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构件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概述1.台基2.木头圆柱3.开间4.梁5.斗拱6.彩画7.屋顶8.山墙9.藻井1.台基1)又称基座。为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2)台基的作用①承托建筑物②防潮、防腐③弥补中国古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④台基的高度代表着建筑物本身的等级及其主人的阶层、身份和社会地位3)台基的四种等级:①普通台基。用素土、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高约数十公分,常用于小式建筑。②较高级台基。由砖或石建成,较普通台基要高,台基上还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中次要的建筑。③更高级的台基。称为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采用条石砌成,砖石上有凹凸的线脚和各种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的栏杆,常用于宫殿或寺院内主要殿堂等建筑。④最高级的台基。由几个须弥座叠加而成,从而使建筑显得更为雄伟高大。常用于级别较高的建筑,如北京故宫太和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等。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也是中国古建筑中著名的三大殿之一。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举行殿试及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三大殿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三层须弥座台基上,显得高大、宏伟、庄严。2、木头圆柱常用松木或楠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头(有时是铜器)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3.开间1)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2)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字,所以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而且开间越多,等级越高。3)北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殿开间为十一间。面阔五间(六根柱子面阔五间)4、梁1)架于木头圆柱上的用于支撑屋面檩条的木头。2)常用松木、榆木或杉木制成。3)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5.斗拱1)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2)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3)作用:①用来支撑荷载梁架、②挑出屋檐,③兼具装饰作用。④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6.彩画1)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可分为三个等级。2)作用:①防潮、防腐、防蛀②装饰作用③等级分明3)分类:①和玺彩画是等级最高的彩画,为皇家专用。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框住,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②旋子彩画等级次于和玺彩画。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两边用《》框起,可以贴金粉,也可以不贴金粉。一般用次要宫殿或寺庙中。③苏式彩画等级低于前两种。其主要特点是: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两边用《》或()框起。“()”被建筑家们称作“包袱”,苏式彩画,便是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的。辨别:以下彩画等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1)(3)(2)7.屋顶中国传统屋顶共分九级,其中以重檐庑殿檐、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再次是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攒尖顶、十字脊顶、盝顶、盔顶。最常用的屋顶有六种: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一条正脊,四条斜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重檐歇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两面坡,屋顶伸出山墙外,防雨一条正脊,四条垂脊,两面坡,屋顶不悬出山墙外,防风火无明显正脊,弧形曲面(十字脊顶)(盝顶)(盔顶)辨别:以下建筑属于什么形式的屋顶?辨别:以下建筑属于什么形式的屋顶?8.山墙1)即房子两侧上部成山尖形的墙面。2)风火山墙①特点:两侧山墙高出屋面,随屋顶的斜坡面而呈阶梯形。②作用: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9.藻井1)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3)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2)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4)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1.简答中国古代建筑的的九个基本构件?2.简答台基的功能及其种类?3.简答彩画的功能及类型?4.说出和辨别屋顶的六种样式?1.台基又称(),用以()建筑物,并使其()()。弥补中国古建筑不甚()的欠缺。2.台基中的更高台基,即(),又称(),常用于()或寺院内主要殿堂等建筑。3.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4.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上的一种装饰,是()的凹进部分,。基座承托防潮防腐高大雄伟须弥座金刚座宫殿间开间进深天花板平顶1.简答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六个时期?2.简答中国古代建筑的九个基本构件,有分类的写出分类?作业:PS:作业下周一晚自习交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构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196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