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天津师范大学秦皇岛柳江盆地实习报告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专业:地理科学实习名称:柳江盆地实习姓名:孙莉琼实习成绩:1实习简介1.1实习任务…………………………………………41.2实习区的区域概况………………………………41.3实习时间安排与工作……………………………51.4实习设备…………………………………………62实习内容2.1地层特征…………………………………………7a太古界b元古界c下古生界d上古生界e中生界2.2主要岩石…………………………………………8a沉积岩b岩浆岩c变质岩2.3构造特征…………………………………………10a区域构造b褶皱c断层2.4地貌特征…………………………………………11a河流地貌b岩溶地貌c构造地貌d海岸地貌3矿产……………………………………………………124构造发展史……………………………………………135结束语…………………………………………………141实习简介1.1实习任务:鉴别矿物和岩石,观察地形地貌特征,并以此为依据认识地层特征和内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和过程等。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集体组织意识,提高全面认识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在实践中加深对世界的认识,近距离接触自然,加深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意识。1.2实习区的区域概况:(1)地貌概况:柳江盆地的地貌类型主要是低山丘陵,属燕山山脉东支,是一个西北高东南低的向斜构造盆地。山南北向延伸,东、西和南面被高山包围,区内海拔高度一般150—300米,盆地内最高峰为老君顶,海拔493.7米。受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的影响,断层、褶皱和岩脉岩墙侵入广泛分布。大石河贯通柳江盆地,于盆地东南方流出,是该区主要水系。该区河相沉积和海相沉积俱有,滨海地区有细长的海积平原,海岸带岬湾相间,是非常理想的第二教学课堂。(2)地质概况:该区地层跨年时间长,有从太古界到新生代的五套地层,其间主要有三套地层,地层发育完整,可以较为明显地观察到不同地层间的界限,岩石内含有化石。西部为晚白垩世燕山期侵入的响山花岗岩,北部是侏罗——白垩纪期间形成的岩系侵入沉积岩中,东部和南部混合花岗岩广布,其形成与太古宙。向斜的东西翼以奥陶系和寒武系灰岩为主,东翼还有石盆和二叠系期间形成的砂页岩和侏罗系砾砂岩既广又厚且不间断地分布,西部岩层薄而间断分布,中部是侏罗纪喷出的安山岩。(3)气候与人文概况:该地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降水量约为全年的70%,山洪多集中在夏季。区内农业基本上种植的是北方旱地作物,山坡区多种植果树,主要工业形式是采煤。1.2实习时间安排与工作:时间和观测点工作9月20日7:30-12:00柳江盆地地质博物馆整体上认识柳江盆地地层、岩石和地貌特征。9月21日7:30-9:30花场峪①观察花岗岩岩基与周围地层的侵入接触关系;②观察此处岩石的特征。9月21日9:30-12:00傍水崖①观察二迭系与下中侏罗统的地层,和向斜核部出露的安山岩特征,垂直节理和倒石堆。②观察附近大石河河谷横剖面形态、河漫滩和阶地,以及离堆山。①观察河凹岸石灰岩的溶洞和大石河阶9月22日7:30-10:30上坨村旁的大石河地;②观察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地层及其节理。③学会罗盘的使用,测量地层的产状。9月22日10:30-12:30亮甲山①观察奥陶系地层中辉绿岩岩墙、岩床;②观察冶里组、亮甲山组和马家沟组的岩性特征;③观察奥陶系和石炭系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9月23日7:30-9:30潮水峪村旁①观察和认识断层构造与断层崖;②观察煌斑岩及闪长玢岩岩墙。9月23日9:30-12:00318高地西北侧①观察上寒武统崮山组、长山组地层;②观察竹叶状灰岩、藻灰岩的岩性特征。9月24日7:30-12:00北戴河①观察海蚀和海积地貌,砂质海滩海蚀崖;②观察连岛坝海蚀凹槽和海蚀平台。