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 浅论滑坡土地的开发利用
第1页共9页浅论滑坡土地的开发利用——以长江三峡库区为例张同发1黄扬一21(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4)2(长江委工程建设监理中心,湖北武汉430010)[摘要]对于滑坡土地,以往大多绕避,现在由于人口、环境、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土地资源紧张,却不得不加以开发与利用了。滑坡土地有其自身特点,其开发利用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从研究滑坡形成机制、评价滑坡稳定性入手,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防治措施,防治措施是否经济合理、稳妥可靠,还要通过合理的设计避免或减少工程建设活动过程中人为滑坡产生的机会。滑坡土地的合理利用要符合土地利用能力,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合理利用土地的标志在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之间的统一,不能让建设用地的扩展成为新的环境问题。[关键词]滑坡开发利用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1引言滑坡是一种典型的地质灾害,是斜坡岩土体的滑动行为,是地貌演变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块体运动形式。既可能自然产生(原生的),也可能人为引起(次生的),形成于不同的地质环境并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形式和特征,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对于自然滑坡,以前大多绕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现已很难避开。而且,由于人类对大自然肆无忌惮的索取,不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还诱发了更为严重的人为地质灾害。因此,不得不对其加以整治,转向开发与利用了。我国是一个滑坡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近几十年来重大滑坡事件屡屡发生,造成极大的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同时也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滑坡灾害史料。人类工程活动的能力与强度与日俱增,滑坡已越来越成为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以长江三峡库区为典型代表,滑坡是近几十年来一直受到严重关注的热点问题。三峡水库总长约574km,干、支流岸线总长约5300km。国家根据自然特征与行政关系划出的三峡库区共包括鄂渝两省(直辖市)的16个县(市、区),面积约1240km2,人口约2048万。第2页共9页目前国内外对滑坡的研究主要是其自然属性,预测评价多从内外影响因素入手,分析其形成机制与诱发条件、稳定程度,但最终目的并不是杜绝滑坡事件的发生(这是不可能的),而是确保不对人类造成不可接受的危害。从社会属性方面来分析滑坡灾害具有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怎样有效可靠地进行滑坡灾害的防治,并合理地开发利用滑坡土地,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2滑坡土地特性剖析土地按使用性质可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类,滑坡土地也可这样划分为三类。从古至今,人们其实早已不知不觉地在使用滑坡土地,农业用地和住宅用地是最常见、最原始的方式;随着人类工程活动能力与强度的与日俱增,建设用地有时实在难以避开滑坡土地,未利用的滑坡土地也要加以利用,或者改变滑坡土地的原有用途。既有滑坡体属于明显的不稳定体而受到首先的关注,此项调查要对滑坡体基本特征进行描述。除了既有滑坡体外,一些具备潜在滑坡条件(地质、地形、水文等条件)的区域的调查与圈定是预防滑坡的基础。潜在滑坡区一般存在于地形坡度较大、风化严重、存在顺层构造或地下水侵蚀严重地带。它是确定重点调查区域并加强监测力度的重要依据,也是地质灾害防治中确定“关注区域”的最基本依据。潜在滑坡体的稳定性判别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其主要信息来源包括:地形特征;地质和水文地质特点;地表及深层的移动、变形的数据;动植物出没及行为特征变异;当地居民的反映、专业人员的直觉和经验等。已有的理论和技术虽然能对不同条件下的潜在不稳定体在发生滑坡时间、规模、速度和距离上做出某种程度的预测,但多数的预测和分析模型仍然处在较低级的阶段,不能达到决策要求的足够的准确度。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在发生滑坡时间的早期预测上存在较大误差,这为制定应对策略带来困难。岩土参数收集困难,参数空间分布规律不易获得,对于各种复杂的滑坡类型的模型建立十分困难。滑坡的不确定性不仅体现在参数的不确定性,而且还体现在工作方法的不确定性上。往往出于经费和时间的考虑,现场和室内试验的数量受到限制,试验设备和方法存在局限性。不确定性同样体现在滑坡变形破坏机理的不确定性及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上。第3页共9页以三峡库区而言,滑坡稳定性分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由于计算分析中计算模型是复杂地质体的高度概化(包括力学参数选择的经验化、滑动面形态的理想化等),加之传统计算理论对某些因素考虑的并不完全合理(如动水压力问题),更加上三峡水库运行每年一次的库水抬升和降落过程(每年5月末至6月初降至防洪限制水位145m运行、10月份开始蓄水逐步升高至正常蓄水位175m)将作用周期由若干年一次提高到每年一次,大大加快了地质灾害事件的发生频率,这样即使目前天然状态下稳定的滑坡体在三峡水库蓄水后及其长期运行过程中,其稳定情况究竟如何并将怎样变化确实难以回答,但是库水位的涨落直接影响到滑坡体疏干率、动静水压力的变化,从而导致滑坡稳定状况的变化。何况滑坡稳定性计算仅代表一个方面,最终必须与宏观判断相结合才能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结果。初步调查表明,三峡库区高程175m(正常蓄水位)以下的既有和潜在滑坡体约有1323处,平均每3~5km岸线一处,总面积达15224万m2,总体积达345273万m3以上,其中体积大于500万m3的有127处。水库蓄水后预测为稳定的仅占2%;基本稳定的约占11%;潜在不稳定和局部潜在不稳定的占33.5%;不稳定和局部不稳定的占33.5%;变形体和局部变形的占19.7%;浸没影响区一处;库岸再造处4处。正常蓄水位175m以上的滑坡体估计约是以上数字的5倍以上,即在5800处以上。不稳定或潜在不稳定滑坡体按50%计算约有2900处之多,其中将危及社会经济的按约占20%左右计算为600处,必须进行治理的约有200余处。因为滑坡本身是一种地质灾害体,地处斜坡地带,地形高差起伏较大,所以滑坡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即使开发出来,也是耗费大、产量低,经济效益不太理想。正因为如此,以往由于经济落后,科学技术水平较低,工程建设大多采取绕避策略,而如今却要主动去适应、去改造,以便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滑坡土地。滑坡土地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三峡库区不仅有些老城镇直接位于滑坡体上,如万州龙宝老城区太白岩古滑体群前部和前缘分布有关塘口滑坡、豆芽棚变形体、轻化职中滑坡、和平广场滑坡、鞍子坝滑坡以及营盘路外变形体、三马路滑坡、万安市场滑坡、胜利路滑坡等次级滑体,长约3.4km的沿江大道轴线直接经过的有8处,线密度达2.4条/km,滑体前缘高程多在120~150m、后缘高程多在150~220m;即使迁建城镇新址有些也无法避开既有或潜在滑坡体的影响,如巴东、巫山、奉节新县城,巫山县双龙镇,奉节县寂静乡、安坪乡,云阳县故陵镇等。