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跨国经营与管理期末复习资料整合
第一章导论二、跨国企业的分类第一个层次:企业要真正跨国界经营衡量标准:关键是看企业是否直接参与了商品、劳务、资源、技能等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的国际传递与转化。第二个层次:跨国界企业有不同的类型1、跨国公司(1)定义跨国公司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2)特征第一,一般都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为主体。第二,一般都有一个完整的决策体系和最高的决策中心。第三,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第四,在国际上都有较强的竞争力。第五,对某些产品、或在某些地区,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垄断性。(3)定性标准资产标准:跨国公司拥有的境外企业的所有权总份额不低于25%。业绩标准:海外业务占总业务的份额不低于25%。经营战略标准:公司实行全球化经营战略,以全球范围内利润最大化为目标。(4)定量标准跨国化指数=(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额/总销售额+国外雇员人数/总雇员数)÷3×100%瑞士雀巢公司为94.2,为全球最高。巴西的利若石油公司为6.8。2004年,全球1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的跨国化指数平均为56.8。(5)跨国公司的作用截止到2009年底,全球约有7万家跨国公司,85万家分支机构。中国的跨国公司是120家。第一,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90%来自跨国公司。第二,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总量的65%、全球技术交易总量的80%是由跨国公司完成的。2、一般性跨国企业除跨国公司以外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间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以及它的分支机构称为一般性跨国企业。一般性跨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地位: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越来越普遍第一,全球企业总数的70%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也被卷入国际化浪潮中。第二,规模不再成为竞争优势的主要决定因素,中小企业可以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参与国际经营。第三,产业梯度转移规律使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第四,中小企业吸收的劳动力占全球劳动力资源的80%以上。注意关注跨国企业的新发展,如:无“母国”的国际企业—从跨国公司到全球公司国际企业在发展战略、管理和治理结构以及经营理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跨国公司到全球公司。与跨国公司相比,全球公司不仅仅是扩大了经营范围,更重要的是从经营理念上淡化母公司国籍,形成无“母国”的国际企业,即全球公司。宝洁的业务已经扩大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来自世界各地。东芝公司总裁认为东芝是“地球内企业”而非日本独资公司。IBM更是将自己定位于“全球整合的企业”。在并购整合中成长进入21世纪以来,跨国并购在全球范围内出现“蛇吞象”新势头。以联想收购IBM为例,联想集团以总价12.5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收购IBMPC部门。借此收购,新联想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这正是国际企业通过并购带来的成长。出现了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后进国际企业收购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事件,如中国TCL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中国吉利收购瑞士沃尔沃、台湾宏基收购美国Gateway等。打造全球产业链跨国公司将目光放在全球市场,着力打造最适宜自身发展的全球产业链。主要表现在面向全球开发与配置资源。在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经营资源的开发与配置上,谋求在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通过兼并收购、战略联盟与战略性外包等手段,将经营重点转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附加价值最大的研发与营销服务环节,放弃或退出附加值低的某些制造组装环节,以谋求全球范围内生产效率和商业利润最大化。例如,IBM成功实现了全球资源配置,形成了独具竞争优势的全球产业链。IBM公司65%的员工和60%的收入均来自美国以外,IBM将采购中心总部设在深圳,全球支付中心设在上海,全球财务中心设在吉隆坡,全球人力资源中心设在马尼拉,全球援助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设在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将研发中心分布在6个国家的8个实验室,实现了研发全球化。第二章1跨国经营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和作用国际化经营的动因主动从事国际化经营的原因:1.获取必要的资源,优化资源配置;2.追求优惠政策;3.扩大市场及寻找新的市场;4.降低产品成本;5.利用企业特有的优势(如可口可乐的商标优势);6.利用税收的差异;7.寻求规模经济与协同作用;8.保护国内市场。被动从事国际化经营的原因:1.贸易壁垒的存在;2.顾客趋向国际化;3.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竞争的国际化;4.本国政府的干预。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作用国际企业对母国的作用有利的方面:1.增加外汇收入;2.通过对外投资改善国际收支;3.为国内企业引进先进的设施与技术;4.弥补国内企业资源不足;5.有利于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不利的方面:1.造成国内资本外流;2.对外直接投资可能会减少母国就业机会,加重国内失业问题;3.加重国际债务。国际企业对东道国的作用有利的方面:1.为东道国提供建设资金;2.加快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步伐;3.减轻东道国的就业压力;4.提高东道国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不利的方面:1.造成东道国资源、人才的外流;2.加剧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3.加重对国外经济、政治的依赖。国际企业对世界经济的作用有利的方面:1.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2.加快了生产的国际化进程;3.促进了国际金融业的发展;4.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不利的方面:1.由于货币投机活动,造成汇率不稳、国际金融市场混乱;2.有时会造成国际企业与母国和东道国的经济、政治矛盾;3.发达国家高科技产品的“剥削”,进一步加大了国家间的贫富差距。发展中国家的担忧:民族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经济可能被跨国公司控制。发达国家的反对:失业的增加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重组的过程,许多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降低生产成本,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优势,纷纷将部分传统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导致了发达国家一部分传统产业逐渐萎缩,甚至消失致使大批非技术劳动力大量失业,其生活保障同时受到巨大威胁。全球状况论坛的研究报告的结论:全球化趋势锐不可挡,并正在影响着全球50亿人的生活。