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防火防爆单选题及答案注释
防火防爆单选题及答案注释1.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A.氧化反应B.放热的氧化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2.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称为()。A.着火B.闪燃C.火灾D.自燃3.着火源是指具备一定()的能源。A.温度B.热量C.温度和热量D.能量4.下列关于自燃特征的正确说法是()。A.无需着火源作用B.无需明火作用C.无需加热D.无需氧化剂作用5.油脂滴落于高温暖气片上发生燃烧现象是属于()。A.着火B.闪燃C.自热自燃D.受热自燃6.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7.解释燃烧实质的现代燃烧理论是()。A.分子碰撞理论B.燃烧素学说C.过氧化物理论D.链式反应理论8.油脂接触纯氧发生燃烧属矛()。A.着火B.闪燃C.受热自燃D.自热自燃9.可燃液体发生闪燃时,其持续燃烧时间不足()。A.5秒B.10秒C.15秒D.30秒10.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时,木材燃烧则停止。A.5%~6%B.8V%~10%C.14%~16%D.20%~24%11.可燃气体的火灾属于()火灾。A.B类B.D类C.A类D.C类12.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则发生着火的危险性()。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13.轰燃使得火灾的发展过程由()。A.初起期进入发展期B.发展期进入最盛期C.发展期进入减弱期D.最盛期进入减弱期14.可燃液体发生着火时,燃烧的是()。A.可燃蒸气B.可燃液体C.以可燃蒸气为主和部分可燃液体D.以可燃液体为主和部分可燃蒸气15.一氧化碳浓度低于12.5%时不会发生燃烧,是说明燃烧的()。A.必要条件B.充分条件C.一般条件D.综合条件16.在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中,轰燃发生于()。A.初起期B.发展期C.最盛期D.减弱期17.在火灾中,由于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是(),火灾中约有一半的人员死亡是由它造成的。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硫化氢D.烟18.防火技术采取通风良好的措施是为了消除()。A.氧化剂B.可燃物C.着火源D.降温19.甲级生产的车间建筑耐火等级应()。A.1~2级B.3~4级C.4~5级D.不限20.规定电石库距离锻工、铸工等产生火花的车间需30m以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了()。A.消除着火源B.消除可燃物C.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D.消除氧化剂21.储存闪点低于一18度的可燃液体的库房属于()。A.甲级储存B.乙级储存C.丙级储存D.丁级储存22.气焊施工现场的乙炔瓶与火源的距离不得少于()。A.5mB.10mC.15mD.20m23.可燃液体的危险等级按()分类。A.自燃点B.着火点C.闪点D.挥发性24.煤堆在空气中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属于()。A.受热自燃B.自热自燃C.着火D.闪燃25.下列火灾探测器中属于接触式探测器的是()。A.感烟式探测器B.感光式探测器C.图像式探测器D.光电式探测器26.()灭火剂已被发现对大气的臭氧层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A.二氧化碳B.四氯化碳C.泡沫D.卤代烷27.化工原料电石或乙炔着火时,严禁用()灭火器扑救。A.干粉B.干沙C.四氯化碳D.二氧化碳28.非接触式火灾报警器是根据()进行探测的。A.烟气浓度B.烟气成分C.光学效果D.烟气流速29.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不得采用()进行扑救。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二氧化碳灭火器D.干沙30.下列不属于清洁阻燃剂的是()。A.磷系阻燃剂B.成炭型阻燃剂C.含卤阻燃剂D.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31.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A.物理性爆炸B.化学性爆炸C.爆轰D.殉爆32.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发生爆炸的危险性()。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33.可燃性混合物燃爆最剧烈的浓度是()。