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香港、台湾、澳门中央银行制度对比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券的票面图案目前流通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钞票,是该行自1993年起发行的纸币,面额20、50、100、500元和1000元港币。票面正面左侧为铜狮头图案,中间为行名、中英文面额数字。背面主景图案是汇丰银行总部大厦及坐守大厦入口处的一对狮子雕像。右侧图案由20到1000港币,分别为:旧火车站钟楼、龙舟竞赛、沙田万佛寺、香港总督府和香港立法局大楼。香港渣打银行券的票面特征目前流通的香港渣打银行钞票,是该行自1993年1月起发行的纸币。面额有10、20、50、100、500和1000元。纸币的正面均采用了神话中的瑞兽作为设计主题,10元券正面是鲤鱼图案、20元券是神龟图案、50元券是北狮图案、100元券是麒麟图案、500元券是凤凰图案、1000元券是龙的图案。背面中间是香港的区花——紫荆花,左侧是渣打银行大厦。中国银行券的票面特征中国银行于1994年开始发行港元纸币,面额有20、50、100、500和1000元,年版日期为1994年5月1日。1996年8月,中国银行又推出1996年版纸币,年版日期是1996年1月1日。1996年版中国银行港元纸币的面额、规格、主色调、主题图案和防伪特征等与1994年、1995年版基本相同。为提高防伪性能,1996年版中国银行券20、50、100、500和1000元五种面额纸币的正面下部含隐形文字的花边图案有所改动。20元券的主色调为天蓝色,正面主景图为中银大厦、中国银行行标及水仙花,背面为香港中区和湾仔商业楼群的构图。50元券的主色调为紫色,正面主景为中银大厦、中国银行行标及菊花,背面为香港第一条海底隧道的繁忙景象。•100元券的主色调为红色,正面主景为中银大厦、中国银行行标及荷花,背面为九龙半岛南端的尖沙咀风貌。500元券的主色调为棕色,正面主景为中银大厦、中国银行行标及牡丹花,背面为香港葵涌货柜码头的构图。1000元的主色调为金黄色,正面主景为中银大厦、中国银行行标及紫荆花,背面为港岛中区高楼林立的繁华景象。香港•香港现有独特的金融管理体制,即非中央银行或准中央银行的管理体制。•中央银行的职能是由港英当局的外汇基金、汇丰、渣打两家银行、银行公会及港英当局金融事务科所属的银监处等公司金融机构所共同行使的。一、外汇基金通过代理国库、维持联系利率、发放债务凭证和发行港币辅币,承担一部分服务职能和有限的调节、支持职能二、汇丰、渣打两家银行通过发行港币,充当银行的最终贷款者和票据清算者,同上。。。三、银行公会是银行同业行会的自律管理组织,是港英当局直接间接控制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的民间机构四、银监处是港英当局管理银行的重要机构,它通过发放牌照、抽查银行账目、受理设立分支机构的申请等,对香港的银行业进行全面的监督非中央银行体系存在的问题一、银行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善,没有中央银行的管理体制,其金融业的管理之松垮是不言而喻的。二、调节和支持职能薄弱,在香港分散的非中央银行管理体制中,调节职能和支持职能是最为薄弱的两个方面,而这恰恰是中央制度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三、明显的不公平竞争和利益冲突问题,与其他银行相比,汇丰和渣打银行在香港有许多特权和特殊利益。四、金融政策无法及时、准确、有力的推行。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一、首先,没有中央银行,或类似于中央银行的准中央银行的银行管理体制不论对国家或对一个地区来说都是不完整二、实行健全的中央银行制度迫切需要中央银行三、汇丰银行的淡出迫切需要中央银行四、形式的发展和金融的稳定需要需要建立统一的中央银行总之,不论从理论分析上,或是以国家主权与金融制度的关系,还是从金融制度本身的合理角度来看,在香港建立“中央银行”或类似中央银行的集权机构有着充分的必要性澳门简介职能•澳门金融管理体制与香港一样,即非中央银行或准中央银行的管理体制。•由澳门金融管理局扮演中央银行的角色。简介职能•建议及辅助中华人名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制定及施行货币、金融、外汇及保险政策;•根据规范货币、金融、外汇及保险活动的法规,指导、统筹及监察上述市场,确保其正常运作,并对该等市场的经营者进行监管;•监察货币的内部稳定机器对外的偿还能力,以确保其可完全兑换性;•行使中央储备库只能及外汇与其它对外支付工具的管理人只能;•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行使中央银行的部分职能,发钞权由大西洋银行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负责。•直接对行政长官负责,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和管理•为确保银行充分了解并审慎管理有关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澳金管局透过传阅文件方式就重要的监管事宜提供指引,同时还修订了有关月度监管报表,供非现场审查分析特点•澳金管局通过签署合作备忘录的方式或按照巴塞尔银行监察委员会订定的国际惯例,与外地的中央银行或监管部门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透过季度的双边会议和不定期的讨论,澳金管局与澳门银行公会长期以来保持紧密的沟通,及时地和有系统地就双方共同关注的事宜进行讨论与交流,提高业界对风险的警惕,并更好地了解业界的需求和关注。•重视与认可机构管理层的直接对话,以了解管理人员对机构业务评估与发展的想法,以及执行日常运作管理、监控各类风险的做法•采用“风险为本"的监管方式对认可机构进行审查,深入了解认可机构的主要业务,并且对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及内部监控程序进行分析与评估•向特区政府就如何促进金融业持续增长、实现金融业的长期稳定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台湾“中央银行”职权的变化“中央银行”于1928年12月在大陆成立,1949年随国民党政权迁台,1961年7月1日台湾正式复业。复业本身,不光是重新开张恢复对外营业,而是标志着银行职权上的变化。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台湾当局选择了走内向型为主的经济发展道路。根据这种内向型的经济发展道路,台湾“中央银行”通调节金融过委托代管、代办等办法间接地进入六十年代以后,台湾当局为了适应世界经济的需要,逐步转向外向型为主的经济发展道路,要求“中央银行”加强金融管理,直接干预经济随着台湾经济从混乱、稳定到衰退的过渡,“中央银行”的地位、职能和作用也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由“有权”无力的金融机关膨胀成有权有力的领导机构由间接调节金融上升为直接控制金融体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收回新台币的发行权,直接调节货币流通二、接受各类银行的存款,有权调度外汇三、配合台湾当局制定和推行有关的金融政策措施逐步膨胀职权四、提升为台湾“行政院”的直属机构,进一步扩权
本文标题:香港、台湾、澳门中央银行制度对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536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