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书笔记
有价值的乌托邦————《明日的田园城市》读书笔记吴哲凌11建(壹)1113111033[关键词]埃比尼泽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乌托邦[摘要]19世纪末英国社会改革家埃比尼泽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不仅是城市规划的理论,还是关于社会改革的学说。它针对19世纪工业化、城市化给城市带来的弊病而提出,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多种社会改革学说的渊源。田园城市理论虽具有很强的乌托邦色彩,但至今仍对城市和社会发展有借鉴意义。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作为一本在城市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书,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于世。该书几乎是一个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建设者的指南,在欧洲被称为城市建设的圣经,也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思想之源。1998年是《明日的田园城市》出版100周年,商务印书馆因此决定在中国出版它的中译本,并把它列入商务印书馆“世界汉译学术名著丛书”,这无疑将会对中国城市规划界、思想界产生较大影响。而对《明日的田园城市》这本书的影响怎么评价都不过分,它被世界各国城市规划界公认为是一本最具经典性的城市规划理论专著,它导致了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立。作为一本在城市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书,该书几乎是一个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建设者的指南,在欧洲被称为城市建设的圣经,也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思想之源。作者霍华德也因此成为城市规划界的开山鼻祖,几乎所有的规划教科书都对他有所介绍,从西方介绍过来的城市规划理论几乎都离不开他的贡献。(一)社会改革的动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直接针对的是19世纪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特别是随着人口大量从农村向城市流动,而造成的城市人口拥挤和环境破坏,以及农村凋敝和农业生产力下降的问题。首先,霍华德相信使人民返回土地的解决办法,肯定有一把万能钥匙并且坚信这把钥匙的存在。为此,他还绘制了一张万能钥匙草图。霍华德相信存在这样一把万能钥匙,它既能解决城市问题,也能解决农村问题,甚至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并且,这把钥匙在解决城市问题时并不以牺牲农村利益为代价,反之亦然。其次,霍华德关于城市与乡村结合的思想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他为此绘制了三磁铁图,认为可以把城市和乡村当作两块磁铁,它们各自力争把人民吸引过去。然而还有一个与之抗衡的劲敌,那就是部分吸取二者特色的代表新生活方式的第三块磁铁:城市——乡村磁铁。这个磁铁兼具城市和乡村的优点,而尽可能地避免了二者的缺点。在三磁铁图的中心部位,霍华德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人民何去何从?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关注,也表达了对美丽家园和美好未来的向往。(二)社会改革的内容田园城市理论的更多内容涉及的是社会改革。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霍华德用了四章的篇幅来讨论城市经济问题,特别是城市地产与地租的问题。在田园城市的行政管理上,霍华德勾画了一幅行政管理鸟瞰图,设想采取三级行政管理模式:(1)中央议会;(2)各市政组织;(3)半市营组织、准市政组织、合作社和私营组织。霍华德关于城市改革的这些设想虽然在理论上有一定的空想色彩,事实上在后来的田园城市实践中也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但他十分明确地向人们表明,田园城市理论是作为一种社会改革的模式而设计的。最能说明田园城市理论是一种社会改革学说的是其社会城市概念,这也可以说是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最高目标,它事实上包含了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活两方面的含义。在城市规划方面,社会城市提倡一种类似城市群的概念。霍华德主张,田园城市的发展出路在于靠在其乡村地带以外不远的地方可能要运用国会的权力建设另一座城市来发展,因而新城镇也会有自己的乡村地带。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社会城市。