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无锡市南长区规划与定位一、区位南长区位于无锡市中心南部,是无锡老城区的南大门,地理位置重要,西侧与滨湖区隔骂蠡港相望,南至梁塘河,东接无锡新区,北接崇安区。全区面积24.45平方公里,下辖迎龙桥、南禅寺、清名桥、金星、扬名和金匮6个街道。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约20.99平方公里。二、历史概况作为运河古邑,南长历史底蕴深厚,区内三河交汇:世界首条人工运河—3000多年的伯渎港、2000多年的江南运河和半个世纪前开凿的京杭大运河新航道,共同滋养并见证了中国吴文化和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千年运河文明、百年工商繁华”,既造就了以南禅古寺、清名古桥、南长古街等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和茂新面粉厂、永泰丝厂等众多工业遗存,育就了“面粉大王”荣德生、荣宗敬,“丝业大王”薛南溟,“电气大王”祝大椿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民族工商实业家,也成就了南长“米码头、布码头、丝码头、钱码头”的历史美名。三、规划规模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22.3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为50万人。四、功能定位定位为以现代商务办公和居住功能为主的现代化城区。规划以商贸服务业、物流业和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柱,通过提升产业结构、整合空间结构、改善人居环境,把南长建设成为具有文化特色的集现代商务办公和居住为一体的特色城区。五、规划结构规划顺应城市结构发展的要求,结合南长区自身南北向布局的形态特征,构建“双十字”型的空间发展主轴,建设太湖广场商务中心,整合用地布局,形成“一心、一城、两带、三轴、六社区”的空间格局,以新城建设带动老城的更新发展,满足城市动态发展的要求。“一心”是指以太湖广场为核心的城市商务中心,一城是指“南长新城”,“两带”是指以新、老运河为载体的两条景观带,“三轴”是指以清扬路、红星路-苏锡路为主要骨架的两条南北向发展轴和以太湖大道为主要骨架的东西向发展轴,“六社区”是指结合现状行政街道范围划分出来的六个一级社区:五爱一级社区、南禅寺一级社区、清名一级社区、金匮一级社区、金星一级社区和扬名一级社区。规划通过理顺道路系统、强化干道骨架、完善二级网络,增加支路等措施来完善交通系统,次分区的道路系统由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四个层次组成。规划重点加强居住区内游憩绿地的建设,并结合梁塘河湿地生态公园、城区公园、滨河绿带、道路绿化带等,构成多样化城市绿地系统,创造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六、历史规划情况南长区规划启动“一二三工程”全面提升三创载体建设内涵(2007年)一、以扬名高新技术园区为依托,规划建设1个功能齐全、业态丰富、宜居宜研的科创生态社区。年内计划启动工业大道改造、园区防控设施改造、入口绿地景观改造和亮化美化工程改造。整合富阳日用品厂地块,引进南大污水处理研发中心;整合梁中毛条厂地块,建国盛三期;整合马夹里地块,建新联村经济园;整合潘婆桥地块,建专技人才公寓和休闲商贸中心;整合中南路东侧中洲工程公司地块,发展总部经济。在太极公司北侧建高28层、总面积超6万平方米,集酒店商务、研发中试、行政配套于一体的扬名科创大厦;保留性开发农艺观光园,建点式创意产业建筑群;扬名高新技术创业园区进行重构,突出孵化培育功能,努力把扬名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成功能布局合理,创新氛围浓郁、生态景观一流,各类人才青睐的高档科创社区。二、以辖区骨干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通过政产学研联动,重点建设2个省级以上专业性创新中心。依托无锡爱芯科微电子有限公司和无锡意昂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建造一个IC、IT产业的研发基地;依托国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的技术力量和产业规模,以及与美国欧克科技公司的合作建省级以上模具研发工程中心。三、以现代服务业商圈打造为依托,引导建设3个创意产业集聚带。以南长新城建设为支撑,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带。即以古河、古寺、古塔、古桥、古渎、古窑、古庙、古街为基础元素,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以企业“退城进园”为契机,对部分有条件的旧厂故居实施改造,建动漫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服装设计等不同主题的创意大院。以太湖广场核心商务区建设为支撑,建设咨询策划创意产业集聚带。