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神经系统物理治疗中山大学附属六院康复科郑停停二零零九年三月神经系统物理治疗概述•物理治疗概述1.定义:物理治疗(PhysicalTherapy/Physiotherapy,PT)是源自西方医学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是根据人类对物理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及效果,以此来达到治疗及康复的目的。2.方式:基本的物理治疗方式是利用有关的物理因子、手法及运动等相关技术来达到治疗的作用。3.作用:物理治疗利用其科学原理来刺激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强心肺功能,强化肌肉力量及耐力,使关节柔软、上下肢体协调敏捷,使患者疼痛缓解,身心舒展,恢复体能以达到正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物理治疗的内容1.理疗2.运动疗法3.神经发育疗法(易化技术)4.西式疗法5.器械疗法1理疗物理因子疗法,简称理疗,是研究和应用天然或人工制造的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方法。在临床上主要是指用人工的物理因子,如电、光、声、磁、冷、热、水等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电疗法㈠直流电及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⒈直流电疗法利用直流电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直流电疗法。作用:①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代谢②对神经系统的影响③对静脉血栓的作用④可用于软化瘢痕组织、促进骨折愈合等2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粘膜、伤口等导入人体内进行治疗的方法称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作用:根据电学“同性相斥”的原理,直流电可以使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从阳极、阴离子从阴极导入人体内。导入的离子主要堆积在表皮内或粘膜组织内形成“离子堆”,以后通过渗透渐渐进入淋巴和血管。临床的适应症有末梢神经炎、疤痕、术后、骨折及各类慢性炎症。禁忌症包括恶性肿瘤、高烧、心力衰竭、出血倾向、皮肤过敏、皮肤感觉障碍等。㈡低频脉冲电疗法应用频率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低频脉冲电疗法。常用的有⑴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是指使用频率为2~160Hz,脉冲宽度为0.01~0.2ms的单相方波或双相不对称方波的低频脉冲电流,以控制疼痛的一种无损失性的电疗法。临床适应症有各种急慢性疼痛如颈肩腰腿痛、关节痛等禁忌症包括装有人工心脏起搏器者、对电过敏者、妊娠者、皮肤病患者。⑵功能性电刺激疗法(FES):采用频率1~100Hz脉宽0.1~1ms电刺激作用于已丧失功能或功能不齐全的器官或肢体。临床适应症为脑卒中、脊髓损伤、脑瘫的肢体功能障碍者。⑶痉挛肌电刺激治疗法:采用频率0.66~1Hz、波宽0.1~0.5ms先后出现的两组方波分别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所致痉挛肌和拮抗肌,使痉挛肌松弛。适用于中枢系统疾病引起的肌肉痉挛。⑷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临床适用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弛缓性瘫痪。㈢中频电疗法应用频率1000~100000HZ的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1等幅中频电疗法:用频率1000~2000HZ的等幅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由于这种电流处于音频段又称音频电疗。临床作用于镇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炎、软化疤痕等2调制中频电疗法:应用中频电流被低频电流调制后,其幅度和频率随着低频电流的幅度和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作用于促进血液循环、引起肌肉收缩防止肌萎缩。3干扰电疗法:以两路不同频率的正弦电流交叉输入人体,形成干扰场以到达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适应症有坐骨神经痛、关节炎、肩周炎、扭挫伤、疤痕粘连等。㈣高频电疗法用每秒钟10万次以上的电磁振荡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短波与超短波疗法:短波为波长10~100M,频率为3~30MHZ的高频电磁波,该疗法又称感应透热电疗法。