但全球化也带来了边缘化和贫困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并不是所有人都平等地从全球化中受益。在某些人(特别发达国家的某些人)已从全球化中得到经济、教育和文化上的各种好处时,大批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人却在越来越严重的边缘化中被抛在了后面。”双赢是可以达成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一种趋势,国际联盟的激增、区域经济的整合、跨国公司的扩展、更多的相互依赖、贸易与资金的全球流动自由度的提高,都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发达国家试图为其业已饱和的国内市场寻求新的出路,使其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品与服务(特别是金融、保险、电讯和咨询服务业等方面的产品与服务)更容易进入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则试图通过经济全球化进程更广泛地吸引国际投资,为其劳动密集型产品寻找世界性市场,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与管理,提升自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双赢”局面为获得平等的利益,对发展中国家来说:1团结起来,提高制定经济全球化“游戏规则”的权力——改变权力分配不公的局面。2更加有效地管理和引导本国经济的发展,在保持国家主权和经济独立的原则下,在维护民族工业利益的前提下,顺应全球化大潮,开放本国市场,参与全球竞争,提高本国的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3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障碍1缺乏国际化视野:观念性障碍2缺乏创新意识3制度性制约因素政策性限制;人民币的非自由兑换;产权不明晰4品牌与质量意识淡薄5缺乏足够的国际化经营人才第二章2对外投资理论一、跨国企业赢利的途径(优势)1、扩大销售,占有更多的市场2、用活资本:资本的收入与它的稀缺性是呈反比的。资本总是从资金比较宽裕的国家流向资金比较贫乏的国家。3、获取廉价的资源,降低产品成本4、发挥已有的技术、管理优势二、垄断优势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海默1、主要观点(P13)2、评价第一,该理论被称为当代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石。第二,使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开始成为独立学科。第三,很多其他理论是对它的展开。三、内部化理论1、预设前提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企业到国外进行投资活动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有时宁可出售它的技术和知识优势。2、主要观点市场不完全会导致企业向国外出售技术和知识优势显得不划算。想在跨国市场上出售技术和知识的企业就会创办跨国企业,用跨国企业来代替市场,也就是用内部化的方法来代替市场,降低交易成本,获得比较收益。3、评价第一,它是一种全新的视角,从企业组织角度分析企业跨国经营的原因。第二,它也有特定的适用条件――内部化的成本低于外部市场交易的成本。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学者维农1、主要观点第一,费农把这些国家依次分成创新国(一般为最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费农还把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即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第二,新产品阶段,创新国利用其拥有的垄断技术优势,竞争者少,市场竞争不激烈,替代产品少,产品附加值高,国内市场就能满足其摄取高额利润的要求等,产品极少出口到其他国家,绝大部分产品都在国内销售。第三,成熟产品阶段,由于创新国技术垄断和市场寡占地位的打破,竞争者增加,市场竞争激烈,替代产品增多,产品的附加值不断走低。且创新国和一般发达国家市场开始出现饱和,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抑制国内外竞争者,企业到一般发达国家投资建厂,逐步放弃国内生产。第四,标准化产品阶段,原来新产品企业的垄断技术优势已经消失,成本、价格因素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这时发展中国家已经具备明显的成本因素优势,创新国和一般发达国家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开始大量地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再将产品远销至别国和第三国市场。2、评价第一,它反映了国际企业从最发达国家到一般发达国家,再到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过程。它从产品角度为企业跨国经营提供参考。第二,它的不足在于,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起止点划分标准不易确认。五、折中理论1、观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形态和发展程度取决于三方面优势的整合结果。第一,所有权优势(又称企业优势、垄断优势、竞争优势等),导致产品价廉物美。第二,内部化优势。企业对其优势进行跨国转移时,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外部市场化的收益。第三,区位优势,拟投资的他国具有某些母国不具备的优势。2、评价跨国经营行为的通论,综合了各种理论。七、发展中国家跨国经营理论1、小规模技术理论第一,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第二,发展中国家在民族产品的海外生产中颇具优势第三,低价产品营销策略2、技术地方化理论发展中国家跨国经营活动的技术包含着企业内在的创新活动,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第一,发展中国家技术知识的当地化是在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环境中进行的,这种新的环境往往与一国的要素价格及其质量相联系。第二,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进口的技术和产品进行某些改造,使他们的产品能更好地满足当地或邻国市场的需求,这种创新活动必然形成竞争优势。第三,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来自于其生产过程和产品与当地的供给条件和需求条件紧密结合,而且来自创新活动中所产生的技术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第四,从产品特征看,发展中国家企业往往能开发出与名牌产品不同的消费品,特别是当东道国市场较大、消费者的品位和购买能力有很大差别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仍有一定的竞争能力。3、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在产业分布上,首先是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纵向一体化生产活动,然后是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为主的横向一体化生产活动。从海外经营的地理扩展看,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距离”的影响,其对外直接投资遵循以下的发展顺序:首先是在周边国家进行直接投资,逐步从周边国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扩展直接投资。最后,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开始从事高科技领域的生产和开发活动。同时,为获得更先进复杂的制造业技术.开始向发达国家投资。所有这些变化都是以技术积累为内在动力,称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第三章跨国经营环境企业的经营环境是指对企业生产经
本文标题:跨国经营与管理期末复习资料整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857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