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讲礼仪概述何海燕礼仪的起源与发展史礼仪的特征礼仪的意义礼仪的含义及本质目录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名人说礼自古以来,礼仪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衡量社会公众教养和道德水准的尺度。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富有优良的文明礼貌传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几千年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礼仪,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今我国已进人市场经济,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正逐步与世界接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已经把讲究礼仪看做是自己走向社会的名片,是广交朋友的法宝,是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世博会礼仪小姐世博会的不文明现象“礼仪是你最好的名片!”18401919古代礼仪起源与两大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现代古代近代我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礼立于敬而源于祭”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变革时期强化时期现代礼仪的发展萌芽时期:原始社会,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纪前)炎、黄、禹,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有文字记载之前。尧舜时期:拜、揖、拱手等礼节。握手礼的起源形成时期: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专门制订了一套礼的形式和制度,如周代的《周礼》、《仪礼》、《礼记》,后人称之为“礼学三著作”。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前221年)。奴隶社会瓦解后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不同学派,形成了以儒家学派学说为主导的正统封建礼教。“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家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中国礼仪的形成与发展强化和衰弱时期:秦汉到清末(公元前221~公元1911年)。纵观封建社会的礼仪,内容大致有涉及国家政治的礼制和家庭伦理两类。其共同点,礼仪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的工具。这一时期的礼仪的重要特点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抑子、尊神抑人。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它逐渐变成为妨碍人类个性自由发展、阻挠人类平等交往,窒息思想自由的精神枷锁。现代礼仪的发展: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受西方“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对腐朽、落后的礼教进行了清算,符合时代要求的礼仪被继承、完善、流传,接受了一些国际上通用的礼仪形式。新的礼仪标准、价值观念得到推广和传播。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1.宗教信仰仪式(原始社会礼仪)2.典章制度(如:国家机构设置、官吏考选、君臣等级)3.礼节仪式(祭祀、冠婚、宾客等)4.道德规范(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嘉礼婚冠之事为嘉礼“礼仪”=礼+仪“礼”是指礼节和礼貌;“仪”是指仪表、仪容、仪态和仪式。礼仪:对礼节、仪式的统称。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什么是“礼仪”?1.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2.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和交际方式。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3.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它既可以单指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的某种仪式,又可泛指人们交往的礼节、礼貌。现代礼仪?是指人们在交往时,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恭敬和友好的行为规范。礼貌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侧重于表现人的品质与素养。礼仪的具体表现之一:——礼貌礼貌的表现形式仪容、仪表、仪态语言、谈吐着装、服饰、发型面部表情、姿势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方式、态度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礼节是礼貌的具体表现,具有形式化的特点,主要指日常生活中的个体礼貌行为。礼仪的具体表现之二:——礼节现代礼节主要包括:介绍的礼节、握手的礼节、打招呼的礼节、鞠躬的礼节、拥抱的礼节、亲吻的礼节、举手的礼节、脱帽的礼节、致意的礼节、作揖的礼节、使用名片的礼节、使用电话的礼节、约会的礼节、聚会的礼节、舞会的礼节、宴会的礼节等等根据自己的经验,探讨我们与不同的人见面时握手的礼节与同学见面:自己应该主动伸手。与长辈见面:应该等长辈主动伸手。与异性朋友见面:男性应该等女性先伸手后再握手,男性只握女性手指即可;女性如果无握手之意,男性不应伸手,而以点头示意。是一种较为正式的礼节形式。他表示对所含内容的重视的程度。仪式的内容和形式:迎送仪式、签字仪式、开幕式、闭幕式、颁奖仪式等。礼仪的具体表现之三:——仪式礼俗即民俗礼仪,它是指各种风俗习惯,是礼仪的一种特殊形式。礼俗是由历史形成的,普及于社会和群体之中并根植于人们心理之中,在一定的环境经常重复出现的行为方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但每一个民族、地区,甚至一个小小的村落都可能形成自己的风俗习惯。返回礼仪的具体表现之四:——礼俗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知识苗族:好客,客人来访时,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敬给长者,鸡腿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彝族:以酒当茶招待客人,“无酒不成敬,无酒不成礼”……壮族: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说“慢吃”再离席……白族:在对人的称谓前喜欢加个“阿”字表示亲切和尊敬;喜欢敬茶待客,有“满酒敬人,茶满欺人”之说;访友或探病时一般不选择在上午……指人的外表,是一个人总体外表的统称。