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莫斯科城市空间发展史
红色城市冰雪王国——莫斯科刘秋鸣20110202121城市规划1101指导老师:邱灿红目录前言莫斯科的自然地理条件莫斯科的历史概述莫斯科的建城史莫斯科的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发展莫斯科与伦敦城市空间结构的对比莫斯科的地铁系统规划总结莫斯科城已有近850多年历史,在这个城市中,不仅有着方便、完备的城市生活与工作设施,广阔自然的大地景观系统,而且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人性化的城市空间形体环境。非常重要的是,在近九个世纪中,这里居住着莫斯科人——性格沉静似水、好客温暖如火、重视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莫斯科人。俄罗斯人的性格、俄罗斯的自然环境、欧亚之间的相互交融影响、850多年来莫斯科人不断的执着追求,塑造了莫斯科城市独特的空间形态魅力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前言莫斯科的自然地理条件莫斯科位于北纬55度到56度,东经37度到38度之间,地处俄罗斯平原中部,奥卡河和伏尔加河两河间的中俄罗斯高地。莫斯科位于三种地形交接处。西北接斯摩棱斯克-莫斯科高地(地势较为平坦,海拔175-185米)。南接莫斯克沃列茨科-奥卡河平原(海拔200-250米的乔普雷斯坦高地,沟壑众多)。东面是梅晓拉低地,有坚硬的沙丘,海拔约160米。莫斯科属于温和的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极端气象十分频繁。十二月会开始漫长的冰雪消融期,降雪量大,平均年积雪期长达146天(11月初—4月中),冬季长而天气阴暗。1月平均气温-10.2℃(最低-42℃),平均每年气温零度以上的天数为194天,零度以下--103天。而夏天可能气温陡降,阴雨连绵。7月平均气温18.1℃(最高37℃)。总计全年天气晴朗时间1568小时。最近十年冬季常有相对湿度(高于70%)和温度(高于0度)较高的记录。年平均降水量190-240毫米。降水高峰期为八月和十月,降水量最少的是四月。冬季多刮西风、西南风和南风。自五月开始西北风和北风较为频繁,莫斯科的气候环境这就是莫斯科冰雪王国的由来!莫斯科的水系分布莫斯科河莫斯科的历史概述莫斯科城建于1147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作为俄罗斯的中心城市,莫斯科与国家一起经历了一场场兴衰荣辱史。始建于12世纪中期。古有“第三个罗马”之称。莫斯科从最开始建立之初就首先考虑到了坚固性、可靠性,起初从莫斯科的南部和东部游牧部落的联盟经常威胁着它,而在西部的立陶宛和波兰的军队也虎视眈眈。所以弗拉基米尔、特维尔、诺夫哥罗德盟军同时建立了坚固的保垒。1147年,当时的莫斯科市一个坐落在莫斯科河与涅戈林纳河交汇处的一个小镇。到了1156年,山丘上就建筑了泥土结构的克里姆林宫,围绕克里姆林宫筑起了土墙还有城墙,这就是现在克里姆林宫的最初版本。1276年,首任莫斯科大公达尼埃尔立莫斯科为首府,成为莫斯科公国的都城。因其坐落在重要的商道上面,小镇渐渐扩展和繁荣,在1328年正式成为莫斯科公国的都城,逐步发展成如今的莫斯科。建城初期蒙古入侵1237年至1480年期间,莫斯科被蒙古帝国的子帝国之一金帐汗国统治。1235年,成吉思汗的二子继承大汗位以后,决定征讨钦察、斡罗斯、波兰和匈牙利(马扎尔)等里海以北未降服诸国。1236年出征。1238年蒙古军打到莫斯科。仅用四天时间就攻陷莫斯科城,杀死该城王公弗拉基米尔。1240年1月,全部罗斯领土被蒙古军占领。虽然蒙古人席卷了莫斯科公国,不过由于蒙古人行政能力低下,对被征服的罗斯地区无力直接控制,于是在形式上保留了罗斯各公国,罗斯王公们被迫承认金帐汗的最高权力,蒙古人利用当地的封建王公进行治理,仍保留了一些从前的管理制度。在拔都征服罗斯后的几十年间,向各公国派驻金帐汗的全权代理人蒙古人监治长官——“八思哈”(镇守官),在罗斯各城市清点人口、调查当地农作物收成,记录工匠的人数及其专长,一次制定征税制度,征收赋税。并对罗斯王公进行监督,执掌最终裁定之权。重建时期伊凡三世时期,莫斯科统一了周围4个俄罗斯公国,这几个公国被伊凡三世以前的莫斯科大公们多次征服过并向莫斯科公国臣服。伊凡三世是个运气非常好的莫斯科大公。1480年,与蒙古的战斗中,贪生怕死的伊凡三世临阵逃跑,但俄罗斯的军队仍然坚持不后退,由于天气寒冷,蒙古军队不战而退,伊凡三世听说蒙古鞑靼的军队退走了,才在身边的人的劝说下以胜利者的姿态返回前线,捡来个胜利。