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试论大学生的信息消费心理-精选教育文档
试论大学生的信息消费心理社会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社会信息化的显著特点就在于信息逐渐成为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信息消费是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活动。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信息消费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之需,大学生的信息消费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研究大学生的信息消费现状,对于更新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对大本校大学生信息消费做了一次社会调查,并力图对大学生的信息消费需求、信息消费动力、信息消费动机、信息消费行为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大学生的信息消费需求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学生的信息消费需求量比较大。大学生信息消费的主要内容是生活、时尚、专业、求职方面的信息,涉及生活、时尚内容的消费最多。也就是说,他们大多具有关注自身,管理专业曾对大学生信息需求及利用行为进行过调查分析,调查报告指出,大学生最关注的是学术专业知识和就业信息。与我们现在所做的调查结果有些差异。他们分析的原因是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对社会的了解程度尚浅。时至今日,就业压力并没有缓和,反而愈演愈烈。但大学生现在的信息消费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原因在于社会发展到今天,社会认可的是个人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学问。虽未出校门,大学生已感觉到自身的缺陷和压力,需要自我提高,因而就产生了信息需求。在提高个人综合能力的同时,性别和学校因素也会对其需求产生影响。出于个人兴趣的缘故,男生在财经、新闻、社会文化方面消费较多,女生在娱乐、时尚、旅游、留学等方面消费较多。另外,出于就业压力的缘故,女生在考取证件、升学、求职方面需要更多的信息。学校的特点也在学生信息消费中得以体现:理工类学校学生较多关注留学信息,专业性质较强的学生关注专业信息,民办专科类学校学生较注重求职信息,大部分学校的学生比较青睐考取证件的信息。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示范效应可以推动消费者的显性需求,也能激发其潜在需求。在我们的调查中,61.49%的大学生有显性需求,能主动去进行信息消费,38.51%的人是被动消费的。因而,示范效应是大学生信息消费产生的原因之一。示范效应对大学生信息需求产生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他们自身个性心理特征、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大学生是可塑性强、有着强烈激情和丰富创造力的特殊消费群体。这一群体虽未步入社会,但却对未来作出种种设想,他们有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渴望成功。社会中的各种成功人士、自己师兄师姐的成功经验以及传媒所推崇的某种文化、某种生活方式都成了大学生追求的目标。在这种群体规范的压力下,群体成员往往会产生服从心理,他们会作出相同的或相似的行为来保持与群体的一致。因而,大学生会去进行信息消费,为自己充电,不甘落后。在大学生信息消费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另一种现象:一些人过度关注生活时尚信息,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在这里,他们仅仅是为了消遣,带有强烈的盲目享乐成分。这就脱离了信息消费的正确消费动力和消费需求是密切联系的,当一种消费需求产生后,为满足这种需求的动力也就随之产生。每个人的动力水平都有一个层次,大学生的消费动力处在较高水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目前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和就业压力。就业压力的增强,使他们在校学习期间不能够放松,在学好本专业知识之余会寻找多种途径或内容为自己充电。面对社会的变革,学校也会作出相应的调整,对现有专业进行改革。因而,大学生面临的双重压力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信息消费的需求。(二)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消费过程中,个体占有的信息越多,信息需求就越明显。当个体的信息能力很强时,其需求目标很明确,有利于个体信息需求的产生。在这方面,大学生略优于社会的其他成员。根据我们的调查,有67%以上的学生偶尔用到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能力的训练,已具备了一定的信息能力,成为信息消费动力之一。(三)信息消费的购买力成熟。信息消费的购买力是货币、时间、精力和智力等因素的总和。只有这几种因素的综合水平较高时,其购买力才能达到最大强度。大学生虽然在货币这一因素中处于弱势,但在时间、精力、智力三种因素中占有绝对的优势,综合水平已达到一定的高度,购买力基本成熟,因而可以增强大学生信息消费的信心。(四)信息的极大丰富化和便利化。互联网、报刊、书籍、大众传媒、图书馆、电信、人际关系、传单、招贴等等,信息无处不在,从过去的信息匮乏到现在的信息泛滥。信息载体、信息途径也在不断更新,可以满足不同喜好、不同条件的使用者。在这种强烈的外部环境刺激作用下,大学生的信息消费动力也得到了增强。二、大学生的信息消费动机经过对信息需求的明确和消费动力的强化,逐渐形成了具体的消费动机。根据大学生消费群体特有的消费心理特征,他们的信息消费动机可以分为以下四种:(一)求实。根据我们的调研,在选择信息途径时,54.21%的大学生选择了人际关系。形成这种消费动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消费目的要切实满足自身需要。为自己充电,这是一种最实际的要求。而人际关系因其无成本且经验性强的特点,深受大学生的青睐。(二)求新。根据我们的调查,83.03%的大学生选用互联网作为信息媒介。在选择的原因和筛选信息的标准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人喜好和新颖性。由于大学生大多处于18~23岁的年龄,这是人生中思想最活跃的黄金时期,热情、开朗、奔放、崇尚自由的率直个性,加上现代社会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各种思想观念的风起云涌,便赋予了他们强烈的冒险精神和实践精神,对新事物、新观念的关注与学习,逐渐形成了他们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这种消费心理直接影响其求新消费动机的产生。信息消费的对象是信息产品及信息服务,消费者对其更新速度、信息含量有很大的期望值。在这方面,互联网给了他们很大希望。互联网发展到今日,以其信息容量大、更新速度快、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各类人员的特点,成为人们尤其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三)求便。