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教学载体是一个独立的教学要素
教学载体是一个独立的教学要素载体通常是指能贮存,携带其它物体的事物。最初在化学反应中有比较明确的表述,是指为了使某种化学反应更充分,让反应物质通过某种特殊物质携带进入反应之中,但这类特殊物质本身不参加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变化,这种物质就称为载体。载体的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贮存和携带其它的事物;二是促进其它事物之间的反应。教学是师生间交互作用的活动。教学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影响学生,变化其身心状态,促使其发展的实践活动。教与学要发相互作用,教要有学的回应,否则就没有效果,不能称其为成功。因此,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不同于一般的信息传递过程,不能仅仅考虑到传递,更要考虑到信息被接收之后的信息反应。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信息载体即通常称作为教学载体,来促使教与学发生相互作用和反应。那么,什么是教学载体呢?教学载体是贮存、携带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在相应的教学策略指导下为传递教学内容而设计编制的教学内容的组合形式和形态。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忆一系列计算法则,教师将计算法则编成一段口诀,通过让同学学习口诀,理解、记忆这些计算法则,这个口诀就是一个教学载体。我们将一些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编成歌曲,通过传唱让学生记住并理解规则内容,这个歌曲也是教学载体。教材是将教学内容进行整理、浓缩编制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材和课程都是教学载体。教学需要教学载体,除了教学是师生交互作用的活动之外,还在于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许多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学习的知识要求简约,要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习得大量的系统的间接知识。因而不能将教学内容直接投射到感觉系统来掌握知识,而要通过对内容进行合理的组合,利用载体来让学生高效能地掌握好知识,这是教学载体的存在条件之一。另外,教学是目的明确的传播行为。为了影响改变学生,要靠设计动用良好的载体来达到这种影响。教学载体与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教学要素有非常相近的关联。但教学载体是一个独立的要素,它与这些相关要素有区别。1.教学载体与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一个公认的教学要素,它来自信息传播。通常认为媒体就是信息源和接受者之间携带、传递信息的任何物质工具①。从这一定义出发分析,教学媒体与教学载体的不同主要是在以下二个方面。首先,媒体是一种传播渠道、传播工具,是硬件。而载体是内容的组合形态,是软件。其次传递的内容不同。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研究媒体本质时指出:媒体传递的真正信息是它对接受者的刺激,而不是传递的内容②。也就是说媒体本质上传递的是声、光、形等付诸于听觉、视觉、触觉的直接的感官刺激。这一观点目前基本上被普遍接受。而教学载体所传递的是付诸于内在认知反应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学载体与教学媒体是不相同的。从对信息传播过程的研究来看,作为硬件的媒体不能代替作为软件的教学载体。无论是香农(ClaudeE.shannon)──施拉姆(WilburSchramm)传播模式,还是被普遍认同的贝罗(D.K.Berlo)模式。我们可以看到在信息源与接受者之间除了物质工具之外还存在着讯息编码的要素。因此,如果我们把媒体定义为传递信息的物质工具而不对其含义作扩展的话,那么教学媒体与载体应是并列于信息传递过程的两个独立要素。这里不妨引用克拉克(clark)曾经说过的一段话。他说各种媒体只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媒介,就如同卡车能运载食品引起我们的营养变化那样,它们对学生成绩并不能产生更大影响。能带来高质量教学的与其说是媒体不如说是软件的设计③。在这里克拉克看到了卡车(媒体)运载的不是营养,营养是被组合在食品(软件)中的。当然,教学媒体概念也不十分明确。有人将媒体概念进一步推广,广义的教学媒体包括教师还有讲授、参观、实验等方式方法在内。但无论怎样扩大媒体概念的包容性,媒体中教学内容的组合形态与传送工具还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即使将载体与传送工具组合称为教学媒体,也无法取消教学载体本身的独立内涵和特征,不能无视教学载体作为教学过程中独立要素存在的意义。2.教学载体与教学方法不管目前如何定义教学方法,把教学方法定义为教学方式也好,措施也好,手段也好,策略也好,但各种定义一个共同点是确定的,教学方法不包含教学内容。它只是对教学行为方式进行最优化的概括。因此,它不能等同于教学载体,不能代替教学载体。3.教学载体与教学内容教学载体是贮存,携带教学信息内容的载体,它一般不是教学内容。它不是学习者认知的对象。它只不过起到促进认知的作用。例如,教科书从载体的角度看,它是一种将教学内容编制成符号、文字、形态的载体。通过学习教材有利于学生掌握教科书中蕴藏的丰富的教学内容。所以学生并不需要将教科书上的文字内容全部记住。我们常常听说,书读的好应该是书越读越薄。这就是说,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精华部分吸收掉了,把起载体作用的部分自然丢弃,书也就越读越薄了。教材是贮藏教学内容丰富、完整、系统、连续的特殊的符号、文字、形态的教学载体。而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载体却只贮存、携带某一部分教学内容,形式比较灵活,由教师随时创造、编制。同样的教学内容好的教师可以设计出各种形式丰富的教学载体,来传递教学内容,使教学引人入胜,多学不厌。而没有经验和能力的教师只能参照现成的载体──教科书,照本宣科,教学形式就显呆板,学生的认知反应也往往不够剧烈。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教学载体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内涵,是客观存在的教学要素。教学载体的形式和功能教学载体的主要形式分为符号信息载体和活动载体,光电信息载体三类。符号信息载体就是用符号信息来表述组合教学内容的载体。语言表述、文字表述、教材、图片、图像等都属于符号、信息类载体。活动类载体是将内容隐含于活动之中,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养成行为方式,获得认知感悟,体验道德情感,从而接受教学内容的载体。例如,通过辩论活动,让学生养成语言材料的组织,语言表达等能力,这样辩论活动就成了培养语言能力的活动载体。