金帐汗国不久由于内斗而分裂成几个小汗国,伊凡三世于是停止对金帐汗国的纳贡,从而结束了两个半世纪的蒙古人统治。莫斯科第一次大火1547年1月,年仅17岁的伊凡四世成为了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任沙皇,但是当时的政权是掌握在“波雅尔”大贵族的手里的。当年6月21日晚上,莫斯科突然火光大起,至天亮时,大火蔓延到了全城的大多数角落,致使莫斯科陷入了混乱与恐慌。这次的“六月事件”起因不明,但在沙皇与一些领主的的引导下,成为推翻“波雅尔”大贵族的筹码,当时的谣传是“波雅尔”利用妖术引起的这场大火。“六月事件”结束了臭名昭著的格林斯基家族的统治,结束了俄国历史上从1538年开始的“波雅尔”当政时期。波兰入侵——莫斯科第二次大火莫斯科第二次大火发生在1611年。在这之前由于俄国爆发了农民起义,导致俄国政局动乱。于是俄国的邻国波兰趁机入侵,一路直通莫斯科。由于波兰的入侵和政府当局的软弱,俄国各地发起起义,并且准备解放莫斯科。1611年3月9日复活节,由于波兰侵略军害怕莫斯科市民与起义军里应外合,开始屠杀莫斯科市民并且四处纵火,大火席卷了整个莫斯科,持续了3天3夜。直到1612年10月,第二支起义军终于从波兰侵略者手中解放了莫斯科。罗曼诺夫王朝——第三次大火1613年,罗曼诺夫王朝开始统治俄罗斯,这是俄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王朝,是俄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1648年6月,莫斯科发生了第三次大火。这一时期沙皇的国戚莫洛佐夫“揽政”,导致市民生活困难,奋起反抗。6月3日,莫斯科突然发生大火,烧了一天一夜。事后传闻是莫洛佐夫的仆人纵的火,为了镇压群众的起义。于是群众开始联合向沙皇施压,要处死莫洛佐夫。最后沙皇将莫洛佐夫革职并调出莫斯科,结束了他的“揽政”时期。罗曼诺夫王朝——第四次大火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但莫斯科仍是俄罗斯最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仍发挥着俄国第二都城的作用。1755年建立俄国第一所大学──莫斯科大学。1812年6月24日,拿破仑率领近军队侵入俄国。他没从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开刀,而是单刀直入,直取俄国心脏莫斯科。战争一开始,俄国军队屡遭失败,丧失大片国土。9月14日,莫斯科城里部分居民随同军队一道,撤离莫斯科。9月15日清晨,拿破仑军攻入莫斯科城,但此时的莫斯科看上去却像一座空城,除了趁火打劫的俄国农民,法军在空荡荡的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任何居民。16日夜,莫斯科全城烈焰腾空,一片火海。克里姆林宫附近、莫斯科河南岸一带和索良卡等地,火逐风飞,烟焰满天,很快大火蔓延了整个莫斯科。随着严冬的来临,加上大火使法军补给严重紧张,拿破仑不得不决定撤退,并最后狼狈的逃回巴黎,此时拿破仑已经是损兵折将。1814年3月,亚历山大率反法联军进入巴黎,迫使拿破仑下台。这是一次勇敢的“焦土政策”,表明俄国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抵抗外敌入侵。十五世纪时莫斯科人口的数量、领土面积就已经超过了伦敦、布拉格和欧洲一些大的城市。1861年农牧制度被废除后,资本主义在俄罗斯盛行起来,莫斯科逐渐发展壮大,它已经成为巨大的工业和贸易中心。十九世纪左右,莫斯科各类工业和贸易的企业已达20000多个,其中工业企业有10000多个,工人人数达到12万人,不少于16人的中小型的企业占绝大多数,但只有2%的企业人数超过50人。在莫斯科的工业企业中纺织工业占多数,多数是建筑业,木材加工业、食品加工业、造纸业、制革业、汽车制造、工具生产厂家等等。1851年通铁路。在莫斯科工业发展百年历程中初期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社会化生产。在1910年莫斯科6%大企业中集中了大约49%的工人。在那段时间里,超过500或更多的工人被认为是大型的企业。在工业大发展阶段,外国的资本工业大量涉入,莫所有的化学企业和电子技术企业都掌握在外国财团的手里。