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谈话的技巧ppt课件
高智慧的沟通:才是解决问题;才能创造业绩!北京大学医学部刘毅1说服人9大规律1、互惠规律2、对比规律3、友谊规律4、期望规律5、关联规律6、一致规律7、稀缺规律8、从众规律9、权利规律2谈话往往由三层结构组成(1)“发生了什么”谈话:谈话双方对发生了什么的认知;(2)情绪对话:谈话中所掺杂的个人情绪上的因素,或愤怒、或生气、或开心、或感动;(3)自我认知对话:因为发生的事情,当时双方对自己个人形象的判断。正因为高难度谈话有这三个层次,不能采用武断的方式进行简单的处理。3“发生了什么”对话•在第一个层次,应该避免:(1)争论谁对谁错;(2)不能假定对方有不好的意图;(3)不相互指责,以及对对方进行评判。4在第二个层次上:则避免忽略双方的情绪因素;在第三个层次上:则避免让自己的形象或别人的形象受到威胁,或者固守自己树立的个人形象。5对高难度谈话的应对方法(1)梳理三层对话中自己所掌握的信息;(2)确定谈话的目的;(3)从第三方的角度开启谈话,确立双方能够在三个层面上就行沟通的基调;(4)尽量交流彼此双方在三层上对话上的理解,将彼此之间的责任进行归责;(5)创造选择,让选型满足彼此双方的观点和利益。达成共识!6问题的提出日常沟通中,常会遇到沟通不畅,彼此难以理解对方,而出现沟通难以继续,严重者甚至出现互相指责而导致彼此伤害。7谈话:第一要点就是不要争论争论只会加剧冲突——重点在于,每个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错误,都会自我防卫,在这种时候都会攻击他人,然后就会彼此伤害。面对分歧,如果从宽容的角度出发,你可能会想,“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或“凡事都有两面性”。8在开始交流之前,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了解自己真正的想法,面对自己真正的感情,把压抑和隐藏的部分好好整理,不解决自己的心结,就不可能在和他人的交流中获得真正的成果。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认为:面对他人,我们要么赞同,要么反对,事实上,我们完全有第三种选择:首先,认同对方情绪的作用和重要性,然后,对他们所说的话提出异议。9接下来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一边建立你和谈话者之间的感情认同(这是女性本能常用的一种交流手段),一边尽可能客观地梳理从双方各自角度看到的“事实”,消除对方担心会被指责的防御心态,以及由此达成对彼此感觉的良好理解。10情绪对话:如何对待自己情绪?(1)情绪对话是高难度对话的核心部分,它是构成对话矛盾的主要因素。(2)强烈情绪产生时选择控制情绪来保持理性。太过沉浸情绪会让良好判断力受蒙蔽,宣泄情绪会让我们更受情绪左右。一定要置身于情绪对话之外。(3)了解情绪、谈论情绪、管理情绪是作为人类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大多数人都是坏情绪的受害者。11自我认知对话:这些话和我有何关系?(1)它谈论的是我们是谁,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简而言之,我对自己说了什么关于我自己的话呢?(2)谈话隐射自我形象,内心可能失衡。失衡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无法集中精神,忘记要说的话,甚至有崩溃感,惊慌失措,大脑一片空白,呼吸困难,只想逃跑。(3)在对话中找准自己定位,忧虑的始作俑者就转变为力量的源泉。(4)谈话的目的是传递信息,然而真正的主角是情绪,而不是事实。(5)转变谈话姿态一位邀请他人加入谈话中,帮我们找出问题良策。若想实现谈话目的,就必须互相学习,开展学习型谈话。12向学习型姿态转变一)发生了什么对话:(1)停止争论谁对谁错:了解他人的故事。1.谈论双方意见不一致,我们就很在意对方是否与自己一致,会感到受伤或失落,或觉得被误解。我们失落更主要是有种无能的挫败感。2.我们认为问题出在对方身上,如他们很自私、天真、想掌控一切、失去理智等。争辩不会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3.我们探讨谈话矛盾原因时,从不会想自己。我们的话并非毫无意义,然而我们很难意识到对方的话也并非毫无意义134.我们双方叙述故事存在差异,我们没意识到差异的存在时导致谈话困难的罪魁祸首。我们不会注意自己陈述事实的方式和其他人不一样。