包括人的容貌、发型、个人卫生、服饰、姿态等方面。礼仪的具体表现之五:——仪表仪容:指一个人的容貌,包括面部和头部。包括发式、面容和化妆等。通过仪容修饰以展现或淡雅清秀或健康自然的富有个性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和内在气质的外在体现。仪态:指一个人的举止的姿态和风度。姿态指身体呈现的样子,风度则属于内在气质的外化。包括站姿、坐姿、行姿、蹲姿、导姿、笑姿、手势。现代礼仪的特征?一、礼仪的特征(一)规范性(二)限定性(三)可操作性(四)传承性(五)时效性?思考:举例说明礼仪的特征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一)规范性1.问候语2.征询语3.求助于人语:4.感谢语5.得到感谢语礼仪的特征(一)规范性6.道歉语7.听到致歉语8.应答语(二)限定性(二)限定性(三)可操作性(三)可操作性(四)传承性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尊老敬贤、父慈子孝、礼尚往来等文明礼仪就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的。中国式拜年(四)传承性我国的传统旗袍,不仅展现了东方女性的优雅和美丽,更多的是一种礼仪的传承(五)时效性二、礼仪的原则(一)尊重原则(二)遵守原则(三)自律原则(四)宽容原则(五)平等原则(六)从俗原则(七)真诚原则(八)适度原则(九)沟通原则(十)互动原则(一)尊重原则•一个中国留学生曾到英国留学,住在一个叫坎贝尔的老人家里。坎贝尔夫妇待人热情大方,他们只是象征性地收留学生几英镑的房租。没过几天,这位留学生就感觉坎贝尔先生对他的态度有些转冷。一天晚上11点多他从学校回来,洗漱完毕刚想脱衣睡觉,坎贝尔先生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房间,说道:“孩子,你们中国人,半夜回家时,不管父母睡没睡觉都使劲关门,噼劈啪啪地走路和大声咳嗽吗?我太太有失眠症你每次晚上回来都会吵醒她,而她一旦醒来就很难再睡着。因此,以后你晚上回来如果能安静些,我将会非常高兴。”•替别人着想,顾及和尊重别人,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修养,而修养正是体现在小事上。如果说学位、职位代表一个人身份的话,那么,习惯和修养就是人的第二身份。”(一)尊重原则你想别人怎样你,你就怎样待别人。尊敬是“礼”的本义,是礼仪的重点和核心。在对待他人的诸多做法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敬人之心长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一)尊重原则(二)遵守原则•瑞典留学生艾韦特邀请同学到家里做客,而且约好了共进晚餐,但是由于堵车,同学小徐晚到了十分钟。尽管进门后小徐一个劲儿地解释,但艾韦特还是委婉地说:“如果是我在瑞典拜访朋友,对于这十分钟的迟到,我就必须打电话提前说明,因为这关系到食物的味道和保存,比如意大利面就不能呆在锅里等你十分钟。”应邀拜访、做客,应按照原先约定的时间抵达或是准备好招待。如果临时有事不能准时抵达,务必要及时通知对方,必要的话,还可将拜访另行改期。如果是赴一个外国朋友的正餐,最好准点达,然后洗手吃饭,否则会影响食物的美味,从而影响主人的心情。如果迟到或需要改期,一定要记住向对方郑重其事地道歉。社会上的每个成员不论身份高低、职位大小、财富多寡,都有自觉遵守、应用礼仪的义务,都要以礼仪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二)遵守原则(三)自律原则某大学学生清晨图书馆前自觉排队我国某地春运期间售票厅前秩序纷杂(四)宽容原则善解人意,体谅他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入乡随俗,求同存异;虚心接受批评。一个实习老师在一所幼儿园实习,中午放学时,由于她的疏忽大意,将一个5岁的小女孩锁在了游戏室。1个多小时后,小女孩被幼儿园的其他老师发现并解救出来。不难想像,获救的小女孩是何等惊惧,她在闻讯赶来的妈妈怀里痛哭不止。实习老师惊慌失措地赶到现场,因为担心与内疚,在啼哭的孩子面前手足无措。这时,在场的所有人都等待着孩子母亲合乎情理的斥责与埋怨。毕竟,是实习老师的疏忽导致孩子遭受了不应有的惊吓。出乎意料的是,这位母亲俯身向还在抽泣的孩子说:“乖,去亲亲姐姐,告诉她没事了。”孩子在母亲的嘱咐下,含泪亲了亲呆立一旁的实习老师。瞬间,周围严阵以待的人们感到一阵暖意。在亲吻这个简单的动作里,孩子懂得了宽容,实习老师获得了宽容,周围的人感受到了宽容。也许,在以后的生活中,所有经历这一幕的人们对人、对事也都会更宽容。宽容就是要求人们既要严于律己,又要宽以待人,多体谅他人,而不能求全责备,斤斤计较,过分苛求,咄咄逼人。不能宽容他人的人,往往会得理不饶人,使人际间关系恶化。共性是寓于个性之中的,人们应该维护和发展共性,以理解和宽容来增强人们之间的凝聚力。(四)宽容原则当你无辜受到伤害,你是针锋相对,以牙还牙还是以宽容为怀,体谅别人呢?(五)平等原则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萧伯纳一次到苏联访问,在街头遇见一位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就和她一起玩耍。离别时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萧伯纳。”不料那位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语气说:“你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卡嘉。”这件事给萧伯纳很大的震动,他感慨地说:“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成就,他在人格上和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六)从俗原则藏族敬酒敬茶的习俗坦桑尼亚男子留发女子剃发的习俗(七)真诚原则真诚到永远!真诚原则如果能抱着诚意与对方交往,那么交际主体的行为自然而然地便显示出对对方的关切与爱心。返回(八)适度原则要根据场合和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礼仪,注意分寸。与人交往时,要彬彬有礼、热情大方,切勿低三下四、阿谀奉承。人际交往要因人而异,要考虑时间、地点、环境等条件。如果施礼过度或不足,都是失礼的表现。礼仪的施行只要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就完成了礼仪的使命。如果以为反复重复,似乎有别人不理解,不领情之嫌,画蛇添足,实无必要。(八)适度原则(九)沟通原则四会: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十)互动原则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以自己为中心,切勿自以为是。礼仪的意义与作用社会:礼仪是衡量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尺度,体现着人们的道德理想和精神追求,代表着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故此可以说礼仪是形成互相尊重的人文氛围、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保证个人:(一)体现个人修养(二)改善人际关系仪表、仪容—指人的外表,包括仪容、仪貌、服饰。外显的仪态—站相、坐相、走姿等。仪式—开展活动的方式、规范、程序。语言—交谈、演讲文明礼貌,忌粗俗。外在表现可以
本文标题:第1讲礼仪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85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