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09072自考宋词研究串讲笔记复习资料
自考宋词研究串讲笔记一、词籍(10种)1、宋词总集《全宋词》,唐圭璋,共收录宋代词人1330余家,约20000首词。2、宋词汇刻本,每一词家的全部作品。《宋六十名家词》,明代毛晋编,最早、流传最广的宋词汇刻本,收录61家(北宋23家,南宋38家)(1)在各家之后都赋予跋语,简介词人作品风格。(2)以词籍付刻先后为准排列,而不以时代先后为序。(3)版本选择不精,校刊有疏略。(4)把原本卷书任意合并,所补遗词也不完全可信。《疆村丛书》,清末朱孝臧(号疆村),最富宋词汇刻本,共收唐宋金元173部,其中宋词112家(北宋27,南宋85),以网罗善本为主,注明版本来源,校刊精博。3、宋人宋词选本,属总集范畴。《花庵词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和《中兴以来绝妙词选》的合刊本,南宋黄昇(号花庵)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10卷,卷一收唐五代词,其余9卷宋词,苏轼31首数量居第一。《中兴以来绝妙词选》,10卷,辛弃疾、刘克庄最多。(中兴以后即南宋)(1)以苏、辛词派为主。(2)所选作品符合宋词发展客观实际,对词史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3)所选各家都有小传,有时还有评语。(以前是没有的)《阳春白雪》,南宋赵闻礼编,宋人词集中最晚出,流传不广。(1)所选大多为南宋词家。(2)其中有许多不知名词家作品,对保存宋人散逸词篇颇有价值。(3)以词调分卷。《绝妙好词》,南宋周密编成于宋亡后,共132家,385首。(1)只收南宋以来词,始自张孝祥,终于仇远。(2)选词标准偏于清丽婉约,不选忠愤激昂的豪壮之作。周密22首,其次吴文英16首,姜夔13首,史达祖、王沂孙10首以上,辛稼轩3首。《乐府补题》,南宋遗民词选,未署编者姓氏,咏物词选。王沂孙、周密等14家,37首,以《摸鱼儿》、《桂枝香》等五调,分咏莼、蟹,“托物寄情”,表达家国沦亡之悲。4、宋人的词话《碧鸡漫志》,宋王灼,于成都碧鸡坊,宋代词学理论著作。全书五卷,卷一论乐,卷二论词,卷三至卷五论词调,还记录了很多词坛掌故。观念:尊苏词,贬柳词。主张:诗词“本一”,不当“分异”,诗词“本之性情”。《词源》,南宋末年张炎(词家),宋代重要词论著作。上下两卷,上卷论词乐、音律,下卷论词的风格、音乐特征、创作方法等。主清空、高远、雅正。目的:推尊词体。宗姜夔,贬质实(吴文英)。《乐府指迷》,南宋末年沈义父,28则,给子侄辈讲论作词方法,提出作词标准,评价词人得与失,分析创作中诸多具体问题,主张音律谐,下字雅,用字不可太露,发意不可太高。二、词体1、词与音乐的关系(P2、P21)(隋唐燕乐)(1)词与音乐的关系不同于诗与音乐的关系。(清末明初刘熙载《艺概》)词与音乐的关系:“言出于声”(因声填词),词乐一体。诗与音乐的关系:“声出于言”(以声就诗),词乐二元。音乐的特性进入了词的写作过程,它产生、影响,起制约作用的,诗则不然。(2)词所配合的音乐不同于诗所配合的音乐。隋唐燕乐,一种大别于传统音乐系统的新型音乐,世俗、抒情、娱乐性,继承和超越了传统音乐(雅乐、清乐),是异质、多元的音乐聚合体,具有特殊的声情品格。A、音乐类型:是世俗心音,真正的抒情音乐(“是以感其声者,莫不奢浮躁竞,举止轻飚,或诵或跃,乍动乍息,跷脚弹指,撼头弄目,情发于中,不能自止。”)B、音乐功能:强烈的感官愉悦功能,突破儒家功利主义音乐理论的束缚(白居易《策林》第64,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C、传播环境:征歌选舞,传播于歌舞享乐环境中,多在官诗宴会、贵族笙院、富家豪门、酒肆瓦舍、秦楼楚馆。D、歌唱要求:独重语音(李贽《品令》:唱歌须是玉人,檀口皓齿冰肤,意传心事,语娇声颤,字如贯珠。老翁虽是解歌,无奈雪鬓霜须。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隋唐燕乐:世俗性、愉悦性、狭媚性1、词体基本特征:正如隋唐燕乐脱离了传统的儒家功利主义音乐美学理论的束缚,作为与之相配的歌词的词,自然与“文以载道,诗以言志”的传统相区别,它所承载的情致与建功立业、修身养性、经邦济世的志道不同,是生活的另一个侧面,心灵的别一扇窗口。