于是用一件事我们讲述的关键部分与其他人的故事发生冲突,导致谈话陷入困境。5.争辩造就了信息大战,只会让我们远离对方,而无法拉近心理距离,阻挡我们探索他人故事的脚步。6.争辩制约了改变的发生。缺乏谅解的争辩毫无说服力。在自己感受没得到他人理解和认同之前,人们不会做出任何改变。7.若想达成共识,首先学会换位思考,充分了解对方具体情况,弄清结论产生的原因和意义。148.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不同,对事物认识差异在于吸纳的信息不同,阐释和理解信息的方法不同。故事在事实上形成,首先吸纳各种信息,通过情景、声音和感受体验世界,然后消化信息,按自己方式理解和阐释信息,对所看、所听和所感赋予不同含义。9.我们注意到的事物不一样。即便同样事物,每个人眼中也不一样。我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不同。我们不可能提前预知哪些事情是我们所不知道的。10.即使获得信息相同,我们对信息诠释和理解也不同,我们会赋予不同含义。我们会受过去经历影响,我们用来诠释事物的自定义原则也不同。1511.我们通常根据自定义原则对人或事设定应该或不应该的标准。说出自己的原则并鼓励对方也这样做有助于解决矛盾。12.我们的结论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利益色彩,会寻求支持自身观点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作出有利自己的阐述。13.要想客观彻底理解对方故事,只有怀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聆听。问自己:哪些信息我没有掌握?他这样看事情有什么意义和意愿?14.问题的关键不是谁的原则更合理,而是双方原则根本不同。1615.有些问题根本没有正确答案,问题本身毫无意义,不要强迫自己在两种故事中做选择,完全可以聆听对方的故事,同时保留自己的。这就是“和姿态”。和姿态假定世界很复杂,每个人都会受伤害、愤怒和被冤枉。你无须否定他人观点和感受,同样也可以证明自己的观点来让他人了解你的感受。16.你也许是正确的,而你的朋友可能错了,但是仅仅争论对错不能解决你们的问题。17.理解对方感受和看法不意味必须接受,不代表放弃自己的故事,也不会削弱执行自己决定的力度,更不会影响对自己决定的忠诚度。18.在进入对方世界,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之前,必须先了解自己的想法。17不要设定对方的意图:让矛盾与意图无关1.第一个错误:我们关于对方意图的假设通常都是错误的。第一,我们基于对方行为对我们自身所造成的影响作出对意图的假设,这些事实不足以确定对方意图和品性;第二,我们作出的都是最坏的假设,把责任归咎于对方的意图;第三,我们对待自己总是更加宽容,选择另一种衡量尺度和处理方法;第四,错误归结他人意图的代价是昂贵的,会激起我们的防御心理,直接影响谈话,会危机你与他人的关系。2.恶性循环式谈话的两大特征: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受害者,都认为自己的言语是面对不良指责时的自我辩护。183.第二个错误:好意与坏影响无法相互抵消。第一,他们真心想说,而我们不会听。将焦点集中在解释本意,会错过对方讲述的重要部分,无助解决问题;向对方解释意图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才会有帮助。第二,我们忽视了人的动机复杂性。人的动机很复杂,不是好坏可以区分的。第三,我们面对群组时敌意会进一步加深。194.避免第一个错误:让对意图的假设不受到所受影响的干扰。首先,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行动,对方事实上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第二,影响,他的言行对我产生什么影响?第三,假设,在这影响的基础上,我对意图做了什么假设?第四,不要假装你没有假设,同时有些自辩不可避免。无论你处理事情技巧多高超都可能遇到对方辩驳。最后,谈话中你让对方越放松,他们需要自辩的要求越不迫切,反而会越容易接受你的观点,并反思自己动机的复杂性。205.避免第二个错误:倾听对方的感受,反思自己的意图。首先,掠过指责,聆听感受。其次,敞开心扉,反思自己意图的复杂性。21放弃指责:将归责系统图表化1.专注于指责不是好主意,会牵扯出很多潜在的消极影响。指责扮演恶人角色,我们往往借着指责间接说自己受到伤害的事实。