1.4实习设备:锤子、罗盘、地形图和地质图。2实习内容2.1地层特征a太古界(Ar):本区极少,在北戴河有些许残留,出露地表的主要为混合花岗岩,构成这一区域的结晶基底。表面有明显的风化痕迹,变质程度不一,其中浅色矿物主要为正长石和石英,暗色矿物角闪石和黑云母较多。b元古界(Pt):本区较少,景儿峪组为重点观察对象,主要岩石为绥中岗岩,有些变质为片麻状花岗岩,岩石主要所含矿物为斜长石、石英、角闪石和黑云母。其中张岩子还有浅绿色的花岗片麻岩,该区At-Pt3的成角度不整合接触十分清楚。该区石英砂岩,广泛位于不同地层上,常含燧石角砾层和白云岩透镜体,是平缓滨海海滩至亚浅海沉积,反映了当时准平原化的地势。c下古生界:本区较少,潮水峪等处有出露,其中有以中厚层缅状灰岩为主的中寒武统张夏组(∈2)、岩性为紫红色竹叶状灰岩夹少量紫色粉砂质页岩的长山组(∈3)和夹有泥质条带及竹叶状条带的灰岩为主的风山组(∈3)。以上三组岩石中富含三叶虫化石。本区位于山海关隆起的边缘,海退较早,奥陶系仅发育下统(O1),缺失在华北地区存在的O2,其中有主要岩石为薄层泥质灰岩和竹叶状灰岩的冶里组,以及表面常风化为灰黄色的厚灰岩和白云岩亮甲山组。d上古生界:C-P,本区地壳抬升,由海变陆,因此本区P为陆相沉积,P1有重要的陆相含煤地层,下部为细至粗粒灰白色石英砂岩,夹长石石英砂岩,中部为灰黑色页岩和粉砂岩,上部为中粗粒灰白色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P2不含煤,岩岩中富含植物化石,下部为黄白色石英砂岩和粗砂岩,交错层理发育,上部主要为页岩、砂岩和含砾砂岩交错岩层。e中生界:本区中生代地层缺失三迭系(T),侏罗纪(J)不整合于古生界之上,下——中侏罗统下组(J11-2)主要岩石由下至上依次为灰白色粗砂岩、砾岩,黑色粉砂岩和白色砂岩、砾岩与黑绿色粉砂岩互层。中侏罗统(J2)不整合覆盖在下部的下一中侏罗统地层之上,岩石主要为安山岩、角闪安山岩等中性喷出岩。2.2主要岩石a沉积岩:柳江盆地的沉积岩中生物沉积岩含煤丰富,具有开采价值。碳酸盐岩中纯净的石灰岩,是水泥的原料。就是依赖于柳江盆地丰富的石灰岩资源。纯白的石英砂岩,是玻璃原料。b岩浆岩:①辉绿玢岩:基性浅成岩,分布于潮水峪村西北,呈岩墙状,SiO2略高于超基性岩,具隐基斑状结构,Fe和Mg的含量较高,主要成分是辉石,斑晶主要是斜长石和角闪石,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结构等。②安山岩:分布于柳江向斜核部,类型丰富,颜色以灰绿色为主,大多具有隐基斑状结构少数有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例如:玄武安山岩、辉石安山岩、角闪安山岩、斜长安山岩等。③正长斑岩:浅成岩,浅灰色,呈岩株状,在潮水峪村东的318高地的西坡有分布。具斑状结构,斑晶多为正长石,有时为斜长石,基质为微晶或微晶结构。⑤花岗岩:具有粒状结构,属于酸性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在柳江向斜的西部外缘和东南外缘,燕山期花岗岩广布。主要矿物为石英、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次要矿物则为黑云母、角闪石,有时还有少量辉石。c变质岩:柳江盆地的变质岩较沉积岩和岩浆岩相比规模较小。盆地南部的深成岩中有形成于太古代的区域变质岩,主要岩性为混合花岗岩、黑云斜长角闪岩、白云母石英片岩、浅粒岩、磁铁石英岩等。盆地内的某些岩体由于岩浆侵入接触作用,发育有矽卡岩、大理岩和角岩。在盆地的断裂带中存在动力变质岩,如:构造角砾岩、糜棱岩等。张岩子-东部落地区的混合花岗岩,表面颜色不均一,是混合岩化作用和花岗岩化作用的最终产物,可见交化结构。①绥中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张岩子等地,首先是区域变质作用的晚期出现的混合岩化作用,把原来的变质岩改变成混合变质岩,其次是在此基础上叠加具有明显岩浆侵位特点的岩浆花岗岩,受构造控制明显。②混合片麻岩:由于广泛的交代、交代结晶和交代重结晶等一系列复杂变化使花岗质脉体与变质岩残留体无明显区别和界限,较稳定的暗色矿物可能也不代表原来变质岩的矿物残余,残留的暗色矿物黑云母和少量角闪石等呈条带状排列,形成条带混合片麻岩,如张岩子所见的混合片麻岩。2.3构造特征a区域构造:柳江向斜是以古生界向斜形成的负地形为背景,由上元古界至中生界地层组成,柳江盆地沉积中心在中生代与新生代向东迁移形成的复合盆地。