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ppt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让·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阿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干事之职。皮亚杰还是多国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12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的阶段论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核心理念基本假设影响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贡献局限认知阶段的特点-(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图式同化和顺应平衡-(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图式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在个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这些动作在相同或者相似的环境中不断得到重复,从而产生概括或者迁移。图式是个体感知、理解和思考这个世界的方式。由于个体图式不同,因此在面对相同的来自于外部世界的刺激时,不同的人对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是不同的。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不断地得到丰富。-(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同化和顺应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通过个体对外部环境的不断适应而实现的,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同化指个体把外部环境中的因素纳入到已有的图式当中,从而丰富和加强了个体的动作。同化是个体图式不断增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并没有对自身的图式进行改善或者改变。图式只发生了量变,并没有产生质变。-(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同化和顺应顺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外部环境,调整或改变已有的图式。顺应是个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为了适应新的信息,改变或调整自己原有的图式。顺应是与同化互补的一个过程。但同化和顺应并不是两个相互对立的过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在同一个活动中可能同时存在这两个过程,只是在不同的活动中,有时候就童同化占主导地位,有时候顺应占主导地位。-(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同化和顺应小明家有一只狮子狗,他在公园中看到了其他种类的狗,如狼狗,他就会吸收狼狗特征这些信息,把狼狗的这些信息纳入到自己已有的狗的图式中去。以后遇见了其他种类的狗,小明还会逐渐地纳入到自己已有的狗的图式中去,从而丰富自己关于狗的图式。小明熟悉狗的特征,当妈妈带小明去动物园游玩时,小明会看到其他的动物,如狮子和老虎。此时,小明就不能把狮子和老虎归类到自己的狗的图式中去,而是通过调整和矫正自己所有的图式来容纳这些新的信息。-(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平衡皮亚杰认为,个体总是会尽可能地获得平衡。当呈现给个体的信息符合其现有的图式时,个体就会感到自身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平衡。反之,个体就感到不平衡。在不平衡的状态中,个体通过同化或者顺应来达到自身与外界环境的一种新的平衡。这种平衡是暂时的,个体对平衡的追求总是从一种平衡到另一种平衡,个体就是在对平衡的追求中实现了认知的发展。平衡的发生包括三个阶段首先,当作用于个体的信息与其图式相匹配时,个体处于暂时平衡状态。其次,当个体感到现有的图式与外界环境中的信息不匹配时,就打破了现有的平衡最后,个体发展了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认知方式,又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假设个体认知发展的内在主动性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的源动力存在与个体自身中。很大程度上儿童的发展方向和水平是由儿童自身决定的。儿童认知的发展是其心理结构的改进与转换皮亚杰指出,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三要素。因此,个体在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得心理结构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从而寸进了认知的发展。认知发展具有建构性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是个体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个体的心理结构或图式不断得到改进、改善的过程。即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个体是积极主动地构建心理结构或图式。-(三)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成熟皮亚杰认为,成熟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成熟在个体认知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指个体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习得的经验,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文化的传递,主要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以及交往对个体认知发展的影响。平衡皮亚杰认为,平衡指个体在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与外部组织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个体的认知结构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一)认知发展的阶段感知运算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至十五六岁)-(一)认知发展的阶段——感知运算阶段在此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在这个阶段中,儿童凭借很简单的动作与外部世界或其他人进行交流。被动地对反射动作的适应,逐渐地,儿童也会积极地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模式。当儿童成长到大约9个月大的时候,就会出现客体永久性。在感知运算阶段后期,儿童开始对外部刺激表现出内在表征。客体永久性指在没有看到、听到或知觉到某个物体时,个体对此物体仍有内在的心理表征。没有建立客体永久性的儿童,认为只有自己看得见的物体才存在,一旦这个物体从视线中消失,就认为这个物体不再存在了。-客体永久性实验5个月大9个月以后-(一)认知发展的阶段——前运算阶段在此阶段,各种感知运动图式逐渐转换为内在的心理表象或形象,儿童也从依赖于简单的动作与外部世界交流转换到依赖于内在抽象的表象来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儿童能通过表象、语言以及其他的符号来表现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在这一阶段中,个体的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儿童的自我中心性体现在认知、言语、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等各个方面。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性是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自我中心指个体不能很好地把自我和外部世界区分开来,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认识外部的世界,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能接受他人的观点。-皮亚杰守恒任务的经典实验-(一)认知发展的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能够熟练地操作他们在前运算阶段所形成的内在心理表象或形象。他们不仅能够形成事物的内在心理表征,还能对这些表象或形象进行心理操作。但是儿童只能对具体事物形成的内在表象或形象进行心理操作。在这一阶段,儿童获得了守恒,可以完成守恒任务。守恒是指当物理或情境的某一方面发生变化时,其他方面仍然保持恒定。-(一)认知发展的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此阶段最大的特点是个体脱离了具体事物的束缚,能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在此阶段,个体开始对脱离了具体事物的抽象符号进行心理操作。即处于此阶段的个体已经不再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具体事物和自身经验上,可以凭借对各种抽象符号的心理操作去解决问题、认识这个世界。形式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有着本质的区别。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个体可以系统地综合各种因素来建立假设,然后逐一验证。而处在具体运算阶段的个体在面对有多个因素存在的问题时,往往盲目地尝试。皮亚杰的钟摆实验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二)认知发展的特点首先,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4个阶段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且认知发展的阶段具有普遍性,所有儿童都按照这样的顺序去发展。其次,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的4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独特的认知结构决定了处于此阶段的个体的行为特点。最后,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后一个发展阶段的基础,后一个发展阶段都是前一个发展阶段的延伸。-(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贡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论证了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和机制,为后来的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儿童思维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首先,皮亚杰创立了“发生认识论”,阐明了认识发生、发展的机制,并通过实验详细地论证了个体认知发展的阶段以及机制,从而为人们进一步研究认知发展以及新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其次,皮亚杰提出,个体发展是个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他提出的相互作用论具有辩证意义。最后,皮亚杰强调,当个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时,个体并不是只能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刺激的影响,而是主动地寻求探索周围的环境和刺激。-(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局限首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适应和平衡是源于生物学的,贬低了环境、教育和语言的作用。他将适应和平衡扩展至人类社会,从而忽略了人的社会性这个最根本的特征。其次,个体认知发展并不完全像皮亚杰描述的“全或无”那样的形式,个体的有些认知能力在其年幼时就已经存在。再次,皮亚杰的研究方法遭到了批评。有些人认为皮亚杰在做实验时把很多变量混淆了,从而对结果产生了影响。最后,皮亚杰认为个体思维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但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形式运算阶段并不是个体发展的最高运算阶段,在此之后还有新的运算阶段出现。-感谢您的关注!
本文标题: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674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