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艺术手法(包括语言)
考点综述小说的艺术手法是小说具有恒久魅力的要素,一篇成功的小说,首先要有高超的艺术造诣。在高考中,小说的艺术手法是命题的重点之一,考查时主要以文字表述题为主,以探究类题目出现,有时也在选择题中有所体现。复习重点1.小说的表达技巧。叙述人称与方式、描写方法、结构安排、语言等都是有效的表达技巧,需要熟知。2.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很多,常用的有十六种(见[学之窗]),需要认真记诵,以便在阅读时能有意识地运用。3.鉴赏艺术手法题型一般的表述方式。熟知题型与表述方式,有助于解题的准确性,提高解题效率。复习难点鉴赏小说艺术手法的方法。注重解题思路,多角度思考,准确运用相关术语,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复习思路复习本讲应充分利用好[学之窗],广泛积累知识;灵活运用[典例精析],感悟方法;充分利用[备考锦囊],总结规律;充分利用习题,拓展能力。一、表达技巧(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5.平叙:俗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三)描写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四)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对比、设问、反问。二、表现手法文学作品之所以吸引千千万万的读者,源于它多样化的艺术魅力。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的表现手法,写作上称之为写作特点。1.以小见大,指小处落笔,大处着眼,写小的事情表现大的主题,这种写法往往借助平凡、具体的小事,或生动的细节描写,加以适当的议论、抒情,来反映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表达深刻的道理。2.托物言志,明着写物,实质是通过对物的赞颂来表明作者志向,或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这种写法与借物喻人一样,抓住物与人的相似之处。3.虚实结合,这里强调虚写,主要指联想和想象。(1)联想,指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活动。(2)想象,想象的过程是大脑中改造记忆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通过想象,我们才能看到事物的多面性和多样性,从而获得丰富的材料,使文章不仅在内容上丰满,而且在形式上多姿。4.象征,指凭借具体的物象来表达与之相似或相反的概念、思想、感情。运用象征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思想形象化,可以使思想感情表现得含蓄、耐人寻味。5.悬念,指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注意。从内容上看,悬念有两种情况:一是简要地提出事物,让读者以急切的心情想了解结果;另一种是让读者对人物和事情有比较多的了解,只是作品中的人还“蒙在鼓里”,这样读者就有兴趣关心结果。6.伏笔,就是在文章的前面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情作某种暗示,在文章的后面再作回应、说明,这是增强文章内容前后联系的一种重要的谋篇技巧。它的特点有三点:一是有伏必应;二是要伏得巧妙,让读者无法轻易察觉到,切忌刻意、显露,这是伏笔与悬念的区别;三是伏笔的照应,前后不宜过紧。7.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叙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8.渲染,对文章中的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加强气息,深化主题。常用方法有:反复和烘托。反复,指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以抒发感情,渲染情绪,突出主题。9.照应,在文学作品中,照应是对悬念、伏笔、铺垫、渲染等表现手法的呼应,增强文章的整体感。常用的照应类型有:扣题照应,画龙点睛;首尾照应,大开大合;层层照应,一线贯穿;随机照应,前后联系;细节照应,小中见大;对比照应,比中见旨。阅读时学会分析照应有助于我们从整体理解文章。10.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用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11.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映衬和反衬两种。与对比有些相似,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衬托主体只有一个,使用衬托手法使这个主体更鲜明、突出;而对比的两个方面都是主体,使用对比手法,两者都更加鲜明、突出。衬托的作用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12.抑扬,指对写作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13.夸张,这是艺术手法中的夸张,与修辞手法中的夸张并非同一概念。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比喻夸张,二是通过描写渲染。14.故意误会和巧合,在小说和影视剧本中多见,这两种写法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中心主题。