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1)
[UED]076|10|201384项目名称_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 项目地点_中国 四川 设计者_何镜堂 设计团队_郭卫宏、郑少鹏、何正强、陈晓虹、黄瑜等 设计单位_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设单位_东莞市对口支援映秀镇恢复重建工作小组,汶川县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 基地面积_15 300 m2 建筑面积_5 148 m2 设计时间_2009年 建成时间_2011年 摄影_姚力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wenchuanearthQuaKeMeMoriaL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在那一刻大地颤抖,山河移位,家园破碎……为纪念那一刻大地的震动,为纪念那一刻所带走的近7万条宝贵的生命,为纪念那一刻之后所展现的人性光辉,当地政府决定在震中映秀修建一个纪念馆,最终选址于一个高于城镇中心50多米、可以俯瞰全镇的山岗上,东侧与埋葬近7000具遇难同胞遗体的墓地相邻,西侧与近200户的村庄相邻。在这个生者与逝者相邻的特殊地点上,“纪念”这个生与死的主题,如何定位纪念的内涵和意义,再如何通过建筑的语言传递这些深沉的思考是设计者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设计者将纪念的主题不仅仅定位于叙述灾难惨痛的一面,更希望能够传递人性的坚强和伟大,撒播希望的种子,以此纪念逝者、抚慰生者,让幸存者和世人能正视这场灾难,积极面向未来,并深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主题庭院对应三个不同的展厅主题主题庭院成为流线的重要空间节点嵌入主题庭院[PEOPLE]人物/何镜堂HEjingtang85从下沉广场看纪念馆[UED]076|10|201386设计者以植根于大地的地景式建筑为概念来表达大地的纪念主题,呈现出一个自然、平和、静谧的纪念场所。设计者在场地中形成三条控制线,分别指向映秀镇的其他三个重要纪念节点——震源牛眠沟遗址、中滩堡地震遗址公园和新城镇中心。并依此对地面进行切割、抬起,形成最主要的建筑体量;再通过下沉广场将公共开敞空间向外延伸、逐渐升起、融入场地。从城镇中心遥望纪念馆,嵌入山体的建筑静静地低俯于半山上,掩映于绿林中,平静而有力,质朴而厚重,这是对逝者最深沉的纪念,也是对生者最平和的抚慰。在纪念馆的内部空间组织上,以5·12地震灾害展、灾后重建展和5·12启示展定义的三大主题展区,从低到高分别放置在三个不同的标高上,与山体相契合;以流水、地殇、崛起、希望为主题的四个庭院作为三大主题展厅之间的重要空间节点,分别以水、石、树、光为构成要素营造场所精神。在完整空间序列中,庭院在建筑中打开了与自然对话的窗口,让人们在参观过程中有节奏地与山体、天空、自然形成多次不同方式对话,在对话中缅怀逝者、平复心灵、思考未来。在色调和材质控制上,设计者希望回应平和、深沉的纪念主题。除了环境的自然绿色外,设计者采用质朴的清水混凝土和当地黑砂岩的自然灰调,不仅与山体环境形成整体、和谐的关系,同时也烘托出建筑的场所精神。在这个生与死之间的场地,设计者营造了一个自然、平和、静谧、与大地深层对话的场所,一个缅怀逝者、感动生命、展望未来的震中纪念地。剖面图11104356101 流水庭2 序厅3 中庭4 架空5 灾后重建厅6 5·12启示展厅7 5·12地震灾害展厅8 休息厅9 办公10 卫生间11 植被屋面12 山体水平延展、嵌入山体的主体建筑7351028916[PEOPLE]人物/何镜堂HEjingtang87首层平面图1流水庭2序厅3地殇庭4崛起庭5灾后重建厅65·12启示展厅75·12地震灾害展厅8缅怀厅9希望广场10文物库房11山体113562914负一层平面图11[UED]076|10|201388在建筑中嵌入三个不同氛围的庭院模型照片希望广场崛起庭水平延展的建筑主体[PEOPLE]人物/何镜堂HEjingtang89地殇庭
本文标题: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254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