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及治疗的专家共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淋巴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起源于单克隆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前体细胞,特点是骨髓和外周血中出现大量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它的增生及聚集抑制正常造血,出现三系细胞减少。病因1.电离辐射2.化学因素(苯,烷化剂)3.病毒(EBV)4.遗传因素5.其他血液病的最终转变临床表现11.贫血(较早出现并渐加重,表现苍白、无力、头晕、心悸、厌食和浮肿等)2.出血(皮肤出血点、瘀斑、鼻衄、牙龈和口腔黏膜出血,月经增多等;重时有血尿、消化道出血甚者可发生颅内出血)3.发热和感染(一半的病人由发热起病,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肛周感染和胃肠炎较常见)临床表现21.肝脾和淋巴结肿大2.骨和关节疼痛3.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4.睾丸白血病主要内容诊断分型预后分组治疗预治疗Burkitt白血病/淋巴瘤的治疗Ph阴性ALL的治疗Ph阳性ALL的治疗:(1)非老年(2)老年患者CNSL的预防和治疗ALL疗效判断标准1、法美英协作组关于ALL的形态学分型法国、美国、英国(FAB)协作组于1976年用Romonowsky染色观察血片及骨髓涂片,根据细胞大小、核浆比例、核仁大小及数量、细胞胞浆嗜碱程度等,辅以细胞化学染色对ALL各亚型细胞特征归纳如下表:L1:原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大细胞25%,核圆形,偶有凹陷与折叠,核染色质粗,结构较一致,核仁少而小,不清楚,胞质少,轻或中度嗜碱,细胞化学显示MPO和SBB阴性,阳性细胞3%,PAS阳性呈颗粒或块状阳性,NSE阴性。L2:原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25%,核型不规则,可见凹陷与折叠,核染色质较疏松,结构不一致,核仁1个或多个较清楚,胞质量常较多,轻或中度嗜碱,有些细胞深染,细胞化学同L1。L3:亦称Burkitt型,原幼淋巴细胞大小较一致,以大细胞为主,核形较规则,染色质呈均匀细点状,核仁明显,1个或多个,呈小泡状,胞质量较多,深蓝色,空泡明显,多呈蜂窝状,细胞化学同L1。2、2008年WHO标准前体B--ALL:细胞形态学如L1或L2,免疫表型为B系:CD19、CD22、CD79a、CD10阳性,TdT^+。占ALL中80%~~85%。前体T-ALL:细胞形态学如L1或L2,免疫表型为T系:CD3、CD7、CD4、CD8阳性,TDT亦可阳性,占ALL中15%~~20%WHO将L3(BurKitt型)归入成熟B细胞肿瘤中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1)细胞形态学:a.典型BL;b.变异型:浆细胞样和不典型Burkitt/Burkitt样BL。(2)免疫表型:细胞表达轻链限制性膜IgM和B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2、CD10,100%的细胞Ki-67阳性。(3)遗传学:肿瘤细胞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基因为克隆性重排。所有患者均有t(8;14)(q24;q32)-MYC/IgH改变。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的预后不良因素包括:年龄偏大体能状况差疾病晚期(III期以上)骨髓(尤其是外周血出现原始细胞)或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乳酸脱氢酶(LDH)增高等。二.成人ALL的预后分组(1)标危组年龄35岁,白细胞计数B-ALL30×109/L、T-ALL100×109/L,4周内达CR。(2)高危组年龄大于35岁,白细胞计数(WBC)B-ALL≥30×109/L、T-ALL≥100×109/L。免疫分型为前B-ALL、早期或成熟T-ALL,伴有t(9;22)/BCR-ABL或t(4;11)/MLL-AF4;达CR时间超过4周。三.ALL的治疗ALL患者一经确诊后应尽快开始治疗,治疗应根据疾病分型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案、策略。(一)ALL的预治疗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诊断后应进行预治疗,防止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发生。