A.爆炸下限B.爆炸上限C.爆炸极限D.爆炸反应当量浓度34.化工厂火炬的燃烧是属于()。A.动力燃烧B.扩散燃烧C.喷流式燃烧D.紊流式燃烧35.可燃物质的爆炸下限越小,其爆炸危险性越大,是因为()。A.爆炸极限越宽B.爆炸上限越高C.可燃物稍有泄漏就有爆炸危险D.少量空气进入容器就有爆炸危险36.混合物的标准自燃点是指在()浓度时的自燃点。A.爆炸下限B.爆炸上限C.爆炸反应当量D.爆炸极限37.化学性爆炸可称为()。A.燃烧B.自燃C.瞬间燃烧D.着火38.焊补空汽油桶发生爆炸属于()。A.物理性爆炸B.爆轰C.殉爆D.化学性爆炸39.可燃物质的爆炸上限越高,其爆炸危险性()。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40.燃气系统保持正压生产的作用是()。A.防止可燃气体泄漏B.防止空气进入燃气系统C.保持压力稳定D.起保温作用41.可燃固体按()进行分类。A.自燃点B.着火点C.闪点D.是否受热有熔化过程4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实施日期是()。A.1998年1月19日B.1998年5月1日C.1998年9月1日D.1998年10月1日43.提高可燃气体混合物的含氧量,对爆炸极限的影响是()。A.爆炸上限提高B.爆炸下限降低C.爆炸上限降低D.无显著变化44.下列应建立专职消防队的单位是()。A.运动场所B.医院C.商场D.大型港口45.化工厂的防爆车间采取通风良好的防爆措施,其目的是()。A.消除氧化剂B.控制可燃物C.降低车间温度D.冷却加热设备46.化工厂的燃气系统着火时,应立即关闭截门,其目的是()。A.消除可燃物B.消除氧化剂C.消除着火源D.降低系统压力47.可燃液体的闪点越高,则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A.越大B.越小C.无关D.无规律48.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的生产车间,属于()。A.甲类生产B.乙类生产C.丙类生产D.丁类生产49.灭火技术措施采取隔离法的作用是()。A.消除氧化剂B.消除可燃物C.消除着火源D.降低温度50.燃料容器、管道直径越大,发生爆炸的危险性()。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51.可燃粉尘的粒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52.下列属于可燃固体燃烧方式是()。A.扩散燃烧B.动力燃烧C.表面燃烧D.混合燃烧53.可燃气体的危险等级按()分类。A.爆炸极限B.爆炸上限C.爆炸下限D.爆炸反应当量浓度54.降低可燃气体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其爆炸极限范围()。A.变窄B.变宽C.无关D.无规律55.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通常用()表示。A.爆炸上限B.爆炸下限C.爆炸反应当量浓度D.爆炸极限范围56.提高着火源的能量,会使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A.变宽B.变窄C.无关D.无规律57.下列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反应当量浓度,正确的是()。A.25.5%B.29.5%C.32.5%D.46.5%58.乙烷与空气混合的爆炸下限,下列浓度正确的是()。A.1.38%B.2.38%C.3.38%D.5.38%59.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压力(初始温度为27℃,初始压力为0.1MPa,爆炸温度为2411K应为()。A.0.59MPaB.0.69MPaC.0.89MPaD.12.69MPa60.火炸药爆炸事故发生爆轰时的传播速度可高达()。A.每秒数米B.每秒数十米C.每秒数百米D.每秒数千米61.电灯泡同时放热发光,但不属于燃烧,因为它是()。A.氧化反应B.物理反应C.分解反应D.物理化学反应62.可燃气体的火灾属于()火灾。A.B类B.D类C.A类D.C类63.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则发生着火的危险性()。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64.下列与空气接触能发生化学自燃的物质有()。A.活泼金属B.黄磷C.金属碳化物D.金属粉末65.锅炉爆炸属于()。A.化学性爆炸B.物理性爆炸C.爆轰D.殉爆66.高压燃气系统泄漏发生的燃烧称为()。A.喷流式燃烧B.动力燃烧C.紊流式燃烧D.混合燃烧67.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上限越高,则燃爆危险性越大,是因为()。A.爆炸极限范围越宽B.爆炸下限越小C.少量可燃物泄漏则有爆炸危险D.少量空气进入容器管道内则有爆炸危险。68.可燃性混合物的惰性介质含量越高其爆炸危险性()。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69.燃气系统筹兼顾发生爆炸是可燃气体()的方式。A.扩散燃烧B.