以无锡世贸会展中心为主要载体,积极承办各类会议展览,吸纳培育一批知名会展传媒、平面设计、广告制作企业,促使商业和文化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计量认证、市场调研、资产评估、证券咨询、教育培训、律师会所机构入住太湖广场周边的商务楼宇,形成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高地。以特色商贸街区建设为支撑,建设个性消费创意产业集聚带。依托五爱路电子信息一条街、梦之岛电脑市场、百脑汇咨讯广场,进一步拓展数码产品消费市场,打造科技时尚消费核心区域。依托太湖广场周边快速崛起的燕莎国际购物中心、深圳茂业百货、台湾娱乐城、无锡新天地等高档消费场馆和待建的创意地产项目,形成都市时尚消费核心区域。依托太湖半岛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商业艺术水乳交融、购物娱乐汇于一地的海派商业文化。依托紫金广场项目建设,着力引进一批融设计、制作、展示和交易于一体的影视动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服饰装饰、古玩鉴赏企业,带动南禅寺文化商城传统商贸业态的提档升级。南长区建设现代中心城区规划推古运河新魅力(2010-8-3)建设现代化魅力中心城区。通过产业转型、文化衍生和社区建设,构建都市产业创新区、文化休闲特色区、品质人居引领区。以传感网和软件服务外包为两大发展方向,打造“感知节点高端制造”和“感知技术创新应用”两大产业基地,把南长科技创新及服务外包集聚区建设成国内一流的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核心区。以清名桥古运河和太湖广场地区为代表,打造传统与现代相辉映的休闲特色区和商贸集聚区。近几年,南长区规划突出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广阔的产业发展腹地及优越的区位等优势,先后编制了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扬名科技创新及服务外包集聚区城市设计、南下塘文化创意园规划设计、运河西路城市设计、太湖广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城市设计等多项规划,在南长转型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2010年,南长区正重点规划无锡南长传感高新园,增强南长区经济发展后续新动力;通过完善太湖广场中心公园综合改造工程设计、太湖广场北延城市设计,强化太湖广场的城市客厅地位;推进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方案的实施,在传承与创新中实现老城区的华丽转身。无锡南长传感高新园位于无锡老城区与太湖新城空间发展轴线上,南部紧邻无锡传感网中心——“感知中国”中心,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36平方公里,是南长区集聚高端产业的核心载体。规划中的传感高新园区位优越,区内既有京杭大运河、梁塘河、蠡河三水交汇,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又有在建的地铁1号线、规划的5号线贯穿,通勤方便快捷,发展潜力不可限量。传感高新园布局独具特色,“三横三纵两门户、四片一带多渗透”的结构,将支撑整个园区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芦庄路、南湖大道、芦中路形成三条横向轴线,金城路、新光路、梁东路形成三条纵向轴线,共同编织了园区内部发展的网络框架。以此为发展脉络,形成园区内主要界面和视觉通廊,并在中轴道路——南湖大道南北两侧形成门户节点。四片则为由两个特色居住片区及两个特色综合服务片区形成四个不同的风貌片区。外围依托梁塘河及京杭大运河形成的生态绿化带,构成了园区的天然生态屏障。这些特点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高强度开发和转型升级。传感高新园潜力无限传感高新园规划定位明确,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引入智慧生长、高效承载和生态低碳的先进设计理念,以产业驱动引领下的服务外包及传感网产业为发展主体,以高品质滨水景观休闲环境空间为生态肌理,着力打造融居住、商业、会展、娱乐、餐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无锡“智慧动力型”经济产业园。可以预见,传感高新园将成为南长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集聚区。太湖广场是近年来规划重点打造的城市客厅。整个太湖广场以33公顷城市公园为中心,以周边130公顷的商务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为主要功能,形成太湖广场国际商务集聚区。为提升太湖广场地区整体形象,太湖广场中心公园综合改造规划方案已基本确定。