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还原一个真实的隋炀帝-教案
一、教案背景学生在开学刚刚学习本课相关知识,但本课知识教材介绍及其简单,连骨架也称不上齐全;而假期里《隋唐英雄传》正热播,很多学生对隋朝历史的了解是通过电视剧知道的。可是这种架空历史的电视剧很多情节是对真实历史的误导。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搜索资料,建立结构化的知识系统;学生缺乏评论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经验,这是本课教学的最大困难。因此,教师需要创设情景、设计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经验。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按照要求在网络上搜集相关资料。(2)教师准备:在学生搜集的资料的基础上制作多媒体课件。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隋炀帝的功绩和暴政的具体表现;2、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上网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利用百度搜索到的视频资料,了解隋炀帝的个人信息,让学生课前对他有初步的了解。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归纳和概括隋炀帝对历史发展的贡献,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3、讨论隋炀帝在历史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和创立科举制,知道评价历史人物既要一分为二,又要看主流;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区别《隋唐英雄传》等历史剧、“细说”之类的野史和真实的历史存在;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原则即坚持一分为二和重点论。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从隋炀帝的生平经历、主要成就、亡国被杀、身后之事、相关争议五方面了解四、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法:利用百度搜索到的视频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隋炀帝,理解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对各种搜集资料开展讨论来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3、观察对比法:通过对各种图表材料的归纳类比,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重点】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准确区别帝王的名、帝号、年号、国号等。【难点】如何通过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展,让历史人物形象丰满,有血有肉【教学过程】通过学生制作的幻灯片,小组展示关于隋炀帝的相关介绍。一、简介:隋炀帝:(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课题课型课时上课时间授课老师第1课《还原一个真实的隋炀帝》新授第1周1月日唐守枫档案资料:姓名杨广广号世祖谥号炀帝、闵帝、明帝陵墓雷塘政权69年—618年4月11日604年8月21日—618年4月11日年号大业:605年—618年3月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次子,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恭帝杨侑谥杨广为炀帝;夏王窦建德谥杨广为闵帝;皇泰主杨侗谥杨广为明帝,庙号世祖。北周天和四年(569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史书称其“美姿仪,少聪慧”,很得双亲喜爱。在北周时因父杨坚的功勋,被封为雁门郡公。开皇元年(581年)封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岁。后又授武卫大将军,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等。开皇八年(588年)冬天,隋朝兴兵平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领衔的统帅,真正在前线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平陈后,进驻建康,杀掉了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及宠妃张丽华,封存府库,将陈叔宝及其皇后等人带返隋京。班师后,杨广进封太尉。