第三类载体为光电信息载体。这种载体是利用现代的光电信息技术将符号信息与虚拟实际结合起来的载体。如一段多媒体的虚拟教学图景片段。这是新兴的但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载体。可以看到,教学载体是跨越不同类型的教学和学习的。无论是知识学习,还是技能学习,还是能力素质的培养都与合适的教育载体有密切的关系。然而不同的载体对于不同类型的知识学习,具有不同的功能。根据目前认知心理学的看法,将知识学习概括为三类:一是,陈述性知识;二是,程序性知识;三是,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事物的名称或符号一类的事实知识以及命题知识和知识系统。它主要是有关事实的描述。回答是什么怎么样这种问题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是关于判断,规则的知识,是回答怎么办这类问题的,是为引导行为反应,是技能形成的基础。策略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相仿,也是关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但它不是处理行为的而是处理认知活动的。陈述性知识是构成文化知识的主要部分,而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是技能、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教学载体的功能来看,不同的载体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学习的作用是不同的。一般地说,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符号信息类载体的应用比较多,而对顺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而言,活动载体就有比较好的效果。因为顺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练习形成固定的心理习惯,转化为技能和能力。教学载体分析、研究的意义将教学载体作为教学要素来分析研究,主要是由于教学载体本身对教学过程的影响非常重要,其本身的性质、特点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之处。另外,对教学载体的研究还有利于我们对教学过程的本质的认识和操作把握。①对教学载体进行研究更有利于对教学本质和特性的理解与认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进行。比如,信息传播认知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这些角度的研究也的确帮助人们加深了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但教育学要成为相对成熟的学科,在吸收其它学科进行介入研究的同时,必须关注对教育教学自身特有的要素和规律的研究。教学载体应属于教学过程中信息传播方面的问题。教学载体是教师考虑如何更有效地传递教学内容、更有效地在学生心理上产生认知反应,而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往往要考虑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而较少考虑认知反应,因而比较关注传播工具──媒体。这与教学过程有很大差别。因此,教学载体这一要素更多地反映了教学过程的特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研究教学过程也应当用统一的观点,统一的方法来研究。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最基本的三要素。教学载体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设计的,它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的组合。它以学生产生最佳的认知反应为目标,它是结合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共同作用的一个特殊要素。对这一要素的分析、研究很有必要。②对教学载体的研究有利于科学地进行技能、能力培养的教学和研究。过去有关教学研究中我们比较多的关注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各种有关教学方法的研究也是都以陈述性知识学习为基础的,因而我们对学生这一方面学习研究得比较深入,但对技能与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就显得比较微弱、苍白。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有关知识学习的方法很难适应能力培养的教学。我们可以比较成熟地应用信息传播和认知心理学理论来解释、指导陈述性知识学习,但这一切传输方法又不完全适应于技能能力培养,从而形成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之间的断裂,一边硬,一边软。引入对跨越能力与知识界限的教学载体的研究,就可以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有机地联系起来,努力探索创造有效的教学载体,使学生通过教学,知识能力共同提高,全面提高素质。从教学载体的角度看,技能、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学载体的设计与选择。要在能力培养方面有效果有突破,必须大胆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载体的设计。比如目前不少学校通过组织研究型活动,设计研究型课程来培养中学生观察能力、科研能力、创造能力。用活动型载体来培养能力,这种能力实际上就是在教学载体上进行了符合实际的选择。所以,研究教学载体对培养能力、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操作上的依据。③对教学载体的分析、研究有利于教师发挥创造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赖于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对教学载体的认识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他们在贯彻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灵活地运用教材、处理教材。不至于被教材完全束缚手脚,照本宣科,从而更好地掌握好教学的灵活性,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设计,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载体,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本文标题:教学载体是一个独立的教学要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253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