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江南大学新生研讨课介绍
江南大学新生研讨课介绍为了使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成为善于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具有批判意识的创新型专门人才,学校组织优秀教师资源,采取小班教学的模式,为本科新生开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新生研讨课。一、课程定义:新生研讨课是由各学科领域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面向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小班研讨形式的课程。课程以探索和研究为指向,围绕师生共同感兴趣的专题,教师作为问题提出者和学术讨论主持者,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开展小组讨论学习,营造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其教学模式在授课方法、教学媒介、考核手段等诸多方面皆与惯常教学有很大突破和不同,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在掌握知识、开拓视野、合作精神、批判思考、交流表达、写作技能等诸多方面进行整体上的培养与训练。二、课程目标:帮助大一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特点,激发研究兴趣、鼓励探索精神,实现中学到大学学习阶段的顺利转换。通过知名教授的引导,让大学新生在主动参与和充分交流中体验认知过程,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培养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养成良好的人文品质、宽广的学科视野、敏捷的思辨能力,为高质量地进行专业学习奠定基础。三、课程内容与授课教师:任课教师为各学科领域学术造诣深、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的教授。课程的研讨专题有的围绕某一学科领域展开,有的为多学科的交叉,教学内容多是教师自己多年教学、科研经验的总结,涉及思维方式训练、学习策略指导、专业入门引领、科技前沿探索等。四、学分、学时及课程归属:小班授课,每个教学班人数不超过30人。课程总学时为16至24学时,计1学分,修得的学分纳入素质教育学分。新生研讨课为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选修课范畴,该课程修得学分可冲抵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自然科学类、工程管理类中任一种类的公选课学分。21五、考核方式课程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综合考核方式,原则上不采取卷面考试的方式,而是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小组工作表现、课外作业及实践报告等进行综合评价。课程最终成绩以“合格”或“不合格”评定。六、如何选课?通过“e江南”平台(网址)的“我的应用”中的教务管理(1)或者点击教务处主页(网址)左侧“学生园地”栏的“教务管理系统”登陆教务管理系统。通过教务管理系统的“网上选课”→“公共选修课”栏目进行选课。同学们,新生研讨课将提供你一个与名师对话的平台,带给你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带领你感知精彩的学术空间,启发你探索、思辨、求证和创新,期待你的积极参与!2013-2014-2新生研讨课开设一览表序号学院任课教师课程名课程学时周学时学生专业范围1食品学院金青哲脂质与社会242食品、生工、化工学院专业2物联网工程学院刘飞信息丰富世界中的控制与决策162物联网、机械、化工、食品、生工学院专业3杨慧中质量参数检测方法162物联网工程学院专业4顾晓峰纳米器件与纳米电子学162物联网工程、微电子学、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5商学院吴林海食品安全与政府治理202商学院专业6李武武旅游与管理162不限7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邹昀土木工程发展历程与展望203土木工程专业8法学院高凛国际法前沿问题研讨162法学专业9伍进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203不限10外国语学院严敏芬语言、认知与社会162不限11医学院庞庆丰申延琴医学前沿论坛162医学院、生工学院专业35江南大学新生研讨课课程介绍脂质与社会任课教师:金青哲开课学院:食品学院学时:24限选人数:30课开对象:食品、生工、化工学院学生课程简介:脂质是来自于有机体的一类天然的有机物质,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上升,脂质与健康的关系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在注重食品天然、营养和保健功能的今天,人们对油脂产品已不仅仅只满足于其提供的能量和色、香、味等感官功能,而更多追求其具有的特定免疫和生理调节功能。不仅如此,脂质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发挥作用,从衣食住行到环境能源与材料等,无一不和脂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脂质也会对人类社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本课程围绕重大的社会、经济、能源、营养、健康和食品安全问题,着眼于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脂质问题,以简洁、清新的语言,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图表,在给学生普及脂质知识的同时,以具体而有趣的实例全面而客观地认识脂质在日常生活和社会进步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探索如何利用脂质来解决健康、环境、能源等问题。本课程拟以学科交叉的专题开展研讨式教学,授课对象定位于食品、生物、化工等专业的本科生。具体授课内容如下:一、肥皂的历史二、反式脂肪酸与食品安全三、藻油、鱼油与ω-3脂肪酸四、结构脂与人体健康五、抗氧化剂、衰老与疾病六、脂质、激素与社会生活七、油脂与战争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作读书报告、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提高课堂师生交流与互动效果,鼓励学生互动学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简介:金青哲,男,博士生导师、教授,1962年出生,先后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无锡轻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并获理学士、工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1984-1988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工作从事海洋水产研究开发工作,1987年在农牧渔业部干部培训班进修,1991-2002在浙江省粮食科学研究所从事油脂产品研究开发工作,62002至今在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油脂与蛋白研究室工作,任油脂化学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油脂化学》、《油料科学原理》、《油脂工艺学》等本科和研究生专业课程。金青哲教授长期从事油脂化学、油脂加工的研究开发以及成果转化工作,在油脂及其副产品资源综合利用和产品开发方面具有丰富经验。近年来,共承担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江苏省及企业的纵横向项目共31项。2005-2010年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获得教育部、江苏省、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粮油学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和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共5次、一等奖1次、特等奖1次。近年来共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8篇,CSCD收录5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5项,已经获得授权12项。主持和参与制定油脂国家标准5项。