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小学生绿色环保意识与习惯的培养目标及策略
《小学生绿色环保意识与习惯的培养目标及策略》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开题论证书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计划与总结课题研究过程理论学习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计划与总结课题研究过程课题开题论证书理论学习心理学培训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开题论证书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计划与总结课题研究过程理论学习留守儿童英语学困生情况记录留守儿童英语学困生访谈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计划与总结中期评估表中期评估报告研究过程研究成果计划总结研究课沙龙材料调查问卷理论学习材料教师论文获奖证书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研究方案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课题实施计划和总结课题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研究课研讨记录活动通知计划总结课题申报评审书计划总结研究记录研究成果课题申报评审书小学生绿色环保意识与习惯的培养目标及策略中期评估协议方案计划总结理论学习过程研究教学设计研究成果计划总结活动情况登记主题研究综合实践学生图片专题研究教育与测试经验总结学校获奖证书教师获奖证书学生获奖证书课题申报及批复实施方案理论学习研究计划与总结过程研究研究成果计划总结活动登计表专题研究班主任工作手记调查与分析学科渗透生态校本课程研究报告教师素质发展学生素质发展课题申报书课题方案理论学习研究计划与总结过程研究研究成果中期评估表中期研究报告活动登记表计划总结学生作品教师成果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研究方案中期评估表课题实施计划和总结理论学习过程研究研究课研究成果计划总结活动情况登记相关测试相关图片师生获奖学生作品栏目树形导航首页|走进南山|德育天地|队旗飘飘|普法教育|生命之歌|科普之窗||图书馆|教育资源|课题研究|直击课改|校园快讯|工作通知|竹韵视频|v|课题研究首页|注重语文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发展|农村小学数学差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校园网,构建书香校园新亮|环保课题|农村小学生态道德教育策略之研究|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的实践与研究||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生活化研究|v您现在的位置:横涧小学课题研究环保课题协议方案文章正文《小学生绿色环保意识与习惯的培养目标及策略》课题研究方案《小学生绿色环保意识与习惯的培养目标及策略》课题研究方案作者:邬泽富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744更新时间:2007-11-20《小学生绿色环保意识与习惯的培养目标及策略》课题研究方案溧阳市横涧中心小学课题组执笔:邬泽富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1、课题提出的背景(1)“经济发展了,人们才会想到环境问题”。这是人类生存经验的积淀,这种现象一直在世界各地存在。但近几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学校环境教育也在蓬勃发展,特别是创建各级各类的“绿色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环境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环境教育的实际效果仍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如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层次不高,环境道德观念比较落后,言行不一致,学生的“25”(学校5天的教育成果经过双休日后,大部分学生返回原样)等等现象。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却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已足够引起我们深思。(2)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每年27亿万吨的工业污水只有不到30%经过处理,而又只有不到50%的“处理过”的工业污水能达到国家标准,在绝大多数的工业城镇中,灰尘和悬浮颗粒含量超标几倍,每年有5亿多的肥沃土地被侵蚀、流失,现存的淡水资源十分缺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因此我们应十分重视环境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3)我市经济建设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人民生活的水平,对环境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同时,为了配合我市创建“园林城市”,我镇创建新兴旅游小集镇活动,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培养一代又一代讲环保的小公民,迫切要求在学生中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我校大力开展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担当起这一光荣任务。(4)新课程改革提出“珍爱环境”,要求小学生通过和自然的接触,领悟自然的神奇与博大,懂得欣赏自然美,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通过观察、考察身边的环境,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加深珍惜自然的情感;通过保护环境的活动,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熟悉环境保护的常识,掌握基本的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环保中的一些问题,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本课题的研究就担负着这一重任。2、所要解决的问题(1)改变现行教育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创新学校环境教育的新模式,杜绝出现只重视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生命价值、生存能力的培养的现象。(2)改变学生的一些不良的卫生行为习惯,将通过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自主活动、自我管理的实践体验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环保意识与习惯,养成科学的发展观,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3)改变老师的落后思想,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意识,绿色教育意识、环境熏陶意识。3、课题的界定我校地处天目湖320平方公里三期旅游规划区,有风景独特的万亩竹海、茶园、栗园等自然农业生态林,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石矿资源相对丰富,经济的发展给环境的保护带来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另外,我校已为溧阳市绿色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具有起点早、持续时间长、连贯性好等优势。基于此,学校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作为学校不断开辟育人途径的载体,作为新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载体。基于以上情况,本课题组选择了本课题的研究。(1)学校环境教育目标及策略的实践研究,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环境保护思想为指导,以培养环保实践活动为重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我是21世纪的主人,我要保护环境”意识的研究。通过研究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绿色意识、参与意识、忧患意识、保护意识、生活意识,形成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2)本课题的实施主要是采用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和环境教育系列活动及日常的学科整合渗透环境教育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开展“环保知识收集”、“环保知识宣传”、“生态道德教育”等一系列活动,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珍惜我们的生存环境。