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张家港市凤凰中心小学张峰【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分析假设前后数量关系,感受假设的策略,并能运用假设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替换的方法,初步感受假设的策略、替换方法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等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课前准备】设计学习单,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为课堂中的交流做好铺垫。【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老王有11匹马,他临死前把马分个3个儿子,老大得总数的1/2,老二得1/4,老三得1/6,请问该怎么分呢?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板贴:假设、策略、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对于学生而言,假设策略其实并不是首次接触,而是在之前的学习中多次接触,只是教师没有和学生明确这是假设策略,可能更多的提到的是“转化”策略。所以实际上假设策略也属于转化策略的范畴。我个人认为,假设这个词语的出示,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所以我借助课前的一个故事,明确解决这个问题使用了“假设”的策略,从而明确了课题,明确了今天的学习方向。)二、准备题导入(比比谁的反应快)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学生口答:720÷3=240(毫升)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学生口答:720÷6=120(毫升)3.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1个大杯和6个小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比较第3小题和第1、2小题的不同之处。小结并板书:【一种未知量简单,两种未知量复杂】(课的开始,我设计了口答一步实际问题作为引子,既复习了简单数量关系,又有利于让学生快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然后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产生疑问,含有两种未知量的问题该如何解答?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同时,能顺利导入到新授内容。)三、新课教学(一)例题引领1.同桌交流预习的思路。2.全班交流展示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1)画实物图的方法:学生介绍自己的思路,其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随机板书两个数量关系:【1大杯+6小杯=720大杯×1/3=小杯】(2)画线段图的方法学生或教师提问为什么大杯可以这样画?理由是什么?(3)方程解答的方法解设小杯容量为X毫升,则大杯容量为3X毫升。6X+3X=720提问:X表示什么意思?3X又表示什么意思?3.小结:这几位学生画图的方法不同,解答的方法也不同,但是他们的思路却是相同的。都是将两种不同的杯子“假设”成了同一个杯子(小杯)。4.多媒体演示“假设”“替换”的过程。5.板演计算的过程:假设都是小杯6+1×3=9(个)720÷9=80(毫升)80×3=240(毫升)(设计意图:1.关于学生经历知识探究过程的理解:我认为数学知识的形成需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但探究不一定非要在课堂上,课前课后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例题1的教学需要学生尝试探究,如果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画图、列式解答是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而且在有限的时间内,很多学生也未必能真正充分的、有效的完成探究。所以交流更多的就是几位学力强的学生的表演,很多学生只能是观众和看客。而之后的练习大部分学生也就表现出思路混乱或解答速度极慢。课前让学生经历充分的探究过程,有利于每一位学生思维都得到训练,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很好的交流互动,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才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2.学生交流环节应该体现“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意识。学生课前探究的思路是多样的,解法也是多样的,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该对这些思路和方法进行有效的甄别和删选,从而制定有效交流、高效交流的环节,同时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方向把控,引导学生向着知识形成的正确方向越走越近,所以教师的主体地位一定要凸显。同时交流环节的主体更应该是学生,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大胆的说,充分的表达,学生不仅仅要与教师对话,更要和同伴对话,和自己进行对话,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交流,发展思辨、语言表达等多种数学能力,从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3.关于解题格式的规范:曾今听到一位特级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公开课应该是精致的家常课。那么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家常课首先应该追求什么?当然是教学的效果。说的更透彻就是学生有没有学会?