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二水合氯化铜的制备实验方案
从铜制备二水合氯化铜刘楚(11113068),缪强(指导教师)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摘要]本实验主要是以金属铜为原料通过硝酸溶解,用氢氧化铜法制备CuCl2•2H2O,并对产物的组成进行分析,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进行了讨论。硝酸法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价格相对低廉等优点。[关键字]硝酸氢氧化铜法铜二水合氯化铜前言二水合氯化铜(CuCl2·2H2O)又名水氯铜石,有毒。纯品为正交晶系深绿色晶体,相对密度为2.54,熔点约100℃。加热至110℃失去结晶水变成无水氯化铜,在湿空气中易潮解,在干燥空气中易风化,易溶于水、乙醇和甲醇,水溶液呈弱酸性,高浓度时呈褐色,稀薄时变成浅蓝色,氯化铜盐酸溶液呈绿色,中等浓度常温下为黄绿色,加热呈褐色。由不活泼金属制备其盐类,以Cu为原料制备二水合氯化铜,要先使其氧化然后再转化为相应的盐。[1]氯化铜溶解度(g/100g水):温度0°C10°C20°C30°C40°C50°C60°C70°C80°C90°C100°C溶解度68.670.973.077.387.6-96.5-104.0108.0120.0实验方法:氢氧化铜法以浓HNO3作为氧化剂,把Cu氧化成Cu(NO3)2,然后用NaOH溶液将铜离子沉淀下来,把氢氧化铜分解为氧化铜后,再用盐酸将氧化铜溶解,得到氯化铜溶液,最后通过从氯化铜水溶液生成结晶,在299~315K(26~42摄氏度)得二水盐(在288K以下得四水盐,在288~298.7K得三水盐,在315K以上得一水盐)。其反应方程式如下:Cu+4HNO3(浓)===Cu(NO3)2+2NO2+2H2OCu(NO3)2+2NaOH===Cu(OH)2+2NaNO3Cu(OH)2=CuO+H2OCuO+2HCl===CuCl2+H2O图示流程:Cu(NO3)2•滴加浓硝酸将铜溶解Cu(OH)2•用氢氧化钠使铜沉淀CuCl2·2H2O•浓盐酸溶解得到粗产品1.实验部分1.1试剂与仪器铜5克;浓硝酸(65%~68%,密度1.39~1.40g•cm-3);氢氧化钠溶液(2mol/l和6mol/l);盐酸(6mol/l);1.2制备1.2.1粗产品制备于250ml烧杯中加入铜5g,在通风橱中,用胶头滴管分批加入25ml浓硝酸,然后。盖上表面皿,水浴加热,待铜全部溶解。分别加热硝酸铜溶液与100ml2mol/lNaOH溶液至40°C左右(防止一会生成的氢氧化铜立刻分解),边搅拌边慢慢将约97mlNaOH滴入到硝酸铜溶液中,调节溶液的pH为4~5,使溶液中三价铁离子沉淀完全,过滤。然后再加入剩余的约3ml氢氧化钠溶液,待氢氧化铜沉淀下沉后,再仔细滴入2滴6mol/lNaOH于上层清液中,并观察滴到之处是否有浑浊出现。若有浑浊,说明沉淀剂加入量不够,应补加少许直到沉淀完全。而后继续加热,可以看到有黑色沉淀生成,蓝色沉淀逐渐变黑,温度至60°C以上,氢氧化铜完全变黑,成为氧化铜。[2]过滤氧化铜,在滤纸上用胶头滴管滴加纯水,少量多次洗涤除去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若证明硝酸根离子已洗净,则将氧化铜从滤纸上取下,在蒸发皿中,加入31ml6mol/l盐酸,再加入氧化铜,盖上表面皿,水浴加热,将滤液蒸发至原体积的1/4,表面有较多晶体膜出现时,冷却,吸滤,即得粗产品。1.2.2提纯将粗产品以0.8ml·g-1的比例溶于水,加热溶解,冷却,吸滤,用少量乙醇洗涤晶体。然后置于表面皿上摊开,在30℃下干燥,并间或加以搅拌,当绿色晶体转变为绿蓝色时,将温度升高到50℃,干燥到结晶不再粘玻棒为止。