动力燃烧C.喷流式燃烧D.紊流式燃烧70.爆炸性物质发生爆轰时,引起另一处爆炸性物质的爆炸现象称为()。A.燃爆B.爆燃C.爆炸D.殉爆1.答案:D。燃烧的定义是物质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它与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其他氧化反应有区别。如铁在空气中氧化生锈,食用油在空气中氧化变质等,都不是燃烧,电灯虽然放热发光,但不是氧化反应,而是物理反应,所以也不是燃烧。2.答案:C。火灾也是燃烧,但它是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亦即失去控制的燃烧。火在人类手上,一直是具有巨大创造性和破坏性的力量,一方面它是创造人类物质文明的一座里程碑;另一方面,一旦对它失去控制,超出了燃烧的有效范围,就会酿成灾害。3.答案:C。温度和热量是构成着火源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参数,例如从煤炉子飞出的火星,落在油棉丝上,能把油棉丝点燃,但如果落在大块木板上,虽然其温度已大大超过木材的着火点(295℃),但由于热量不够,火星很快就熄灭了。所以着火源是指具有一定温度和热量的能源。4.答案:B。自燃是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无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亦即没有明火作用的燃烧现象。5.答案:D。自燃的热量来源不同,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油脂受高温暖气片的加热,是属于外界加热,使油的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发生燃烧现象,这种外界加热引起的自燃称为受热自燃。6.答案:A。自燃点是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如黄磷的自燃点为30℃,煤为320℃。当气温达到30℃时黄磷就会发生自燃,显然比煤的危险大。所以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越小。7.答案:D。人类用火已有几十万年的历史,200多年来,为揭示燃烧的实质,科学界先后创建过不少有关的学说和理论,但都欠科学性。1920年左右由苏联科学家H.H.谢苗诺夫创建的链式反应理论,被国际学术界公认,是具有科学性的解释燃烧实质的现代燃烧理论。8.答案:D。纯氧是强烈的氧化剂,油脂接触纯氧时,会迅速氧化反应,并产生热量,因为氧化反应剧烈迅速,释放的热量来不及传导散失,容易积热升温达到油脂的自燃点而发生燃烧。这种由于可燃物质自身的氧化反应而引起的自燃,属于自热自燃。9.答案:A。可燃液体达到闪点的温度时,其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遇火源能发生燃烧,但由于在闪点温度下,液体蒸发的速度仍较慢,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燃烧的损失,火焰很快在5s之内熄灭,呈现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易燃液体的温度比闪点温度高出1~5℃时,即会出现持续燃烧的着火现象。10.答案:C。氧气是木材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之一,但是事实上当空气中的含氧量由21%降低到14%~16%时,木材的燃烧则停止,这正说明燃烧必须具备必要条件的同时,还需要达到充分条件。11.答案:D。根据火灾按照物质燃烧特征进行分类的GB4968—1985《火灾分类》,将火灾分成A、B、C、D四类,其中可燃气体火灾属于C类。12.答案:B。闪点是可燃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如车用汽油闪点为一39℃,煤油为28~35℃,在一39℃的天寒地冻条件下,不少可燃液体已不能被点燃,而汽油仍可发生燃烧,说明汽油有低温火灾的危险性。所以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则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13.答案:B。火灾发展过程中,轰燃现象发生于室内火灾由燃料控制向通风控制的转变,在氧化剂充分的条件下,使燃烧由局部火转变为大火,因而使火灾由发展期进入最盛期。14.答案:A。可燃液体发生着火时,从表面现象来看,液体会在着火过程中不断被烧掉,因而容易被人们误解以为燃烧的是液体本身,但实际上从闪燃现象的研究可以说明,同样一桶汽油在闪点以下,用明火点不着,到闪点的温度时才会点燃,而且由于蒸气“供不应求”,火焰很快又熄灭。说明液体燃烧时,是蒸气在燃烧而不是液体本身。总之,可燃液体的燃烧方式是先受热蒸发为可燃蒸气,然后按气体的燃烧方式
本文标题:防火防爆单选题及答案注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919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