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盐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3-2030)文本
盐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3-2030)第1页第一章总论第1条规划目的呼应国家沿海开发战略,做强沿海中心城市,提升盐城综合服务功能与区域竞争力,适应盐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和交通一体化发展,促进盐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与《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同步,编制《盐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第2条编制依据(1)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1995《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江苏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导则》,201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DGJ-08-96-2001)《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2007其它相关技术标准(2)相关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2012《盐城市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2007《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2013《盐城市沿海地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07-2020)》,2007盐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3-2030)第2页《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盐城港总体规划》,2005第3条规划思路继承创新结合充分尊重与汲取同步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体现规划延续滚动。交通用地互动充分与城市总体规划互动反馈,凸显交通引导与支撑作用。导则指引反馈充分尊重与依据新版综合交通规划导则要求,并应用于规划实践;同步思考、反馈导则技术指引完善的可能。近期远期兼顾既要为盐城勾画交通发展蓝图、确定重大设施布局;也要为盐城近期交通问题提供解决思路。第4条规划时限基年:2012年近期:2017年远期:2030年远景:X年第5条规划范围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将本次综合交通规划研究范围划分为三个层次:盐城市域:盐城市域行政范围,包括盐都、亭湖两区,东台、大丰2个县级市和建湖、射阳、阜宁、滨海、响水5县,总面积16972平方公里。盐城都市区:盐城市区和大丰市范围,面积4921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西南至盐淮高速公路,西北至市区界及新洋港、盐靖高速公路北段,东至南洋镇界与沈海高速公路,面积约540平方公里。盐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3-2030)第3页第二章规划目标第6条战略目标支持引导盐城作为“江苏沿海中心城市,现代工商城市,生态旅游城市”的性质定位,构建“畅达、绿色、健康”的盐城城乡综合交通体系。第7条服务目标与控制指标实现“4231”目标,即长三角核心城市4小时通达,省内地级市2小时通达,市域各城镇30分钟上高速,城乡公交覆盖100%的行政村。表2-1远期交通发展控制指标战略目标主要规划指标及措施畅达区域通达指标(4231):长三角核心城市4小时通达;省内城市2小时内通达;市域各镇30分钟上高速公路,城乡公交覆盖100%行政村;城市畅达指标(3235):大丰、建湖、射阳城区30分钟通达,打造半小时同城交通圈;中心城区20分钟上高快速路系统;中心城区内85%单程出行时耗控制在30分钟以内;90%居民公共交通出行时耗控制在3刻钟(45分钟)以内;中心城区居民5分钟到达公交车站。绿色中心城区内形成以公交+慢行主导的绿色交通模式体系,慢行交通与公交分担率达80%以上。公交车辆万人拥有量达到18标台/万人,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大于90%;道路两侧大气CO/NOx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噪声Leq低于60dB。所有道路实现精细化设计,创造良好的慢行交通环境。建设沿河景观道路,完善慢行交通系统,体现盐城“水”、“绿”特色。健康形成空铁水公管五种方式齐全、功能协调、广域开放、城乡一体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形成轨道交通、快速公交、普线公交、支线公交等多模式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及其客运枢纽场站体系形成快主次支级配合理、功能协调的道路网体系盐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3-2030)第4页战略目标主要规划指标及措施形成组织有序、安全高效、信息智能的道路交通运行体系主、次干道交叉口全部为信号控制,道路标志标线施划率达100%。第8条近期总体发展目标与具体目标初步建成功能结构完善的交通设施体系和运营管理体系,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形成区域、市域、都市区交通一体化的新格局,基本形成等级结构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加快快速公交系统建设,确立公交主导地位;完善停车设施建设,加强交通管理水平,市区道路交通基本畅通,市民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建成较为完善的市域干线公路网络;•建成一主两辅三个客运枢纽;•城市骨架道路基本成网,支路网明显加密;•重点加快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市内公交设施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步行与自行车交通予以充分重视,交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老城区停车矛盾有效缓解,其他地区基本满足;•交通管理设施和水平再上新台阶。第9条各交通子系统发展目标1、区域及对外交通构建以铁路、公路为核心的复合交通走廊,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提升盐城在江苏省乃至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区位。强化市域“π”型复合交通走廊,提高中心城区的辐射能力,为城镇功能的集聚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形成中心城区辐射周边县市的半小时交通圈。2、城市道路构建结构合理、规模适当、功能明晰、与城市开发相适应的的城市道路网络,拉开盐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3-2030)第5页城市发展框架。3、公共交通构筑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BRT)为骨架、地面常规公交为主体、以出租车为补充的高效、便捷、准时、舒适的综合公共交通体系。