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浅谈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师德建设事关教育的成败,影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而影响公民道德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21世纪,教师如何加强师德修养,是摆在各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师德素质的提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只是师德素质提高的外部条件,而内因才是师德素质提高的根本。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被宋庆龄称誉为又一个“万世师表”,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大事来,为大事去”的崇高思想境界,给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认为教师应该有这样的理想,把“社会悬在心中,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终身从事教育”。这些师德思想至今仍闪耀着光芒。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可见对于教师来说,知识固然不可缺少,而“德”才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教育的质量又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学校师德建设,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一、目前学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敬业意识淡薄由于受到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一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把教师工作仅仅当作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工作的社会价值,敬业精神不够。部分教师在从教过程中原则性和责任心不够强,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2、精力投入不够受市场经济趋利原则的影响,部分教师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人生理想更加趋向实际,崇尚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念,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向实惠。有些教师视教学为副业,把大量精力用于社会兼职及一些商业性活动,无心钻研业务,备课不够认真。教案缺乏新意,教学墨守成规,更有甚者,个别教师甚至连教案也不编写,夹着教材就进课堂,随便讲讲也自认为满意。3、重业务轻道德由于某些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注重教师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忽略了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的培训。例如,在职称、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评审中,一般只注重其教研、学历,很少把个人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学生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列入重要考核范畴,这在无形中助长了教师重业务轻政治、重教研轻教学的不良倾向。4、育人意识淡化在教育实践中,有个别教师满足于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只注重传授知识,片面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没有把育人作为应尽的责任。由于一些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交流时间比较少,很难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心的疑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因而不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各种思想倾向和心理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5、示范作用欠缺有些教师因自身缺乏师德修养,师表意识淡薄,难以起到表率作用。有的教师纪律观念较差,上课迟到早退,或随意停课调课;有的教师考试送“人情分”、“关系分”;有的甚至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带进课堂,不注意自己的言淡举止:有些教师重言传轻身教,在对学生“说教”时,自己却不能身体力行。所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在学生中产生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四有”新人的培养。二、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新时期教师的思想观念趋向多元化、价值取向趋向多样化,学校的师德建设是一个塑造人格的系统工程,必须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从战略上、内容上、方法上有新的突破,有所创新。1、加强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才能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师德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良好师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各项充分体现相关的道德规范和具体要求的规章制度。我们要根据《教育法》、《教师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法规、文件精神,建立师德建设工作评估制度,构建科学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监督评估体系。抓紧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完善相关政策,体现正确导向,为师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使师德建设各项规章制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2、开展师德教育要对广大教师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并不断改善政治学习制度,使学习内容紧密结合教师思想变化和教书育人的工作实际,使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的前列,努力成为为人民服务的践履笃行的典范。要教育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教育方针,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新教师上岗前要举行人师宣誓仪式,培养他们的职业神圣感和使命感;新教师上岗后,要指定德才兼备的教师带教,实施“青蓝工程”,充分发挥老教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要把师德教育纳入到教师的职务培训中去。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教书育人的主题活动,通过组织教师参与师德演讲、收集整理“教师文明用语”和“教师忌语”等活动,使广大教师进行自我陶冶、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3、进行人本管理好的管理就是一种好的氛围,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优势和潜能而最大限度地抑制人的不足,建立起以自我激励为主、外力推动为辅的激励机制,为职工完成工作目标创造有利条件,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快乐,从而把加强师德修养上升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为此,建议各级各类校领导在管理过程中善于运用情感艺术、合理发挥情感的隐性感化力量,深知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的实行落实也须讲究艺术,激活死的制度活的能量。要进一步全面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解决好教师的学习、生活和业务进修等问题,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重视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和身体健康保健,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定期为教师进行体检,视教师为主人,充分相信和依靠教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实施人本管理,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有利于形成领导——教师——学生之间关系的良性循环,创造一种和谐民主、催人奋进的良好教育氛围。4、建立健全评奖、监督机制在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检查和考核、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同时,学校可依据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测评标准,每学期组织由教师、学生和社会(与学校接触联系密切的一些团体、学生家长等)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印发“师德教风情况调查问卷”,对全校教师遵守师德情况展开调查,进行民主测评。建立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组织评价相结合的师德考评机制。把测评结果向全体教师公布,并对测评成绩突出的教师作为全校师德标兵进行奖励和大力宣传,严格规范师德行为,进行不间断的跟踪监控。同时将这一成绩作为教师年终考核和职称晋升、评优选模的一项重要依据。对师德和教书育人成绩显著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给予特殊津贴。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要及时劝诫,经劝诫仍不改正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对有严重违反师德规范、在社会上和师生中造成恶劣影响者要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这样既可确保学校师德考评工作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同时又有利于发挥教师、学生、家长和组织等方面的监督作用。5、加强师德宣传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师的社会地位也空前提高。尽管教师的工作有辛苦的一面,但其生活又有充实和愉快的一面。我们要在教师中树立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良好品德。加强师德建设,就要组织广大教师通过先进典型的学习,使其认识到教书育人、从事教学研究是一项受人尊敬的职业,是一项较为理想的职业选择,也是值得大家珍惜这种机会并为之努力奋斗的事业。建议各校每年教师节组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以庆祝教师节和表彰优秀教师为契机,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要定期表彰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专业辅导员、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定期举办师德论坛,促进师德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师德建设工作实现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6、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及引导教师是学校教育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身心素质等综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成败。一直以来,我们大力倡导教师要加强政治素养,强调教师要爱岗敬业,而忽视了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近几年来,发生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许多教学事件(有不少极端的恶性事件)凸显出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社会各界对此给予应有的关注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内容又包括了育德、育心。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要提高对教师的师德建设的成效,需要在进行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各级教育部门领导要对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及引导,使教师重视生、心理调适,注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始终坚持人文关怀,充分考虑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要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立足于解决实际,帮助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7、依法治校,民主办校,充分发挥学校教代会对师德建设的积极作用如果领导没有民主的作风,学校没有民主的氛围,教师缺乏民主的意识,那么在高压之下而形成的所谓“师德”是脆弱苍白无力的。只有让校园在和谐、民主、向上的氛围中发展,那么师德才可能成为校园文明的深厚积淀,它的生命力才能持久。依法治校、发扬民主的重要依托是学校教代会制度。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一次会议,每次都要充分酝酿、充分准备,广泛征集提案,重大问题都提到教代会上讨论并形成决议。教代会这一形式将很好地激发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教师有了责任感,有了参与学校管理、建设的热情,有了极强的主人翁意识,那么,师德建设的动力也随之而来。8、党政齐抓共管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工作中,关键在学校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思想上重视,措施上得力。行动上自觉,并把师德建设列入学校的重要工作日程。因此,各校可成立必要的领导机构,共同承担起师德建设的领导责任。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纳入全校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适当安排,切实做到制度落实到位,组织落实到位,任务落实到位。总之,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准,始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是保证教育质量和体现教育精神的重要一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各级各类学校都要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将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摆在首位,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师德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以师德的表率作用来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从而激发学生为奉献祖国、服务人民而发奋学习,为国家、社会、人民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本文标题:浅谈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053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