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汤佳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本诗题为《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唐代大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其主要作品有“三吏”“三别”等。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著有《杜工部集》。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前期的作品展示的是登山涉水、高歌游猎的浪漫生活,主要是五言律诗和五言古体诗,代表作是《望岳》。安史之乱前夕,他十载长安生活,流传下来的诗约100余首,其中优秀的诗篇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有《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不朽的名篇。安史之乱后,他写出著名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6首,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在漂泊西南时期写了《咏怀古迹》五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鉴赏诗歌问:诗人从第几联开始写诸葛亮?写了什么内容?第三联(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开:指帮助刘备开国济:辅佐刘禅继位天下计:推崇其济世雄才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三件大事贤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1、概括了其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2、表现出其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3、申诉了诗人之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21问: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至此诗人水到渠成地写下了第四联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是失败的英雄,还是成功的英雄?这样的英雄包括作者自己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23失败的英雄:1、普天下所有壮志未酬的英雄2、千百年后所有壮志未酬的英雄3、自然而然也包括杜甫自己。?•据说宋朝抗金名将宗泽临终前就是念着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大呼三声“渡河”,才离开人世。请问英雄与宗泽老将军,仅仅是替诸葛亮未能实现理想而叹惋吗?不是。追思古人功绩,叹惋古人事业未竟产生共鸣叹自己壮志难酬功业未成古人——自己怀古伤己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壮志未酬)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写作背景简介杜甫草堂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曾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有人问:长使英雄泪满襟袖的英雄,所指何人?答曰:是指千古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大智大勇者是,莫作跃马横枪,拿刀动斧之类的简单解释。老杜一生,许身稷契,志在匡国,亦英雄之人也。说此句实包诗人自身而言,方得其实。然而,老杜又绝不是单指个人。心念武侯,高山仰止,也正是寄希望于当世的良相之材。他之所怀者大,所感者深,以是之故,天下后世,凡读他此篇的,无不流涕,岂偶然哉!——周汝昌鉴赏《蜀相》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主旨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森森——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不称“蜀相”,亲切•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一是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肃穆的气氛。二是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碧草、隔叶黄鹂春意盎然是怎样一幅景象图?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映照着台阶•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特写镜头,由远而近,从祠堂的外部到内部,内景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本联中有两个字用的极为精妙,试找出?•武侯祠冷清寂寥,难道武侯被人遗忘了吗?志在如诸葛亮般救济天下的同道之人又在何方?如此这般,是何等寂寞、凄凉、伤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自(独自)空(白白的)映阶碧草隔叶黄鹂青草自绿,却无人光顾;黄鹂好音,却无人倾听手法:乐景写哀情,情景交融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欣喜愉悦的情感•“自”是“兀自”、“徒自”的意思,“空”是“空有”的意思,这两个字是全诗的诗眼,碧草自春色,黄鹂空好音,说明这里的景色没人欣赏,进一步说明到这里的人很少,武侯呕心沥血的功业已被人遗忘,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全诗通过缅怀诸葛亮,表达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练字”型诗歌鉴赏方法:(1)释字义(自:独自空:白白的)(2)描述句义(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聆听)(3)答手法(以乐景衬哀情、融情于景)(4)写意境/感情(营造了冷清寂寥的意境,抒发了寂寞、感伤的感情)答:诗眼是自和空。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这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作者寓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表现了心中的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步骤3步骤4步骤1步骤2例题:”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两句话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试作简要分析。1,解释字2,解释话3,答手法4,答思想感情蜀相(七律、怀古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首联:寻访祠堂叙事(仰慕)颔联:祠堂春色写景(叹惋)颈联:丞相功业议论(歌颂)尾联:壮志未酬抒情(惋惜)随堂练习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映阶碧草自.春色天生丽质难自.弃三顾.频烦天下计君臣相顾.尽沾衣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B(两个“自”都是“自己”的意思;第一个“顾”是“拜访、探望”的意思,第二个“顾”是“看”的意思)•3.对《蜀相》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运用设问开头,一问一答,形成了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B.颔联写景,所描绘的景物色彩鲜明,表现出诗人当时的喜悦心情。•C.颈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D.尾联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其中也夹杂着诗人对自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叹。B(“喜悦心情”不对。)•4.用原诗语句填空。•①交代丞相祠堂所在处所的诗句是:•锦官城外柏森森。•②描写祠中景象的诗句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③概括孔明一生功业的诗句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④表现诗人对孔明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的诗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阅读下诗,回答问题。•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5.对这首诗词句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丞相”指蜀汉丞相诸葛亮,“丞相祠堂”就是现在的武侯祠。“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意为柏树茂盛的地方。B.颔联“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这两句写出了祠堂的寂寥冷落,悄无人迹。C.颈联“频烦”即“频繁”,连续。“两朝开济”指辅佐刘备开创基业和辅佐后主刘禅渡过难关,巩固帝业。D.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指刘备出兵伐吴因兵败而死于白帝城。“英雄”指诸葛亮,他为刘备的失败和病死哀痛不已。D(“身先死”指诸葛亮,“英雄”指天下的英雄)6.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祠堂之景。首联一问一答,写出了诸葛亮祠堂的位置和特征。颔联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庄严肃穆的气氛。B.“寻”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自春色”、“空好音”则以衬托手法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虔诚。C.后四句写诸葛亮的功绩: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一生,尾联对他的壮志未酬表示出深深的遗憾和叹惋之情。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分别成为歌颂诸葛亮功绩和精神的千古名联。C(颈联是概括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尾联是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伟业未竟的痛惜心情。)•7.下列各项内容中不符合本诗艺术手法和特点的一项是()•A.情景交融B.渲染夸张•C.借古寓今D.直抒胸臆•【答案】B•8.下列各项内容中不符合本诗内容特点的一项是()•A.感物思人之悲B.拯民济世之志•C.壮志未酬之感D.超脱达观之想•【答案】D•阅读下诗,回答问题。•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9.对这首诗中具体诗句与词语解读不确切的是()A.“大名垂宇宙”,意指诸葛名声远播而且永传天地间。陆游《书愤》中的“真名世”,也与此意境相同。B.“纡(迂)筹策”意为曲折周密地谋划策略,终于构建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与杜甫《蜀相》中“两朝开济老臣心”所创设的意境一致,诗脉相承。C.“伯仲之间见伊吕”,伊即商相伊尹,吕乃周相吕尚。伯仲,本旨为兄弟,引申为不相上下。诗句蕴含的信息是:诸葛亮完全能同伊、吕相媲美。D.“指挥若定失萧曹”,“指挥若定”,原形容处理事务从容镇定,后又形容军事家的坚定沉着,此处两义兼有。诗意是说,诸葛亮虽才能非凡,但已失去了萧何、曹参助刘邦开创帝业的时代。D(“失萧曹”的意思为萧曹处理政务,指挥军事的才能远不及诸葛亮)•10.联系《蜀相》,对这首诗作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律诗与《蜀相》堪称姊妹篇。《蜀相》写于成都;六年后,杜甫到了夔州,当地也有一座武侯祠,诗人凭吊后又写了这首同题材的律诗,进一步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B.与《蜀相》相对照,两首律诗既有共同的闪光点,又有内容上的各自特色。前者的焦点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后者的核心,则是颂扬诸葛亮的才智、功业与鞠躬尽瘁的精神。•C.《蜀相》与《咏怀古迹》(其五)在表达方式上各显其能:前者重在正面描写,如“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后者则重在侧面烘托
本文标题:蜀相(汤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929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