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纪念性革命博物馆。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距萍乡市城区6公里。前身是创办于1956年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遗址陈列室。创办于1956年,1968年兴建陈列馆,1969年开放,1984年8月改现名。•1963年12月,更名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1968年在安源牛形岭山腰兴建陈列馆,该馆座北朝南,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3245平方米,陈列面积2400平方米。纪念馆陈列大楼高24米,长100米,宽30米,系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正中间建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徽,两边是红色瓷砖组成的五星红旗和大型有机玻璃火炬灯。大厅门口有6根用大理石砌成的方开型大柱,高约14米。•该馆曾举办小型流动展览。1984年与有关单位合办了萍乡革命烈士纪念馆。溯源•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坐落在江西省西大门萍乡市城东6千米处的安源镇境内,馆内树木苍郁,花草艳丽,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是集参观、游览、休闲于一体的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铁路浙赣线和公路319线、320线贯穿其间,交通便利。•纪念馆基本陈列系统地介绍了1921年至193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开展罢工斗争、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历史。该馆陈列内容共分6个部分:(一)三重压迫下的路矿工人;(二)组织起来;(三)路矿工人大罢工;(四)“二·七”惨案后的坚持和发展;(五)工农联合,支援北伐;(六)秋收起义,武装割据。除了文字图片和实物,还有《矿工苦》、《毛泽东去安源》、《大罢工》、《工农联盟》、《奔向井冈山》等大型雕塑。历史过程。•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为征集与保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萍乡煤矿和萍乡铁路工人革命运动的文物、研究与宣传这一革命运动的历史俱乐部。1955年8月开始筹建的,初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俱乐部。1963年12月改名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1968年7月1日更名为:“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动纪念馆”。1972年9月,根据中共江西省委决定,恢复“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馆名。1984年8月31日,邓小平同志为该馆手书馆名。1985年12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重点名胜区•此外,在萍乡还在安源建有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碑、在芦溪建有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烈士陵园、在莲花建有莲花一枝枪纪念馆,以及在市区黄金地段建有富含现代气息的秋收起义广场秋江泽民题写碑名的秋收起义纪念碑,共同构建了萍乡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1955年8月开始筹建的,初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俱乐部。•1963年12月,更名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1968年7月1日,在安源牛形山腰动工兴建二层刚筋混凝土结构的陈列大楼,更名为:“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动纪念馆”。该馆坐北朝南。建筑面积3245平方米,高24米。•1985年12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重点名胜区、点。藏品•该馆基本陈列系统地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安源路矿工人,负责保护和宣传的在辖文物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该馆藏品近千件。安源工人集体创作的长达1600多行的长篇叙事歌谣《劳工记》(手抄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是很珍贵的藏品。•该馆陈列内容共分6个部分,主要介绍1921~1930年安源工人运动的历史,反映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优秀代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陈潭秋等把马克思宁主义与安源工人运动具体实践相结合,建立党、团、工会组织,领导工人罢工,开展农民运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参加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历史过程,为研究中国早期的工人运动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该馆曾举办流动展览。1984年与有关单位合办了萍乡革命烈士纪念馆。至80年代中,该馆观众已达600万人次。分馆简介•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坐落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镇,1956年建馆,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由邓小平手书馆名。现有馆藏文物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3件,不可移动文物共1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建馆以来,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1100余万人次。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被中共中央办公厅确定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同年被国家旅游总局评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点)”等。以安源纪念馆为中心和龙头的安源,正逐渐成为了集教育、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赣西红色旅游圣地。•烈士纪念馆•安源革命文物甚为丰富,近百年来,特别是萍(乡)浏(阳)醴(陵〕起义、安源工人运动、秋收暴动和革命根据地建设,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保存了大量的革命活动(特别是党的领导活动)旧址和珍贵的革命文物。建国后,1956年,省、县政府在安源建立了安源工人运动纪念馆,负责革命文物的调查,收(征)集、保管、收藏。1968年又在馆区内牛形山山腰建立陈列大楼,面积3245平方米,陈列从光绪二十四年(1898)安源煤矿开办到民国18年(1927),“秋收起义”,30多年来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历史,共8个陈列室,陈列珍贵文物970余件。同时开放了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活动的旧址、旧居14处,以及萍乡革命烈士陵园和革命烈士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8000余件。1984年,邓小平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牛角坡52号•牛角坡52号是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时的旧址。