超短波波长为1~10M,频率为30~300MHZ的高频电磁波。两者作用相似,超短波的作用深度深于短波,可达骨组织,在脂肪层中产热较多。其作用能使电能转变为热能,促进深部组织器官的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和水肿消散;还有镇痛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治疗时按患者的感觉划分四级治疗剂量无热量:无温热感,适用于急性炎症的早期、水肿或血液循环障碍的部位微热量:有刚能感觉到的温热感,适用于亚急性和慢性炎症。温热量:有明显的温热感,适用于慢性炎症和慢性疾病。热量:有刚能忍受的强烈热感,适用于恶性肿瘤的高热疗法。禁忌症包括高热、昏迷、活动性肺结核、妊娠、心脏起搏器、活动性出血等•光疗法光疗法是指利用人工光源的辐射能或日光辐射能,作用于人体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常用的包括有红外线疗法、紫外线疗法、激光疗法。1红外线疗法临床适用于亚急性及慢性软组织损伤、慢性炎症等;禁忌症包括有出血倾向、高热、急性炎症等2紫外线疗法主要用于医疗,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可消毒。3激光疗法临床适用于消炎、止痛、止血、镇静和扩张血管的作用•磁疗法利用磁场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磁疗的临床作用是降低神经的兴奋性,促进致痛物质分解和转化,从而达到止痛的作用;使血液循环加强,有利于吸收、消退,提高免疫力;消炎、缓解肌肉痉挛、降压降脂等作用。2运动疗法•定义(exercisetraining)指以运动学、生物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以针对性改善躯体、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功能障碍为主要目标,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主要因子(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治疗方法,包括主动的躯体活动训练和被动的治疗性躯体活动。•治疗作用运动疗法是物理治疗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其作用有改善运动组织(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等)的血液循环、代谢和神经控制,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减轻异常压力或施加必要的治疗压力,纠正躯体畸形及功能障碍,调整心理预防和治疗抑郁症。•运动治疗的主要内容㈠主动运动指由患者主动参与或肌肉主动收缩的运动锻炼。这是运动疗法的主导方法,是康复治疗的基础内容。主动运动的类型包括:1力量训练以增强肌肉绝对收缩力量为主要目标的运动锻炼方法,适用于各种肌力减退者、也应用于各种因为制动所致的肌肉失健的防治。2耐力训练分为肌肉耐力和全身耐力两类。肌肉耐力指肌肉重复收缩或持续收缩的总运动负荷。肌肉耐力训练以小重量多次重复为主要特征以提高肌肉持续运动能力。全身耐力指全身运动的总运动负荷。全身耐力于心肺功能相关,由于此类运动以有氧代谢为主,因此又称有氧训练。3平衡训练指促进身体平衡功能的运动,包括薄弱肌肉、肢体的训练,躯干控制力训练、平衡器官训练、步行训练等。用于中枢或外周神经瘫痪、骨关节疾病、老年人和其他运动控制障碍疾病等。4协调训练指促进身体协调功能的运动,包括上下肢体协调、左右协调、速度协调、位相协调等,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老年人及运动控制障碍疾病等。㈡被动运动指由他人或器械对患者的肢体施加动力,引起关节活动、肌肉和肌腱牵张、韧带和关节囊牵张等,广义上也包括各种手法治疗。多用于患者不能主动运动时保持关节活动及范围、牵伸肌肉、肌腱防止痉挛,保持和改善肢体血液循环等。1关节活动训练指针对关节活动范围的维持或恢复的运动训练。2手法治疗如推拿、按摩、关节松动术等。3牵引指通过外力或重力对躯体施加两个相反方向的力,以造成关节间隙增大、组织放松的效果。4牵张指对肌肉和韧带进行的牵伸活动。5压力指对身体施加压力治疗方法。㈢综合能力运动指全身多部位多肌群的综合能力活动。包括有1医疗体操指有针对性的体操运动,包括有中国传统的拳、功、操等2水中运动指利用水的浮力进行水中运动治疗的方法3娱乐运动指有娱乐性质的球类或有音乐配合的运动4特定运动体位转移、步态、起居活动等5放松运动用于情绪紧张、肌肉兴奋性过高或痉挛患者3神经发育疗法•定义神经发育疗法(NeurodevelopmentalTherapy,NDT)又称易化技术或促进技术。这是一类改善脑病损后运动控制障碍的治疗技术,是依据神经正常生理及发育过程,即由头到脚、由近端及远端的发育过程,运用诱导或抑制的方法,使患者逐步学会如何以正常的运动方式去完成日常生活动作。在康复治疗中常用的方法是:Bobath技术、Rood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等。