预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口服或静脉用,连续3-5天。可以和环磷酰胺(CTX)联合应用(200mg/m2/d,静脉滴注,连续3-5天)。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阴性或Ph阳性):若WBC≥50109/L,或者肝脾、淋巴结肿大明显,则使用预治疗,以防止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发生。预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口服或静脉用,连续3-5天。可以和CTX联合应用(200mg/m2/d,静脉滴注,连续3-5天)。(二)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的治疗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治疗方案建议采用短疗程、短间隔的治疗。治疗疗程应不少于6个,如MDACC的Hyper-CVAD(HD-MTX+HD-Ara-C)方案;GMALL方案(A、B方案)。鉴于CD20单克隆抗体(美罗华)可以明显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有条件的患者可联合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治疗中应注意充分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预防和治疗,包括鞘注化疗药物和头颅放疗的进行。考虑预后不良的患者可进行干细胞移植:有合适供体者可以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Allo-SCT),无供体者可以考虑自体干细胞移植(ABMT)。(三).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治疗NCCN2012关于Ph-ALL诱导治疗意见年青成人和青少年(AYA):临床试验或参考儿童方案的多药化疗。(如GRAALL2003、CCG-1961、CALGB10403、PETHEMAALL-96方案等)——VDLP、VDCLP40-64岁:临床试验或多药化疗。(如CALGB8811、Hyper-CVAD、MRCUKALLXII/ECOG2993等)65岁:临床试验、或多药化疗、或糖皮质激素。诱导治疗至少应予长春新碱(VCR)或长春地辛、蒽环/蒽醌类药物(如柔红霉素-DNR、去甲氧柔红霉素-IDA、阿霉素、米托蒽醌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为基础的方案(VDP)诱导治疗。推荐采用VDP联合CTX和门冬酰胺酶(L-ASP)组成的VDCLP方案,鼓励开展临床研究。共识推荐诱导治疗中:(1)蒽环/蒽醌类药物:可以连续应用(连续2-3天;第1、3周,或仅第1周用药);也可以每周用药一次。用药参考剂量:DNR30-60mg/m2/d2-3天、IDA8-12mg/m2/d2-3天、米托蒽醌(Mitox)6-10mg/m2/d2-3天(5mg/支;如果为2mg/支,剂量调整为6-8mg/m2/d)。(2)单次应用CTX剂量较大时(超过1g)可以予美司钠解救。(3)诱导治疗第14天复查骨髓,根据骨髓情况调整第3周的治疗。诱导治疗第28(±7)天判断疗效,未能达CR的患者进入挽救治疗。CR后的巩固强化治疗:(1)治疗分层:达CR后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度分组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行allo-HSCT,需行allo-HSCT者积极寻找供体。(2)达到CR后应尽快进入缓解后(巩固强化)治疗:缓解后强烈的巩固治疗可提高疗效(尤其是高危组患者),最常用的方案包括6~8个疗程的治疗:含大剂量MTX、Ara-C、L-Asp的方案2~4个疗程,再诱导方案1~2个疗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强调非骨髓抑制性药物(糖皮质激素、VCR、L-Asp等)的应用。①一般应含有HD-MTX方案:MTXl~3g/m2(T-ALL可以用到5g/m2)。应用HD-MTX时应争取进行血清MTX浓度监测,注意四氢叶酸钙的解救,解救至血清MTX浓度0.1μmol/L(至少应低于0.25μmol/L)可停止解救。②可选择Ara-C(标准剂量或大剂量)为基础的方案。③可继续应用含L-Asp的方案。④缓解后6个月左右参考诱导治疗方案再予诱导强化1次。(3)干细胞移植:有合适供体的患者(尤其是高危/极高危患者、MRD持续阳性的标危组患者)建议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无合适供体的高危组患者(尤其是MRD微小残留病监测持续阴性者)、标危组患者可以考虑在充分的巩固强化治疗后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ABMT)。