1921年冬,毛泽东来安源考察时,提议以解除工人所受压迫与痛苦为宗旨,将路矿工人组成一个团体,叫做“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1922年3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筹备委员会成立,组成了俱乐部的领导机构——干事委员会,还设立了文书股、宣传股、游艺股、会计股、工人监察队等办事机构,部员也发展到三百多人。•5月1日,300多名俱乐部部员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向社会各界宣告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正式成立。大会选举李立三为总主任,朱少连为副主任。1922年9月,工人俱乐部组织工人举行了大罢工。罢工指挥部就设在俱乐部内。•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旧址•该旧址为二层四栋三间砖木结构的楼房,楼房上下对称,四周均为宽1.3米的走廊。•1921年冬,李立三奉中共湖南党组织委派,来安源开展工人运动。他当时以教师的合法身份,由湖南平民教育促进会介绍来安源推广平民教育。李立三租借了这里三间房,首先开办平民小学,免费招收工人子弟入学。然后以访问学生家长名义,广泛接触工人,了解各方面情形,宣传工人阶级团结奋斗、自己解放自己的道理。经过思想教育和实践考察,于1922年1月在安源创办了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即工人夜校。白天小学生在这里上课,晚上工人在这里上课。•工人夜校经费,首先由湖南和上海方面热心工人教育的人募集而来,以后由工人俱乐部拨给。夜校教材,首先是采用粤汉铁路工人学校的讲义,后由夜校教员自己编写。安源工人夜校教员编写了《补习教科书》、《小学国语教科书》、《工人读本》。•工人夜校的开办,提高了工人的文化知识和阶级觉悟,为培养工人运动干部,建立和发展党、团、俱乐部组织创造了条件。•毛泽东来安源住处——八方井四十四号•1921年秋,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来安源开辟工人运动。•毛泽东当时的公开身份是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员、一师附小主事(相当于校长)。他利用这个公开身份,以走亲访友、参观访问、推广平民教育的名义,来安源考察,住在八方井四十四号。这栋房子是萍乡煤矿建矿初期由矿局建造的,是萍矿总平巷甲段段长毛紫云的住房。毛紫云是湖南湘潭人,曾和毛泽东的父亲一起在长沙做过生意。毛泽东就是利用这个同乡的关系住在这里。中间是堂屋,左边一间便是毛泽东的卧室。毛紫云还找来家中挑水的工人张竹林做向导,陪毛泽东四处走走。•毛泽东在安源考察期间,深入矿井、锅炉房、餐宿处等工作处,广泛接触工人,从谈家常入手,了解工人的疾苦和安源的阶级状况,启发工人•秋收起义旧址•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位于安源镇张家湾,系砖本结构,北端是二层楼,南端是平房,共15间,面积1000平方米。1927年9月初,毛泽东到安源,在这里召集安源、浏阳等地党和军事负责人会议,传达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湖南省委关于秋收暴动的决定,讨论了平江、浏阳、醴陵和安源各地农民暴动问题。•纪念设施•卢德铭烈士纪念碑。该碑1983年9月23日落成,位于萍乡市芦溪区上埠镇山口岩的山坡上,全碑共分三层,即底座、中座、碑身,高约7米,上塑卢德铭全身像,占地面积45平方米。中座正面用大理石刻写卢德铭烈士生平简介,碑身正面从上至下镌刻“卢德铭烈士纪念碑”。•卢德铭,四川自贡市人,任“秋收起义”总指挥,民国16年(1927)9月,毛泽东与卢德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发,在芦溪区上埠镇山口岩遭到国民党军队伏击,卢德铭指挥部队,掩护毛泽东率部突围,他身先土卒,英勇杀敌。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2岁。•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半边街广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系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后,由工人自己捐款,按莫斯科大剧院式样设计建造的。坐北朝南,总面积1266平方米,分前后两栋,前栋是俱乐部办公室,砖木结构,两层楼房。内设主任团、纠察团,裁判委员会、会计股、庶务股等办公室和代表会议室,俱乐部职员卧室。后栋是工人讲演厅,为砖木结构,轿顶式四层楼房。纵23米,横18米,正面筑讲演台,台前为正厅,可坐800人,台的正面及左右共建通楼三层,第一层可容坐300人,第二层可容坐150人,第三层可容坐100人。讲演台正面墙上悬挂马克思、列宁像,两侧是红布黑字对联:“有团结精神有阶级觉悟;是劳工保障是人类福星。”上方横匾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呵!”。•俱乐部是20年代安源工人革命活动的中心,也是中国工人的第一所工会大厦,1955年1月,国务院拨款3万元修复该旧址,1957年7月1日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1922年7月,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正式成立,李立三兼任经理。当时集资仅百元,不能独开门面,只好附设在工人补习学校内。1922年9月,大罢工胜利后,工人踊跃投资,除捐助一部分年终加薪外,每人还认股若干,共集资一万余元。•1923年2月7日,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独设门面开始营业。合作社设立兑换、粮食、服物、器用、南货、杂务等股,主要出售油、盐、米、布匹等工人生活必需品,还代售革命刊物。消费合作社印发的股票、铜元票是中共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和对股份制最初的尝试。•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是全国第一个和当时仅有的一个工人消费合作社,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个经济事业组织。它的创办和发展,对于改善工人的经济生活,团结工人坚持斗争,训练工人管理经济的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事业创造了最初的经验。•安源煤矿井口——总平巷•安源煤矿井口总平巷建造于1898年,坐南朝北,是用红砖砌成的牌坊形建筑。井口上方塑有铁锤岩尖图案和“总平巷”三个醒目大字。•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开拓者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多次到总平巷下矿井考察。1921年秋,毛泽东第一次来安源考察,从这里下到井下工作面,和工人促膝交谈,了解工人的苦难生活,向工人进行马列主义教育。•1922年9月14日震惊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井下工人在接到罢工信号后,手握岩尖、斧头,高呼罢工口号,像潮水一样涌出井口。工人监察队在井口上方竖起了“罢工”大旗,用煤桶堵塞井口,日夜严加把守,不准任何人下井,直至取得罢工胜利。•秋收起义部队第二团出发地(张公祠)•1907年,萍矿为纪念第一任总办(矿长)张赞宸,建筑了这栋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称之为“张公祠”。•1927年9月初,毛泽东来到安源,在张家湾召开了部署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决定将驻安源、修水、铜鼓的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四个团,其中第二团主要由安源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萍乡、醴陵、安福、莲花、衡山等地的农民自卫军组成,人数约2000人。9月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9月11日凌晨,
本文标题: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392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