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平遥古城旅游资源规划
平遥古城旅游资源规划摘要: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平遥古城的评价。近年来,我国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各地旅游纷纷展示自己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游客。面临这种现象,制定合理的旅游规划尤为重要!关键词:平遥古城、对策、旅游规划一、引言平遥古城历史悠久,保存完整,与其他全国各地的名城相比,平遥古城具有2700多年的历史,完整的保存了城墙、街道、店铺、名居,国内十分罕见,独具特色。文物孤寂布局严谨,完整地继承了封建的“礼教”和“习俗”,充分地展示了儒家、佛家、道家文化,这是平遥古城独具的历史价值和特色。另外,平遥古城内容丰富,除珍稀文物古迹之外,其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内涵很丰富,是研究我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的活样本。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博士田中淡评价“平遥古城甲天下”,“日升昌汇通天下”,“双林彩塑世界瑰宝”;美国学者、联合国人居中心专家巴克莱·琼斯评价为“真正独一无二的珍宝”;丹麦学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弗莱明·阿罗德评价为“一份非常著名的和宝贵的历史遗产”。近年来,随着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知名度的增长,平遥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对平遥古城的营销研究可以使得平遥的特色得以展示,包括其厚重的历史和拥有的古迹。合理发展平遥古城的旅游业,可以使得更多的游人接触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其风俗,享用其名优特产。因此研究直接为平遥古城的现代旅游的再发展起推动作用。国内外目前对平遥古城的研究有关于平遥传统名居、摄影节文化、晋商文化等等的问题。其中也包括对平遥古城旅游发展的一些方向和问题的研究,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产品品位档次不高,旅游研究、管理和服务人才不足,创新能力有限等问题进行分析。二、平遥古城概况平遥古城始建于2800多年前的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一公元前782年),历来为北方重镇,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较好地保留着明(1368—1644年)、清(1616—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以来,平遥古城规划格局和城市面积基本未变,保存了完整的城墙、民宅、街巷、店铺、庙宇等古建筑,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是这一时期中国汉民族中原地区县城建筑体系的典型代表和汉民族历史文化的宏大载体。平遥古城现保存有古城墙6.16千米,街巷100多条,明清传统民居3797处,商业店铺基本是17—19世纪建筑实物。平遥古城内的街道、商店和民居都保持着传统的布局与风貌。街道呈十字形,商店铺面沿街而建,整座古城呈现出一派古朴的风貌。文物孤寂布局严谨,完整地继承了封建的“礼教”和“习俗”,充分地展示了儒家、佛家、道家文化,这是平遥古城独具的历史价值和特色。1997年12月3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城,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认为: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的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三、平遥古城旅游业的存在问题1、古屋民居缺乏有效保护古城的明清民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构成古城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应该作为古城遗产完整性保护的重要方面。但是古城民居目前的保护状况却不尽人如意。一方面,由于古民居无论从建筑容量、屋内设施还是外观特征上,都无法满足现代人生活的要求,于是部分追求时尚而且具有较好经济条件的居民,拆旧建新、乱搭乱建,有的甚至在院门上贴彩色瓷砖,与古城的明清风貌极不协调。另一方面,有些房屋由于缺乏投入而多年失修,破败坍塌。据统计,平遥古城内现有古民居3797处,其中有重大价值的有400余处,但得到修缮开发的仅有70处,许多有历史价值的古民居未得到有效的保护,自然也难以进行必要的旅游开发。2、游客接待出现周期性超载大众旅游的发展对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带来严重问题。游客在世界遗产地聚集,必然制造生活垃圾,污染环境,同时还会磨损遗产文物,甚至有素质较低的游客故意对遗产进行损坏。而且,目前大多数世界遗产地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把旅游发展的重点放在吸引众多游客上,而忽略了遗产本身的承载力,特别是在旅游旺季,不少世界遗产地人满为患,拥挤不堪,不仅使游客的旅游体验下降,而且更重要的是,给遗产保护带来很大的难度。就平遥古城而言,虽然旅游人数历年来都未曾超过最佳旅游量300万人次/年的水平,最多时也只是154万人次。但是,由于季节性和节假日的因素影响,游客流量出现不平衡,虽在平时旅游人数未达到饱和,甚至旅游淡季游客偏少,但在旅游旺季,特别是两个黄金周期间,进入古城的游客却大大超过了最佳旅游容量,为遗产的保护造成了极大的压力。