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中若干重要问题解读及辩四篇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中若干重要问题解读[姜大源](根据姜大源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讲话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前言:首先祝贺咱们学校进入第三批100所示范高职,我更多的想对校长和老师们说:进去不容易,进去后更难,如果你上了这个船你想打退堂鼓,想下船就肯定被淹死了。进入示范校很难,真正做示范更难,你们的方案写完是否能够通过,一定会折腾得半死。第一批申报成功的学校两年多了,几乎没有放过假。实际上就是这个过程很困难,但是对每个学校,对每个老师提高都很快。在两年前谈高职和现在谈高职,在全国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说职业教育是什么?职业教育是二流、三流的教育,还是一流的教育?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对象是我们传统的认为是不聪明者,或者是失败者、淘汰者,还是可能具有另外一种智力特点?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所以我今天给大家做个汇报,和大家交流一下。什么是工作过程导向?什么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工作过程导向是个朴实性的东西,谋划课程的实训课也可以作为工作过程导向,项目课程更可以做工作过程导向,但是工作过程系统化很可能是在这个基础上的一个更新的发展。如果我们说普通高等教育是以学科知识作为系统化开发课程的,高等职业教育很可能是一个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概念格式。所以,一个学科知识系统化,一个工作过程系统化,这是两个不同类型教育的最高范式。请大家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我在2005年写过12个《观》,每个月写一篇卷首语,2006年写12个《说》;2007写了12个《论》;今年写了12个《辩》,现在写完了10个《辩》了还差2个《辩》。《观》——第一年写的《观》,举例来讲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句式和字数完全一样,就标题写了12个。《说》——2006年《十二个说》。比如职业教育创新说、职业教育结构说、职业教育功能说,句式和字数也是完全一样的。《论》——去年写12个《论》,职业教育方法与职业教育教学原理论、职业教育技术教学论、职业教育经济教学论,也是句式和字数完全一样。《辩》——今年写12个辩,依然是句式和字数是一样的。已经写完的十个辩:1、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辩;2、职业教育供给需求辩;传统的教育经济学说:企业是需方,学校是供方,我认为这不正确的。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情况下,教育经济学必须改写,因为学校和企业是互为主客体的。但很多情况下,也许学校是供方,企业是需方,但在共同培养人才这方面企业同样也是供方;另外一个角度,企业为学校提供基地,提供实训教师,企业是供方,学校是需方。不能机械地把学校和企业分为供方和需方。3、职业教育培训与教育辩;培训与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学校的教育与培训的教育是有区别的。4、职业教育评估与示范辩;评估的生命是规范,而示范的生命在于特色。前面四个写的是宏观的,后面六个已经写完的是微观的。5、职业教育资格与能力辩;6、职业教育经验与策略辩;7、职业教育情景和情境辩;8、职业教育案例与范例辩;9、职业教育过程与程序辩;10、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辩。此次讲课的三点目的——即三个冲击:现在老师在课堂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强加于人的教学方式,但老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让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我讲课尽量不用文字,尽量用图形表达,所以现在我给大家三个冲击:1、视觉冲击我尽量把自己的思想用形象的框图或者是逻辑的框图给它表达出来,我希望在我讲的过程当中,让大家跟我一起思考,一起去想,不是我自己在这里灌,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讲的东西很可能跟你原有的经验发生一些碰撞,碰撞的结果必然出火花,每个人碰撞的火花是不一样,希望大家把火花赶快记下来,这是原生态最有创造力的东西,所以第一个是视觉冲击即火花。2、信息冲击我每张图是经过很长时间思考的,每张图我可以写两、三千字,我可以讲两分钟、五分钟,但在图后面所蕴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只是文字的物理空间位移是毫无作用的。文字的搬家是没有意义的。每张图所记的都是一些概括的关键词、要点,把这些关键词和要点一定要记下来。信息的冲击即观点。