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高一通用技术-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教案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第一节技术的巨大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技术产生源自于目的性,即技术是人类为改造大自然而产生的。(技术的性质之一)(2)了解技术的发展史(3)能对案例进行分析,理解技术各方面的影响,即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性质之一)2.过程与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技术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技术的人文精神的理解。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求之间的辩证关系。二、教学知识点:1。技术的目的性;2。技术的两面性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3。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难点:1。对技术史上某一事件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2。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四、教学方法、手段: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制作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系统的介绍了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知道了什么是通用技术,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以及怎样学好通用技术这门课程,那么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通用技术的内容,让我们一起走进技术的世界。(展示各种技术的图片)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产生了无数的技术发明,这些技术发明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的世界里,可以这样说,生活离不开技术。那么人类的技术活动源自于什么呢?(二)新课教学一、技术源于什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3页的内容,来回答这个问题,并归纳出技术的第一个性质是什么。(学生回答)技术源于人们改变自身生存条件、改造自然的愿望。(教师)没错,技术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以能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且从课本的叙述中我们可知,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在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要。所以技术的性质之一就是技术具有目的性。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技术是如何满足人的需求的,其目的性是如何体现的。(1)原始人随身携带磨制好的尖削石器,除了用来切割兽皮兽肉外,还有什么用途?答:人类需要着衣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筑技术可以使人们免受风雨、野兽的侵袭;车船制造技术可以使人们很方便的到达想去的地方,不必那么辛苦;引导学生回答:技术满足了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需要。(2)讲解助听器的原理任何助听器都包括6个基本结构。.话筒(传声器或麦克风)接收声音并把它转化为电波形式,即把声能转化为电能。.放大器放大电信号(晶体管放大线路).耳机(受话器)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即把电能转化为声能)。.耳模(耳塞)置入外耳道。.音量控制开关.电源供放大器用的干电池。提问:a.从什么具体的目的出发?(使听觉不太灵敏的人能自如地听到外界的声音、正常地与人交流)b.解决了什么具体的问题?(将声音放大、传入耳中,体积小巧、方便佩戴)c.满足了什么具体的需求?(使耳聋人方便地与外界进行语言交流)【补充案例】水龙头。讨论下面四个问题a.水龙头从什么具体目的出发?(目的是控制用水)b.水龙头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能开、能关。控制水的流量)c.水龙头满足了人们什么要求?(方便、节约用水)d.市场上常见的控制水量的水龙头有哪些?(引导学生回答:拔位水龙头、定量冲洗水龙头、脚踩水龙头)助听器、水龙头的发明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中。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过渡: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发展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科学的发展。那么技术与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呢?(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谈到科学与技术这两个名词时,同学们一定会想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水平”等等句子。是的,人们讲到科学常常要说到技术,谈到技术又几乎必提到科学,或者把它们简称为科技。其实,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本质的区别。首先,科学是认识活动,它可以提高人类的认识水平;技术是发明活动,它可以增强人类的生存能力,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其次,科学是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技术则是“怎么做”“做什么”的知识。再次,科学的任务是发现规律、提出理论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其目的是认识自然;技术的任务是发明或开发出新的方法、手段、措施或途径,其目的是控制、改造自然。从历史上看,技术先于科学产生,古代技术主要来自生产实践。如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术革命就是依靠技术的力量。而到了现代,科学成为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以电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就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的,即科学在先,技术在后。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辅相成②科学促进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科学的进步3、技术是从科学到生产的中间环节,是把科学原理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技术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原理的指导,尤其是现代技术,往往就是科学的直接应用。二、技术的发展历史让我们了解一下在技术发展的长河中,从刀耕火种、穴居狩猎等原始技术开始,我们的祖先给我们所留下的无数宝贵的技术发明。(展示石器、青铜器、铁器、蒸汽、电气和信息时代的图片资料,让学生观察思考。)(通过古老的中华文明成果展示,让学生了解技术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三、技术的影响早在远古时代的人类,就开始使用带利刃的石块切割兽肉,用兽骨制成骨针;14000年前,人类学会了栽种粮食、驯养动物、制作陶器,在工业革命时代人们发明了蒸气机等,当代人类为探索宇宙奥秘而发明航天飞机等技术。