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3-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第一节感知觉的作用及研究方法感知觉是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对婴儿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p64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觉和平衡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以感觉为基础第一节感知觉的作用及研究方法一、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新生儿出生时即有感知觉。感知觉是一切比较复杂、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p65(二)感知觉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感知觉是2岁前儿童认知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占优势。p65第一节感知觉的作用及研究方法二、研究婴儿感知觉经验的方法(一)视觉偏好法罗伯特·范茨给婴儿同时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种更感兴趣,如果婴儿注视其中一个图案的时间比其他图案长,就认为他更喜欢该图案。p65第一节感知觉的作用及研究方法二、研究婴儿感知觉经验的方法(二)习惯化方法测量婴儿感知觉最普遍的方法。p66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物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甚至消失的现象。习惯化研究提供了三个方面的信息:婴儿的认知知觉识别能力;婴儿注意的倾向性;婴儿对刺激物的再认能力。第一节感知觉的作用及研究方法二、研究婴儿感知觉经验的方法(三)诱发电位法(四)高振幅吮吸法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儿童从出生时各种感觉就已经出现。p67触觉在学前儿童认识世界中占有的地位比成人重要,特别是两岁前的婴儿往往通过实际操作来认识世界,尤其是手的触觉。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视觉的发展视觉是儿童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健康的新生儿,出生后就有了看的能力。儿童的视觉感受性(即精细地辨别细微的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在学前期开始发展起来。p67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视觉的发展(一)视觉集中指通过两眼肌肉的协同,能够把视线集中在适当的位置观察物体。p67出生后3周,将视线集中在物体上;出生后2月,追随水平方向移动的物体;出生后3月,追随物体做圆周运动。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视觉的发展(二)视敏度指视觉精确地辨别细微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视力。p68新生儿的视敏度在20厘米左右;12个月,婴儿视力接近成人水平。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视觉的发展(三)颜色视觉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为辨色力。p68与明度、色调、饱和度有关;最初的颜色视觉在出生后头几个月即已出现;在幼儿期,颜色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上继续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二、听觉的发展(一)胎儿的听觉反应(二)新生儿听觉的发生新生儿对不同的声音和声音的不同音调、纯度、响度、强度、持续时间等都有不同的反应。p68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二、听觉的发展(三)儿童听觉和视觉的协调活动儿童很小开始,已出现视听协调现象。新生儿听到人的声音时,眼睛也会朝着声音方向转去。p68(四)婴幼儿听觉的发展出生后3月,反射性听觉反应;3个月后,有意义的听觉活动逐渐发展;6个月,敏感地识别母亲的声音。p68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三、触觉的发展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是皮肤感觉和运动觉的联合。p69皮肤感觉包括触压觉、冷觉、温觉、痛觉和震动觉(一)儿童触觉的发生儿童从出生起就有触觉反应,属于先天的无条件发射。(二)口腔的触觉整个人生第一年,婴儿的口腔触觉都是一种探索手段。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三、触觉的发展(三)手的触觉p69-701.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儿童出生后即有本能性触觉反应。2.视觉和触觉的协调(视触协调,手眼协调)主要表现在眼手探索活动之协调,是手的真正探索活动的开始,大约出现在出生后5个月左右。积极主动的触觉探索,发生在7个月左右。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三、触觉的发展(三)手的触觉p69-703.听觉和触觉的协调婴儿期已经出现听觉和触觉的协调。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四、味觉和嗅觉的发展婴儿一出生就表现出明确的味觉偏爱。新生儿还能觉察到各种气味。p70第三节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主要包括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空间知觉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位置以及机体自身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p70形状知觉和大小知觉,是对物体属性的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是对物体之间关系的知觉。第三节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一、形状知觉婴儿时期已经能辨别不同的形状。婴儿已经能够识别不同的图形,并且对复杂的图形表示出偏爱……p713岁儿童基本上已能正确地找出相同的几何图形。第三节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二、大小知觉知觉大小恒常性是指不管物体离眼睛距离多远,及其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变化如何,都能够认识到物体的大小尺寸不会变化的能力。p71婴儿已经表现出较好的知觉大小恒常性。3个月的婴儿会区分能抓握的物体和不能抓握的过大物体。3岁以后,儿童的知觉大小恒常性更加精确。第三节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三、方位知觉方位知觉即对自身或物体所处方向的知觉。孩子出生后就有听觉定位能力。幼儿更多依靠视觉、动觉及静觉的联合活动进行方向定位。3岁:能够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5岁:还是能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7、8岁:辨别以别人为中心的左右方位,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p71第三节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四、深度知觉深度知觉又称立体知觉,是对同一物体的凹凸程度或两个物体近远程度的知觉。吉布森:视崖实验儿童深度知觉发展较早,6个月大的婴儿就已经具有了深度知觉的能力。p71第三节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五、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p72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发射,这也可以说是人生最早的时间知觉的表现。幼儿初期儿童已有一些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往和他们具体的生活活动相联系……有规律的幼儿园活动能帮助幼儿建立一定的时间观念。第三节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六、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人们主动认识客观现实的知觉。p73学前儿童的观察在教育影响下不断发展:1.观察的有意性2.观察的顺序性3.观察的细致性4.观察的理解性第三节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六、观察教师要加强幼儿言语能力的训练,要重视对幼儿观察的指导和培养,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的提高。指导幼儿观察时,要使幼儿明确观察目的,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要做好知识准备,教给幼儿有关的知识;要教会幼儿观察的方法;要引导幼儿多动脑筋,多提问题。p73第四节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一、感受性变化的规律(一)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受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或者降低,或者提高。教师上课时应轻声细语,不要高声大叫,以免影响幼儿的感受力。P73第四节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一、感受性变化的规律(二)感受性的变化同一感受器因刺激的连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有时表现为感受完全消失,有时表现为感觉的钝化。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中,要有效利用幼儿的各种适应现象由光线较强的户外进入光线较暗的室内,要让幼儿有暗适应的过程…让幼儿嗅闻某种气味时,不要闻太久…播放音乐时声音不应过大…在教育活动中应避免单一的刺激持久作用于幼儿。P74第四节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一、感受性变化的规律(三)感受的对比感受器官因为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相互对立的感觉相互作用时,可使对方的感受性有所加强,这就是对比现象。教师掌握对比规律对其制作、使用直观教具和提高幼儿感受性具有重要意义。如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利用视觉对比,突出要演示的对象,使幼儿看得清楚,印象深刻。P75第四节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二、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选择性只有当刺激物之间有某种差别时,一部分刺激物才能成为我们知觉的对象,而另一部分刺激物便成为背景,从而使直接对象从知觉背景中分离出来。p75第四节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二、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选择性影响调节:p751.对象与背景的差异2.对象的活动性3.刺激物本身各种部分的组合4.主体状态第四节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二、知觉的特性(二)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标记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第四节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三、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由于客观事物常常是包含多种属性的复杂刺激物,因此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也经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而实现的。在感知活动中,运动分析器的参与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标题:3-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764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