所以在我看来,学生学会是第一位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规范的格式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规范的格式意味着一般化的解题思路,意味着思维的有序,这对于中等及以下学生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大家看到了今天的数学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借用我板演的格式进行解答,我相信对于很多学生是有效的。)6.学生用假设都是大杯的思路来进行解答。7.学生板演、教师结合算式进行课件演示。重点突出6个小杯替换成2个大杯的过程。假设都是大杯:1+6÷2=3(个)720÷3=240(毫升)240÷3=80(毫升)8.检验。明确两个数量关系是否成立。9.小结: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你有什么收获?(1)使用了假设策略(2)将两种未知量转化成了一种未知量,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3)在假设之后,我们用了“替换”的方法。替换要根据数量间的关系,替换前后总量不变,但杯子的数量发生了变化。【板书:串联两种未知量一种未知量复杂简单替换】(设计意图:回顾小结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方面明确解题前,采用假设的策略将两种未知量转化成一种未知量,这是一种想法并不是实际的方法。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替换”才是具体的方法。另一方面明确使用“假设”策略的好处是将两种量看成同一种量,使数量之间的关系从复杂变成简单。在具体“替换”的时候要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不能随意替换。而且替换前后果汁的总量不能变化,杯子的数量在变化。)(二)变式建模1.720毫升果汁装在2个大杯和6个小杯中,小杯容量是大杯的1/3,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1)假设都是小杯,720毫升果汁倒入了()个小杯。(2)假设都是大杯,720毫升果汁倒入了()个大杯。2.720毫升果汁装在2个大杯和8个小杯中,大杯容量是小杯的6倍,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1)学生独立解答(2)交流为什么都用假设都是大杯的思路。明确假设时需要考虑替换方法的可行性。3.对比建模。(1)板贴共同点【特点、和、倍】(2)课件演示——特点。(2)课件演示——策略。(设计意图:题组练习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它的作用有四:一是作为练习的功能,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二是借助变化,提升、拓展知识结构;三是对比辨析中提升思维能力;四是总结概括中形成知识结构体系。今天我的题组练习采用了三个环节:变一变1的练习采用只讲思路不解答的方式,目的是让学生能再次明确使用“假设”策略的解题思路。变一变2的练习我让学生独立解答,目的是进一步熟练解题的过程,包括规范的解题方法。但是在独立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在使用假设策略的同时需要考虑“替换”方法的可行性。对比建模环节,将今天学习的例题的特征进行概括,其实此类问题就是和倍问题,或者说学生在五年级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就已经接触过,只是当初只知道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其实列方程的方法本质就是“假设”的方法。同时我将此类问题进行符号化,模式化,通过结构图的呈现,让学生明白今天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及使用“假设”策略、替换方法的解题思路。)四、练习巩固1.小明早餐吃了16块饼干,喝了1杯牛奶,钙含量共计480毫克。饼干和牛奶的钙含量各是多少毫克?(1)出示题目,让学生解答。(2)发现问题,提供学生条件。(3)独立解答,校对交流。2.小明去商店买了1支钢笔、1个文具盒和3本笔记本,一共花了36元,已知钢笔的价格是笔记本的2倍,文具盒的价格是笔记本的4倍,钢笔、文具盒和笔记本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1)对比之前的题目,有什么不同?(2)思考这样的问题还可以使用假设策略解答吗?(3)学生尝试解答。(设计意图:练习环节的内容比较少,两个练习题都有其用意和目的。第1题设计了缺少条件的题目。主要目的是判断学生是否对刚才的总结真正理解,即今天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和倍”问题。采用的形式是学生在尝试独立解答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这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种途径。在提供“倍”这个条件时,我使用了一段广告,既有趣味性,又能调节一下学生紧张的头脑。第2小题由两种未知量拓展到三种未知量,学生通过练习发现只要满足“和”“倍”的问题,都能采用假设策略、替换方法去解决。从而拓展了知识的结构。)五、全课总结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解设”策略解决了这类问题,其实假设策略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大家想一想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哪些地方使用到假设策略?(课件出示)2.变化例题,将和倍问题改成和差问题。鼓励学生课后预习,确定思路。(设计意图:课的总结部分,让学生回忆假设策略的使用,可以拓宽学生对假设策略的认识,明白在学习新知的时候,假设策略是一种常见的思想,有了这种思想,我们再去寻求具体操作的方法,这样才能将问题迎刃而解。最后再将例题进行改编,换成了和差问题,这也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从而引导学生再通过预习,带着自己的思路走进明天的数学课堂。)
本文标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906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