技术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对人类生活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课本P7-9中分别举了计算机与因特网技术、空间技术和杂交水稻技术的例子,分析了技术对个人、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认真阅读这三个例子。通过日常生活的经验和阅读课本的例子,大家是否体会到技术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手段,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技术对我们有着巨大的作用,然而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实用性是技术的基本特性,但是如果人类把技术的实用性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盲目追求功利性,这就违背了技术的本义,走向它的反面。任何一项技术如果使用不当,都会带来负面影响。下面请大家看看这个Flash动画“一节电池的作用”。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技术作为人类使用的工具和物品,他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如电池可以随时随地为人类带来光明和动力,但是任意丢弃的废旧电池中所含的重金属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一粒纽扣电池就能污染6×105L水。技术的性质之二――技术具有两面性什么是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既存在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的正面价值,它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的负面影响。)【活动】请你列举几项常见的技术,并分析其正反两面性。(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提出一项技术,并说出它的正面,另一组说出它的反面,两组间可进行反驳。)预案:农药、炸药、电、网络技术、克隆技术、B超技术。总结:怎样看待技术的两面性?技术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实用性是技术的基本特性。没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就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但是,如果实用性被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甚至于不考虑技术对环境、对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而盲目地追求功利性,这就违背了技术的本义,走向了它的反面。所以我们应该从“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但是,必然有一面是主导的,这一面就决定了事物的基本特性。一个有用的技术项目或产品,只要它存在价值,仅管它还存在某种危机和隐患,我们仍然要使用它,这就是我们对待两面性的正确态度。相信人类的理智和智慧,定能找到解决技术两面性问题的办法,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第二节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发明和革新推动着技术的发展;(2)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经历技术的发展的历程,体验技术创新的技术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对知识产权的意识和保护。二、教学知识点:1。发明与革新――创新性;2。知识产权――专利性。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例子的分析和总结,从而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这一基本原理,从而加深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难点:发明与革新的区别与联系。四、教学方法、手段: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制作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也是技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成果,闪烁着创新的光芒。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那么什么是创新呢?创新其实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种是创造发明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即发明;另一种是对原有的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即革新。两种创新的结果都是用新的技术来取代已经陈旧和落后的技术。技术具有创新性,技术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发明、革新,才能使技术有较大的飞跃,乃至产生革命性的变革。中国与世界的技术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创新史。下面我们以课本中“洗衣机技术的进步”来体会“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在案例中,大家要注意体会在一项技术的发展中,有着什么样的规律。【案例】洗衣机的历史从古到今,洗衣服都是一项难于逃避的家务劳动,而在洗衣机出现以前,对于许多人而言,它并不像田园诗描绘的那样充满乐趣,手搓、棒击、冲刷、甩打……这些不断重复的简单的体力劳动,留给人的感受常常是:辛苦劳累。1874年,“手洗时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人发明了木制手摇洗衣机。发明者是美国人比尔·布莱克斯。布莱克斯的洗衣机构造极为简单,是在木筒里装上6块叶片,用手柄和齿轮传动,使衣服在筒内翻转,从而达到“净衣”的目的。这套装置的问世,让那些为提高生活效率而冥思苦想的人士大受启发,洗衣机的改进过程开始大大加快。1880年,美国又出现了蒸气洗衣机,蒸气动力开始取代人力。之后,水力洗衣机、内燃机洗衣机也相继出现。到1911年,美国试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电动洗衣机的问世,标志着人类家务劳动自动化的开端。电动洗衣机几经完善,在1922年迎来一种崭新的洗衣方式“搅拌式”。搅拌式洗衣机由美国玛依塔格公司研制成功。这种洗衣机是在筒中心装上一个立轴,在立轴下端装有搅拌翼,电动机带动立轴,进行周期性的正反摆动,使衣物和水流不断翻滚,相互摩擦,以此涤荡污垢。搅拌式洗衣机结构科学合理,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不过10年之后,美国本德克斯航空公司宣布,他们研制成功第一台前装式滚筒洗衣机,洗涤、漂洗、脱水在同一个滚筒内完成。这意味着电动洗衣机的型式跃上一个新台阶,朝自动化又前进了一大步!直至今日,滚筒式洗衣机在欧美国家仍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工业化的加速,世界各国也加快了洗衣机研制的步伐。首先由英国研制并推出了一种喷流式洗衣机,它是靠筒体一侧的运转波轮产生的强烈涡流,使衣物和洗涤液一起在筒内不断翻滚,洗净衣物。1955年,在引进英国喷流式洗衣机的基础之上,日本研制出独具风格、并流行至今的波轮式洗衣机。至此,波轮式、滚筒式、搅拌式在洗衣机生产领域三分天下的局面初步形成。20世纪60年代以后,洗衣机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开始形成系列,家庭普及率迅速上升。此间洗衣机在日本的发展备受瞩目。60年代的日本出现了带干桶的双桶洗衣机,人们称之为“半自动型洗衣机”。70年代,生产出波轮式套桶全自动洗衣机。70年代后期,微电脑控制的全自动洗衣机横空出世,让人耳目一新。到80年代,“模糊控制”的应用使得洗衣机操作更简便,功能更完备,洗衣程序更随人意,外观造型更为时尚……进入90年代,由于电机调速技术的提高,洗衣机实现了宽范围的转速变换与调节,诞生了许多新水流洗衣机。此后,随着电机驱动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日本生产出了电机直接驱动式洗衣机,省去了齿轮传动和变速
本文标题:高一通用技术-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068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