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安全文明施工 > 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方案
通风与空调系统测定与调试方案XX工程公司年月日目录一、编制依据二、项目质量管理目标三、工程概况四、施工部署五、作业条件及施工部署六、空调水系统调试七、空调风系统调试八、联合调试九、成品保护十、安全文明施工通风与空调系统测定与调试方案一、编制依据1.********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的设计图纸及其说明。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北京市建筑设备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第二版)二、项目质量管理目标1.质量目标:此分项工程为优.2.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消防管理目标:此分项工程施工安装符合北京市文明消防安全各项管理规定.3.工期目标:本会所空调专业分部工程6月30日调试完毕.三、工程概况1.本会所空调工程空调水系统在地下二层设有螺杆式冷水机组,总制冷量为580KW,冷水出入口温度为7/12摄氏度。冷水循环泵2台,冷却循环水泵2台,会所二层屋顶设冷却塔一台,流量为150M3/H(冷却塔由厂家负责安装并到现场配合调试)。空调水系统采两管制,冬季采暖由城市集中供暖,热媒管接至地下二层冷冻机房空调管系统进行冷热水切换,热媒管出入口温度为50/65摄氏度。2.通风系统分为空调系统、送排风系统、排烟系统。空调机组设置在地下一层空调机房,HS-X3-B1-01、HS-X3-B1-02空调机组风量为2X4000立方米/小时,功率2X0.8KW,冷量2X24KW,热量2X30KW,共2台,主要负责游泳池区域。HS-X1-B1-01空调机组风量为15000立方米/小时,功率3.3KW,冷量150KW,热量200KW,共1台,主要负责会所的地下一层、夹层的西边区域。HS-X1-B1-01空调机组风量为8000立方米/小时,功率1.6KW,冷量48KW,热量60KW,共1台,主要负责会所的地下一层、夹层的东边区域、会所一层、二层。空调新风作为补充每个局部区域的新风,局部区域内设置风机盘管或卡式风机。3.各区域的送排风、排烟、排风兼排烟系统具体见图纸设计。各风机型号、风量具体见图纸设计及设备表。四、施工部署1、主要管理人员及布置施工力量准备:负责人:***技术调试人员:*****质验、安全员:***劳动力8人左右。2.根据装饰施工进度预计5月初开始至6月底五、作业条件及施工准备1.条件:1.1整个空调系统的所有设备的电源到位,所有设备都已进行了单机试运转,设备完好符合设计要求。1.2空调水系统已施工完毕,并已完成所有的系统水压试验、系统水冲洗合格。拆除所有临时沟通管和临时过滤网,恢复系统管。1.3通风空调系统必须安装完毕,进行风量平衡工作前,阀门风口完全打开,空气处理系统中的各种调节门应在相应的位置.2.准备:2.1调试前进行准备工作,主要内容有熟悉图纸和现场,准备调试仪器和有关工具,清理设备内外脏物;检查、核对通风机,水泵,热交换器,电动机等设备型号,以及皮带轮直径是否与设计相符;检查通风机、电动机两个皮带轮的中心是否在一条线;检查水泵与电动机联轴器间隙是否一致,水泵轴中心与电动机轴中心是否有偏差;检查通风机进出口处柔性接头是否严密;检查转动皮带松紧是否适当;检查空气处理机组及新风处理机组冷热盘管内是否存水.六、空调水系统调试:空调水系统调整前,管路系统水压试验吹扫结束,除污器拆洗;水泵叶轮检查及添加润滑油,管路系统验收合格.系统注水,可从软化水补水管注入,也可从冷冻机房集分水器排污管接入临时给水管注入.注入时,打开所有自动放气阀和系统阀门,以便管道中空气自动逸出,同时,逐个打开风机盘管放气旋塞,直至放出水为止后关闭旋塞.当水注到循环水泵进口压力表0.1Mpa,系统注水暂停,稳定一段时间,观察压力表稳定,系统注水完毕.上述准备工作及系统注水完毕以后,进行设备调试.主要测试仪器设备有兆欧表2C25-30-500MΩ、半导体点温计95-B00C-1000C、声级计ND2、转数表。1、水泵调试:吸水阀全开,出水阀全闭,排尽余气,点动试转,转向正确,机壳无碰出声,水泵起动,渐开出水阀,主干管系统打循环,试运转不小于2小时,轴承温度不高于700C,电流,电压不超电机额定值。2、冷却塔本体和冷水机组本体由生产厂家调试,合格后,投入系统运行。3、平衡阀根据设计要求流量,按系统各管路逐台调试。4、水系统试运转,顺序启动冷却水泵、冷却塔、冷水机组(停机按上述反顺序)冷冻水、冷却水进出口温度达设计要求,采暖系统打循环,根据总包指令,在冬季供暖前调试。5、配合电气系统电动阀、电磁阀调试,风系统设备供回风温度调试、风量调试,配合楼宇自控投入使用。七、空调风系统调试(一)风机启动与试运转风机启动前,还需检查电气工程的有关事项;检查电动机绝缘性能,核对线路,接线,检查电源电压是否与电动机铭牌一致;用手盘转风机皮带轮,保证风机涡壳或叶轮内无杂物.上述检查全部符合要求后,即可启动风机,启动风机时,先点动电机,倾听风机叶轮转动情况,如无异声,再正式启动风机;如有异声则应拆除软接头;清除风机叶轮内杂物.风机启动后,用钳形电流表测量电动机的启动电流,比较电动机额定电流值.若测量电流值超过3额定值时,可将总风量调节阀逐渐关小,直到达到额定电流值为止.