2006年平遥古城五一黄金周七天共接待游客33.86万人次,同比增长26.86%,实现门票收入741.98万元,同比增长24.03%,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442万元,同比增长19.51%,均创实行黄金周制度以来最高。高峰期城外各停车场爆满,县政府不得不紧急启用了附近几个放假的中小学校操场作为临时停车场。这种周期性的超载,无疑已给古城遗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3、旅游经济效益较低纵向来看,平遥古城旅游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从横向比较来看,平遥古城旅游发展水平不高,经济效益比较低下,与同类遗产地相比,平遥古城旅游业发展水平比较低,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十分有限。4、古城搬迁走入误区平遥古城面积2.25平方公里,城内居住人口达4.5万人,而专家认为的合理人口上限为2.2万人,人口压力过大是平遥古城保护和开发面临的主要矛盾。为了缓解这种矛盾,从1995年准备申报世界遗产起,平遥政府就制定了搬迁计划,采取许多鼓励措施,引导单位和居民向新城搬迁,计划到2005年古城人口减半。然而,这种搬迁并未达到最初的目标,几年的努力并没有使古城的总体人口减少。因为在政策拉动人出城的同时,市场的手在拉动人进城。搬迁的结果是,具有城市机能的单位机构、代表城市活力、有经济实力的年轻居民搬迁出城,而以营利为目的的外地商人搬入古城,这种人口置换带来文化的变迁,使古城失去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作为古城文物遗产生存环境的传统文化逐渐褪色,商业气息在逐渐加浓,生活气息日益淡薄,文化遗产正面临文化缺失的威胁。5、商业化倾向严重最初,旅游业的兴起使传统文化开始复兴,优秀的历史文化越来越得到现代人的认可和发扬。然而,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古城内商业化倾向严重,外来商客不断增多,古城街区商铺密布,广告招牌林立,经营者使用电喇叭招揽顾客,原来的生活街区演变成商贸旅游区,破坏了平遥古城原有的古朴典雅氛围。6、旅游管理比较混乱这几年平遥古城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在硬环境治理上有很大的突破,但在软环境治理上,收效却不明显。尤其是市场方面,缺乏有效控制,旅游管理出现混乱局面。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黑导”盛行。当外来游客到达平遥古城,一进停车场就会有大批的人群冲过来,神秘地指点你逃票的,招揽生意的,有的甚至在进入古城区必经的路口处阻拦车辆,要求带路,路口处常常堵得水泄不通,让游客非常反感。尽管平遥有关部门采取了治理措施,并且为杜绝“黑导”,实行了一票制,但是这种混乱的局面仍然未见改观。二是骗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在平遥许多经营单位和个人缺乏长期经营的理念,在旅游服务和经营过程中不顾企业信誉,对外地游客乱要价,甚至强买强卖,严重地损坏了古城的旅游形象。四、对策(一)对特色晋商文化的保护平遥为“晋商”重要发源地之一,商业历史悠外,平遥城有“小北京”之称。19世纪20年代,作为中国金融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日升昌票号在平遥古城西大街诞生,开辟了民族金融业的新纪元,平遥一度是全国的金融中心。之后的一个世纪中平遥票号达22家,在我国各地设有分号400多处,一度执全国金融之牛耳。票号的诞生和发展,为晋商的经营提供了方便,把晋商推上了繁荣的巅峰。在对平遥县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要注意开发与保护并重,不能厚此薄彼。防止开发过程中出现商业化、庸俗化、低品位的现象出现,在开发过程中尽量保持古城晋商文化原始特色,一定不能跟风模仿。(二)对古镇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为了将平遥古城的传统建筑风格得到保护与传承下去,平遥古城政府部门应对古城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拆除有碍古镇景观的不协调建筑物,对古城区中的现代商店进行规划,使新建筑保持原有建筑的风格。(三)主打文化品牌,举办特色活动。最近几年,平遥古城已先后成功举办了平遥古城摄影展、CCTV-5之《城市之间》、平遥中国年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大大的提高了古城的文化魅力。此后几年,我们应继续围绕古城文化这个主题,多举办具有古城特色的文化活动,以促进古城的旅游事业的发展!(四)实行绿色营销,维护都市生态环境绿色发展观念的提出和完善,对旅游业有着重大意义。它纠正了人们对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错误观念。大量的游客会给都市带来大量的生活垃圾和污水,消耗大量能源,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对此,平遥古城应大力提倡绿色发展,提高对废水、废气的治理,还要创建大量绿色饭店,节能降耗,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要在都市旅游中贯穿生态原则,最重要的是要在旅游者、旅游开发者、旅游组织者中培养生态意识,努力通过各种场合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绿色旅游的认识,避免在旅游中过量消费和能源消耗。同时制定相应法规,以规范游客及有关部门的行为规范。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平遥古城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标题:平遥古城旅游资源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195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