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如何写经验交流材料机关的那帮人总喜欢把“写文章”和“写材料”混为一谈。其实,写文章与写材料还是有所区别的,但这种区别很微妙,只能意会,难以明言。当地客家人说“前世造多恶,后世学写作”;本地人说“前世吃多冤枉,后世学写文章”,意思都是说写文章是苦役活,是那些做恶多端,理应受罚的人干的事。大学毕业之后,我一直在机关工作,干的就是写写涂涂的营生,其中多少酸甜苦辣,非他人所能知之。有人问我,材料应该怎么写?每逢这种情况,总让我脸上烧烧的。对写材料,自己哪有什么心得呀。但被问得多了,自己不禁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零零碎碎地,又不会用笔记下,一些“闪光点”也不会记得。于是,就有了在博客里谈谈怎么写材料的想法。主要是保存一下自己的一些思考,另外也通过这个方式向大家请教。就叫写材料琐谈吧。也是零零碎碎的,不成系统。言归正传,正式开篇。会议上的经验交流材料,一是不宜抄,否则,几个单位都上去发言,之前又多不会互相看看,万一抄了同一篇,那笑话可就闹大了;二是比较急,比如后天开会,那么,下面介绍经验的单位,必须当晚拿出初稿,第二天层层报送领导审阅,晚上定稿印出,第三天一早带走;三是质量要求比较高,质量不高,也无所谓经验交流。总之,是又要自己写,又写快快写,又要好好写。很多人不怕写讲话稿,但怕写经验交流材料,就是这个原因。那么,有什么决窍呢?第一,选题要窄。谈工作嘛,总是有很多可谈,特别是大家都谈的时候,你可以这个角度,我可以那个角度,如果大家都雷同,那介绍经验就没什么意义了。特别是,只选取一个角度来写,那样文章也容易出新意。写得太宽泛了的话,就不容易出特色的东西。比如,要写信访工作的经验,如果把怎样加强领导、怎样精心组织、怎样周密部署、怎样广泛动员、怎样强化措施等等,每个方面都写一下,那就不行了。因为每一项工作都无非是这样的,别人听了会说,“废话,不这样弄怎么弄呀”。但如果只写变上访为下访,或者只写变群访为访群,或者只写如何加强村级调解制度等,那就容易出点特色。形象一点来说,写经验材料宜“挖井”,从小处入手往深处写,而不宜“挖塘”,从大处入手浅尝辄止。第二,题目要新。题目新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帮助自己理清材料的思路,材料怎么写,总是围绕这个题目来进行的。一个好的题目,首先就打下了整个材料的基调。二是拿给领导看,领导首先就会觉得你动了脑筋,也容易让领导首先肯定材料的思路,不至于重新推倒重来。第三,标题要“对”。这个对,是“对仗”的“对”。有些同志不以为然,看不起标题的对仗,说中央的文件标题就一般不这样弄。可是不知,中央与地方,特别是与市县以下的小地方是有区别的,中央的文件,更多的是求表达准确,而且,中央的文件,哪怕再不吸引人,下面也是要认真学习。可是你是经验材料,不新颖,别人怎么有兴趣看呢?标题“对”了,你的思路也确实下来了,分哪几块,第一块写什么,第二、第三块写什么,也都在你拟标题的时候确定下来了。看书看皮,看文看题,我觉得基层写材料的同志千万不要忘了这个经典名言。大标题要对好,小标题也要对好,但大标题与小标题之间的”对”法不能雷同。此外,标题不宜过多,最好就是三个大标题,下面三个小标题,共写九个部分,什么东西都弄进里面去。当然,特殊一点的,也可以写成四大标题甚至五大标题,但小标题却绝对不宜太多。第四,语言要精。下面的人到上面发言嘛,总是有严格时间限制的,除非有特别限制,一般不宜超过10分钟。时间长了,就把领导作重要讲话的时间占掉了,那你再精彩的发言也只会引起领导的反感。语言不精,就无法做到长度短而又内容丰。经验发言材料跟工作汇报有很大的联系,但也有区别。工作汇报一般先写成效,然后写做法,再写启示,最后写下一步打算(也有先写做法的),那样必然写得宽一点,写得全面一点。到底要写成经验材料还是要写成汇报材料,要依会议的要求而定。这样的材料,我写了不少,领导在上面发言回来之后,多数都会在不同的场合表扬肯定我的材料。前不久,市里召开防汛工作紧急会议,我县被安排发言。由于太急了,这个发言,我实际只用了不到4个小时就定稿,中途领导还打了好几次电话催,质量自然不会太好。但由于自己实在熟悉这种材料的套路,三下五除二搞定,大方向不会有问题,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找不到以前写的材料了,贴这个凑凑数吧。坚持抓早抓严抓实加强预警预报预防各位领导:我县是一个山洪暴雨、地质灾害多发区,历史以来,山区群众建房习惯依山而建,而且绝大多数是干打垒房屋,使我们防汛工作的客观形势比较严峻。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按照“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原则,努力将防汛工作的各项措施抓早抓严抓实,切实加强预警预报预防工作,特别是在(某)常委、(某)市长的直接指导下,我们取得了防御“6.9”暴雨洪水灾害的初步胜利,将整个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我县防汛工作的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个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抓网络,强基础,做到“以防为主、有备无患”我县防汛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救,大力构建基层防汛工作网络,认真抓好各项基础性的工作。一是抓好基层防汛机构的建设和规范。各乡镇成立防汛指挥部,乡镇长为指挥长,设立了专门的防汛办公室,配备了专职或者兼职工作人员,改善了办公条件,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保证日常工作的开展规范化和正常化。