具有私性化、柔婉化、心绪化的独特色彩。诗:抒发感情(具体)词:传递、表达情绪(悠微、难以把握、捉摸、弥漫、朦胧)2、词的创作-按谱填词(P35)作词先按律制谱,后配以歌词,依照音谱所定的乐段乐白和音节声调,制词相从,谱分音谱、词谱两类。3、词体的形成-依曲定体(P51)指词调依从典调,歌词形式服从于音乐形式。包括乐段分片(P52)、词腔押韵(P57)、曲拍为句(P60)。三、词调三类(词的音乐分类概念)1、令、引、近、慢(P91-97)令:令又称为小令。词曲称令,盖出于唐人宴席间所行的酒令。令就成了词曲中短章的一种泛称了。歌令一般调短字少。因此,凡小调短曲也可概称为令。令曲的特点或许节奏较快。引:引本是古代乐曲的一种名称。在曲中有前奏曲、序曲的意思,引词一般较小令要长。近:又称近拍,近拍为全称,近是近拍的省称。近与令、引慢的区别亦在于音乐上体段、节奏不同。近与引两类曲调,其长短、字数大都介于小令与慢词之间,引与近在大曲中处于不同乐段而且其节拍出有区别。近拍:音乐体段,节奏上的特点。近:慢曲之后,在入破之前,由慢转快之间的部分所用的曲调,节奏上近于慢拍与促拍之间。慢:慢是慢曲子的简称,调长拍缓和是慢曲的特点。慢词一般字多调长。令、引、近、慢各有其不同的节奏与唱法,它们的区别,首先在于音乐而不在文辞。2、偷声、减字(P113)偷声与减字意义相同,都是指对本调在音乐上节短乐句或简化节奏,在歌辞上减少字句,从而推出新词。3、添声、添字、摊声、摊破(P114)与偷声减字相反,添声、添字、摊声、摊破,都是对本调在音乐上添入乐句或加繁节奏,在歌辞上增多字句,从而推出新调。四者意义相同。四、词家(最重要章节)1、宋初词坛(1)王禹偁,留下一首《点绛唇》,北宋初最早出现小令之一,是他滞留江南作官时期所作(长洲知县),写用世抱负及不被理解的孤独苦闷,格调沉郁高旷。“凭栏远眺”、“天际征鸿”这种境界,为后人宋词里被屡屡采用的境界。如辛弃痴《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宋词中最早咏物词,咏草,终篇无“草”字,对后代宋人咏物词产生影响。与后世以刻画为工的咏物词有所,它并不是单纯写物,而是比较深切地注入了生活感受。上篇借春意阑珊喻人世沧桑,下篇寄离情于芳草。(3)潘阆,《酒泉子》十首,忆杭州组词,都以“长忆”起句,是宋词中最早组词,把山水形胜作为词的重点来写,他是一个早期尝试者。2、北宋前期小令(1)晏殊(晏、欧并称,受冯延巳影响),词集《珠玉词》,约139首。“珠圆玉润”,“温润秀洁”(王灼《碧鸡漫志》)、“温润和婉”的美,“和婉明丽”(冯煦)A、大多不涉艳情,而多表现基于人生缺憾的那种潜隐而莫名的惆怅。B、风格偏于雅,擅长在视觉、情绪的流动过程中捕捉隐微的情绪波动,细腻的心灵感受。C、雅丽的背景、平缓的节奏、雍荣的气度,没有激烈、外露的情绪,没有起伏跌宕的情感。(2)欧阳修(受冯延巳影响,晏殊得其俊,永叔得其深)内容:反映艳情冶游生活,又反映了一些宦途风波个人际遇地方风情,保持了士大夫艺术风貌,但也吸取了一定民间文学风味。A、前期有一些未脱艳科影响的歌妓词,是五代花间词的遗风。B、还有反映市井情趣的俗词,受柳俗词流行风气的影响。C、身世之感家国兴衰为主题,这些作品是他谪滁后所写,与冯延巳有承继关系(得其深)。D、两组《渔家傲》,咏十二月节气与景色,《采桑子》一组十首,咏颍州西湖。情感表达:深婉,不是停留在静态的愁思意趣中,涵永而少起伏,多表现思绪的流转变化,浓烈而有波澜《踏莎(suo1)行》,努力展示人物内心情感变化,曲折(《玉楼春》),情感表达大胆直率(《渔家傲》)(3)范仲淹,留词五首,“异军突起”,当时文人小令词中的异响,能作壮词,能作绮语《渔家傲》,四年军旅生活丰富了他的人生感受,广漠萧瑟艰苦孤寂的边塞生活,将士久疏思乡情感,抱国立功的志向,开拓了词的审美境界,风格沉郁苍凉,上承唐边塞传统,下开宋豪放词先河,异军突起。(4)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句中之眼。“闹”,句中之眼,点染得(李清照《醉花阴》“人比黄花瘦”,“瘦”篇中之眼,神光所聚。吴文英“瘦”字最多。)3、北宋前期的慢词创作(1)柳永,“工于羁旅行役”。A、创体,发展了慢词,大量创制慢词长调,开创了慢词的时代。有半数以上(120多首)慢词,多属新声,例如《戚氏》。B、创意,柳永词中第一次展示了市井情趣,表现了宋初都市市井风貌,如《望海潮》,对冶游生活及风尘女子情感愿望的描写,能见词人真诚的情感依恋。