苏联时期——莫斯科会战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莫斯科举行了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苏维埃于1918年3月迁到莫斯科,1922年12月莫斯科正式成为苏联首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首都。1941年7月,希特勒决心发起代号为“台风”行动的莫斯科会战,一举歼灭苏军主力。莫斯科是苏联的权力中心,也是苏联最大的交通枢纽和第二大工业中心。苏军在德军调兵遣将的同时也开始调集兵力加强莫斯科方向的防御,至9月底,苏德两军都集结了大量的兵力在莫斯科周围,一场生死大战即将开始。1941年9月30日清晨,德军首先拉开了“台风”行动的序幕,当天就撕开了苏军防线。然而就在德军准备向莫斯科发动最后的进攻时,天气陡然变坏让德军的攻势锐减。大雨雪使德军被迫全线停止前进。苏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11月,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传统的10月革命节庆祝大会和阅兵式,全副武装的苏军直接开赴前线。道路冰冻之后,德军发动新的“秋季攻势”。此时,气温已跌到了零下40摄氏度。大部分德军身无御寒之衣,数以千计的人员被冻伤,机器停转、武器失灵。与德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西伯利亚的苏军有着充分的冬季作战装备。1941年12月4日,气温降至零下52摄氏度,德军根本无法继续作战了,决定撤退,这也是他那支所向无敌的装甲劲旅自从踏平波兰以来的第一次撤退。第二天,苏军发起反攻,并且最终在1942年4月击退了德军。1960年,政府附近一些城镇纳入城市范围,组成大莫斯科区。1987年,莫斯科市政当局将每年9月的第一个双休日定为城庆日,举行各类城庆活动。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莫斯科成为俄罗斯联邦的首都。俄罗斯联邦莫斯科的建城史莫斯科第一次在史书中被提到,是在古俄罗斯人按年代编写的编年史中(1147年的词条里)。据记载,当时的莫斯科是莫斯科河岸的一个被丘陵环绕的小居民点,位于苏兹达里公国的最边缘地带(苏兹达里距莫斯科160多公里),距离西南方的公国中心基辅还很远,约有800多公里。1156年,尤里·多尔戈鲁基大公来到莫斯科,虽然莫斯科仅有几排小木屋,然而多尔戈鲁基大公认为,它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可以对抗鞑靼金帐汗国的前沿重镇,于是下令在这里修建克里姆林城堡历史学家们认为,莫斯科的名字来源于古斯拉夫语中“潮湿”一词,这可能是因为莫斯科周围都是沼泽的原因。宽阔的莫斯科河蜿蜒穿过城区,沿途有许多溪流和小河汇入,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莫斯科的确是一个理想的构筑要塞的地方。但是,虽然伊万·卡利达大公在14世纪早期环绕居民区修筑了石头城墙,鞑靼人还是经常来抢掠。由于城墙被刷成白色,因此莫斯科还被称为“白石城”。随着伊万·卡利达权势和威望的增长,莫斯科的声望也与日俱增。但真正提升莫斯科地位的高明之举是,伊万·卡利达说服了俄罗斯大牧首将大主教将辖区从基辅迁到莫斯科。从这时起,集宗教和世俗中心于一身的莫斯科开始出现在地图上。15世纪中叶,在伊万三世统治期间,莫斯科蓬勃发展。伊万三世卓有成效地与鞑靼人周旋,使他成为第一个取得“沙皇”称号的俄罗斯大公。为突出他的新地位,伊万三世招纳了意大利建筑师来修建新的克里姆林。他们设计建造的许多教堂和城墙至今仍耸立在莫斯科。建筑师将克里姆林宫设计在莫斯科市的中心高地上,并巧妙地利用了高地的自然形态。在克宫的东北侧即现在的红场所在地,是以木建筑为主的平民居住区及繁华的商业区。当时的莫斯科是一个典型的中世纪城镇,规模很小,人口约20多万人,克宫周围遍布着拥挤杂乱的小巷和狭窄的街道。15世纪的克里姆林宫近代的克里姆林宫16世纪的莫斯科地图1739年莫斯科地图18世纪,由于彼得大帝迁都莫斯科,莫斯科得以进一步建设,可以初见莫斯科环形放射状结构的雏形1812年,拿破仑及其军队即将抵进莫斯科,英勇的莫斯科人将整个城市付之一炬以图挫败敌军的入侵。当拿破仑到达莫斯科时,望着大火中熊熊燃烧的城市,只好撤退了。这次战争之后的重建工作为莫斯科城市空间的扩展提供了机遇。莫斯科从一个中世纪的城镇变成一个拥有主干道、时髦的
本文标题:莫斯科城市空间发展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455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