平陈之后因为隋朝政策有所偏差,江南各地叛乱。杨广从并州改镇扬州,在镇守江南期间为稳定叛变局势颇有成效、政绩突出。同时他表现得作风简朴、不好声色、礼贤下士、谦恭谨慎,由此赢得了朝野赞颂和隋文帝夫妇的欢心。开皇末年,隋文帝夫妇和皇太子杨勇的矛盾爆发,杨广趁机而入争夺储位,博得了文献皇后和右仆射杨素的支持。开皇二十年,隋文帝废黜长子杨勇,立次子晋王杨广为皇太子。618年杨广在江都被部下宇文化及缢杀。二、失控的天朝-----还原一个真实的隋炀帝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其成就和过错:1、政治:隋炀帝在位的十三年间,起初为提升经济发展和民生便利的层次,曾推动各种建筑包括南北隋唐大运河等艰巨工程。一方面这些巨大的工程促进了经济,另一方面也给民生带来沉重的负担。但大运河的修建使百万计的中国劳工伤亡,甚至出现了“丁男不供,始役妇人”的情况,为隋朝带来不稳定因素。另外,在执行政策的同时,隋炀帝也搜罗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珍材异石来犒赏自己。又为求完美,令各地献上特产、奇禽异兽至京,动用了大量的劳役。隋炀帝还遣大军远征高句丽。连年的征战,使百万隋军丧命异国他乡并间接引发隋末民变。2、选官:创立科举制隋炀帝在位期间,将科举制度(科举制的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正式归为国家政策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而隋朝大运河在其后大部分河段失去通航功能,被元世祖忽必烈所修的京杭大运河取代。其他功绩如讨伐吐谷浑(隋炀帝609年攻灭吐谷浑,但到了615年吐谷浑可汗伏允在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复国、高句丽(三战均以失败告终)则对后世毫无影响3、经济:开通大运河大业元年(605年),杨广继位之初,征发河南、淮北一百多万人开通济渠(唐时称广济渠,宋称汴河),由洛阳通到淮水。同年,又遣淮南十几万人开邗沟,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扬子(今江苏扬州南)入江,又称“山阳渎”。自大兴至江都(今扬州),全长四千多里。运河的两旁开辟了大道,为美化环境和鼓励人民亲近利用,皆种有榆树和柳树,可谓当代良策。大业四年(608年),征河北一百多万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大业六年(610年),开江南河,从京口通到余杭(今浙江杭州)。自大业元年(605年)起,以六年时间开凿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和江南运河。运河开通后,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4、军事:远征高句丽大业七年(611年),大运河建成后,隋炀帝随后于大业八年(612年),募集30万人的作战军队攻打高句丽。高句丽全国亦撼动,隋军都认为易如反掌,结果在辽东城和平壤城伤亡惨重,大败而归。次年再度发兵围攻辽东城,但国内杨玄感叛变,隋炀帝不得不中返平乱。大业十年(614年),第三次发兵进攻高句丽,高句丽王高元不敌,只有投降,隋炀帝便班师回朝,但也因此耗尽国力,民间烽火遍地,不久灭亡。5、文化:隋炀帝除了以帝王身分的从政生涯饱受争议之外,他还是隋唐两代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风广阔,既有千军万马出征时的雄伟,又能描写夕阳下长江宁静的江景;在他帝王生涯的最后,彷佛意识到自己帝王运尽,诗风转变为寂寥多感,主以抒情诗为主。乐府·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6、暴政:隋炀帝即位后几乎每年征发重役。仁寿四年十一月,他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自大业元年至六年,开发各段运河,先后调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诸郡的农民和士兵三百多万人;大业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以东修长城,两次调发丁男一百二十万,役死者过半。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隋炀帝年年远出巡游,曾三游江都,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都大肆营造离宫,扰掠地方,浪掷人力物力财力,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7、弑父?众说纷纭据《资治通鉴180》载,在仁寿四年(604年)7月,文帝卧病在床,杨广于是写信给杨素,请教如何处理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至了文帝手上。文帝大怒,随即宣杨广入宫,要当面责问他。正在此时,宣华夫人陈氏也哭诉杨广在她来途中调戏她,使文帝顿悟,拍床大骂:“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急忙命人传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得知后将柳述、元岩抓入狱,并让右庶子张衡入文帝寝殿侍疾并将文帝周围的侍从打发走。