同时,霍华德还特意提到社会城市间的沟通问题,主张建设一种高速铁路系统(市际铁路),它使每个城镇到最远的邻镇只需10英里,大约12分钟即可到达。应该说,这种设想是非常高明的,它与霍华德的(单个)田园城市规划观念同样具有价值。在城市生活方面,社会城市强调自足与平衡。自足原则要求田园城市具有自身的良性运转方式,既不依赖于外部的支持,也不依赖于政府的支持,特别是政府财政的支持。平衡原则主要是指城乡平衡,即城区与乡村的平衡,农业与工业的平衡,这实际上是强调农业、农村对工业、城市的作用,防止城市过度膨胀而侵害农业。可以看出,虽然自足与平衡这两条原则在内涵上有所局限,但它们确实为城市发展和增长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与今天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是一致的。总的来说,田园城市与社会城市两个概念是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精华所在。从广义上看,田园城市包含社会城市的内容;从狭义上看,田园城市与社会城市是并列的田园城市重点在于(单个)城市的规划现状,社会城市重点在于城市(群)的增长前景。(三)社会改革的道路霍华德认为,建设田园城市的道路在于折衷和示范。折衷,甚至可以被看做霍华德整个田园城市理论的气质特点,比如城市——乡村磁铁就可以被看做是城市和乡村的折衷。一方面,霍华德反对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因为他已经清楚地看出由此导致的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他说:“大体上说,产业改革家可以分为两大阵营。第一阵营的成员鼓吹:最重要的是始终关注增加生产的必要性;第二阵营的成员认为:他们的既定目标在于更公正、平等地分配。前者多属个人主义者,,后者多属社会主义者。为了实现这些合乎理想的目标,我取两种改革家之所长,并且用一条切合实际的线把它们拴在一起。”也就是说,霍华德既反对个人主义无序地发展,又反对社会主义过分渴望占有旧的财富形式的革命手段。他甚至批判海因德曼的城市论,要求通过以地租为手段的财富形式的转变,实现田园城市的理想。霍华德反对为实现田园城市理想而采取任何暴力革命的手段。他认为,目前的财富形式具有短暂性。随着空前的技术进步和发明,社会财富大量增加,财富占有者的阵营也将不断分化,社会的变革也就自然发生。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实现这种改变呢?我的回答是:靠榜样的力量,也就是靠建立一个较好的体制,在组织力量和对待理想方面用一点技巧。他相信,当简单的事实被牢牢掌握以后,社会的剧烈变革就会迅速开始。他甚至已经听见地震前的隆隆声。可以看出,霍华德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道路,并且相信田园城市具有示范性,就像一座田园城市可以增长为城市群式的社会城市一样,田园城市就是他心目中未来社会的理想。显然,这种估计过于乐观了,这条道路也并非像他设计的那样畅通无阻。这里,我们不妨对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做如下概括:田园城市理论针对当时以“城市病”为代表的各种社会问题,指出田园城市是一把既能解决城市问题,又不牺牲农村利益的万能钥匙;田园城市理论以地租改革为突破口,对城市进行面向乡村的合理规划和适当管理,使之逐步发展为更大规模的城市群社会城市;田园城市不仅是一条社会改革的和平途径,而且就实现田园城市这一目标本身的途径而言,也要靠示范的力量,而不是个人主义的无序发展或社会主义的强制组合。由此,我们可以强调指出:田园城市理论不仅是一种城市规划理论,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改革学说,它的最终目标在于社会改革。(4)田园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明日的田园城市》虽然被很多人认为是一本关于城市规划的著作,但从本质上来讲,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还是为了实现其社会改革的目的。从l898年的第一版书名《明日——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就可以清楚看出其中社会改革的意义。在书中,霍华德首先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土地开发的公有权是田园城市建立的关键,然后运用了大量的篇章来论证田园城市在政治、社会、经济方面的可行性。而对于理想城市的具体形态却着墨不多,即使有所触及,其目的也只是为了使田园城市在普通人眼中更有吸引力,从而使其社会改革的目标易于被大众接受罢了。由此可见,霍华德的本意是要提出一个新的城市计划纲要,而无意于讨论具体的规划和建筑细节。正如他所说的,他的理想城市模型“仅仅是示意,可能要有很大的变动”。但遗憾的是在后世提到田园城市时,总是首先提及它的物质结构形态,如绿野、花园、环形加放射的街道这些表面的东西,这已成为人们在想到田园城市时的第一感觉。田园城市理论之所以对后来的城市规划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就在于其深刻的阐述了城乡结合的发展模式,并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具体分析有如下3点:(1)田园城市是城市和乡村的有机动态平衡。