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汉中心灵空间心理咨询中心金辉《师问》学生为什么上课发呆?学生为什么不肯完成作业?学生为什么对老师不肯讲真话?学生为什么总是与老师作对?学生为什么打架甚至打群架?学生为什么痴迷网络?学生为什么小小年纪谈恋爱?学生为什么?青春期是从童年向成人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年龄大约为11、12到15、16岁。大体相当于初高中阶段。这个期间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其主要特点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成熟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一、少年期生理发育特征生理发育高峰性发育与成熟•少年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也是初步性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急剧的变化,成为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叫第二加速期(第一加速期是0-1岁左右,他们在一年内身高增加约50%)。•这一时期儿童的身高、体重、肩宽、胸围等的成长速度都迅速增加,叫做成长加速.•这一时期性功能迅速成熟叫做成熟加速。•作为一代人提早达到成人的成熟标准的现象叫做发展加速现象。二、心理发展的矛盾和易出现的偏差•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希望在精神上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护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需要理解、交流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三、青春期的认知发展(一)、青春期的记忆发展1、记忆容量的发展:超出成人2、记忆的主要特点(1)、自觉地用意义记忆,有效地用机械记忆(2)、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3)、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二)、青春期的思维发展青春期的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思维活动不再受思维内容的局限,可以依据假设进行逻辑推理,能运用形式运算解决逻辑课题。这就是说,少年期儿童的思维具有抽象逻辑性。表现在:1.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2.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四、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2、深切注重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3、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二)、情绪变化特点•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青春期躁动(三)第二反抗期3、4岁幼儿处于第一反抗期,初中儿童正处于新的反抗期,称为第二反抗期。两个反抗期具有共同特点和不同特点:•共同点:新旧关系体制的转型;突破自主性•不同点:前者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后者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1、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硬抵抗•软抵抗•反抗的迁移2、第二反抗期形成的原因•生理方面迅速成熟,使少年儿童产生了“成人感”——自以为已经成熟•心理方面进入“心理断乳期”•社会因素方面,进入中学后,学校环境和教与学的新要求激励他们产生“长大成人”的责任感3、帮助少年儿童顺利渡过反抗期•父母的理解和正确对待•引导儿童正确接纳自己和自己的变化(四)、人际关系的发展•同伴关系•与父母关系•与教师关系五、青春期的心理卫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提前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尊重少年儿童的独立意识,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反抗期•教给青春期少年儿童情绪调控的方法,消除不良情绪青年期的一般特征•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生活空间扩大•开始恋爱、结婚•19世纪中500:1•19世纪末200:1•20世纪初100:1•20世纪中50:1•20世纪7025:1•20世纪9010:1•当今时代10:3WHO对心理疾病患者在人群中比例的估计:纯白浅灰深灰纯黑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无需干预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心理医生精神病医生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不健康状态不健康状态我们的建议:相关老师的任务发展性心理教育略懂心理问题的判断不必心理障碍的治疗有哪些状况出现表明心理出现了问题?1.失眠、头痛、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和工作缺乏热情,情绪不稳,愁眉苦脸2.怕脏,怕得病,怕说错话,怕别人看自己,或毫无原因的恐惧,或刻板仪式动作。3.对人冷淡,躲避亲人,并怀敌意;或寡言少语,好独自呆坐,或无目的漫游,生活懒散,不守纪律;性格反常,无故发脾气,敏感多疑,自语自笑。4.老是感觉自己的形体变样了,过度地照镜子,好打扮;怀疑自己不健康,反复看医生。5.出现幻听幻视等幻觉和妄想。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情绪障碍问题个性心理问题意志行为问题学习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第一个问题:学习心理问题“我再也不去上学了”案例1:一、【学校适应不良】案例2:升入高一后(1)情绪方面: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焦虑;回避上学,有恐惧反应或呈萎靡状态;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惹,依赖性增强。(2)行为方面:能力抑制、社会性退缩、品行絮乱、行为倒退。(3)生理功能:头昏脑胀、入睡困难、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体检查则没有特定的躯体问题。学校适应不良表现:(1)社会心理因素学校适应不良往往发生在学生发展过程的转折时期,进入新的环境和社会地位的变迁,成为产生该症状的刺激源;(2)家庭环境影响不良教养方式、不和谐家庭气氛、不健全家庭结构;(3)人际关系紧张人际关系紧张,造成心理压抑,影响学习生活;(4)个性原因不够完善的个性特点(自我中心、自卑、心胸狭窄、孤僻、神经质、攻击性强、期望值过高等)身体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学校适应不良成因:(1)学业方面的成就能否达到适合于自己能力的水准;(2)行为方面能否遵守学校既定的规范;(3)社会关系与人格方面,能否友爱合群,与同学和老师友好相处。