传说文帝就是他亲手所杀。不久文帝便驾崩。杨广弑父在《隋书列传第十三》杨素传、《隋书列传第十》杨勇传、《隋书列传第二十一》张衡传、《隋书·后妃列传》等《隋书》章节中也有多处记载。唐代人马总在《通历》中记载隋文帝被张衡“血溅屏风”,而赵毅在《大业略记》中记载隋文帝被张衡毒死。8、身死:大业七年(611年),王薄率领民众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东北)起义,隋末民变终于爆发。杨玄感起兵后,农民起义发展为全国规模。隋炀帝妄图遏止起义力量发展,下令各地郡县、驿亭、村坞筑城堡,将民众迁往城堡中居住,于近处种田,以图控制。他不愿正视农民起义蓬勃发展的现实,身边的佞臣也不以实情相告,谎称造反的农民“渐少”。十二年七月,隋炀帝从东都去江都。次年四月,李密率领的瓦岗军逼围东都,并向各郡县发布檄文,历数隋炀帝十大罪状。隋炀帝在江都却越发荒淫昏乱,命王世充挑选江淮民间美女充实后宫,每日酒色取乐;又引镜自照,预感末日将到,锐意尽失的隋炀帝晚年常引镜自照,对萧后和臣下说:“好头颈,谁当斫之!”大业十四年三月十一丙辰日(618年4月11日),隋炀帝于江都被叛军宇文化及所弑而终。隋炀帝死前,宇文化及煽动叛军将之包围,炀帝闻变,仓皇换装,逃入西阁。被叛军裴虔通、元礼、马文举等逮获,炀帝说:“我实负百姓;至于尔辈,荣禄兼极,何乃如是!今日之事,孰为首邪?”化及命令封德彝宣布炀帝罪状。炀帝说:“卿乃士人,何为亦尔?”德彝一时惭愧退下。炀帝爱子赵王杲,才十二岁,在帝侧,号恸不已,叛军裴虔通将其斩杀,血溅御服。炀帝欲饮毒酒自尽,叛军文举等不许,遂命令狐行达将其缢弑,享年五十岁。三、时政热点:2013年4月,有报道称在扬州市邗江区最近发掘的两座古墓中,一座的墓志铭显示墓主为隋炀帝杨广。经过半年时间的考古发掘论证,2013年11月16日,中国考古学会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是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终的埋葬之地四、教师讲解课外拓展:关于皇帝的姓名和各种号中国古代帝王,除了他们的姓名外,一般在死后都有庙号、谥号,还有帝号。而这些庙号、谥号帝号等在历史书籍及书报上是非常常见,我们却又普遍感觉头疼、如云山雾罩的问题。那么如何区分帝王的这些字、号、名呢?他们又是怎么来的呢?1、所谓“庙号”,就是帝王的子孙在宗庙祭祀他时给他特立的名号。2、“谥号”产生于周朝。据说,周公做谥法,每个天子死后,就根据他生前的行为,给他一个代名。譬如,周武王,因为他灭商朝有武功,死后谥他为“武”,后人就不叫他周姬发,而叫他周武王了。周文王因为发扬文化,重视本国的农业生产,关心内政,就谥他为“文”,后人亦就不叫他周姬昌,而叫他做周文王了3、年号:为最高统治者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4、国号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即国家的名称或名号但是,谥法在秦朝时也曾一度中断。这是因为,秦王赢政于公元221年统一中国后,认为加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不可取。于是下令废除了谥法,自称“始皇帝”。后世子孙世代相传,即二世、三世皇帝。后来到了汉朝,庙号、谥号才恢复过来。如汉武帝,他本名刘彻,庙号“世宗”,谥号“孝武”,全称是“世宗孝武皇帝”,简称汉武帝。我们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怎么区分“庙号”和“谥号”呢?一般说:凡称某某祖、某某宗的就是庙号,凡称某某帝的便是谥号。但在历史各阶段习惯上的称呼又有些不同。打开中国历史年表,就会发现唐朝以前,一般都只称“谥号”,如汉光武帝,魏武帝,隋炀帝等等。唐朝以后,一般都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明神宗等等。不过在这期间,也有称谥号的:如唐玄宗李隆基的庙号是“玄宗”,谥号是“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这中间关键的是“明”字,因而唐玄宗又被称为“唐明皇”。明朝中叶后,帝王的称号又有所改变,多数以年号来称呼。如明朝末年皇帝朱由检,人们都叫他“崇祯”,“崇祯”就是他的年号。到了清朝,皇帝也都以年号相称,如康熙、乾隆、光绪等。五、让学生一试身手:例如清朝的康熙皇帝,你能把各种“号”准确连线吗?姓名圣祖年号爱新觉罗·玄烨庙号康熙谥号清国号仁皇帝六、师生共同总结: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的原则1、坚持辩证观点,一分为二。2、坚持重点论,看历史发展的主流3、史论结合,评价人物论从史出。六、教学反思1、在本节课设计中,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给学生播放的视频《失控的天朝》很有代表性;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种
本文标题:还原一个真实的隋炀帝-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812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