第4页共9页3滑坡土地的开发利用探讨目前,我国的滑坡研究已经从过去以滑坡机制分析为主,逐步转向更多地关注滑坡的防治问题。长期以来,三峡库区由于未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来共发生滑坡地质灾害318起,毁坏房屋56000余m2,人员伤亡千余人;阻断公路、河道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8000万元。因修建三峡水库,岸线上移近百米,又会诱发新的滑坡地质灾害,造成新的不稳定,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滑坡防治任务。三峡库区有组织的地质灾害监测与治理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直至90年代末期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投入此方面的资金严重不足,平均每年投入资金不足2000万元,主要用于一般性的调查摸底,并进行了法规、制度、标准方面的建设,先后治理了十余处影响较大的城区大型滑坡。而国家正式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法规、规章形式加以规定是在最近两三年,政府投入逐年增加,主要用于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和部分迁治工程,将新建项目的地质灾害防治费全部计入工程成本,每年投入资金5000万元以上。在制度建设方面,重庆市人民政府2001年7月首次以政府令形式颁布了《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标志着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正式启动并走上了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对既有和潜在滑坡防治的目的在于滑坡土地的开发利用。土地用于各种目的的开发利用,应符合或适应土地自身的科学负荷,即土地利用能力。当土地利用强度超过自身的负荷能力时,就会带来利用失衡,当土地利用强度较多的小于自身负荷时,就会带来资源的损耗,这两种情况都属于土地的非正常、非合理利用。在地质环境稳定性遭受人类大规模工程活动干扰而失衡产生各种人为灾害的地区,尤其是滑坡地带,通常要用缩小和控制土地可利用范围的方式来约束人类的任意开发行为,以回避显而易见的灾害风险。滑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应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应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认真做好可行性论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严禁乱开滥垦。其次是宜农滑坡土地资源的开发应与农田基本建设同步进行,实行先建设后开垦,或者是边建设边开垦,充分发挥所开垦土地的生产潜力。再次应具有综合的观点,从宏观着眼,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开发,从生态和经济相结合的角度,尽量做到宜第5页共9页农则农、宜林则林,实现土地资源的全面、综合、有效开发。在滑坡土地资源的管理中,应综合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并使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滑坡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落到实处。滑坡土地的开发利用要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谋求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持续增长和稳定性,保证土地资源潜力和防止土地退化,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是在目前全球范围内所面临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人类的一种必然的理性选择。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一方面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与高效的利用,另一方面又要使土地的开发与利用的合理保护与科学整治结合起来,实现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达到最佳的社会、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应该是一种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公平性等方面相互统一的高度自觉的理性行为。其中,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基础,技术的可行性是保障,经济的合理性是前提,社会的公平性是目标。从总体而言,就是要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不断满足当代人客观的物质需要与生存发展空间的同时,保护好子孙后代发展所需要的土地资源及其环境的数量与质量,把土地的利用和保护科学地结合起来,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使资源消耗降到最低限度,充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可再生性,从而使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可持续的资源利用观。实现中国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要提高全民的国土意识,树立正确的土地观念。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相对土地资源缺乏,人地矛盾突出是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增强全民的忧患意识,使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国策深入人心。进一步完善土地的法制建设,严格执法,加强土地利用的管理。土地利用的法律与法规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是有法可依。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制还存在着较明显的不完善之处,如法律体系不完备,法律条文不具体、不详细,处罚过轻及某些条款操作不便等问题。有法可依是基础,执法必严是关键。依据现有的保护土地资源的法律、法规,对各种违法乱纪、浪费和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进行严肃惩处。强化土地利用的经济管理,在深化土地第6页共9页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中,充分发挥价格、税收、投资、信贷等经济杠杆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随着人类无所顾忌的开发和破坏环境,环境对人类的报复越来残酷,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突出,人地协调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引入滑坡土地利用与开发过程中已经大势所趋。合理利用土地的标志在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之间的统一。不能让建设用地的扩展成为新的环境问题。土地用途和利用方式的改变,随之产生了一系列工程问题。针对滑坡土地地形地质特点依山就势,避免大挖大填,采取变等级标准设计,即随弯而弯、宽窄变化、高低起伏,以尽量减少挖填工程量,最大
本文标题:浅论滑坡土地的开发利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580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