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护理学基础知识培训(wo)
护理学基础知识培训护理学的概念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护理学的任务促进康复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整体护理与护理程序整体护理:以护理对象为中心,是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根据其需求和特点,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全面的帮助和照护,以解决护理对象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地识别、确认和解决护理对象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有计划地为护理对象提供系统、全面、整体护理的护理工作方法。护理程序基本步骤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实施评价一、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体。医院环境医院是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场所。良好的医院环境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休养和康复。舒适的物理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安全的生物环境医院的环境物理环境(也称硬环境)指医院的建筑设计、基本设施以及院容院貌等为主的物质环境是表层的,具体的,有形的包括空间、温度、湿度、通风、音响、光线、装饰。医院的环境社会环境医疗服务环境指以医疗技术、人际关系、精神面貌及服务态度等为主的人文社会环境。属软环境,是深层次的,抽象的,无形的。包括学术氛围、服务理念、人际关系、文化价值等,医疗服务环境的好坏可促进和制约医院的发展。医院的生物环境通常是指由微生物构成的环境。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而患者受疾病的影响,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缺陷,病原体容易通过各种环境媒介侵入机体而引起感染。因此,要制定有关医院生物环境的管理制度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医院工作人员等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医院感染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医院感染形成的基本条件感染链感染源: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人或动物),是导致感染的来源传播途径:是指微生物从感染源传到易感宿主的途径和方式。易感人群: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常见的医院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伤口感染病毒性肝炎皮肤及其它部位感染基本概念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的过程,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消毒:是指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媒介物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程度的过程。灭菌:是指清除或杀灭外环境中媒介物上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使之达到无菌水平的过程。基本概念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二、护理安全保障患者安全是临床治疗护理的核心目标,也是衡量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主要包括患者的安全、护士的职业安全,以及护理安全的管理和控制即护理风险管理。患者安全WHO于2009年将患者安全定义为:患者安全是指将卫生保健相关的不必要伤害减少到可接受的最低程度的风险控制过程。同时指出,这种可接受的最低程度的风险是指在医疗保健现有的、可获得的知识、资源和情景条件下经控制所能达到的水平。患者安全的评估包括对患者个体以及医院环境中危险因素的评估。患者个体危险因素评估患者个体的特点:年龄、性别、教育背景、个性。患者身心健康状态患者的感觉功能疾病治疗患者对环境的熟悉度患者既往就医经历患者安全的评估与防范环境危险因素的评估病房设施环境照明亮度不合适地板湿滑患者身上导管牵绊等患者安全防护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物理性损伤:跌倒、坠床、烫伤、冻伤、局部压疮、肺水肿、液体外渗化学性损伤: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不良事件生物性损伤:微生物和昆虫等损害心理性损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与周围人的交流、医护人员的行为和态度、医源性损伤:医护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或操作上的不当、失误患者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开展患者安全常规性评估:如跌倒、坠床、压疮、导管滑脱等。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安全:安全警示、防护设备妥善保管、规范使用各种医疗设备、仪器、器械制定常见安全问题的应急预案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安全教育创设积极、开放的患者安全文化护士职业安全与防护护士执业暴露:指护士在从事护理工作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护士面临的危害因素1、生物性危害:细菌、病毒等2、物理性危害:常见锐器伤护士发生乙肝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如针刺伤或破损皮肤、黏膜接触患者体液等,应立即进行正确的处理:1、立即由近心端挤出伤口附近的血液,并用流动自来水冲洗伤口,然后用75%酒精、3%碘伏浸泡3分钟,待干后贴上无菌敷贴。2、立即抽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抗体,转氨酶等,并于3个月和6个月后复查。3、如乙肝表面抗原≥10mIU/ml,且以前接种过乙肝疫苗,只需复查,不做特殊处理。4、如乙肝表面抗原≤10mIU/ml,且以前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应立即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一个月后接种第二针,6个月后接种第三针。5、在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的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或400U。6、报告感控科,填写报告备案。三、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体温(temperature)脉搏(pulse)呼吸(respiration)血压(bloodpressure)体温体温:分为体核温度和体表温度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特点:稳定;较皮肤温度高体表温度,指人体表面的温度。特点:稳定性差;低于体核温度成人正常体温部位平均温度℃正常范围℃口温37.036.3~37.2肛温37.536.5~37.7腋温36.536.0~37.0发热的判断低热37.3~38.0℃中等热38.1~39.0℃高热39.1~41.0℃超高热41.0℃以上以口腔温度为准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1、观察病情:监测体温,同时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呼吸及出汗等体征。