柳江向斜核部由侏罗系组成,两翼西陡东缓不对称。西侧地层受燕山期花岗岩侵入的影响,产生了褶皱和逆冲断层,使地层局部直立,甚至倒转,构造复杂化。b褶皱:柳江向斜轴向与南北向大致相同,轴面近直立,略微西倾,由于中生界与古生界角度不整合接触,向斜轴面有迁移的迹象,东翼区地层出露宽,近于单斜构造,地层平缓,倾角总体在10°-25°间。西翼宽度仅是东翼的1/3,次级褶皱发育,地层倾角较大,一般40°-50°间。c断层:①东部落西山小河正断层,断面近乎直立,断面限制了河床左部岩石,使此处河道笔直。其上盘地层未出露,下盘出露的有毛庄组、徐庄组地层。断层旁侧有牵引褶皱,断面上有竖直擦痕。②柳江向斜西翼逆冲断层密集,多呈南北走向,发育在响山岩体与柳江向斜西翼之间,地层倾角大甚至倒转,切割古生界和侏罗系。是受响山岩体侵入挤压而形成,断面呈舒缓波状。2.4地貌特征a河流地貌:大石河贯穿盆地,支流众多,呈树枝状分布,是本区主要水系。主河道纵向为弯曲型河床,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中河漫滩发育。在地壳拾升和河流下切共同作用下,区内发育三级阶地。由于河流截弯取直,在傍水崖附近亦有“离堆山”的发育。河谷中冲积物为多为砂砾,分选性差。b岩溶地貌:分布较少,只在局部有发育。东部落寒武系下统府君山组灰岩分布区见少量“石芽”。大石河右岸下奥陶系灰岩分布地段亦有由地表水沿裂隙冲蚀而成得延伸方向与大石河河床平行的溶洞发育。c构造地貌:本区构造地貌是由不同的地质构造和不同岩层抗蚀力差异表现出来的。本区盆地形态是燕山期花岗岩侵入形成的,花岗岩抗风化力强,所以盆地外缘山较为高俊。盆地内安山岩的抗风化能力较强,且有原生柱状节理发育,呈山坡陡峭的低山地貌。沉积岩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弱,一般为低缓丘陵与低地。柳江向斜是个不对称向斜,两翼产状不同地层岩性软硬相间。向斜东翼产状平缓多星单面山。西翼产状陡。潮水峪村道旁断层崖明显。d海岸地貌:海岸线主要特点是岬湾相间分布。①海蚀地貌:它是因海水对海岸基岩冲蚀、磨蚀和海水的溶蚀而形成的,北戴河海滨海蚀地貌主要有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及海蚀阶地。海蚀崖下发育海蚀平台,海蚀平台上赤见海蚀柱,海蚀柱上仍可见海蚀的“印痕”。此处阶地面平坦,微向海倾斜。②海积地貌:主要海湾地段广泛发育砂质海滩,砂质粒径不足1mm,普便发育海岸垄岗状砂丘,最高可达20米。区内有几条河流在海湾处入海,所挟带泥砂在河流及海水相互作用下,在河口附近形成砂咀,砂咀内河口因塞水护大而呈葫芦状。河口外围常有水下砂坝发育。古海积地貌区内清晰可见,阶地沉积物由砾石及中粗砂组成。3矿产:柳江盆地矿产以沉积矿产为主,有煤、耐火粘土、石英岩和白云岩等。①煤矿:柳江盆地发育有上石炭统、下二迭统和中下侏罗统,含煤丰富。本区最大煤矿由柳江煤矿、长城煤矿。②耐火粘土:主要分布于向斜的东翼的石炭二迭系地层内。受成矿条件的影响,层内常有相变,矿体多呈透镜体状且大小不等。③石英砂岩:是制造玻璃的原料,于元古代形成,主要出露在柳江盆地南部边缘,矿石多为较纯的白色石英砂岩。④白云岩:是冻冶用的原料,本区矿石主要位于亮甲山组顶部,厚度在50米以上,形成于奥陶统。⑤重晶石:主要位于柳江盆地南部背斜区,属于低温热液充填型。矿石矿物主要为重晶石,其次有石英、萤石、方解石,矿脉中还含有金属矿物,如黄铜矿。⑥石灰岩:是做烧制用于建筑的良好材料,主要分布于亮甲山组,目前已在开采。4构造发展史:本区前中元古代处于地槽发展阶的阶段,地壳大幅度下降,堆积了很厚的沉积物,经历了五台运动和吕梁运动,地槽回返,发生了漫长而复杂的褶皱运动,并伴有区域变质作用,逐渐形成了一套变质岩,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构成了柳江盆地的基底,地槽发展阶段结束。在元古代末期,柳江地区进入了裂陷槽沉积阶段,主要沉积物是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本区在震旦纪再度成为古陆剥削区。从古生代起,本区地层再次下降,海水侵入并扩大,有大量的碳酸岩盐沉积。直至早奥陶世末发生太康运动,地层抬
本文标题: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827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