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五章-易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
第五章易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安全心理学第五章易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本章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疲劳因素第三节时间因素第四节睡眠、意识觉醒与酒精因素第五节社会心理因素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易致人为失误的基本生理和心理因素。2、掌握疲劳、生理节律及生理心理机能失调、酒精与药物、群体心理及人际关系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及主要的影响因素。第一节概述一、人失误的概念对人的失误的定义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论述有两种:◆里格比:人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的结果超出了某种可接受的界限。◆皮特:人的行为明显偏离预定的、要求的或希望的标准。二、人的作业可靠度(R)1、定义:作业者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时间能成功完成规定任务的概率,它可以作为可靠性的量化指标。2、计算公式:R=1-FF—人的失误率R—人的作业可靠度三、影响人的作业可靠度的因素(见下表)内部干扰因素1、不良的生理、心理状态,如疲劳、情绪波动、注意分功或不注意、睡眠不足或大脑觉醒水平低、生理节律低谷期;2、个性心理特征中的一些与职业的不适应因素或不良因素;3、遗传生理、心理缺陷或患有身体和精神疾病等;4、安全知识、技能训练水平和工作经验方面的欠缺;5、安全意识差、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上的缺陷等。外部干扰因素1、不良的自然环境,如噪声、高温、照明不足、粉尘或烟雾、有害有毒气体、空间狭窄或布置不合理等;2、不良的社会环境,如管理行为恶劣或不当、社会不良的价值观、安全文化上的缺陷、安全管理松弛及法律与制度方面的缺陷等;3、操作系统,信号装置、仪表等的设计存在安全人机工程学上的不合理因素;4、工作岗位、工种或场地的变动;5、过高的工作负荷,如作业强度过高,劳动时间过长等;6、个人生活中的变动因素,如亲友亡故,家庭纠纷或变故;7、药物、毒物(包括酒精)等作用于人体而造成的影响;8、文化教育、安全教育培训不足。四、人失误的分类1、按人失误原因将人失误分为:1)随机失误:由于人的行为、动作的随机性质引起的人失误。2)系统失误:由于系统设计方面的问题或人的不正常状态引起的失误。3)偶发失误:是一些偶然的过失行为,它往往是事先难以预料的意外行为。2、按人失误的表现形式,把人失误分为:1)遗漏或遗忘2)做错3)进行规定以外的动作五、人失误的原因(从心理学角度)1、感觉过程失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信号缺乏足够的诱引效应、认知的滞后效应、判别失误、知觉能力缺陷、信息歪曲和遗漏、错觉。2、判断过程失误:判断过程产生失误的原因如下:遗忘和记忆错误;联络、确认不充分;分析推理失误;决策失误。3、行为过程失误:常见的行为过程失误的原因主要如下:1)习惯动作与作业方法要求不符;2)由于反射行为而忘记了危险;3)操作方向和调整失误;4)工具或作业对象选择失误;5)疲劳状态下行为失误;6)异常状态下行为失误。一、疲劳的性质与特点1、疲劳: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状态变化,产生某一个或某些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力量的自然衰竭状态。第二节疲劳因素2、疲劳的分类:按其产生的性质划分1)生理疲劳:由于人体连续不断的活动,使人体组织中的资源耗竭或肌肉内产生的乳酸不能及时分解和排泄引起的。2)心理疲劳:又称精神疲劳,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比如长时间集中于重复性的单调工作引起的疲劳;由于工作需要用脑判断精细而复杂的劳动对象脑力消耗太大而引起的疲劳;人事关系矛盾或家庭纠纷等令人伤脑筋的事情引起的疲劳。