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三章综合测试-(-无答案)
x44x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二、三章综合测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C.5)22516B.(D.3)2962.适合下列条件的△ABC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①a1,b1,c1;②a=6,∠A=45°;③∠A=32°,∠B=58°;345④a=7,b=24,c=25;⑤a=2,b=2,c=4.A.2个B.3个C.4个D.5个3.如图所示,在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为()A.1B.1C.D.1A-1014.给出下列四个说法:①坐标平面内所有的点都可以用有序实数对来表示;②若a>0,b<0,则p(-a,b)在第三象限;③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都为0;④当m≠0时,点(m2,-m)在第四象限.其中正确的说法有()A.4个B.3个C.2个D.1个5.一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3,x,那么以x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5B.13C.5或13D.5或6.若y2,则(x+y)y的结果是()2A.14B.14C.-4D.47.已知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2,到y轴的距离是5,且|a-b|=a-b,则点P的坐标是()A.(5,2)B.(2,-5)C.(5,2)或(5,-2)D.(2,-5)或(5,2)1(16)2(6)21355553b8.在△ABC中,AB=15,AC=13,高AD=12,则△ABC的面积为()A.42B.32C.42或32D.84或249.实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的结果是()A.b-2aB.bC.2a-bD.b+2aa0b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A2O,△A2A3O,△A3A4O…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点A1的坐标是(-1,0),则点A2020的坐标是()A.(21009,C.(21009,21009)21009)B.(21010,D.(22019,21010)22019)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若a2=16,2,则a+b的值是.12.已知192的整数部分是a,小数部分是b,则3(b4)22a.13.图1所示的正方形木块棱长为6cm,沿其相邻三个面的对角线(图中虚线)剪掉一角,得到图2的几何体,一只蚂蚁沿着图2的几何体表面从顶点A爬行到顶点B的最短距离为cm.BA图1图2yA3A4A2A1A5Ox…A6(ab)227214.如图,在一棵树的10米高(B点)处有两只猴子为抢吃池塘边水果,一只猴子爬下树跑到A处(离树20米)的池塘边.另一只爬到树顶D后直接跃到A处,距离以直线计算,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则这棵树高米.DBCA15.如图,长方形ABCD中,AB=8,BC=12,点E是边BC上一点,BE=5,点F是射线BA上一动点,连接EF,将△BEF沿着EF折叠,使点B的对应点P落在长方形一边的垂直平分线上,连接BP,则BP的长是.ADFBEC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满分55分)16.(9分)计算下列各题:(1)(312648)231;32(2)(31)(33)(13)2;(3)2332283(0.125)3.(13)2P17.18.(8分)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格点三角形(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形)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4,5),(-1,3).(1)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平面内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请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并写出点B′的坐标;(3)若点P为直线AB上任意一点,则线段CP的最小值为.19.(10分)在一条东西走向河的一侧有一村庄C,河边原有两个取水点A,B,其中AB=AC,由于某种原因,由C到A的路现在已经不通,某村为方便村民取水,决定在河边新建一个取水点H(A,H,B在一条直线上),并新修一条路CH,测得CB=3千米,CH=2.4千米,HB=1.8千米.(1)问CH是否为从村庄C到河边的最近路?(即问:CH与AB是否垂直)请通过计算加以说明;(2)求原来的路线AC的长.CAHBACB20.(10分)我们新定义一种三角形:两边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的4倍的三角形叫做常态三角形.例如:某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5,6和8,因为62+82=4×52=10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常态三角形.(1)若△ABC三边长分别是2,5和4,则此三角形常态三角形(“是”或“不是”);(2)若Rt△ABC是常态三角形,则此三角形的三边长之比为(请按从小到大排列);(3)如图,Rt△ABC中,∠ACB=90°,BC=6,将∠B翻折,使点B落在点C处,折痕恰好经过AB的中点D,连接CD,若△BCD是常态三角形,求△ABC的面积.CADB21.(10分)如图,已知△ABC中,∠B=90°,AB=8cm,BC=6cm,P,Q是△ABC边上的两个动点,点P从点A开始沿A→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1cm/s,点Q从点B开始沿B→C→A方向运动,且速度为2cm/s,它们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s.(1)求运动几秒时,△ACP为等腰三角形;(2)当点Q在边AC上运动时,求能使△BCQ成为以BC为腰的等腰三角形的时间.CQBPA
本文标题: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三章综合测试-(-无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989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