一方面,压制了了解矛盾真正原因的能力,组织了做出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单纯指责往往不公正,也无助于解决矛盾。2.迫不及待指责的原因有二:与对方就某事发生争执;担心自己受到指责。3.区分指责和规则。指责是评判,是向后看,问“谁应该是承担责任,受指责的人?”归责是理解,是向前看,问“我们双方应该承担怎样责任,事到如此,如何做才能改变?”224.归责是合作和互动,寻求理解而非评判的双向归责很重要。单方面归纳责任很常见,但造成问题的原因很复杂,将责任归于一方会让谈话前景昏暗,双方归责才是明智选择。5.当指责成为目的,理解就成了牺牲品,专注指责会阻碍解决问题,会留下一个隐藏的坏系统6.关于归责的误解一:我们应该只关注自己的责任。发现自己责任不以为以忽视他人责任为代价,造成混乱的是两个人,必须合二人之力才能结束混乱。我们的目标是了解和理解,不是将一切僵化。237.关于归责误解二:放弃指责意味对我的情绪置若罔闻。归责不意味放下强烈情绪。8.探求归责意味指责受害者。你也许无法改变别人应承受的责任,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责任。当你通过识别自己的行为,成功走出困境时,将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奥妙----如何借看起微不足道的作为影响整个归责体系。9.四种责任之逃避。把顺其自然当做处理问题的方式,于是问题越演越烈。逃避的特征是向第三方抱怨,而不是找让你不悦的人直接倾谈。2410.四种责任之设防。咄咄逼人,喜怒无常,妄加评判,严加打压,能言善辩,不够友善。11.四种责任之交集差。两人生活背景、偏爱和沟通方式不同,以及两人各自对关系定位不同产生交集差。问题在于尽管如此,一切都不会改变,因为两人都在等待对方改变。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希望和平共处,就不得不让步,在对方与自己偏好间找到折中点。12.四种责任之关于问题角色的假设。我们会对自己在某一局势中扮演的角色下意识假设,当两人假设出现差异,交集差就由此产生。即便说出自己的角色假设,问题也可能仍存在。2513.责任测定之角色反转:在他人眼中观察自己,问“在他们看来,我的责任究竟在哪儿?”,以理解自己在归责体系中扮演的角色。14.责任测定之旁观者视角:从中立旁观者出发,你会如何描述(非评判)双方责任。2615.绘制归责体系图。首先重新确定你对当前局势的思考方式,弄清楚自己的病症。其次对症下药,理解规则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他们的责任在哪儿?我的责任是什么?还有谁牵扯其中?再次,尽早承担自己的责任,暂时放下谁应该受到指责的问题。最后,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责任,清楚明确地说出你的观察和推理,确保相同信息分享,然后清楚具体地告知该做什么和怎样做能帮助他们改变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责任,同时能帮助你调整自己行为的作用。27情绪对话掌控你的情绪:不然,情绪将会成为你的主宰。(1)情绪是高难度谈话的核心。不认可和讨论情绪造成高难度对话失败。无论情绪正确与否,除非明确表达出来,不然谈话无法顺利进行,因为只有化解最基本的话题危机,才能有高效率谈话。只要闭口不谈情绪,结果就不会令人满意。28(2)我们试图将情绪置于问题之外。当我们在逃避和面对之间做选择时,往往把情绪置于矛盾之外来找应付对策。分享情绪的潜在代价,让我们觉得谈论情绪好比豪赌,我们担心伤害到其他人,可能让人际关系毁于一旦。更主要的,抵押情绪出去将自己放到受害者位置,若对方不在乎我们情绪,我们又该如何呢?然而,在高难度谈话中,问题往往在情绪背后,唯有触及情绪才能解决问题。29(3)未出口的情绪将会在谈话中泄露。它们会改变或影响你的音调和预期,也会通过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表达自我,还会借助话语中长时间停顿或莫名偏见等形式展现它们的存在。你可能变得不耐烦,富有攻击性,摆出防御姿态,对他人冷嘲热讽,或干脆变得不可捉摸。研究表明,谎言难以一眼识破,但刻意扭曲、制造或控制的情绪很快就会被察觉。30(4)未为出口的情绪让聆听变困难。高难度对话中,最难完成的沟通任务是表达情绪和聆听。当遇到聆听障碍时,是因为不知道如何表达,而不是
本文标题:谈话的技巧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63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