疲劳的种类:1)局部疲劳2)全身性疲劳3)智力疲劳4)技术疲劳5)心理性疲劳局部疲劳疲劳产生的原因:(1)作业强度与持续时间(2)作业速度(3)作业态度(4)作业时刻(5)作业环境预防和降低疲劳的途径◆合理设计作业的用力方法:1)合理用力的一般原则A随意性原则B平衡性原则C经济性原则D降低动作等级原则2)正确的作业姿势和体位◆合理安排作业休息制度◆克服工作内容单调感◆改进生产组织与劳动制度生产组织和劳动制度是产生疲劳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经济作业速度、休息日制度和轮班制等。两类疲劳的关系1)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既有一定的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并且相互制约。2)它们在劳动中并不一定是同时产生的。有时身体上并不感到疲劳,但心理上已经感到厌倦了。有时身体上感到疲劳,但仍能很有兴趣地工作。3)一般来说,生理上疲劳时,由于某种动机的驱动和意志的努力,可以继续工作一段时间,但不能维持过长,超过某种程度会引起过度疲劳,这有碍于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易产生意外事故。因此对延长劳动时间和加班必严格的限制。二、疲劳的产生与发展规律1、疲劳发展的几个阶段1)疲劳的积累2)疲劳的持续3)疲劳的发展与人体的生理效率有关:疲劳与人体生理效率经历的四个时期:1)机能水平上升的逐步适应期,生理效率不高,没有疲劳感;2)机能水平高的适应期,工作效率较高,有轻度的疲乏感;3)机能水平趋于下降的意外补偿期,有明显的疲劳感,工作效率能保持或稍低于前一时期的工作水平;4)机能水平下降的不适应期,工作效率迅速下降,有较重的疲劳感。1)疲劳有一定的积累效应;2)疲劳可以恢复;3)人对疲劳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4)青年作业人员作业中产生的疲劳较老年人小得多,而且易于恢复;5)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疲劳的产生、加重和减轻;6)工作的单调;7)夜班工作比白天工作疲劳。2、疲劳产生与变化的几个特征:1)无力感2)注意的失调3)感觉方面的失调4)记忆和思维故障5)意志减退6)睡意3、人在疲劳时的生理心理状态:三、疲劳产生的原因分析日本著名疲劳研究专家、国际工效学会理事长大岛正光对疲劳的一般原因和心理原因所作的分类。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将疲劳的原因列表如下:表5-2疲劳的一般原因1)不熟练2)睡眠不足3)连续作业时间过长4)休息时间不足5)连续多日白班或夜班6)白天和夜间连续作业7)过长的加班8)作业强度过大9)劳动中能量代谢率过高10)拘束、固定的作业姿势时间过长11)工作单调、简单重复、缺乏变化;12)年龄过轻或高龄13)环境不利(高温、照明不足、振动、噪声等)14)有害物质的作用;15)不利的作业条件16)由于疾病体力下隆等表5-3疲劳的心理原因1)生产热情低下2)兴趣丧失3)工作不安定4)拘束感、束缚5)家庭不和6)惦记家务事7)对健康担心8)危险感,危机感9)生产责任过大10)种种不满(对工资、福利、晋升、不平等待遇、及对整个企业的不满等)11)职业工种与个性特征不适应12)对疲劳的暗示四、作业疲劳的调查与测定1、疲劳问卷调查表5-4疲劳自觉症状调查表Ⅰ身体因子Ⅱ精神因子Ⅲ感觉因子1头重11思考不集中21头疼2周身酸疼12语无伦次22肩头酸3腿脚发软13心情焦噪23腰疼4打呵欠14精神涣散24呼吸困难5头脑不清晰15对事物反应平淡25口干舌燥6困倦16小事想不起来26声音模糊7双眼难睁17做事差错增多27目眩8动作笨拙18对事物放心不下28眼皮跳、肌肉跳9脚下发软19动作不准确29手或脚抖10想躺下休息20没有耐性30精神不好2、疲劳的仪器测定方法目前还没有直接测定疲劳的方法,也没有评定疲劳的明确指标。测定疲劳的客观方法主要有生化法和生理心理测验法。1)生化法通过检查作业者的血、尿、汗及唾液等体液成分的变化判断疲劳。2)生理心理测试法包括:膝腱反射机能检查法、两点刺激敏感阈限检查法、闪光融合值测定法、连续色名呼叫检查法、反应时间测定法、脑电肌电测定法、心率(脉率)血压测定法等五、疲劳与作业安全作业疲劳现在是国际公认的主要事故致因之一。作业疲劳可使作业者产生一系列精神症状和身体症状,这必然影响到作业人员的作业可靠性,并常常引起伤亡事故。疲劳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防止过度疲劳是安全生产的关键之一。第三节时间因素一、工作能力的昼夜波动研究表明:人的各器官系统不能在长时间内保持均匀的工作能力,这种能力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其周期有时为24小时,或更长时间。