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夯实法治基础》完美课件1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罗马十二铜表法罗马十二铜表法,让罗马成为了世界帝国;法,对一个国家为什么可以起到如此大的作用?你对法治中国是如何认识的?你认为什么是法治呢?什么是法治?如何实现法治?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甚至存在误区。有人曾这样描述目前中国社会对法治概念的歧义:高层领导人讲法治,是治国方略,即将法治作为一种治理国家的手段;法学家心目中的法治是法律至上;一些执法人员司法人员讲法治是以法治民,主张和默认权大于法;而许多老百姓认为法治就是规规矩矩地守法。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治的话题。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夯实法治基石1、了解我国的法治进程。2、懂得法治的含义,明白法治与人治的不同。3、感受法治中国的美好,理解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重要性。4、知道我国为描绘法治新蓝图的基本做法。教学目标1、法治对个人的作用是什么?2、法治有何要求?3、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法治?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5、中学生能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什么力量?自学知识问题探究与分享交通井然有序观察以下图片,想一想: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默默付出的公职人员?交通警察、协管员等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行政机关公务人员食品安全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法庭审判人民法官、检察官★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答:为保证我们的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需要一系列社会规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最具约束力的规范是法律,正常社会生活秩序不仅靠纪律、规则和道德来维护,更需要法律做保障。是“法治”阅读感悟春秋战国(先秦时期)法家学派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治国,一切依据法律,力求公平公正,并依此推行施政、治理百姓的制度。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故事中管理者是靠什么治理国家?人治主持人向我们宣讲的内容是什么?法治●人治与法治的区别在哪儿?★人治建立在个人专制和独裁的基础上,具有随意性、多变性、不平等性,导致社会发展的不稳定性。★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强调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约权力,保障权利。法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推动社会有序发展。法治,意味着依据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区别人治法治含义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的权威高于个人意志基础个人专制与独裁民主特点随意性,多变性公平性,统一性,稳定性,原则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法律至上人人平等后果不能很好的体现民意,易造成社会的不公平可以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维护民意1、法治对个人的作用是什么?(2)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贝卡利亚(意)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傅玄(晋)《傅子·法刑》“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法律条例,是人民生活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根本。这句话强调了法治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2、法治有何要求?(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以案说法】中国裁判文书网刊登过这样一起案例:女儿尚在娘胎中,父亲因工伤不幸去世。家人获得工伤保险金后,却并未给女儿留存。几年后,女儿一纸诉状将母亲等人告上法庭。民法总则第十七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思考:可见民法总则是一部良法,衡量良法的标准是什么?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探究分享★我国十分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制定并颁布多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请查找相关法律规定,把你印象最深刻的法律条文写在横线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第四十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第十五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反家庭暴力法》:第五条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上述法律保护了未成年人的那些合法权益?你认为这些法律是良法吗?答:这些法律从不同角度详细地为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和要求做出规定,保护了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受教育权、人格尊严权等合法权益,这些法律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促进了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所以,这些法律都是良法。辨析:有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吗?【以案说法】违法建筑“建快拆慢”“建易拆难”是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行政强制法等法律对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是成为制约违法建筑治理的“瓶颈”。《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建立了以自行拆除为基础、申请拆除(助拆)为辅助、强制拆除为保障的拆违机制,特别是用好、用足城乡规划法等上位法的规定,明确了执法机关制止当事人违法建设行为的强制措施(即查即拆)和违法建筑拆除的代履行,建立了快速处置机制,大大增强了依法拆违的操作性,有效解决了实践中为了提高执法效率“用违法手段拆违法建筑”的问题,树立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的样板。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了法治。有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善治就是良好的治理。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1)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2)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国探索法治道路的历程君主专制社会,其实质是“人治”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实质是“人治与法治并存”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真正的“法治”社会。相关链接★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邓小平★“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制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解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习近平读了这两段话,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3、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法治?(1)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2)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3)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4)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前些日子,公司接待了一位美国的客户。这位叫尼尔森的美国商人一直生活在美国。谈判结束后,公司宴请尼尔森,了解到尼尔森喜欢吃鱼,我们就点了一道清炖红鳟鱼。这道菜上来以后,尼尔森眼睛一亮,连说“谢谢”。看得出,他真的很喜欢这道菜。尼尔森在我们的谦让之下,夹了一块鱼肉。然而,肉还没有送到嘴里,就被他放回了盘子里。他很失望地对我们说:“很抱歉,我不能吃这条鱼了。”我们十分惊诧,很担心是卫生方面出了问题,引起了他的警觉。尼尔森却解释说:“根据我们美国的法律规定,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吃有籽的母鱼。你们看,这条鱼有籽啊,我不能吃。”公司的老总忙说:“没关系,这是在中国,中国没有这样的法律,你可以尽情品尝。”尼尔森却说:“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美国人,我要遵守我们的法律。”尼尔森自始至终没有吃一口鱼肉。他的行为让在座的每一位都肃然起敬。任何人无论身处何处,都要让法常驻心中。敬畏法律,崇尚法律是当代国际社会的共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更加重视法治建设。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描绘了宏伟的法治蓝图。相关链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建设进程时间阶段具体内容1978-1996年民主法制恢复建设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1982年,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1997-2011年依法治国方略确立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初步发展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1999年,依法治国载入宪法;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2012年至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新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地位:◆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视频,说说应该怎样建设法治中国?(1)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2)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九年级某班举行“法治头条”交流活动,同学们分享了许多法治新闻:★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黑户”在中国成为历史。★2016年,“六五普法”顺利结束,全面启动“七五普法”。★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表决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小组合作探究:生活中,法治的进步有哪些重要意义?相关链接总之,建设法治中国,使每一项立法得到人民拥护;使每一部法律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例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个公民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1)学法、知法,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维护法律尊严;(2)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3)依法行使监督建议权,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5、中学生能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什么力量?(补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治的意义,特别是良法的重要意义。通过对人治和法治的比较,明白了走法治道路的原因;通过了解我国的法治进程,理解了为什么要坚定不稳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执政兴国,离不开法律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律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同学们!让我们在依法治国的理念下,认真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为国家的法治建设保驾护航!夯实法治基石选择法治道路描绘法治蓝图法治对个人的作用实行法治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实行
本文标题:《夯实法治基础》完美课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058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