面貌,正确的姿势有利于健康。行为与习惯:生活中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养成良好的习惯。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蓬勃向上的情感和态度,表现良好的个人气质。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及活动成果。二、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认真训练、总结,提升获得坐的经验和信息。在坐时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气质。三、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儿歌。2、制作课件。3、用来奖励的小红花。四、教学过程一、音乐导课1、师播放《中国功夫》引导学生思考(1)歌曲中的哪几句歌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听歌曲的过程中你又什么感觉?2、老师导课:就像歌词中所唱的那样我们在平时要做到“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怎样才能做到像歌中唱的那样呢?下面就让我们在正确的坐姿势寻找问题的答案。二、学习坐立走正确的姿势活动:正确的坐姿幻灯片出示课本中的坐姿1、师:图片中哪些学生的坐姿是正确的?哪些学生的坐姿是错误的学生结合图片内容回答2、师:如果你是小老师应该怎样帮哪些同学纠正他的坐姿老师请学生上台展示正确的坐姿3、结合儿歌学习正确坐姿的要领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老师相机引导:他的脚是怎样放的?身子怎样?背怎样?他坐的样子像什么?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进行回答师:老师这里有一首正确坐姿的儿歌谁来读?指名读儿歌(坐如钟腰板挺腿并拢脚放平)师:一起读一读行吗?学生齐读儿歌(坐如钟腰板挺腿并拢脚放平)4、练习正确的坐姿师:请大家捧起书本读书,我看谁坐得最端正。师:能不能加上儿歌再坐一次5、我们读书写字的时候都要“坐如钟,腰板挺”。(出示插图,儿歌)。6、背诵儿歌《走路姿势要正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走的姿势可以表现出人的精神面貌,正确的姿势有利于健康。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及活动成果。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形象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三个比喻的意思,能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认真训练、总结,提升获得走的经验和信息。三、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儿歌。2、制作课件。3、用来奖励的小红花。四、教学过程1、教师示范走老师在讲台上来回的走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老师是怎样走的?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发表意见2、儿歌学习走的要领教师出示儿歌:走如风脚步轻头不摇身不晃学生齐读学生展示正确的走姿教师鼓励学生一一上台展示,对好的同学颁发小红花奖励。《回家礼仪不可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掌握起居、饮食、出行往来等家庭方面的礼仪要求。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家庭生活礼仪要求的综合能力,辨别基本礼仪要求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讲文明、懂礼仪的态度。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起居、饮食、出行往来等家庭方面的礼仪要求。教学难点:辨别基本的家庭礼仪要求。三、教法和学法1.教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2.学法:情感体验法、分组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经典导入播放视频《家礼》,从而引导出本课课题——家庭礼仪。(二)教学过程一、家庭成员礼仪老师设置疑问:活动1: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家里所有成员都有血缘关系,都是跟自己最亲近的人,还用得着注意那么多礼貌、礼节吗,那样的话是不是太做作,太假了?其实不然。父母含辛茹苦哺育我们成长,我们理应孝敬父母和长辈,而孝敬父母和长辈体现在生活中每一件小事上、每一个细节礼仪上。1、家庭礼仪——起居之礼集体朗读并感悟,体验,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叠好被子理好床,轻手轻脚道声好。晚上睡前道晚安,脱鞋解衣放整齐。平时房间要整洁,长辈生病要体贴。父母工作真劳累,热情递茶送安慰。活动2:出示投影仪:唐诗《游子吟》,这首诗歌颂了谁的爱?作为子女不能辜负父母的爱,外出时要遵循哪些礼仪要求呢?2、家庭礼仪——出行礼仪外出之前征同意,说明去向和时间。有事耽误要联系,出远门,报平安。长辈离家温馨别,长辈回家问嘘寒二、家庭礼仪——待客、拜访礼仪分组设置情境:第一组假如周末的一天,爸爸的朋友来家里玩,恰巧父母不在家,你怎样以礼相待做个热情的小主人?第二组,某个星期六的晚上,想起了我儿时的伙伴——小明,周日准备去他家看望一下他,如何做一个受欢迎的小客人?小组代表发言:(略)教师归纳总结如下:客人来起身迎引入座茶水敬大人谈应安静若游戏动作轻客人走说再见客远走门轻关小客人不怠慢热心陪诚相伴同游戏懂谦让好玩具能共享做客前约在先说人数定时间如约至勿早晚小礼品人喜欢入座后坐相端主人物不乱翻主人忙要适时先致谢再告辞《学会称呼懂礼貌》教学设计活动准备:1.将《熊小弟丢了什么》制作成动画。2.《回声的故事》录音,配简单画面。3.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动画、故事及教材中“交流会”“体验馆”“实践园”栏目中的画面等。4.“礼貌之星”小奖章若干。5.课前学生可在家长的带领下体验购物、坐公交车等,有条件的学校或家庭可安排学生进剧场观看电影。活动过程:一、故事《熊小弟丢了什么》导入小朋友,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一起来看。(播放课件:熊小弟丢了什么,画面最后定格在大象的话“你丢东西了!”)小朋友,你知道熊小弟丢了什么?(礼貌)小结:熊小弟对待爷爷、奶奶、同学、保安叔叔、老师多不礼貌呀!这样的朋友,我们喜欢吗?所以,我们小朋友要做讲文明、有礼貌的孩子哟!(出示课题)二、交流、体验,学习使用礼貌用语1.用礼貌语,做文明人。在生活中你会用哪些礼貌用语呢?又是在什么情形下使用这些礼貌用语的呢?小组讨论,交流。(相机出示:同学们,都知道,礼貌用语记得牢。对待长辈要用“您”,早晨见面说声“早”,平时互相问问“好”。分别“
本文标题:文明礼仪教案(二年级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538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