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
《反杜林论》读书笔记《反杜林论》的第三编是有关社会主义的,分为五个部分,分别讲述了历史、理论、生产、分配以及国家,家庭,教育。下面分别讲述一下我对这五个部分的见解和看法。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在十八世纪哲学家们追求建立一个理性的社会,改变之前的封建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就在此时出现了,然而作者并不认为这是最完美的社会,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解决富有和贫穷的对立,反而形成了严重的阶级矛盾,社会还是存在许多的不稳定因素,例如犯罪、欺诈、贿赂等。这与启蒙学者之前设想构建的社会相比完全是另一回事。在那个时候,无产阶级的力量还很弱小,处于胚胎阶段,社会还是由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是一个被压迫的受苦的阶级,是从无财产的群众中分离出来的。他们还完全无力采取独立的政治行动。这种历史情况决定了早期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基础。所以就产生了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这种空想社会主义并不是完全不可取的,其中也有一些可取之处。例如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傅立叶和他的同时代人黑格尔一样巧妙地掌握了辩证法。他认为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它的上升时期,但是也有它的下降时期。这是在用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看到历史发展的曲折性。这一部分多处针对杜林先生对社会主义的错误理解进行了纠正。并对杜林本人对欧文、傅立叶等人的社会主义观点的刻意抹黑的做法进行了讽刺和鄙视。第二部分则重点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该是人们凭空猜想出来的,而是应该从生产的现实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的。作者十分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用大量事实清楚地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问题,即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的长期存在必然会导致产生新的生产方式,而当时出现的新生产方式即为社会化生产。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社会化生产就是让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不归个人所有。当社会成为全部生产资料的主人,可以按照社会计划利用这些生产资料的时候,人们就不再被他们自己的生产资料所奴役。作者的论述很有逻辑性。从社会历史,社会发展等出发,最终总结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之处,观点极具信服力。第三部分中提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即按照统一的总计划协调地安排自己的生产力。简言之即有计划的生产方式。作者先说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资本生产方式的弊病就是导致生产过剩。这种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生产无法避免的事情。因为这种制度不能保证有计划地生产商品。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出现经济危机,国家稳定性出现问题。作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不能长久的,必须彻底变革,从而转向一种新的方式(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在这样的生产方式下,生产劳动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为了解放人的手段。生产劳动从负担变成了一种快乐。这其实不难理解,由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有计划地生产,所以生产力没有浪费,生产分工也会更加合理。这样一来,原本从事生产劳动的人们可以减少很多的劳动时间,他们可以余下更多的空余时间。生产劳动不再像之前一样使人过度劳累,变成生产机器。第四部分是关于分配方面的。分配是由生产来决定的,而杜林却认为两者是分开独立的。这里提到了按劳分配的问题。这里按劳分配里的劳是指“一般劳动”。这个可以理解为按劳动成果分配。劳动本身往往难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换,从而获得分配之物。劳动成果直接进入市场,成果越多,可以通过交换获得越多的分配,从而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最后一部分提到了国家、家庭、教育三个方面。国家方面,恩格斯反对杜林提到的“个人的主权”将构成未来国家的基础这一点。也反对杜林“禁止宗教”的做法;家庭方面,恩格斯主张实施一夫一妻制,家庭关系平等团结,婚姻和爱情的统一。教育方面,道德教育应该是当代青年教育的核心。恩格斯在书中针对杜林鼓吹的“超历史”、“超阶级”的“永恒道德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时也揭示了道德教育的历史性和阶级性。青年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是根本原则。恩格斯在书中指出了劳动将和教育相结合,从而保证多方面的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实践基础。在未来大学里现实哲学会构成一切知识的核心。
本文标题:《反杜林论》读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994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