学校适应不良识别:二、【学习习惯不良】写作业拖拉的小男孩案例:(1)与卫生有关的学习习惯不良不能科学用脑、端正坐姿、科学用眼、啃指甲、咬笔杆、合理安排作息等;(2)与认知有关的学习习惯不良听讲不认真、作业马虎、书写潦草、抄袭作业、课前不预习和课后不复习、不做课堂笔记,不会有效利用学习资源等;(3)与个性有关的学习习惯不良不爱惜学习物品;学习用品乱堆乱放、作业拖拉、不愿独立思考问题、有问题不请教、不能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表现:学习习惯不良1、家长和教师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意识的缺乏2、家庭没能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3、家长自身没有树立榜样4、学生的学习动机缺乏5、教师上课的过程中忽视了学习方法的传授6、学生个性因素的影响成因:学习习惯不良三、【学习困难】小三年级学生,智力正常,性格内向,与同学、老师的交往都不是很顺畅,家庭教育属于严父慈母型,家庭情况良好。学习成绩在全班倒数几名,是公认的差等生。上课时无违纪现象,但注意力不集中,很少举手发言,老师一提问就是他措手不及,他老是回避思维性习题,不愿意动脑筋,家庭作业错误率高,并且经常完成不了,缺少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案例:(1)心理方面:自卑、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志向水平低、对学习不感兴趣等;(2)外部行为:行为懒散、放任;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参与学习;回避老师,不主动向老师请教;严重的会干扰课堂纪律,参与打架斗殴等。表现:学习困难1、自身因素智力发展水平较差、知识结构有缺陷、身体健康欠佳、学习动力不够、人际关系紧张2、学校因素缺少鼓励、片面追求成绩3、家庭教育家长期望过高、否定孩子能力、过于溺爱。成因:学习困难如果有谁经常替你们做尽那些你们自己能做的事情,如果有谁经常为你们提供那些你们自己能够获得的东子西,那么他们就是在剥夺你们与生俱来的权利、掠夺你们感受多彩生活的权利。我们要对孩子们说:四、【学习疲劳】丢掉那两分太不应该!案例:(1)生理疲劳前者指肌肉与神经系统的疲劳,如神经性头痛。(2)心理疲劳后者指的是情绪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应缓慢情绪沮丧或烦躁等。表现:学习疲劳(1)学习负担过重。(2)学习方法死板,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3)缺乏学习兴趣。(4)脑营养不足。成因:学习疲劳五、【考试焦虑】高三模拟考试前水瓶打到了我的脑袋!案例1:(1)生理反应:伴随手足发冷、面红耳赤、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加剧、恶心、呕吐、腹泻、多汗、尿意频繁、头痛、失眠,肌肉紧张、甚至头昏。(2)行为表现:烦恼、焦躁、心神不宁、紧锁眉头、好发脾气、多余动作增加,或发呆、愣神、思维停滞、眩晕等等;(3)感知障碍:考卷一发下来,双手颤抖,头脑一片空白,甚至把试题要求看错等。注意力分散,看题时错位错行;思维混乱,迟钝,思考的速度、深度、灵活性都出现轻度障碍;答题卡壳,明明会的知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但一出考场又能想起,用比较笨的方式解题,只记起只言片语,不能正常分析、归纳、判断、推理,本来能做的题也做不出。表现:考试焦虑(1)遗传因素影响(2)心理素质不良(3)认知评价偏差:自我、考试、压力(4)知识准备不足成因:考试焦虑焦虑是一种对未来的担忧,既对没有发生的事情的恐惧,这种想象中的“灾难”没有发生,但我们却预支了恐惧,正常的焦虑是一种信号,这种信号需要我们为没有发生的危机做好准备,但是当我们把某种危机扩大化的时候,这种预期的恐惧也就会随之扩大化,而问题其实不是出在这种被扩大化的焦虑,而是我们扩大化了危机。所以对于焦虑的治疗重点不应该放在如何减低焦虑本身,而应放在我们到底扩大了什么危机,对症下药才是明智之举。你担忧的是什么?是什么使你无法安眠?什么是你不希望看到的?什么是你无法承受的?找到他们,重新评估他们,他们真的如你所想的那么可怕么,他们真的是无法面对的吗?他们真的是无法忍受的吗?当你的答案是否定的时候,你的焦虑也会离你而去。六、【厌学】初一女生,一个多月来总是头疼,还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嗜睡的现象,特别是早上头疼的厉害,这种情况发生后家长就会帮忙请假,一个多月就上了三天学,去了之后就会觉得头疼。需要了解的信息1、排除器质性疾病(脑痉挛、贫血、低血压、青光眼、鼻炎、眼压大)2、出现症状的时间段,节假日是否会出现3、是否配合家长寻医问诊4、在学校的学习、交往情况5、第一次出现头疼的处理方式6、嗜睡是否是以此来逃避家长的催促和自己心理上的不安。7、确认是否有明显的掩饰现象。(学习成绩、人际交往情况、对考试的看法等)案例2:(1)对学习产生认知偏差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他们认为学习成绩好坏对自己未来发展和理想实现并无多大关系。(2)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低下,丧失学习自信心,把自己看成学习的失败者(3)对学习活动的认知偏差消极的对待学习活动,对学习缺乏兴趣,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不愿意做作业,不认真听讲,只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时常伴有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疼、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的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的学习。表现:厌学问题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学习中无法得到成功的愿望,生活中无人理解、关心,形成学习无价值、自己是“差等生”的观念。2、适应能力差,小学到初中的强烈反差,努力无结果的境况。3、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不能正视自己,缺乏自信心,消极的对待学习,产生厌学心理。成因:厌学问题背后的故事1、家长的不认可2、隐瞒自己的实际情况3、头痛成为逃避恐惧的工具4、不良情绪的积蓄不敢走进校园的小男孩案例:七、【学校恐怖症】学生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上学时感到勉强、不高兴,该上学的时候不去或提出苛刻条件,一旦到校又借故回家,或在上学当日清晨或前一天晚上诉说头痛、头晕、腹痛、呕吐等不适,以上症状在节假日不出现。表现:学校恐怖症1、家长、学校和教师的各种压力;2、教育方式不当;3、胆小、敏感、经不起批评等性格特点;4、父母双方教育观念的不一致,学生对父母一方过于依赖也是形成恐学症的主要原因。成因:学校恐怖症第一高峰:5~7岁为,可能与分离性焦虑有关;第二高峰:11~12岁为,可能与升中学、功课增多、压力加大或改换学校重新适应新环境和人际交往困难等因素有关;第
本文标题: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945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