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习题1.人与自然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基本关系:1)人不能离开自然,又可以能动的改造自然界2)人在自然面前具有能动性,也有受动性,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辨证统一3)能动以受动为基础,后者制约着前者,特定实践的能动性都以特定受动性为依据4)能动又主导受动,人通过自觉活动来完善和发展自己,提高对受动性的认识和调控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关键在于做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当代的发展不以损害后代的发展的基础和能力为代价的发展,做到可持续发展要做好以下三个协调:a.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与环境容量之间的协调b.经济的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之间的协调c.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统一,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不会有人类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和演化的产物。可是,人类对自然资源永无休止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在利益的驱动下,采取掠夺式甚至毁灭性的开发模式,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纠正一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一,必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第二,必须要加大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大力培养和推广能源植物,开发生物质能,如沼气等;第三,必须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加大石漠化、荒漠化的治理力度,大幅度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果则果,实现农村“循环经济”的良性互动,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之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2.试析近代机械自然观形成的科学技术基础。1,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出版了《天体运行论》一书,提出了日心论,揭示了近代科学革命和自然观革命的序幕。2,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原理和抛物体规律,强调试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的结合;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条定律及椭圆轨道,牛顿在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研究成果上,创建了经典科学的力学体系。牛顿力学正确的反映了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经典科学建立的标志,也是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1)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2)“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的现象”(3)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与位置,而不能改变其质量。(4)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5)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人们根据他可以精确语言运动的结果(6)物质微粒“可以无限的分割,而且是可以无限的把它分离开来的”23.古代朴素的自然观的特点表现在哪里?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①肯定世界的物质性;②具有朴素辨证法的思想因素;③力图从具体的实物寻找世界的本原;④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古代朴素自然观的最高形式;⑤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和猜测的成分。4.辩证法的自然观的基本观点、特征及对人类自然观的促进意义是什么?基本思想: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论是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机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展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天然”所不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类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基本特征: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2、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3、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重大意义: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第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5.明末清初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及启示原因:一中国古代科技自身的弱点,中国古代科学从内容上来说,较多地注意实际经验的总结、实用知识的积累和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没有上升成为具有严密逻辑的科学理论体系二长期封建制度对科技发展的阻碍,科学技术不是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它与别的社会现象有着复杂的联系,它依赖于社会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三中国古代哲学对科技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哲学对科技有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却是既有正面又有负面的3启示:经过上面的阐述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近代,特别是明清以后科学技术的落后并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有着自身的、社会经济的、社会制度的、哲学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归根到底在于:我国近代科学发展并不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这种非科学的发展观不仅有它的哲学乃至文化的内容,而且有着社会经济和制度的深厚根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我们就要研究科技落后的各方面原因,吸取其中的教训,借鉴别国的经验,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可以预见,曾为世界历史向近现代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必将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历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6.技术认识和科学认识的区别与联系科学认识是人们对自然系统和自然界演化过程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直观的、直线式的,不是把对象静止地一次映照在镜面或照相机上,而是一个能动的、复杂的过程,科学认识是人们在科学实践中实现的,实践是人们变革世界的活动,是认识的基础、动力和源泉。技术认识是马克思认为科学是认识世界,是精神生产力,技术是改造世界,是现实生产力。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主要区别在于:1,认识目的不同。科学认识的目的是认识自然,发现自然的奥秘,从而增加人类的精神文化财富,是求真;技术认识的目的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获得改造自然的成效,从而增加人类物质财富并使人类生活的更好,是求善。2,认识的对象不同。科学认识的对象是天然自然,是没有被人类开发过的自然环境,包括自然物和自然过程;技术认识的对象是人工自然,即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包括人工物和人工过程。3,认识的过程不同。科学认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假说,然后再实践中不断验证的过程。是从个别到一般,从经验到理论的过程;技术认识主要是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发货想象力构件出技术理论,并对技术理论进行小范围实验得到构想的客体,再将其与理论相比较对照的过程。4,解决的问题不同。科学属于认识论中从实践到认识的阶段,解决认识论的第一个飞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属于认识论中从理论再回到实践的阶段,解决了‘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联系:⑴科学是技术的前提和基础。⑵技术是一种科学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7.试述科学共同体及其社会规范。答:科学共同体:遵守同一科学规范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群体。在同一科学规范的约束和自我认同下,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掌握大体相同的文献和接受大体相同的理论,有着共同的探索目标。它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范畴之一。科学社会规范是科学共同体活动的社会行为准则,支配着所有从事科学活动的人。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构成了现代科学的精神气质。普遍主义强调科学的标准到处都一样,科学没有阶级性;公有主义要求研究者不独占或垄断科学成果;无私利性要求从事科学活动而创造知识的人不应以科学谋取私利;有条理的怀疑主义强调科学的永恒批判精神。8.科技运行需要哪些社会保障?4答:科技活动在一定体制中运行,必须有充分的社会条件的保障,这些社会条件涉及人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环境。①科研经费投入是科活动中社会投入的财金支持,它是科研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②科技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是科技人员③科技社会运行与信息资源利用和科技传播密不可分;④科技活动得以正常运行,除了财务投入、信息资源开发及人才培育等社会条件外,还需要社会政治环境的保障。9.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答:科学技术对推动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社会以及生产力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和起关键作用。现代意义上的生产力,是一个包含着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在内的大系统。科学技术作为这个系统中的关键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为: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系统中其他诸要素的主导和决定性作用,还表现在生产力系统中其他诸要素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②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了世界经济全面发展,加深了各国之间的分工。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展。生产过程的分工和协作是在国际空间中进行的,各国的生产过程越来越相互依赖、高度融合。10.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答: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是指科学技术对社会能做什么或能表现出什么样的作用和能力。科学技术的价值决定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体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价值它与科学技术的价值是统一的。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体现在:一、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一,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的变革;其二,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其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二、科学技术是现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三次技术革命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三、科学技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现代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的手段。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既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后果。科学技术异化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如下表现:一、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集中体现在环境、资源和核战争危险等问题上。二、弱化了人自身的力量。随着高技术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和水平愈来愈高,使人越来越多依赖于这些工具设备,甚至某种程度上沦为机器的附庸。三、挑战社会的价值和伦理观。科技的发展对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和伦理观产生了强大的冲击。
本文标题:自然辩证法终极完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786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