4、课题的研究意义第一,适应当前形势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保护与改善环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渐渐成为当代全球最为重要的发展策略。当前,世界各国环保专家和学者已逐渐形成一个共识,即环境问题主要源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自1996年颁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以来,我国已经把环境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正如《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指出“学校的环境教育过于注重环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相应的价值观与技能的培养,在培养未来公民正确的环境偷观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尤显薄弱。为此,正在进行中的中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部决定将环境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这一举措将为环境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提供组织和机制上的保证,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发展观,促使他们从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入手,积极采取行动,共同创造可持续的未来”。由此,我国中小学纷纷探索环境教育的途径和策略,至今,环境教育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第二,我校地理位置独特,位于宜兴市九龙湖上游,天目湖320平方公里三期旅游规划区和南山竹海旅游开发区,大力开展环境教育,对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探索基础教育和地方资源的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三,努力把我校办成“科普教育特色学校”,需要环境教育。特色不仅是学校长青的生命,更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对当代社会人才的现实要求。本课题的研究是在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开展的,其研究有利于发挥本校的传统优势,从而发展本校的办学特色。第四,解决我校一些学生对新课程教材学习困难的问题,也为本地区提供教改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我市于2003年秋季开始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目前正在全面深入铺开。本课题在实践与研究中所涉及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召开开发、师资如何保证、课题如何选择等问题,可为其他学校开展新课程教学提供一些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具有实用性强、趣味性高的特点,辅之以新颖的教学手段,同学们通过环境教育,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及时打下坚实的学业基础。第五、学校为了丰富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办学的需要。大力开展环境教育和开发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其意义不仅在于改变自上而下的长周期课程开发模式,使课程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只有大力开发环境教育校本课程,不断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把学校办成学生幸福生活的乐园、家长放心的学园、地方经济发展的田园,学校才能焕发持久的生命力。二、课题的研究基础1、江苏省吴江市高级中学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办学人性化、管理柔性化,教育开放化”为学校追求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为纲要》,以创绿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学校先后被谰为吴江市、苏州市绿色学校,并通过了省绿色学校的考核。学校的环保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能够就本地区环境资源的开发、保护等选择一定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形成有一定价值的报告;影响、服务于社会,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也影响学校周围的社区,教育了广大的群众,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的办学水平不断地提高,学校被命名为江苏重点中学、省德育先进学校、省信息技术先进学校、苏州市文明单位等。2、溧阳竹箦中心小学的环境教育,最初是以成立环保兴趣小组为主,开展活动,请市环保局专家来讲座,参加绿化植树,出黑板报,校广播站播出环保知识,写小论文等活动。进一步开设了第二课堂环保教育课,系统全面讲授环境知识,并参加一些社会上组织的环保实践活动,组织学科竞赛及漫画、黑板报、手抄报比赛,参加市全国性论文比赛,并获奖。由于开展环保活动声色并茂,学校被评为省绿色学校,为我市各中小学今后普遍开展环保教育提供启示和各界经验。3、《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指出: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希腊的塞萨洛尼召开了“环境与社会国际会议——教育和公众意识为可持续未来服务”,会议发表了《塞萨洛尼宣言》,指出环境教育是“为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至此,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发展教育的战略选择,是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教育新模式。目前,在世界发达国家里,环境教育正在与本国的教育改革相结合,使环境教育内化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望使整个教育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以推动整个国家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21世纪,一些国家如英国、新西兰等开始以可持续发展教育取代环境教育,并竭力拓展环境教育的社会维度,以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引导社会发展的新方向为了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态度,我国于1994年颁布了第一个国家级“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一员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深知自己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责任。因此,中国政府将继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高度重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以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追求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国际努力。”明确要求“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在中小学普及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改变对环境的不可持续行为和生活方式。”1996年,我国正式提出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一)内容1、积极探索新时期学校环境教育的新模式,更新育人的观念,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提倡启发式、诱导式,开展以学生自主实践为这一切形式的活动,形成符合小学生实际
本文标题:小学生绿色环保意识与习惯的培养目标及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94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