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从美国教改的迷失看世界的趋势
从美国教改的迷失看世界的趋势——赵勇著《就业?创业?——从美国教改的迷失看世界教育的趋势》的读书报告文学院1207班1230010355于腾娇1创造,是人之天性。关于赵勇先生的《就业?创业?--从美国教改的迷失看世界教育的趋势》一书,其主题是关于创造力和创业精神,所讨论的焦点问题是:为什么能培养创业精神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以及如何建立最理想的教育机制。此篇读书报告,将围绕“人之天性”,“赌注”,“世界”,“天生和后天”,“改革”以及“学什么”,“怎么学”,“在哪学”等几个关键词展开对焦点问题的解读。一、人之天性赵勇先生说,“人类天生就有创造与革新,梦想与憧憬,挑战和改变现状的欲望和潜能。①”猿人被认为是人类的直接祖先,大约生存于距今200万年到三四十万年前,在那时他们就已经能制造石器,是最早能制造工具的人。现在,我们身边所用的,大多都是人们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而创造出来的。并且通过《人论》一书,可以看出来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的观点是人与其说是“理性的动物”,不如说是“符号的动物”,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动物只能对“信号”作出条件反射,而只有人才能够把这些“信号”改造成为有意义的“符号”,造成这种区别的秘密在于:人能发明、运用各种“符号”,所以能创造出他自己的“理想世界”;而动物始终只能对物理世界给予它的各种“信号”作出反射,无法摆脱“现实世界”的桎桔。可见,创造,确实是人的天性。二、错误的“赌注”有一个现象,就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人的创造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①引自《就业?创业?》第9页2呈下降趋势①,并且,那些创业能力总体水平较低的国家确实国际学术考试中的佼佼者。在PISA和TIMSS考试,其中取得较高成绩的国家,如中国,新加坡等,创业的总体能力都要低于美英等国。并且据研究结果显示,PISA数学成绩还和创业自信呈现负相关的趋势②。这说明善于制造高分的教育机制或许会导致创业精神的缺失,而造成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这种教育体系导致学生创业活动减少,用来学习的时间增多,被分数束缚,无法自由的思考。可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一系列国家并没有看到这种高分教育体制所带来的弊端,在赵勇先生在书中也提到,“很多人认为TIMSS和PISA的测评结果能够反映国家教育质量和全球竞争力,TIMSS和PISA现在已经被视为优质教育的度量衡。③”简单来说,就是这些国家为了提高自己在全球中的竞争力,使其在经济全球化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美国进行了基础教育改革。客观的看待PISA考试,参加考试的学生都是经过选拔的,也就是说,考试成绩代表的只是小部分人的水平,比如在中国,还有许多孩子是无法接受教育的,所以这并不能代表国家的整体水平。在《钱江晚报》的一篇题为“中国全球PISA考试夺第一,美国教育专家震惊”的报道中提到“这次美国参加PISA测评学生共2万多人,来自全美国50个州的1000多所学校,而上海参加测评的学生是5000余人。浙江参与试测的学生不到2000人,这从测试范围上有一定的不①引自《就业?创业?》第11页表格②引自《就业?创业?》第12页表格③引自《就业?创业?》第33页3可比性。据说美国教育界有人就放言,马赛诸萨州连续多年在全美国50个州中各项教育测评都是第一,如果让马州单独跟上海比试,也许测试的成绩就会有变化。①”所以这也反映了在美国有一部分人已经意识到了凭借PISA考试成绩来判断国家竞争力是比较片面的,这只能是美国教改的原因之一。而其他的原因,便是“为强化标准,提高教学质量,改善低绩效学校所做的努力②”,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学生们有自由选择一半或一半以上教学内容,便有人专挑那些容易学的、能满足个人需要的课程。这种低要求导致了低质量),社会发展的需求之类。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为了改变现状,取得进步,保持竞争地位,美国于2010年6月2日推出了国家统一课程和各州共同核心标准。“该标准声称通过解决长期困扰美国教育的三大难题来实现所有学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上大学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这三大难题是: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和效率。③”事实上,美国的基础教育,是“K-12”教育,是指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阶段,政府其实很难顾及到所有的人,可以说教育的均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个体的天赋不同,还有教育的质量,其实也是不太可能实现均等的,因为知识和人的能力之间也是存在着冲突的,统一的标准,最终得到的不可能是统一的教学成果。核心课程的出台,势必会造成全国教育的同质化。教育同质①摘自2011年1月11日《钱江晚报》②引自《就业?创业?》第31页③引自《就业?创业?》第27页4化,就是只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大致一样,虽说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教育的普及和均衡,但是也导致了教育和受教育者的工具化。教师不得不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学,学生也不得不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通过调查发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各小学非法案规定考察科目教学时间呈减少的趋势①,为了追逐学业上的高分就以牺牲创业能力为代价,这是没有主体性的教育,容易使受教育者成为没有自我,没有个性的“同质化”的人,从而失去创造力。三、“世界”的视角无论世界如何改变,都会需要创新,需要创造力,而随着世界的变化,对创业者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现状,赵勇先生也给出了自己都观点,他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并且能够成为全球化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人才。如今,科技的进步导致了生产能力的提高,全球经济一体化也是全球工作再分配,众包、外包纷纷出现,人口增长,人口寿命延长以及人口工龄延长等,都是导致全世界范围内就业难问题出现的因素。所以,很多人找不到工作,或者根本不去找工作。这就需要创造一些新的工作,来适应人类新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工作已经不具备吸引人的资本了,而传统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雇员,教会如何寻找工作而不是创造工作。所以首先应该先要弥补缺失的思维链,“创业思维,即一种审慎而渴求成功的心理态度:敢为天下先+机智的冒险+合作+时机的把握②”,并且转换思维模式。①引自《就业?创业?》第38页表格②引自《就业?创业?》第5页5所以,美国的教改,并不能真正做到弥补他们认为的在教育上的失误,相反,这种以回归传统教育模式改革的赌注,还会对未来的教育产生更多的危害。同样,英国也是因为和美国相类似的原因,英国的基础教育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过度教育和大学教育。