ABMT后的患者应继续予一定的维持治疗。无移植条件的患者、持续属于低危组的患者可继续巩固强化治疗。维持治疗ALL患者强调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基本方案:6-巯基嘌呤(6-MP)60-100mg/m2每日一次,MTX15-30mg/m2每周一次。注意:(1)6-MP晚上用药效果更好,可以用硫鸟嘌呤(6-TG)替代6-MP。维持治疗期间应注意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2)ALL的维持治疗既可以在完成巩固强化治疗之后单独连续使用,也可与强化巩固方案交替序贯进行。(3)自取得完全缓解后总的治疗周期至少2年。(四).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Ph+-ALL)诱导治疗:(一)非老年(年龄55岁)Ph+-ALL的治疗和一般Ph阴性ALL一样,建议予VCR或长春地辛、蒽环/蒽醌类药物、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方案(VDP)诱导治疗;鼓励进行临床研究。一旦融合基因或染色体核型/FISH证实为Ph/BCR-ABL阳性ALL则进入Ph+-ALL治疗序列:(1)Ph/BCR-ABL阳性ALL治疗中可以不再应用门冬酰胺酶。(4)建议于诱导化疗结束时(约为治疗的第28±7天左右)复查骨髓和细胞遗传学(诊断时有异常者)、BCR/ABL融合基因,判断疗效。(5)有干细胞移植条件者,行HLA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配型,寻找供体。(2)自第8天或第15天开始加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等),伊马替尼用药剂量400mg-600mg/日,持续应用。若粒细胞缺乏(尤其是0.2x109/L)持续时间较长(超过1周)、出现感染发热等并发症时,可以临时停用伊马替尼,以减少患者的风险。(3)血像恢复后(白细胞≥1x109/L,血小板≥50x109/L)可以进行鞘内注射。缓解后治疗Ph/BCR-ABL阳性ALL的缓解后治疗原则上参考一般ALL,但可以不再使用门冬酰胺酶。伊马替尼应尽量持续应用至维持治疗结束(无条件应用伊马替尼的患者按一般ALL的治疗方案进行,维持治疗可以改为干扰素为基础的方案)。有供体的患者可以在一定的巩固强化治疗后,尽早行Allo-SCT;伊马替尼持续口服至行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后应定期监测BCR/ABL融合基因表达,伊马替尼至少应用至两次融合基因为阴性。无供体、无条件或其他原因不能行Allo-SCT治疗者,继续接受巩固强化化疗和伊马替尼的联合治疗。分子学阴性的患者可选择ABMT,ABMT后的患者可予继续伊马替尼(无条件者用干扰素)维持治疗。无条件应用伊马替尼者按计划化疗,化疗结束后予干扰素为基础的维持治疗。CNSL的预防治疗参考一般ALL患者。维持治疗可以应用伊马替尼治疗者,用伊马替尼维持治疗(可以联合VCR、糖皮质激素,至CR后2年)。不能坚持伊马替尼治疗者,采用干扰素(可以联合VCR、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300万单位/次,1次/隔日(可以联合VCR、糖皮质激素),缓解后至少治疗2年。维持治疗期间应尽量保证3-6个月复查一次:血常规、骨髓象、染色体核型和/或融合基因(BCR/ABL)。老年(≥55岁)Ph+-ALL的治疗:可以在确诊后采用伊马替尼+V(D)P为基础的治疗。伊马替尼连续应用,V(D)P方案间断应用;整个治疗周期至缓解后至少2年。(五)微小残留病(MRD)的监测ALL整个治疗期间应强调MRD的监测:(1)早期—诱导治疗期间(第14天)或结束时(第28天);(2)缓解后定期监测,应保证缓解后第16、22周的残留病监测。残留病水平高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复发危险,应进行较强的缓解后治疗,以改善长期疗效。MRD的监测一般采用流式细胞术,表达特殊融合基因者(如BCR/ABL)可以结合基因表达。(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诊断、预防和治疗诊断标准目前CNSL尚无统一诊断标准。1985年在罗马讨论关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差的危险因素时提出CNSL下列诊断标准:脑脊液白细胞计数≥0.005×109/L,离心标本证明细胞为原始细胞者,即可诊断CNSL。CNSL的预防、治疗任何类型的成人ALL均应强调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早期预防。预防措施可以包括:(1)鞘内化疗;(2)放射治疗;
本文标题: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88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