4、慢行交通构筑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空间,引导“步行+公交”的出行方式。5、停车系统城市停车泊位总数至少应保证“一车一位”的基本车位需要,同时满足车辆出行停放的公共车位需求,总体上应达到城市汽车拥有量的115%-130%。停车泊位坚持以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公共停车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供应体系结构。配建泊位、路外公共泊位、路内停车泊位分别占总泊位数的75-85%、10-15%、5-10%。6、货运与物流加强货运与物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与健全高效货运交通体系,保障货畅其流以及城市交通系统运行效率。7、交通管理与信息化通过对盐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进行管理及对交通流进行管制与合理引导,明显改善现有路网运行状况,减轻道路交通拥挤程度,降低交通事故发生频率,减少因交通拥挤、事故等造成的出行时间延长,降低油耗,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噪声污染,实现交通管理的智能化和高效率。盐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3-2030)第6页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第10条战略思想交通支撑-外部畅通,内部可达以长三角北翼重要城市和江苏沿海中心城市、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门户型中心城市为定位,构建相应的对外综合运输体系及内外交通衔接体系,实现“南融长三角、北承渤海湾,西联中西部”的三大方向陆路交通通道和“东出东北亚”的海港、空港体系;保持交通发展与土地开发的有机协调与互动,构建与城市空间拓展、地理条件、历史文化遗产相适应的道路网络,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同时,保证中心城区、各片区内部及各片区之间拥有完善的交通体系,进而有力支撑城市空间的向外拓展。交通引领-公交优先,保证慢行突出公交优先,构建公共交通、慢行交通为主的生态集约型城市交通发展模式。以公交走廊引导城市轴向集约开发;以便捷宜人的公交、步行交通条件和环境服务市民日常交通;根据各片区功能定位、用地条件、交通特征等特点,分别制定分区差别化的交通设施供应与管理策略。交通减量-老城减负、新城集约老城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和过高的人口密度带来交通的高度集聚,通过疏散居住人口及其就业岗位转移老城部分交通需求,减少老城区的吸引交通流,减轻老城交通压力;在TOD开发模式引导下,新城与新区开发中注重土地与空间功能的合理和集约配置,实现居住与就业的平衡,减少跨区长距离出行,使得新城与新区道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时也缓解了老城交通压力。第11条总体战略目标盐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3-2030)第7页适应沿海开发、全面融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构建区域轨道交通与公路交通双主导、模式多元的沿海畅达枢纽;构建公交优先、无缝衔接、集约低碳的绿色交通体系;打造尊重慢行、功能完善、运行高效、以人为本的健康交通体系,从而支撑区域交通地位提升、城市空间有序拓展、老城区交通减量和缓堵保畅。第12条出行方式结构表3-12030年交通出行方式结构目标步行非机动车公交小汽车其它203018%31.26%33.12%16.62%1%第13条发展策略策略一:两港引航——坚持以“海港、空港”两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为依托,加快建设“一港四区”盐城组合港,适时新建盐城新机场,增加国际国内航班航线,为盐城沿海开发、对外开发、广域辐射提供交通引航。策略二:高快支撑——构筑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区域交通网络;构筑以快速公交、快速道路为骨架的城市交通网络,为盐城建设沿海中心城市、现代化特大城市提供交通支撑。策略三:公交引导——构筑多模式、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提供高品质公共交通服务,引导盐城城市空间紧凑有序、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引导盐城交通结构公交主导、高效低碳。策略四:差别调控——采取分区、分时、分价等差别化交通发展策略,积极主动引导高效机动化和新型城镇化。策略五:绿色主导——构筑公交优先、慢行友好、绿色主导、科技先导、精细精致的健康城乡交通体系,支持盐城珍稀保护、旅游振兴、特色营造、民生幸福。第14条各交通子系统发展策略1、区域及对外交通构建以铁路、公路为核心的复合交通走廊,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盐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3-2030)第8页提升盐城在江苏省乃至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区位。强化市域“π”型复合交通走廊,提高中心城区的辐射能力,为城镇功能的集聚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形成中心城区辐射周边县市的半小时交通圈。择机对盐城机场选址改移,提升盐城机场的功能及服务范围。加强城际轨道、沿海高铁和高等级道路设施建设,促进与长三角地区的融合,强化宁盐通道、沿海通道。加快市域高速公路网和高等级公路网建设,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力。2、城市道路规划“五纵三横”的快速路网和“十三横十二纵”的主干路网,快速集散跨区域机动车交通出行,缩短核心区与主要发展组团之间的时空出行距离。完善主、次干路系统,严格控制有效的支路网密度,形成中心城区以快速路和主干路为骨架,等级系统匹配和结构合理的道路网系统。合理规划组团和跨通榆河通道,增强组团间之间的联系,提高路网通达性,增进城市活力。构筑城市对外、组团间、城区内等多层次防灾救援通道,提高城市整体防灾抗毁和救助能力,确保城市安全。3、公共交通规划建设与城市客流走廊基本吻合的轨道交通与快速公交,引导城市有序拓展与用地集聚节约发展。形成由轨道与快速公交、公交干线、公交支线、城乡公交和出租车等构成的公交体系,定位明确、功能互补。加快公交运力配置和公交站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交运营条件,提高公交服务品质。加大公交发展财政扶持力度,建立公交发展专项基金,保障公交站场设施建设及必要的运营补贴资金落实。盐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3-2030)第9页4、慢行交通构建完善的慢行交通网络和宜人的慢行交通环境,满足短距离出行要求。建立慢行交通与轨道及公交站点的接驳设施。严格按相关标准设置路段及交叉口过街设施,保障慢行交通安全。5、停车系统按照区域差别和分类供应的原则,完善停车规划配建标准。改善公共服务区域的停车位供应,满足人们日常社会经济活动的停车需求。优化停车收费结构,完善停车收费方式,调节停车供需。6、货运与物流合理控制物流节点规模,避免用地浪费。优化物流节点布局方案,科学对物流园区进行分类,明确功能。加强货运通道建设,优化货运交通组织。7、交通管理与信息化优化道路交通组织,合理配置道路资源,全面
本文标题:盐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3-2030)文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235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