而且每个人的心跳快慢、体温、肌肉收缩力量及激素分泌等都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显然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心理机能。瑞典一企业在研究事故的原因时发现:人的工作能力的波动与实验证明的人体植物性生理节律是一致的,如下图5-1所示。人体的生物节律曲线图5-1人在24小时内工作能力曲线图69121518210363020100-10-20-30-40-50曲线表明:在24小时周期内,出现两个高峰(最高点在上午8点到9点时,随后第二个高峰在下午19时左右)和两个低谷(第一个低谷在14时许,而凌晨3时左右降到最低点)总的情况:人的最高工作能力出现在上午时间内,而在夜间工作能力是急剧下降。研究表明:事故的发生与人的昼夜工作能力的波动曲线是相应。二、事故发生频次的昼夜分布和一年中的月份分布1、根据对某煤矿企业历年发生的325起事故(主要是重伤、死亡和重大经济损失事故)的昼夜频次分布进行了统计,结果见下表5-7表5-7某矿区煤矿事故在24小时的频次分布时间67891011121314151617事故数1481523161412142061315时间1819202122232412345事故数111198811221516181792、事故在一年内各个月份的频次分布前面所述的325起事故发生的月份记载见下表5-8:月份123456789101112事故数272325175132293118351324第四节睡眠、意识觉醒水平与酒精因素一、睡眠失调1、人类觉醒与睡眠的节律1)睡眠对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睡眠除了保证人体的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外,还与注意、学习和记忆等心理功能有关。2)人类活动是“昼行性”的,世世代代习惯于昼夜间觉醒与睡眠的交替的固定化的行为和生理模式,并已受人体“生物钟”的内在控制。某人的山洞体验试验也证明了这一模式的存在。2、倒班工作对睡眠及生理心理的影响轮班工作已被认为是引起睡眠紊乱的主要因素。轮班工人睡眠紊乱的发生率为10%-90%(通常在50%以上),而日班工人只有5%-20%。煤矿工人属轮班工作制,据研究,其失眠率在33.6%;轮班工作制引起的睡眠失调主要归因于生理节律的破坏。关于倒班工作制的几点建议1、慢倒班,每周最快倒一次班。2、顺时倒班,上过早班之后适宜换中班,而不宜换夜班。3、两班之间最好有一段时间休息,不宜接连下去。4、改变就餐时间。早班:7-12-18;中班:15-20-2;夜班:23-4-10。3、睡眠不足及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1)注意力集中困难2)感觉、知觉迟钝,甚至发生错觉,思想混乱,动作准确性降低,即使努力加以控制也难以做到。3)意识清醒程度(觉醒水平)下降,疲乏无力以致出现打瞌睡的情况。二、意识觉醒水平与作业可靠度意识觉醒水平:人脑清醒的程度。睡觉时意识丧失,一切行为失去了可靠性;觉醒时,意识水平提高,中枢处理能力增强。意识层次理论将大脑意识水平分为五个层次,并根据研究给出了其相应的可靠度水平(最大值为1),见下表5-9。表5-9层次等级意识水平对注意的作用生理状态可靠度0无意识、神志昏迷零睡眠、癫痫发作0Ⅰ正常以下、恍惚不起作用、迟钝疲劳、单调、打瞌睡、醉酒<0.9Ⅱ正常、放松被动的、内向的平静起居、休息、常规作业0.99-0.9999Ⅲ正常、明快主动积极的、注意范围广、注意集中于一点积极活动时的状态>0.999999Ⅳ超常、极度兴奋、激动判断停止紧急防卫时的反应,慌张以至惊慌<0.9三、酒精造成的心理危害及对安全的影响科学实验结果表明:酒精是一种抑制剂。在酒精的影响下,人们常出现以下反应:1、感觉迟钝,观察能力下降;2、记忆力下降;3、责任感低,草率行事;4、判断能力下降,出错率高;5、动作协调性下降,动作粗猛;6、视听能力下降,易出现幻象和错听;7、语言表达能力下降;8、情绪波动较大,攻击性强;9、自我意识缺乏,易冒险;10、易患缺氧症。第五节社会心理因素一、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的概念:它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
本文标题:第五章-易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110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