通风机经过上述试转工作即告结束,可进行风系统测试工作.主要测试仪器设备见表1主要测试仪器设备表1序号仪器及设备名称型号及规格1热球风速仪GDF-30.05-30U/S2微速风表DFA-35U/S3高速风表DFA-430U/S4通风干湿表DIIU2-50C~500C5兆欧表ZC25-30~500MΩ6补偿微压计YJB15000~1500Pa7倾斜微压计YYT-200B2000Pa8直流单臂电桥QJ240~9999MΩ9半导体点温计95-B00C~1000C10温湿度自记计ZJ11声级计ND212手持风速仪EPK-1A1~25U/S(二)风空调系统的风量测定与调整1.按工程实际情况,绘制系统单线透视图,标明风管尺寸,测点位置,送回风口的位置,同时标明设计风量,风速,截面面积及风口喉口面积,分系统分段在调试报告资料中反映。2.开启风机进行风量测定与调整时先粗测总风量,是否满足设计风量要求。3.系统风量测定与调整时干管与支管的风量用皮托管,微压计进行测试,送回风系统调整采用流量等比分配法或基准口调整法,从系统的最远最不利的环路开始,逐步调向通风机。4.风口风量测定用热球风速仪或叶轮式风速仪测量,测量时贴近格栅及网格,平均风速测定采用匀速测定移动法或定点测时法计算风量,测试次数不少于3-5次。5.系统风量调整平衡后,应达到5.1风口风量,新风量,排风量,回风量的实测值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值不大于10%。5.2新风量与回风量之和近似等于总送风量,或各送风量之和。5.3总送风量略高于回风量与排风量之和。6.测定点截面位置选择在气流比较均匀稳定点(产生局部阻力之后4-5倍管径)以及局部阻力之前约1.5-2倍管径的直管段上.当条件限制时,距离可适当缩短,且应适当增加测点数。7.在矩形风管内测定平均风速时,截面划分若干相等小截面接近于正方形。8.通风机吸入端测定截面位置应靠近风机吸入口,通风机的风量就应为吸入端风量和压出端风量的平均值,且通风机前后风量之差不应大于5%。(三)空调设备性能测定与调整1.过滤器阻力的测定,水盘管冷却能力和加热能力的测定,计算出阻力值及空气丢失的热量值和吸收热量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测定过程中,保证供水,供冷,供热源,做好详细记录,与设计数据进行核对,如有出入时进行调整。(四)空调自动调节系统控制线路检查1.核实敏感元件,调节仪表或检测仪表和调节执行机构的型号,规格和安装的部位是否与设计图纸要求相符。2.根据接线图,对控制盘中端子的接线进行核对。3.对自动调节系统的联锁,信号,远距离检测和控制等装置及调节环节核对是否正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4.对敏感元件,测量元件的装设地点,方式进行核对检查,调节器及检测仪表做单体性能校验。(五)自动调节系统及检测仪表联动校验1.在未正式投入联动之前进行模拟试验,校验系统的动作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无误时,投入自动调节运行。2.投入运行后,进一步查明影响系统调节品质的因素,进行系统正常运行效果的分析,并判断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3.空调系统综合效果测定是在各分顶调试完成后,测定系统参数整定应达到技术文件规定的技术要求,测量机构,控制机构,调节机构和反馈应能协调一致,准确联动,如果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在测定中作进一步调整。(六)排烟系统测定排烟系统调试时,主要测试排烟口表面风速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消防验收要求;开启排烟口和排烟阀,测定排烟风口表面风速,并计算排烟量,根据设计及消防有关规定进行调整。测试的主要仪器:热球式风速仪;倾斜式微压计;毕托管。八、电系统、水系统、风系统联合调试。综合调试空调系统的温度、湿度、舒适度等等,以达到空调系统运行设计的最佳效果。九、成品保护1.系统风量调整时,不损伤风管及保温层,调试工作结束后,将测点截面处保温层修复测孔堵好,调节阀门固定好,划好标识以防变动.2.自动调节系统的自控仪表元件,控制盘地应作特殊保护措施,以防电子自控元件丢失及损坏.3.空调系统全部测定调整完毕后,提交整理后的调试报告,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十、安全文明施工1.电动工具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保养,所有机具必须有专人进行保养。2.使用人字梯必须加设连档绳,梯子底角包裹橡皮等物进行防滑处理。3.操作高度在2m以上视作是高空作业,高空作业必须佩带安全带。且安全带固定牢固。4.严禁带电操作,电工应每人配备电笔,防止发生触电。5.设备及电气箱柜送电后应挂标牌示警,并禁止任意拉合开关。送电前必须经批准后进行。6.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本文标题: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806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