[3]1.3实验现象溶样:称取5g铜片置于250ml烧杯中,于通风橱加入浓硝酸25ml(分批加入,用滴管滴加,25ml为过量20%的量)溶液呈蓝色,有红棕色NO2放出,因溶解放热,故开始阶段未加热,反应过程中间歇水浴加热了两回,每次不超过5分钟,整个溶样过程都是待反应温和后再滴加的浓硝酸,至铜片完全共耗时40min。NaOH的配制:称取8gNaOH固体于250ml烧杯中,加100ml水配制100ml2mol/l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微热溶液至约40度。Cu(OH)2的制备:向Cu(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NaOH溶液,开始加入时产生少量蓝色絮状沉淀,经搅拌后消失,当加入2mol/lNaOH至约75ml时,絮状沉淀大量生成,搅拌后不消失,此时pH约为3-4之间(因为所使用药品为纯铜片,所以并未进行除铁的步骤)。加入100ml后静置,使沉淀沉降,加入3滴6mol/lNaOH,上层清液中出现蓝色沉淀,说明Cu(NO3)2未沉淀完全,随后发现滴落点Cu(OH)2变黑,初步判断为氧化铜,可能是浓碱脱水造成的。补加2mol/lNaOH,此时表面上为絮状深蓝色沉淀,刚才的絮状沉淀已变为晶形沉淀降至杯底(浅蓝色),共补加了25ml,远超过了计算值,所以有可能Cu(NO3)2溶液中溶有NO2生成了硝酸。过滤氢氧化铜沉淀,过滤速度极慢,开始使用稀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为了使氢氧化铜沉淀颗粒增大,但至此目的没有达成,所以继续加热陈化,因为使用的是稀碱,所以并未生成氧化铜,仍为蓝色。待沉淀颗粒增大后过滤,速度相对增快,但仍未达到正常速度,所以之后并未洗涤沉淀,这也是造成硝酸根离子未除尽的一个原因之一。过滤出氢氧化钠后并未遵照原先的设想灼烧使其变成氧化铜,因为已经过滤出来后再变成大颗粒的氧化铜已经没有实际意义。可以直接加入31ml浓盐酸,溶液呈深蓝色。CuCl2·2H2O的制备:将蒸发皿置于水浴上加热,约30min后有晶体膜出现,但此时由于并未撤火,使得蒸发过度,待到将蒸发皿置于木块上冷却时,母液已经剩余很少。抽滤,称量,粗产品质量为12.67g,产率94.37%。重结晶:加入10.1ml水,溶解后进行重结晶,但事实上在约30度左右无法析出晶体,故又蒸出少量水,置于30度的水浴中冷却结晶,抽滤。用乙醇洗涤,可溶,说明二水合氯化铜是分子晶体。烘干,得到蓝色的二水合氯化铜。1.4铜含量测定与离子检验Cu测定:准确称0.35g干燥的二水合氯化铜,实际称取了0.3527g。定容到100ml,同时润洗25ml移液管和小烧杯,移取了两份分别置于250ml烧杯中,稀释至100ml,分别加15mlNH3-NH4Cl缓冲液,调节pH=8~9,第一份称了0.20g紫脲酸铵混合指示剂,第二份称了0.198g指示剂。开始加入紫脲酸铵呈深黄色,搅拌后呈灰色,滴定过程中颜色逐渐变浅,由墨绿色至呈翠绿色共消耗了19mlEDTA(0.02081M),待至24ml时变为浅灰色,至此滴定速度减慢,改为一滴一滴加入,滴落点呈紫色,搅拌后消失,半滴半滴加入,直至紫色搅拌后不消失,第一份消耗EDTA24.32ml,第二份消耗24.31ml。Cu含量测定数据如下序号第一组第二组m(CuCl22H2O)/g0.2537C(EDTA)/(mol/ml)0.02081V0(EDTA)/ml0.000.00V1(EDTA)/ml24.3224.31V(EDTA)/ml24.3224.31W(Cu)%36.47%36.46%相对相差2.7*10-4平均cu含量%36.465%CuCl2含量%97.91%硝酸根离子半定量分析:称取了1.06g样品,溶于10ml水中,加入10%NaOH溶液,在水浴上加热了大约15min,由蓝色絮状沉淀变为黑色沉淀,冷却放置了约30min,待沉淀颗粒长大,稀释浊液到100ml,用布氏漏斗过滤(三层滤纸),呈无色,加入10%NaCl,1ml0.01M靛蓝二磺酸钠,缓慢加入浓硫酸时溶液蓝色褪去,此时溶液大量放热,烧杯壁发烫。