可以看到词人对风尘女子的心声的理解和同情。(《迷仙引》)C、创法,“铺叙展衍”,创造并善于运用铺叙手法(铺陈叙述)。为适应慢词篇辐较长,内容较多需展衍,故多用铺叙,长调始兴柳永。“铺叙”一法又多见于柳词,由片段的感受和简单的场景转化为复杂的感受和多重的场景。如《雨霖铃》。D、结构,多用线形结构,在内容安排上叙述描绘善于表达情感,使情感表达做到淋漓尽致。经常使用明确指示时空转换的关联词语和呼应词语。(2)张先,慢词18首,用小令作法写慢词18首。《子野词》,以小令为主,以小令著称。张先共遗186首。例《谢池春慢》“缭墙重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A、整首词写艳遇,但结尾幽默。B、略其事,详其情,长事短说,属小令作法。(小令感悟式,慢词长调过程式)令词以“秀”取胜。“秀句”“张三引”,“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张三中”《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妙在著景,此一类。擅写“影”。26处。“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妙在传心,此二类。4、苏轼与元祐词人(1)苏轼(1036、1037生,1101生卒),宋词繁荣期。《东坡乐府》。词创作起步较晚,离京去杭州任通判留词。大家特点气魄。中心:以诗为词。苏轼词的意义,已有许多前人令宋词繁荣,苏轼出现,与人不同,创新价值。A、苏轼艺文通才,诗词文书画皆是卓然大家,论艺也博识圆通,强调各种文艺门类精神上的相同,不拘泥于各自特点,“物一理也”,“通其意则无适而不可”,所以其词不为传统框范所限。B、苏轼有“自是一家”的自觉创新意识,不追逐别人的潮流,自创一体,开拓创新词境。[鲜于,(子骏)中:“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C、“自是一家”的正面主张:使词从传统女性题材中跳出来,摆脱倚红偎翠脂粉香泽,强调即事抒怀,充满博大情怀,写士大夫文人全部的人格。抒写创作主体的襟怀,强调阳刚之美。《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壮观)(前调。密州出猎)D、苏轼词的创新,概括归结为以诗为词(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陈师道《后山诗话》),以诗为词确实可用来概括苏轼的词学本体论。“词与诗同质异体”词可与诗一样成主体的为完整生命人格的体现,凡可入诗亦可入词,又并不主张诗词不分,强调“同质”时充分注意它“异体”的一面,并不取消词体独立性和内在规定性,特别是词作为歌唱艺术的特点。《唐宋词通论》P198起四方面(提高词品、扩大词境、改变词风)。“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王灼《碧鸡漫志》)(2)黄庭坚(秦七黄九,苏门四学士,秦观),不同风貌,心性、定力A、词学观,从本体论延伸到了作家论创作论,揭示了作为抒情主体的词人的性情学养、遭遇心境跟词的创作的密切关系,主张提高创作主体的学养、襟怀、人格境界,所以苏轼独立不移的文化人格和超旷飘逸的总体精神最为山谷所推崇。词风与苏轼接近,词的框架主体,塑造了士大夫自我人格形象。B、词留下180多首,三分之二是言志抒怀之作,壮词、犷词,被贬十年间作约半数,表现出自的自我个体意识,其意境刚大之气,跟东坡超越消解矛盾的逸怀之气是不同的,黄刚直倔强,“不以迁谪介意”的个性和处世态度所决定,[“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秦观)]黄俗词与柳词风格接近,“笔墨劝淫”,都是年轻时所作,历时性的,游戏笔墨,“不过空中语耳”,即使俗词也有出色的心理刻划。(3)秦观,宋本事《淮海居士长短句》70多首。A、“专主情致”(李清照)“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周济评)
本文标题:09072自考宋词研究串讲笔记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857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