2、促进散热,降低体温物理降温:酒精擦浴、冰敷,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措施实施后30分钟测体温,作好记录和交接。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和水份,一天应摄入2000~3000ml水。4、促进舒适,预防并发症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床单衣服干燥,防止受凉感冒。5、加强心理护理缓解紧张情绪体温过低的护理措施体温低于35℃称为体温不升。体温过低是一种危险信号,常常提示疾病的的严重和预后的不良。护理措施:保持室温24~26℃给予电热毯或热水袋加温,防止烫伤加温过程中,密切监测体温及病情化。积极治疗原发病。呼吸呼吸: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把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机体与环境之间所进行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正常呼吸频率16~20次/分,节律规则,呼吸运动均匀无声且不费力呼吸与脉搏比为1:4~1:5男性及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呼吸过速(气促):成人在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24次/分见于发热、疼痛、甲亢体温每升高1℃,呼吸频率增加3~4次/分呼吸过缓成人在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12次/分见于颅内压增高、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改善呼吸功能的技术1、呼吸训练技术2、协助患者咳嗽排痰术3、吸痰术4、氧气吸入术氧气吸入术吸氧的适应症1、肺活量减少:哮喘、支气管肺炎、气胸等。2、心肺功能不全:心力衰竭3、各种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4、昏迷患者: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5、其他:外科手术后、大出血休克患者、分娩时产程过长或胎心异常者。程度PaO2(mmHg)SaO2(%)症状给氧轻度>50>80无发绀-中度>30~5060~80发绀呼吸困难+重度<30<60显著发绀呼吸困难三凹症++吸氧的副作用及预防副作用呼吸道分泌物干燥呼吸抑制吸收性肺不张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氧中毒预防措施氧气湿化、雾化吸入Ⅱ型呼衰低流量吸氧深呼吸、咳嗽、排痰、降低氧浓度,使用呼吸机着PEEP新生儿控制吸氧时间控制吸氧浓度和时间,60%~80%的氧气吸入时间不超过24小时,100%的氧气吸入时间不超过4~12小时,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给氧脉搏脉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动脉内的压力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导致动脉管壁产生有节律的搏动,称为动脉脉搏,简称脉搏。各年龄组的平均脉率020406080100120140平均脉率出生—12个月1—6岁6—12岁12—14岁14—16岁16—18岁18—66岁66岁以上脉率异常心动过速(速脉)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100次/分见于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衰、血容量不足一般体温每升高1℃,成人脉率增加10次/分,儿童增加15次/分心动过缓(缓脉)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60次/分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运动员异常脉搏的护理休息与活动:必要时给予氧疗加强观察:观察脉搏的脉率、节律、强弱;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准备急救物品和急救仪器血压血压(BP)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达到的最高值舒张压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正常血压的范围正常血压成人在安静状态下收缩压90~139mmHg(12~18.5kPa)舒张压60~89mmHg(8~11.8kPa)脉压30~40mmHg(4~5.3kPa)平均动脉压100mmHg(13.3KPa)左右换算kPa×7.5=mmHg;mmHg×0.13=kPa各年龄组的平均血压年龄血压mmHg年龄血压mmHg1个月84/5414-17岁120/703岁90/60成年人120/806岁105/65老年人140-160/80-9010-13岁110/65高血压指18岁以上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原因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标准分级收缩压(mmHg)舒张(mmHg)正常血压<120和<80正常高值120—139和(或)80—89高血压≥140和(或)≥901级轻度140—159和(或)90—992级中度160—179和(或)100—1093级重度≥180和(或)≥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和<90低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12.0/8.0kPa)见于大量失血、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血压异常患者的护理1、测得血压异常,护士保持镇静,与基础血压对照后,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协助处理。2、如患者血压较高,让其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保证睡眠,按医嘱给予降压药物,并定时监测血压的变化,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3、如患者血压过低,安置患者于仰卧位,针对病因给予应急处理,同时密切观察血压变化。4、根据血压情况调整饮食中盐、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排便通畅。5、稳定患者情绪,嘱其生活作息规律,戒烟、酒。四、排泄排便的评估:一般成人每天排便1—3次,量约100—300g,但许多因素会影响肠的活动,引起排便、排气异常。便秘粪便嵌顿腹泻肠胀气排便失禁排便改道便秘患者的护理1、健康教育维持正常排便的重要性2、帮助患者重建正常的排便习惯3、合理安排饮食蔬菜、水果、豆类、谷类、多饮水4、鼓励患者适当活动5、提供适当的排便环境私密6、选择适当的排便姿势7、腹部环形按摩8、针刺疗法、中药、缓泻剂、灌肠腹泻患者的护理1、去除病因治疗肠道感染2、卧床休息3、饮食护理多饮水,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4、防水电解质紊乱止泻补液5、维持皮肤完整性6、密切观察必要时留取标本7、健康教育饮食卫生与排便有关的护理技术粪便标本采集术灌肠术口服全肠道清洁术简易通便术开塞露甘油栓等按摩通便术人工取便术肛管排气术灌肠术保留灌肠不保留灌肠大量不保留灌肠小量不保留灌肠清洁灌肠大量不保留灌肠的要点及注意事项1、溶液量:成人500—1000ml/次,小儿200—500ml/次。2、温度:39—41℃降温28—32℃中暑4℃。3、桶内液面高于肛门约40—60cm.4、伤寒患者灌肠桶内液面高不超过肛门30cm,液体量不超过500ml。5、降温灌肠,液体应保留30分钟。排尿成人排
本文标题:护理学基础知识培训(wo)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999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