3、观念冲击每个人的背景不一样,观念不一样,这90张图不是每张都能打动你的,只有打动你的那几张,对你干扰最大的那几张,肯定你曾经思考过,曾经解决过或者是你正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之中的,这几张最有用。你就结合这几张图,结合对你干扰最大的几张图写出自己的论文和教案,那么我的目的就达到了。你拥有了别人得不到的东西,这才叫有用的。你只需记住你关注的几个问题,所以说观念的冲击即问题。第一章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校企合作如果说是办学的模式,工学结合如果是人才培养模式,那么工作过程系统化很可能是在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情况下一个具体的课程模式。我经常说,可以没有专业,但绝对不能没有课程;可以没有教材,但绝对不可能没有课程;课程的组合就是专业,教材是没有的,拿教材教书的老师肯定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用课程教书的老师才是最有水平的老师。所以,课程始终是教育的核心,教师要围绕着课程,而硬件建设也要围绕着课程,所以我们始终把课程看成是教育,包括这一次第一批准备验收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课程在起作用,我们说传统的学科体系,我们现在觉得不对,不是说学科体系不好,而是说它不适合职业教育。第一节概念解读什么是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什么我们高职认可它了,为什么我们以前做的案例课程、模块课程、项目课程、CBE能力本位,为什么都没有最终成为我们写进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标准?为什么大家都认可这个东西?这肯定有它的道理。一、课程开发将解决的两个问题(一)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1、职业课程的选择标准是什么?职业课程的标准叫做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适度够用就是我们的标准。但这仅仅是每个人心中的标准,这是一个口语的表达,这不是一个科学化的表达。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适度够用不是一个标准。双证融通——是我们所说的标准,我们讲零距离对于我们劳动部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部委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中作为我们课程开发的一个支撑平台,这是对的。但是如果以职业资格作为标准的话,那就意味着职业教育课程将永远滞后于职业的发展,因为先有职业才有资格,资格总是滞后于职业的发展。那么我们现在退一万步,我们起码还有职业资格作为我们课程选择的标准,一个看到见,摸得着的东西。我们退一万步,把职业资格作为一个标准,虽然不是一个很好的标准,但是可以作为标准。2、职业资格所规定的知识能力怎么去讲呢?我们都是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学科知识系统把所需要的东西串起来,结果我们永远跳脱不了学科体系的束缚。我们曾经学过加拿大CB制造业,学到了许多分析了很多专项能力、综合能力、知识点、技能点,最后又用学科知识串起来了。为什么加拿大的CB能力本位思想很好,为什么课程终究没有成为我们职业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开发所的依据,关键是我们不知道怎么排序。所以排序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知识结构和重构的问题。排序的好坏实际上是当今社会创新的一个主题,排得好就是创新!说到排序问题,我想到北京的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的排序问题。204个国家和地区入场怎么排?前28届全是用英文字母排的,第29届用汉字笔画排,就这一个改革,在全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史上浓墨重彩,让世界都知道还有其他排序依然是成功的。这就是一个创新,是史上从来没有的。排序的问题是选择一个参照系的问题上出现变化,就可能带来很多本质的变化。而我们的课程之所以在今天采取工作过程系统化,就是按照工作过程来进行排序的,而不是按照学科知识来排序的一个突破。但在讲排序之前,当然要讲课程内容选择的一些标准。我们依然说,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不是一个科学的表达,那什么是科学的表达呢?请大家看职业教学研究新论。世界上人类的智力可以大致分成两大类,大家如果按照多元智能是7种到9种智能综合集成的结果。大概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一种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逻辑思维是抽象的,形象思维是具体思维。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思维的类型不一样,智力的类型也不一样,对知识的获取是有一定的指向性的。以逻辑思维为主的人,它是一种线性思维,是单项的;但以形象思维为主,它的思维是面性思维,这是钱学森说的,我称之为体性思维。