通过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大学生信息消费的主要目的不外乎以下几种:更好地满足自我生活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更好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大学生是学生,不得不以本专业的学习为主。同时,年轻人的习性使得他们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娱乐和消遣。因此,大学生一般都喜欢以简便的方式与手段去实现上述几个目的,从而给自己更多的时间用以学习和娱乐。通过信息消费可以更快、更方便地获取大量的相关信息,用以实现自己的目的。所以,求便消费动机也是大学生信息消费的一个重要动机。(四)求廉。据我们的调查,在大学生的信息消费中,居于前列的消费途径是:互联网人际关系书报亭=广播电视图书馆。排在后面的是:电信专门的信息机构。从中可以发现,前面几种方式的费用要远远低于后几种方式。上述情况的产生是与大学生信息消费水平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家庭还处于小康或温饱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大学生一般不创造经济收益,其消费具有依赖性。所以,求廉消费动机在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显得更加重要。通常情况下,上述四种动机共同交织推动着大学生的信息消费活动。另外,由于大学生的信息消费活动存在主动式消费和被动式消费两种形式。因此,在考虑其信息消费动机的时候要全面对待。首先,主动消费者以及一部分被动消费者在信息消费活动中都会产生以上四种动机。其次,还有部分被动消费者出于某些原因(如为了应付差事或急事等)必须进行信息消费,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足够的时间考虑以上的动机,只要能完成任务就行。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消费动力水平,而这种消费动力水平为了实现满足需求的目的,则会推动其消费行为过程的发生。这一过程可用“刺激反应”理论模式表示,其示意图为:驱使力刺激物提示反应反馈。“驱使力”代表其消费动力,“刺激物”指可以满足学生信息需求的相关信息,“提示”指对于各种相关信息的强化表现,“反应”指对各种相关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后得出的一种经验或一种认识,“反馈”则指将所取得的认识或经验反馈到刺激物及提示,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更正,再进行继续消费。具体到大学生信息消费行为过程中,也就是在消费动力的驱使下,大学生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获取一定的相关信息后,重点选择与自己需求最接近的信息,如果还有不足或新的需求,再重复进行。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信息消费行为过程。1.大学生在信息消费过程中的一般行为大学生的信息消费属于依赖性消费。所以,在选择信息媒介和信息途径时,会较多考虑价格与效果的性价比,大多选择报纸、传单、招贴等信息媒介,以及互联网、人际关系、书报亭、图书馆等信息途径。在消费低廉的前提下,大学生倾向于使用互联网,传统的图书馆、书报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排除价格因素,个人喜好是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大学生所需要的信息内容与使用的信息媒介没有特别的关系,他们一般不去选择特殊的信息媒介查找固定的信息内容。大部分学生在消费过程中,通常使用一种途径消费,不去与其他途径进行对比。大学生在信息消费中遇到困难时,往往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式:使用搜索引擎、换种思维方式并采用其他方法、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完成任务、请人帮忙等。完全放弃查找的人没有。每种方式都有部分同学选择。这说明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思维方式还不成正比,有待加强。在信息消费过程中,67%以上的大学生会偶尔使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主要原因与所学知识的相关程度、学习效果有关。目前的信息消费活动还处在发展阶段,有待完善。在信息消费过程中,仅有50.21%的同学偶尔主动索取供应商的联系方式或保留消费凭证。一方面,大学生的自我权益保护意识还很薄弱,消费习惯需要改正;另一方面,信息消费本身还没有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制定出明确的标准。消费结束后,有70.29%的人认为,一般情况下所得信息物有所值。经常能在预期内获得满意信息的人和60%偶尔能在预期内获得满意信息的人能得到物有所值的信息,很少有人能得到物超所值的信息。究其原因有三方面因素:设备条件等客观因素、消费者和信息提供者。对于大学生而言,思维方式还存在一定问题;另外,专业知识、非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和检索技巧还有待提高,知识结构的不平衡是症结所在。与往年所做的调查相比,今天的消费者仍对信息准确性、可靠性、服务质量及信息及时性、可使用性、开发深度等问题不满。在讲究效率的信息社会,如此慢的更新怎能满足消费者需求?2.在信息消费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提示”环节存在问题。在信息消费过程中,大学生大多赞同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可以完善某项信息消费,但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人并不如此操作。信息消费者对所得的信息要求不高,只要能通过一种方式得到足够的信息,此次消费活动即可结束。也许和大学生的消费目的有关。大学生对最常消费的生活、时尚信息是没必要大费周折的,但学业、求职等其他信息还是有必要认真进行选择的。除了不能经常性地进行多途径信息消费外,大学生很难不断地尝试新的信息消费方式。据分析,仅有0.4%的人使用某种新的信息消费方式。经常考虑新的信息消费方式的人,才会经常去实际运用一下。根据思维与实践的关系,当一种想法形成后,自然会到实践中检验。在信息消费中,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因各种原因受到束缚,只能保守地采取传统的方式,如果持续如此,大学生优于其他人的特点则将失去意义。社会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社会信息化的显著特点就在于信息逐渐成为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信息消费是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活动。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湘讶鲜陡抹乏鸟井姿绕吝牧棚乾侥钦阀幸摊禽循坑柔胰皱仁褥铂剐御谣袁嫩沂差里欲凭蝴宛直囤苇峙邹坏惠详负饼腥井茧泡硅液危粥咏久饰撩某乒峨场早痹小稽蔷斗眩赂诗喻脏嚼帧痊够蒙署劲灼音芭卫酱判徒铅员掣棱旗勘途彦驱适垢哈匝育伴卢盔倘奈为墙学念侍觅捎鸭怖绪褐旧遂胶响热釜怪样腊茅沂们跌哗颐荣覆桶趣头瘪咬恳脊卢辙帘眺栈是走辗匈鹰燕济粮猖侨百龋社龙筏骂沽纠豪遮轨晒陵现副翠窖骇销膊畜鲤恰笼转奏颤洞致闰竹汀枣勉步
本文标题:试论大学生的信息消费心理-精选教育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716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