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盛唐诗人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葬于洛阳。庐山白居易草堂*前期:﹠出生于仕宦之家。﹠少年时,随家避乱越中。﹠16岁,初入长安。以一诗获顾况赞赏而诗名远扬。一段佳话:“长安米贵”●这种生活使他能接近人民,对其诗歌创作走上现实主义道路有着重大作用。“志在兼济”人生三期之白居易是唐朝一位大诗人。他的很多诗,写得非常通俗,就连不识字的老太太也能听懂。这里讲的,是白居易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白居易十五岁那年,来到首都长安,带着他写的诗,去拜访一个著名的诗人。他穿过热闹的街道,在一座院子前停住,敲了几下门。门开了,白居易说明来意,开门的人把他带到了屋里。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站起来迎接白居易,让他坐下。那老人虽然面带微笑,但又给人一种高傲的感觉。他正是白居易早就想拜见的大诗人顾况。面对这个陌生的少年,顾况问道:“你是……”“我姓白,名居易……”白居易说着,连忙恭敬地递上自己的诗稿,“请您多指教。”顾况见诗稿的第一页上写着“白居易”三个字,笑着说:“居易,居易,可是,长安的米很贵,要居住下去可不容易啊!”白居易听了这句话,虽然知道老人是在跟自己开玩笑,但也羞得低下了头。这时,顾况已打开诗稿读了起来。当他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几句诗时不由得赞叹道:“好诗!”白居易这几句诗,是歌颂荒原上的野草的。那些野草,一年一年从枯黄到青绿,哪怕被野火烧光了,只要春风一吹,就又很快长了出来,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顾况放下诗稿,称赞道:“你能写出这样的好诗,在长安住下去也就不难了。刚才我是在和你开玩笑,不要生气。”听顾况这样说,白居易紧张的心情立刻消失了。他们一老一少,又亲热地交谈起来。后来,“长安米贵”形容大城市物价昂贵。*中期:﹠27岁参加乡试,次年应省试。﹠贞元16年(800年),以“十七人中最少年”的出众才华和第四名的成绩考取进士,后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步入仕途。﹠元和元年(806年),复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入选,被授周至县尉(期间写作《长恨歌》),不久,召回长安。﹠元和三年(808年),任左拾遗,积极有为。﹠元和十年(815年),贬为江州司马(816年于愤懑感慨中作《琵琶行》)。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后期:﹠江州四年,自编诗集15卷。诗歌创作极其丰富。﹠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长庆二年(822)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从58岁始,定居洛阳。期间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后以刑部尚书致仕。﹠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墓志。“独善其身”新乐府运动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中唐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期。诗歌形成第二次高潮——新乐府运动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等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元稹等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的诗歌类型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白最重视的诗。代表作有《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大林寺桃花》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啼。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1914首。主要介绍一下讽刺诗和感伤诗讽喻诗白居易的讽喻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富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批判性。《新乐府》中最出色的篇章有《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缚戎人》等。《卖炭翁》用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形象,并通过他的一车炭被“黄衣使者”抢走的场面,有力地揭露了中唐的一大弊政——“宫市”(皇帝派太监到市上买东西可以随便勒索,公然抢劫)制度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这项弊政的极大愤慨。白居易的讽喻诗不仅有强烈现实性和思想性,艺术上也极为成功。做到了深刻的政治思想与典型的现实事件相统一,丰富的社会内容与生动的艺术形象相统一,精心细致的刻划与通俗浅显的语言相统一,使他的讽喻诗取得了高度的美学价值。第一,因事起意,一吟悲一事。白居易的每首讽喻诗只写一件事,并在诗尾揭示一篇主旨。第二,诗人长于叙事状物。叙事真切,细微处见精神。白居易的讽喻诗基本上都是叙事诗,大多以旁观者的口吻作客观叙述,作者的倾向由事件的描述中自然流露出来,而且善于抓住典型细节作精细描绘。第三,通过外貌和心理描写塑造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终年辛勤地伐薪烧炭的老人形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一心理描绘突出了人物的悲惨处境。•第四,相反相成,对比中见爱憎。•白居易的讽喻诗尤长于对比手法的运用,其诗往往先尽情描摹统治阶级的豪奢淫逸或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在诗的下半首出现对立面,前后对照,相反相成,通过对比导出题旨,于对比中体现爱憎的感情。•第五,用常得奇,平易中见精粹。•白诗的语言以通俗平易为基本风格,往往以平易流畅的语言娓娓陈述,唱叹有情,扣人心弦,间有议论,发人深省,语言的通俗和尖锐的讽刺相联系,真正做到“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他的讽谕诗的语言接近于人民的口语,随口而出,如话家常,然而语虽平易,意却警策。感伤诗•与带有现实功利色彩的讽谕诗不同,感伤诗脱离了中唐功利化主流诗风,表现领域从外部现实转向内心情感世界的开掘,反映了白居易的真正人生体验。感伤诗呈现阴柔清婉、落寞感伤的凄美风格,流露了白居易的恻隐之心、慈爱之怀、友义之情、故园之思。从总体上评价,其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是值得肯定的。长恨歌琵琶行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长恨歌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琵琶行》《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琵琶行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武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求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妆泪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岁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本文标题:白居易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256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