每个田园城市分别由400hm2的城市用地和2000hm2的农业用地组成。一方面城市为农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另一方面围绕城市的田野是支持城市发展、保持城市生态平衡、遏止城市无节制膨胀的关键。这种积极的对城乡关系的认识与今天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2)田园城市是一个功能完整的城市。与后来许多以田园城市名义形成的单一功能的新城相比,它是一个多种功能混合的城市,为人们提供了从居住、工作、教育、购物到休闲的一整套生活方式。这也就是说,田园城市可以不依赖其他城市而存在,形成独立自足的发展模式,以此来吸引大城市和农村的人口。(3)田园城市避免了传统单一核心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恶性膨胀。当若干个田园城市发展到合理的规模时,就组合成社会城市。霍华德提出的社会城市是由若干个田园城市组合形成,之间以绿地相间隔,并通过铁路交通来联系。这样既可以保证每个田园城市的合理规模,又可以享受到大城市的优点,并避免了大城市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的缺陷。这与其同时代由巴尼特女士提出的“花园郊区”计划是有根本区别的。后者建议在郊区建设城市绵延区,其后果必然是造成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更加脆弱。有些人包括《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的作者雅各布女士在内,往往把现代城市郊区化的恶果归罪到霍华德身上,实在是对他的冤枉,霍华德从来没有同意过大城市向郊区发展的折衷方法,他寻求的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合理布局。上述思想的闪光点正是田园城市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刘易斯·芒福曾说过:“20世纪初,我们目睹了两项预示了一个新时代诞生的伟大发明。第一项发明使人们得以展翅飞翔,第二项则使人们有希望在返回地球后能住在最美好的地方。”这“第二项”即指田园城市。芒福德还深刻地洞察到,霍华德的贡献不在于重新塑造了城市的物质形态,而在于将动态平衡和有机平衡这个重要的生物标准应用到城市中来,即城市与乡村在更大范围内的平衡和城市内部各种功能的平衡。“如果需要什么东西来证明霍华德思想的高瞻远瞩,仅他书中‘社会城市’一章就够了。”田园城市理论在其产生后的100多年间虽被频频提及,但仍有许多业内人士低估和误解它的实质含义。单纯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探讨城市问题并非霍华德的本意,他的理论也并不像公式一样可以简单套用于城市规划领域。但也正因其独特的视角,使他能比一般的城市规划师看得更为深远和全面,不会拘囿于城市物质形态表层的问题。他提出的城市与乡村相结合的思想,着眼于社会、政治、经济等推动城市发展的深层因素,对城市规划界有极大的启发意义。(5)田园城市与城市规划实践霍华德并不甘于将田园城市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为了实现其构想,他发起了花园城市协会,并于1903年在距离伦敦56km处兴建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1919年又在伦敦北33.6km处兴建了韦林。在田园城市的影响下,战后英国的新城建设和城市区域规划,美国的郊区住宅开发和后来的新城市主义都继承了田园城市理论中的部分思想。这些实践有些是比较成功的,比如1904年恩温在伦敦郊区的规划,1928年斯泰因做的美国雷德朋的规划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环境。但遗憾的是它们大多没有达到田园城市独立自足的目标,即使是完全在霍华德指导下建成的韦林城,其取得成功的原因也并非是霍华德所预想的自给自足,而是由于受到来自首都引力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田园城市的理想并没有得到真正实现。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理念曾遇到许多困难,城乡磁体的吸引力似乎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强。问题症结就在于城市的发展与资本的空间分布和生产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霍华德提出的“有机分散”理论虽然是针对大城市发展中的种种弊端而提出,但是它与20世纪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却有所背离。20世纪是一个社会化大生产飞速发展的年代。工业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正是这些熟练的工人和大量的劳动后备军的存在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了可能,但同时,不断
本文标题:《明日的田园城市》读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03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