放置冷却溶液,于比色管中和分析纯标准液比较,颜色较标准液浅,证明硝酸根离子含量超标。2.讨论与总结实验过程中二水合氯化铜粗产品的产率为94.37%,明显偏大。原因有两个,一是在实验过程中因为氢氧化铜不好过滤,速度慢,所以未对沉淀进行洗涤;二是在结晶过程中母液蒸得过干,未能除去硝酸根离子,所以导致粗产品中含有硝酸根杂质。在后来的硝酸根离子检验过程中,实验液明显比标准也颜色浅,也证明了硝酸根杂质含量超标。所以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应预想好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管本次试验中实验者曾考虑过氢氧化铜絮状沉淀难以过滤的问题,并提出了以稀碱,陈化来增大沉淀颗粒的办法,但事实证明此方法并不是行之有效,收效甚微,所以导致了后续未能对硝酸根离子等杂质进行洗涤。实验室中采用类似方法的同学在制备的过程中,大多采用浓碱与硝酸铜反应,所以产物氢氧化铜直接脱水变为黑色的氧化铜,在过滤过程中也不是十分迅速快捷,本类实验的缺陷就在于沉淀的难以过滤,后续会造成沉淀无法充分洗涤等问题,如果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延长陈化时间,采取静置陈化一周的方法或能有所改善。且在母液蒸发结晶过程中,一味的追求产率而导致硝酸铜的析出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质量与数量同样重要,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实验者应该在有了质量的保证的前提下追求量变。回顾本次制备实验过程中所用药品的数量与价格,现做如下统计:药品名称单价用量价格铜片40元/500g5g0.4元浓硝酸AR:11.3元/500ml25ml0.565元氢氧化钠固体16元/1000g10g0.16元浓盐酸7.7元/500mL31ml0.477元二水合氯化铜AR:12元/100g实验中二水合氯化铜最后粗产品质量为:12.67g重结晶后产品质量:3.62g氯化铜含量为97.91%若以12元/100g计算,最终产品可售价格为0.43元。若其他人工劳务等成本不计,相当于本次实验共亏损:1.172元。在30℃左右时,氯化铜溶解度为77.3g/100g水,若以10.1ml水计算,最后损失的氯化铜理论约为7.8g,实际损失9.05g。所以从理论值上来看,本实验不太适用于用重结晶的方法来提纯。如下表可看出,从100℃到30℃,溶解度相差约47g,损失在溶液中的过多,所以本实验最好不采用重结晶的方法来提纯。如果在前面的步骤可以做到洗净硝酸根离子,可以采用恒温水浴锅蒸发的方法来得到二水合物。因为前面的重结晶一方面是为了除去杂质,另一方面是因为粗产品得到的并不是二水合物,通过在保持在30℃左右的重结晶而得到了二水合物,而恒温水浴蒸发也能达到此效果,而且在已除去杂质的情况下没有晶体损失。参考文献:[1][3]魏正妍,尚雪岭.王水法制备CuCl2·2H20.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7(2):20-21.[2]熊言林,黄萍,张燕,徐泽忠.新制氢氧化铜分解温度的实验探究.实验与创新思维.2008,9:15-17020406080100120140氯化铜溶解度折线图溶解度
本文标题:二水合氯化铜的制备实验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235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