英国受到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冲击,普通教育被“儿童中心”的方式所取代,儿童个性得到发展,但随之而来的也有系统知识的传授削弱,而且教育质量下降。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所以进行了20世纪末的改革和21世纪初英国基础教育的关键政策、计划及其进展的改革。但是英国的改革与美国不同,并不是回归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英国改革突出了五大主题,即“质量”,”多样化”,“不断增加家长的选择机会”,“给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以及“更高度的责任制”。政府保证国家统一课程框架之内的质量,通过学校评估和记录考试的过程进行测量,并且非常重要的是,要由一个有权利的和独立的新的督学处做出判度。多样化之一是给家长和儿童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经常的视察建议采用评估的方法,让教师评估他们同行的最优秀的经验。家长可以根据子女的特殊兴趣和能力倾向在国家办的教育与私家教育之间自由选择。学校的地方管理,脱离了地方教育当局的控制,学校拥有了相当的自主权。这样的教育制度,使得国家,学校,教师,家长和孩子在教育中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取得教育上的进步,同时还让孩子保持了自己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四、先天还是后天6那么创业者究竟是天生的,还是源于后天的培养,或者兼而有之?关于这个问题,赵勇先生在书中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创业家既是后天培养的也是天生的,或者既不是后天培养的,也不是天生的。“创业者”一词,源于法语,原意是指从事重要项目或者活动的人。16世纪被用于专指那些从事商业冒险的人①。如今,创业者的定义虽然有了改变,但是创造力依旧还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精神。而创业精神,是生物学和文化影响的双重结果,即赵勇先生所说的先天和后天影响。所谓“后天”,便是教育。五、改革赵勇先生认为,获得考试高分往往是以牺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代价的。事实确实如此。中国一直缺少且需要像史蒂夫·乔布斯那样的人才,原因是什么?“阻碍中国创新发展的根本原因正是教育。②”李开复也在一次访谈中说过,“中国在成为一个创新国度之前,它必须首先解决教育和文化的问题。中国的教育文化强调纪律和服从。而美国的硅谷则体现着创新、激情、反叛和无畏。因为有如此巨大的差别,中国要出现像乔布斯或扎克伯格那样的创新人才很难。③”虽然中国学生能够在PISA等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并且常常被一些国家看作是教育体制优秀的国家,但这确并不能掩盖中国等国家是”应试的巨人,创新的矮子”的事实。那,以中国为代表的许多国家,他们的教育到底在哪里出现了问题?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①引自《就业?创业?》第77页②引自《就业?创业?》第102页③摘自2013年1月28日《中国青年》中《李开复:中国如何才能有创新人才》一文7小学教育和普通中等教育,这就意味着在教育体制下以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导向思维使得孩子从小就开始为了应付考试而接受学习,尤其是为了高考。同时,各种的补习班也占据了大多是的休息时间,据人民网的一篇文章报道,称中国孩子寒假里忙着写作业,而美国孩子会在放假时去社区做义工,英国学生会以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和服务业工作为主并且,一般情况下,英国孩子是不会参加补习班的①。这种以成绩为中心的教育体制,使得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更使其磨灭了创新意识,造成了一种同质化的教育。显然中国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向美国的教育学习,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改革。最新一次的就是2014年教育部工作要点,其中提到:“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制度。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研究构建大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②。”改革的重点就在于高考以及英语退出高考,改为社会化考试,加入了更多传统文化的内容。企图淡化高考考试给学生带来的负担,改变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虽然改革的过程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这样的改革确实会起到一些作用。赵勇先生认为,美国的教育是“亦可制作培根的香肠机”,虽然考试分数低下,但却因为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考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这只是美国教育的“无心之得”,那么,有①摘自2014年2月12日人民网《孩子寒假忙写作业,国外学生放假亮点多》一文②引自《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8没有更加完善的体系呢?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的随着世界的变化,对创业者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一个可以适应未来世界的人才应该具备创造力,创业精神和全球竞争力,大多数国家的现行教育体制都难以满足未来的教育需求,故而必须进行教改。随着世界不断发展,赵勇先生认为,中国为代表的“就业导向型”教育体制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过时的教育模式。在未来,是就业?还是创业?就现时来讲,就业的时代已经不再处于盛时,越来越多的人失业,越来越多的传统职业逐渐消失,创业势必要占据一部分市场。那么,现行的教育体制将会不再适用,什么样的体质才是合适的呢?书中也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制。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学校教育不再局限学生的意志,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拓宽学生的才能。但是有一点,基础教育改革是十分复杂的,虽然传统教育模式将教育简化为几项简单的指标,推广起来比较简便,但却在未来不再适用了。法国的埃德加·莫兰的改革理论,中心是改革思想和改革教育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复杂性化解为简单性和遮蔽根本性的问题,追求短暂的满足而没有长远打算的,正如赵勇先生所认为的,我们应该转变教育模式,而不是去修复传统的教育模式。并且,没有惟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变革的过程还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变革的道路,是在变化之中求发展。六、学什么为了说明新型教育模式,赵勇先
本文标题:从美国教改的迷失看世界的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796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