主编和参编《油脂化学》、《油料科学原理》、《制油工》、《功能性脂质》等教材。目前任中国油脂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油脂科技网技术顾问,浙江省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开发和技能培训教程编写专家,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制油工)高级考评员。任《中国油脂》、《粮食与油脂》等杂志编委。7信息丰富世界中的控制与决策任课教师:刘飞开课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学时:16限选人数:30开课对象:物联网、机械、化工、食品、生工学院学生课程简介:人类正从物质丰富的世界走向信息丰富的世界,低廉的感知、通信及计算器件无所不在,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和工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信息随手可得,已经形成允许用户相互交换信息的全球化的网络,可以设想未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实现与更多物理环境的交互作用,从而形成控制物质世界的各类信息网络,例如生产制造系统、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公路和网络化的城市服务,以及企业供应链等;通信、计算和控制的集成将引发新的信息技术革命,诸如物联网的兴起。控制领域的丰富历史和成功纪录已经并继续影响着工业、商业、军事及科学上的种种应用,未来产生影响的机会将会更多。回顾历史,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一方面延伸出学科理论和技术,另一方面也是指导人类思考的方法论。本课程从历史及现代发展的不同侧面,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控制和决策的方法,解剖典型应用系统,培养学生严谨、思辨、探索、表达等基本科学与工程素养。控制与决策原理应该成为任何受过教育的科学家或工程师的基本知识素养,在一流的大学,控制也可以作为工程与科学课程必修部分,这些工程专既包括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等,也包括机械、应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工程,等等。教师简介:物联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浙江大学,获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曾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控制系统中心作为访问教授,是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MES分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自然计算与数字智能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系统仿真学会智能物联系统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自动化学会农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一直从事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工业过程监控与诊断、数据采集系统及智能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是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工业感知与先进控制”的带头人。目前承担博士、硕士及本科生课程《工业过程建模与控制》、《自适应控制理论和方法》、《预测控制》、《自动控制原理》等,并讲授硕士研究生学科前沿、本科生专业介绍等课程。质量参数检测方法任课教师:杨慧中开课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8学时:16限选人数:30开课对象:物联网工程学院学生课程简介:检测或测量,无论在社会管理系统还是工业控制系统中都是举足轻重的重要环节。作为检测或测量的工具——传感技术,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与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相比,传感技术的发展都落后于它们。尤其是检测物质质量的传感技术,国际上都处于起步阶段。本课程以检测几种水质指标为例,介绍现有检测方法的不足,提出几种不同于国标法或现有常用方法的解决思路,引导学生构思和完善方案,通过查文献、写方案、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该课程涉及物理、化学、机械或生物的基础知识,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教师简介:杨慧中教授(博士),1955年出生,无锡市人。2001年12月华东理工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分别于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作访问学者和高级访问学者。现任江南大学物联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动化系系主任等职务。主要从事复杂工业过程的检测、建模与优化控制的研究和检测与过程控制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其中SCI检索二十多篇、EI检索五十多篇、CSCD六十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重点项目2项,其它省部级研究项目1项。获得省部级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得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任课教师:9纳米器件与纳米电子学顾晓峰开课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学时:16限选人数:15-30开课对象:物联网工程、微电子学、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课程简介: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电子工业是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业。随着微纳加工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与器件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集成电路芯片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一直遵循摩尔定律飞速发展。以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芯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微波、激光等技术发展而成的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和高科技的原动力。本研讨课以纳米技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当前动态介绍为主,重点介绍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技术,基于微纳加工技术的器件、芯片的性质和应用,帮助学生了解不断发展的纳米科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专题讨论,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纳米电子学前沿研究的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和工作打下基础。本课程适用于将来准备从事现代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研究工作的学生。教学过程设计:1)课堂讲解8课时,主要参考书:《纳电子学与纳米系统:从晶体管到分子与量子器件》,(德)K.Goser等著,陈贵灿等译,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纳米材料和器件》,朱静,清华大学出版社;2)实验观摩2课时,参观相关制备测试实验室和公司,获得感性认识;3)交互式讨论、分组调研及个人汇报6课时,针对指定课题,
本文标题:江南大学新生研讨课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601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