㈠、Bobath技术•概述Bobath技术是由英国的物理治疗师Berta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Bobath共同创立,主要用于治疗偏瘫患者和脑瘫患儿的一类训练方法。此方法的特点是:通过利用关键点的控制及其设计的反射抑制模式和良肢位的摆放来抑制痉挛,待痉挛缓解后,通过利用反射、体位平衡诱发其平衡反应,再让患者进行主动的、小范围的、不引起联合反应和异常运动模式的关节运动,而取得康复治疗效果。•治疗原则其基本观点是:让患者学习运动感觉;学习基本运动模式;每种技能活动均以姿势控制、翻正发应、平衡反应及其他保护性反应、抓握与放松等基本模式为基础而发生。依据人体正常发育过程,抑制异常的动作模式,同时通过关键点的控制诱导患者逐步学会正常的运动模式,诱发出高级神经系统反应,如翻正反应、平衡反应及其他保护性反应,使患者克服异常动作和姿势,逐步体验和实现正常的运动感觉和活动。•适应症此技术特别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病损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如偏瘫、脑瘫等•常用的治疗技术1关键点控制人体的关键点可影响身体的其他部位或肢体的肌张力,包括中心控制点,如胸骨柄中下段;近端控制点如头部、颈部、躯干等;远端控制点如手指。治疗师可通过在关键点的手法操作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肢体的张力。2反射抑制抗痉挛模式㈠躯干抗痉挛模式:患者健侧卧位,治疗师一手扶其肩部一手扶住髋部,双手做相反方向的牵拉动作,可缓解躯干肌痉挛。㈡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使患侧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或指、拇指外展的位置。可对抗上肢的屈曲痉挛模式。轻度屈髋屈膝、内收内旋下肢、背屈踝、趾。可对抗下肢的痉挛。㈢肩的痉挛模式:由于菱形肌、斜方肌、背阔肌的痉挛,使肩部后缩、下陷,对抗模式应为使肩向前向上。㈣手的痉挛模式:手的常用抗痉挛模式如图㈤通过颈紧张反射机制可抑制异常的肌张力:利用非对称反射、对称反射及张力性迷路反射的原理进行治疗。3平衡反应及保护性反应的训练4感觉刺激方法的治疗5运动控制训练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概念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又叫PNF技术。PNF是一种利用运动觉、姿势感觉等刺激,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促进相应肌肉收缩的锻炼方法。PNF除了依据人体正常运动发育过程训练患者以外,着重强调在这一运动模式中,身体各个关节的发展,即关节的运动性、稳定性、控制能力以及如何完成一复合动作的技巧。PNF以正常的运动模式和运动发展为基础,治疗原侧是按照正常的发育顺序,运用适当的感觉信息促进本体感受器,使某些特定的运动模式中的肌群发生收缩,促进功能性运动的产生。•基本操作方法及技术1基本技术⑴手法接触PNF通过本体感觉刺激达到促进神经肌肉的作用。⑵牵拉牵拉刺激可引起肌肉产生牵张反射。⑶牵引对关节牵拉谓牵引,可增大关节间隙,刺激关节周围的屈肌收缩,主要用于关节的屈曲运动收缩。⑷挤压对关节进行挤压,使关节间隙变窄,可激活关节周围伸肌收缩利于关节伸直。⑸最大阻力即治疗师给予的阻力,能使患者自身产生运动增强肌力、耐力及协调性。⑹口令交流治疗师适当的口令可刺激患者的主动运动。⑺时序⑻强化⑼视觉刺激⑽治疗师体位2特殊技巧⑴节律性稳定⑵缓慢逆转⑶慢逆转-保持⑷快逆转⑸节律性发动⑹重复收缩⑺保持-放松⑻收缩-放松⑼慢反向-维持-放松3对角线或螺旋的运动模式PNF技术具备三种运动成分,即屈曲或伸展、内收或外展、外旋或内旋,由这三者产生一条斜向的动作线,即对角模式。其有上肢模式、下肢模式、双侧模式。㈡Brunnstrom技术•概念SingeBrunnstrom是瑞典物理治疗师,他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创立了一套脑病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提出“恢复六阶段”的理论。即张力由低到高,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痉挛状态逐渐显著,随着共同运动的完成出现分离运动、精细运动直至完全恢复正常。中枢神经损伤后即失去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出现发育初期的运动模式,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要点是利用这些运动模式来控制肢体的共同运动。•治疗原则1基础知识⑴共同运动:偏瘫患者的肢体在做随意运动时不能做单关节的分离运动,只
本文标题:神经系统物理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062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