县政府先后制定了《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和《防台风应急预案》,向各乡镇下达了防汛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强化了对乡镇防汛组织机构、预案编制、汛期值班、防汛物资储备、防汛抢险应急队伍落实、灾害报表等等方面的目标考核,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抓好报汛员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对全县乡镇的小二型以上水库、重要山塘、电站等水利设施,都落实了报汛员制度。全县共配备了559个报汛员,进行了正式聘任和专业培训,并在电视台予以公布。制订了报汛员工作制度,规范了险情巡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制度,要求报汛员汛期做好每天巡查工作,记好巡查日志,及时报告汛情,构建了群测群防网络。三是提高群众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县国土局会同各乡镇对全县山洪灾害易发区进行了普查,向这个范围内的群众发放了防灾避险明白卡,上面印有预警程序、信号发送人、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以及责任人电话号码。让群众熟悉转移路线,做到转移时方向明、不慌乱,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二、抓机制,强预警,做到“反应迅速、处置及时”防汛抗洪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积极建立山洪暴雨防御预警系统,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保证了防汛抗洪工作紧张有序、忙而不乱地高效运行。一是加强预警系统建设。在省市领导和水文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我县于4月底在全市第一个安装了山洪暴雨预警系统,在全县(N)个乡镇设置自动雨量监测站68个,人工雨量站22个,加上原来所建的水文站,一共有100多个,达到每30平方公里就设置了一个。自动雨量站通过市信息中心的处理反馈到我县,为我们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我们把转移安置点的设置作为预警系统建设的重点来抓,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设置,并将有关信息印制成明白卡发放到每户,在村道醒目位置树立《山洪灾害转移安置告示牌》。转移安置实行镇、村、组干部层层包干,最后落实到每一个农户。二是加强汛情预警预报。接到上级暴雨通知和山洪灾害监测系统发布雨情信息后,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县防汛办及时指令各乡镇,各部门,各防汛责任人上岗到位,进入临战状态;二是通过手机短信平台群发方式,向全县所有手机用户发出汛情预报,要求认真做好防灾抗灾工作;三是对1小时降雨量达到30毫米的乡镇下达紧急通知,要求乡镇政府迅速通知村组,加强防范,做好启动预案的准备。三是加强科学指挥调度。在一般雨天,坚持一个正、副指挥长值班,特殊的暴雨天气,所有的正、副指挥长及水文、气象、防汛办的人员全部在防汛办值班。同时,县委书记、县长坐镇防汛办,直接关心指导防汛工作,并通过电话座机对有关防汛责任人查岗。向汛情发生后,及时启动防洪预案。对1小时降雨量50毫米以上、24小时降雨量达80毫米以上的乡镇,由县防汛指挥长向有关乡镇下达预案启动的指令,要求迅速启动山洪灾害预案。乡镇接到指令10分钟内,必须向指挥长报告预案启动情况,涉及的村组及采取的措施。以后每过20分钟报告一次群众转移安置的情况,直至群众安全转移为止。危险未解除前,严禁被转移人员返回住房拿取物品。我县遭受“6.9”暴雨袭击之后,我县的(某某)5个乡镇,先后达到每6小时降雨量为80毫米,汛情较严重,全倒房达50多栋,但由于按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时通知乡镇指挥长启动了预案,当天晚上及时转移人口8725人,确保了无一人伤亡。三、抓责任,强督查,做到“领导有力、工作落实”在防汛工作上,我县建立健全了各项防汛工作责任制,加强了督促检查,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是明确各方责任。在狠抓以行政首长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的建立的同时,一是实行了四套班子领导挂乡镇制度,二是实行了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包乡镇,三是实行县水电局工程技术人员包水库,乡镇干部包村,村级干部包农户的防汛责任制,做到强化措施,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二是形成工作合力。实行了防汛工作会商制度,在汛期,根据需要,及时召集气象、水文、水利、国土等部门负责人,分析防汛工作形势,研究防汛工作措施,部署防汛工作任务。并将会商的情况及时电传到各乡镇和领导小组成员,让他们及时掌握雨水情况,另外,每天上午9时前制作“汛情快报”,分别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县四套班子成员取得主要领导的重视。
本文标题:如何写经验交流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586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