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
七上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其国花是郁金香。2.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男子的传统打扮多是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头戴头巾,原因是这里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3.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4.地图上的八个方向(右图)5.描述公路的走向和河流的流向公路:XX走向,如: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等。河流:自___向___,如:自东向西;自南向北等6.地图上的方向: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7.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8.比例尺的三种方式:数字式:1:1000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千米。线段式。9.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如:①1:1000和②1:2000两个比例尺,较大比例尺是①,较小比例尺是②。10.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范围以及地图详细程度之间的关系:尺大围小内容详,尺小围大内容简。如在同样大小的两张纸上(图幅相等),一个画山东地图,一个画聊城地图比例尺的大小表示范围表示内容山东省地图聊城市地图11.画一幅某学校或者某乡镇地图,选用___的比例尺;画一幅中国地图或者世界地图,就要选用的比例尺。12.图例:地图中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13.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重点图:课本P101-19,P112附录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14.①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②地球的真实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15.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子:①卫星图片②环球航行③月食④船靠岸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船⑤登高望远16.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17.课本P19图2-7地球仪图片赤道:0°;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北极:90°N;南极:90°S18..站在北极,四周都是南;站在南极,四周都是北19.纬线的特征:a都指示东西方向;b形状都是圆(极点除外);。c长度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纬线的长度越来越短,到两极缩为一点。(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20.纬度的划分:①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S表示)。②北极的纬度是90°N,南极的纬度是90°S。③从赤道向两极,纬线的度数逐渐增大(增大、减小)。即: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21.纬度大小与纬线圈长短的关系:纬度越小,纬线圈越长。22.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是0°—30°;中纬度是30°—60°;高纬度是60°—90°。23.经线的特征:a都指示南北方向;b形状都是半圆;c长度都相等,24.经度的划分:①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点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其经度为0度。②从0°经线向东的180°称为东经(用E表示),以西的180°称为西经(用W表示)。③经度变化规律:由0°经线向东西逐渐增大。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25.一个经线圈由2条相对经线组成,和为180°。如50E和130°W、140°W和40°E都能组成经线圈。26.四条重要分界线:①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②南、北纬的分界线:赤道;③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④东、西经的分界线: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27.如何判断某点属于东、西半球?经度字母相同的去比较,大大为西,小小为东。28.地球有两种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共同点:运动方向都是自西向东。29.自转周期:一天;产生现象: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差30.公转周期:一年;产生现象: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冷暖差异、极昼极夜31、从北极上空来看地球自转:逆时针;从南极上空来看地球自转:顺时针。(南顺北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课本28—31页)32.海洋面积:70.8%,陆地面积:29.2%。粗略的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33.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西半球。无论地球如何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34.从海陆分布看,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35.概念:大陆指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大洲是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的合称。36.七大洲:1)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P29图2-28识记大洲的轮廓)2)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大陆。3)赤道穿过的大洲:南美洲、非洲(穿大陆)、亚洲、大洋洲(穿岛屿);4)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和欧洲;5)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海拔最高)37.大洲之间的界线:1)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2)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3)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4)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5)欧洲和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和大西洋)6)南美洲和南极洲:德雷克海峡38.四大洋:1)太平洋----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2)大西洋----形状略呈S形,第二大洋3)印度洋----全部在东半球第三大洋4)北冰洋-----跨经度最广、全部在北半球、纬度最高,面积最小(重点图:P28图2-26、2-27;P30图2-31、2-32)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课本33—39页)39.人们通常把陆地上的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40.海拔:地面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41.平原和高原的相同点:地表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峭。42.山地和丘陵的相同点:地表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丘陵海拔较低,多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43.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的,内部有可能是平原或者丘陵。44.两大山脉带:一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如科迪勒拉山系,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亚洲)、阿尔卑斯山脉(欧洲)和阿特拉斯山脉(非洲)等。45.世界之最:1)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位于非洲;2)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3)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位于亚洲;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位于南美洲。5)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6)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洲,主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7)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非洲)8)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9)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非洲)46.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有资源,石油天然气)、大陆坡、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洋盆、大洋中脊(新海底诞生的地方)五部分。学看地形图47.概念:等高线:指的是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48.等高线特点: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的上的所有的点,海拔相等。②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等高距相等。同一个图中只有一个等高距,③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49.山地的不同部位:(重点图:P39图2-49)①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中部高、四周低。②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③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出。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处。④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形似马鞍⑤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容易形成瀑布,适合攀岩等体育活动。A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_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四节海陆变迁(课本40—44页)50.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火山和地震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51.地球表面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的例子:1)海陆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2)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3)在台湾海峡的底部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52.魏格纳根据南美洲和非洲的轮廓,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53.板块构造学说:(重点图:P43图2-55)①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②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③海洋和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④板块的内部,地壳稳定;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张裂拉伸——形成新的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在不断的扩张。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注: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陆都位于印度洋板块上。54.1)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2)日本、台湾为何多火山、地震?尼泊尔地震发生的原因?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地震多发的原因?这些地方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55.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二是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56.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火山国);“地震国”--日本第三章世界的居民(课本48—65页)57.世界人口增长特点:在1800年以前,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以后,世界人口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到2011年,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58.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的原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不断降低。59.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60.①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②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是非洲,最低的大洲是欧洲61.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重点图:结合P50图3-3识记,落实到图上)62.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纬度因素:中、低纬度地区;气候因素: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地形因素:平原和盆地地区;海陆因素:临海地带或者是沿海地区63.世界上人口稀疏的地区:1)撒哈拉沙漠----干旱的荒漠2)南北极地区----寒冷的极地3)青藏高原----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4)亚马孙平原----原始的热带雨林地区(重点图:结合P50图3-3识记,落实到图上)64.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单位是人/平方千米。65.世界人口问题:①人口过多出现的问题: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②人口过少出现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③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66.根据人类的体质特征,分为三个主要人种:①黄色人种分布:主要在亚洲的东部,还有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②白色人种分布: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③黑色人种分布:非洲的中部和南部。67.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68.拉丁美洲地区,巴西通用西班牙语,其他多数国家为英语。西亚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语,为白色人种,信仰伊斯兰教。69.世界三大宗教:(都起源于亚洲)①基督教: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②伊斯兰教:经典为《古兰经》
本文标题: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741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