三、语言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四、鉴赏艺术手法和语言题型一般的表述方式1.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4.本篇小说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5.本篇小说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请作分析。考查点一艺术手法分析小说艺术手法有以下三个角度:1.从语言运用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2.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并分析其作用。[例1](2009·山东济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吃饭王琼华“我是陈宝山,老部长,您还记得我吗?”快下班时,一个电话让我呆了一下,便想起了这个陈宝山。几年前,我曾到一个叫陈家岔的村里蹲点扶贫,有一个帮扶对象叫陈宝山。一听手机里的声音就知道是他。陈宝山当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就是他这名字挺好,可家里境况太不好了。帮扶一年后,他这家还是村里一个贫困户。我回城里时很真诚地跟他说:“以后有什么困难,还可以直接来找我。”看来陈宝山没忘记我这个交代。也正是这样,我走出办公楼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请陈宝山吃一顿饭。因为我也记得陈宝山当年说过的一句话:“这人呐,一日三餐都有一碗饱饭吃就好。”我摸透了他的脾气,在进城路上他肯定不会掏钱吃饭的。看到陈宝山时,我怔了一下。哎哟,这陈宝山今天还穿了一件西装。这大概又是哪个好心人救助的吧。还不错,进城来找人知道换一件体面的衣服。我说:“宝山,我们先吃饭去。”“好的,我已经订了包厢。”“你订了包厢?”他点点头说:“在粤港大酒店。我问过人,那里的海鲜做得最地道。”“哈哈哈,想吃一回海鲜?行啦,我请你吃一回海鲜。”我不好断了人家的念头。都知道,全城要数粤港大酒店吃饭价位最高。看来这陈宝山真要把海鲜当泥鳅吃。也许陈宝山看出了一点什么,马上咧嘴一笑:“今天是我请您吃饭。”“好啊,你请客,我买单!”但这话我没说出口,因为他把我扯进了一辆小车,还是奔驰。接着,陈宝山很熟练地把车子开动起来。他见我一头雾水,便爽朗地说:“这车子是我挖到的。”一番交谈,我才知道陈宝山现在成金矿老板了。这让我立即警觉起来。平常,我最不喜欢跟这老板那老板打交道。看来陈宝山这顿饭也不是要让我白吃的。他肯定知道我一句话能让他把矿挖得更好。陈宝山敬了我三杯酒后,见他还是没说出这进城请吃饭的原因,我便问:“宝山,要我帮什么忙呢?”“没忙要您帮。”“怎么啦,宝山要灌醉我才说实话?”“我灌不醉你,这种地方牌子的酒我本来就喝不惯。不过我打听过了,您喜欢喝这牌子的酒。”我暗暗噢了一声,有点自嘲起来:“没事还这么用心请我吃饭?你这宝山,肚子里还真能憋住话呀。”“我这人就是这脾气,半句话也憋不住,肚子里能憋住的就是一泡尿。”我哈哈大笑。没想到陈宝山有钱了也变得这么会说话。于是,我便回敬了三杯。见他有些醉意了,我又问:“说吧,有什么事跟我直说。”“没事没事,我来城里就是请您这恩人吃顿饭。”一直到吃完饭,陈宝山也没有说什么事。难道他也了解我做人的脾气吗?当他开车把我送回办公楼时,我还是问:“宝山,如果真有事,就说出来吧。看到你能赚钱了,我心里挺高兴的。”“真没什么大事。”“没大事,那就有小事?”“您也知道,在村子里没人看得起我。我就是挖了一窖金子,他们也不正眼看我。村里人都敬重您,您是大领导,心肠挺好,人家还说,您这人挺随和,但不随便,听说我们县里头头来请您吃饭也没请动您。看看,能让您吃我一顿饭,我陈宝山这脸面当然风光了。嘿嘿,村里村外还有哪个老板能请动您呢?”看到陈宝山得意的样子,我倒发呆了。没想到今天有钱的陈宝山会怀揣这么一种心态。想当年,他蔫头耷脑当人家的跟屁虫也没吭上一声……(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9年第5期,有改动)1.小说第二自然段写了“我”以前与陈宝山交往的情况,这属于什么叙述方法?就全文来看有什么作用?答:[思路分析]在记叙文的记叙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及其作用的知识的积累的基础上,结合文本进行理解。小说在叙述的过程中,如果碰到需要讲清楚相关的其他事情而插入了对其事的叙述,结束后再回到原来主线的就叫做插叙。这跟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谈话,由主话题再插入谈及其他内容是一样的道理。插叙在小说中的运用,能使事件的历史成因变得更具体详实,更透彻细致。能使人物的性格、为人、灵魂、经历都立体地、全面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插叙能补主线叙述的不足,能将人物和事件叙述得更有历史的深度与厚度。[参考答案](1)叙述方法是插叙;(2)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让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答“与结尾形成反差”或“与结尾形成对比”皆可)[例2](2009·山东青岛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林冲棒打洪教头(柴进与林冲正吃酒间)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采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各坐了。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
本文标题:艺术手法(包括语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46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