新的规划特色明显,将太湖大道太湖广场段的道路下穿,恢复了太湖广场中心公园的整体性和安全性;同时结合道路下穿隧道、地铁1号线站点城市设计,完美整合了“三馆”前的广场、周边绿地等资源,将生态、绿色、自由和安全还于市民,成为城市客厅的“绿色心脏”。围绕太湖广场中心公园,建成的凯宾斯基、茂业商贸中心、世贸中心及规划的燕莎商务中心、君来广场等形成商业金融空间;南侧的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形成公共文化娱乐空间。此外,还结合地铁开发规划了地下商业街以及空间层次丰富的城市公共空间,为城市客厅佩戴了色彩鲜明的装饰,同时构建区域道路网结构及立体化步行网络,吸引市民汇集于此,使之成为市民活动的重要场所,形成名副其实的城市客厅。城市客厅初绽丰姿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无锡四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古运河水乡传统风貌的精华地段,蕴含大运河发展史和无锡民族工商业发展史两条历史发展脉络,街区保护总面积44公顷,其中核心区总面积18.78公顷。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以保护街区风貌、整治历史环境、发展文化旅游和提升居住品质为宗旨,以复兴街区活力为目标,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旧城改造有机联系,相得益彰。规划以整体修复、风貌型保护为主,重点保护街区整体历史环境和风貌,保护街区内现存的街巷空间格局、河道水系、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等物质文化遗存,以及传统文化、民间工艺、地方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存。水乡风情古韵渐浓规划确定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将延续清名桥现有空间,凸显历史文化街区内重要节点,形成“一核、三线、四面”的空间格局。一核,就是历史文化街区内最具有历史价值的核心地区,即清名桥至伯渎桥段,主要包括镇塘庵、窑业公所等文化建筑以及清名桥堍、伯渎桥堍等传统的开敞空间;三线,就是古运河线、南长街南下塘的水弄堂和街巷,三条线型空间串起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所有精彩地段,是街区的特色所在和保护重点;四面,分别为故宅幽阶——张家弄、鸭子滩地区,里弄水乡——贺弄、定胜桥、日晖桥沿河地区,漕船桥韵——清名桥、伯渎桥沿河地区,古窑披翠——大窑路古窑遗址群地区。不久的将来,清名桥将再现水乡风情浓郁、古韵优雅的盛世场景。悠悠古运河水千年流淌,见证着无锡城的兴衰变迁,也见证着无锡人的幸福生活。而今,按照南长区委区政府制定的相关规划,古运河片区将在已经修复完毕并快速发展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上,打造一座属于无锡的运河古城,进一步彰显江南历史文化,重现古朴繁华生活美景。记者昨日获悉,经过慎重规划设计,无锡南长运河古城整体规划方案已新鲜“出炉”,古今文化交融浸润的南长运河古城,将建设成为彰显“魅力无锡”的一张靓丽名片。“未来五年,古运河片区将进一步完善规划、精雕细琢、打造精品。”江苏古运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国宏郑重表示,重建后的古城,将用历史保存民族记忆,用文化铸造城市品牌,用产业推动城市转型,朝着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运河活态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际旅游目的地等目标前进,力争打造成最具江南风情、最有运河特色、最显无锡魅力的运河古城。无锡南长运河古城整体规划方案出炉(2012.1.29)核心提示大年初一,沿着南长街往深处一路走去,游人熙熙攘攘,阳光正好,暖暖的让人不禁连心都柔软下来。而夜晚的南长街一扫之前的古朴清幽,展现出妩媚缤纷的风情。这里就是运河古城的“核心圈”———古运河“水弄堂”。去年10月间,清名桥街区核心区全面落成。但运河古城不仅仅是这些。充分发挥运河古城“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的资源禀赋,南长区将努力把运河古城打造成为彰显“魅力无锡”的重要板块。根据规划,南长运河古城具体范围为:东起大窑路、塘南路,西至通扬路,南起金城路,北到解放南路、槐古支路,面积由原来的0.44平方公里调整为2.03平方公里,版图扩大了四倍多。彰显“魅力无锡”重要板块综合考量文物古迹布局、风貌遗存现状、水系结构现状和空间发展需要等多种因素,运河古城将分为四个圈层展开保护建设,即:古城街区核心圈,生态走廊古城圈,风貌改造协调圈和外围非改造圈。其中,古城街区核心圈为已批复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区范围。生态走廊古城圈为东至大窑路
本文标题:南长区定位与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96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