那意味着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他考虑问题,学习一门知识,掌握一门知识,总是对两维或三维空间,平面和立体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当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他在掌握一门知识,应用一门知识的时候,总是要跟一定的环境和背景联系在一起,离开这个环境和背景它很难掌握和应用这门知识;他不像逻辑思维的人,善于借助符号系统,它善于用符号组织概念,用概念组织原理、定理去推,我们以形象为主,它不可能像钱学森那样,他可以在没有任何情景下,可以在数学的空间放飞自己的思维。以逻辑思维为主的人,他善于用符号去思考,他更多地接受的是所谓成熟性的知识。而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不善于用符号思考,他是排斥符号的,他们更多的主要指向是过程式的指示。所谓成熟性的知识是一对符号系统,当高等教育在精英教育阶段的时候,我们通过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筛选不属于逻辑思维的人,因此我们整个一套管理系统,我们的评价制度,我们的课程,我们的教学都是针对那些善于用符号去思维的人所制定、开发的。当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后,我们所接受的学生对象很可能更多的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他们是排斥符号的。但我们不懂,我们认为是学生笨。“我们的学生接受不了符号、接受不了原理,他就是笨”我们的普遍思维就是这样。我们认识不到,只有思维类型,而绝非智力水平。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情况下,我们面对的学生更多的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情况下,我们不知道如何去开发这些具有形象思维为主的人的潜能、个性。我们把这些他们不愿意接受的符号系统的课程、教材去给他灌输,然后一言以蔽之学生越来越笨。职业教育的另一重任是承载培养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少年,所以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满足社会需求,承载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而且职业教育承载着满足个性需求的重任,是培养具有另类智力特点又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青少年的成才的教育。因此,我认为不是形象思维低于逻辑思维,而是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思维类型。世界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大概占60%-70%,逻辑思维为主的人只占20%-30%。所以,我们如何去思考所谓的职业教育,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我们应该做一些改革:逻辑思维为主的人,他掌握成熟性的知识包括两类:一类是事实概念的知识;一类是理解和论证的知识。什么是事实概念?符号——符号组成的原理定理。第一类知识讲:是什么的知识;第二类知识讲:为什么的知识。所以成熟性的知识是讲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写成几百本专著,几千本教材,它存放在图书馆里的书架上。我们传统的教育企图把图书馆里书架上的知识搬到学生脑子里,拷贝复制,然后用这种考试的标准来考他掌握这个书架上的知识了没有。这是知识的搬家,是没有用的。所以成熟性的知识是很容易编码、很容易量化、很容易符号化,很容易写成白纸黑字,很容易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叫成熟性知识。它是可以脱离个别存在的显性的知识。职业教育不是,它关注的是过程性的知识。那很多大的学会教育学者说:今年的教育学都写的程序性的知识,您为什么写过程,是不是写错了?我说程序和过程是有区别的,有的甚至程序很清楚,但是过程并不很清楚,过程更多的涵盖了程序。翟志刚在神七上天之前,他在地平面上练了多少次的开仓的程序,他绝对清楚第一步是什么,因为他练习了无数遍,但是在开仓的过程当中出现了火灾的报警,翟志刚打了3次都没打开,因为过程是不清楚。所以程序是清楚的,过程并不清楚,而过程当中对每一个人所经历的过程,所出现的创新的东西,是在程序中是无法表达出来的。当然一旦被系统化的时候,它就成为新的程序所必须关注的东西,我想搞经济类的更多是这样,因为经济程序和过程更有关系,所以过程性的知识也包括两类:一类是所谓的经验的知识——怎样做的知识;一类是所谓的策略的知识——怎样做更好的知识。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经过同样学习报告的过程,经过同样工作的过程,我们每个人所获得的经验和策略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课程如何做到使每个人在机会同样的过程当中,最大限度获得的经验,最大限度获得的策略,这
本文标题: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中若干重要问题解读及辩四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752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