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9年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改革.ppt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一、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二、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三、关注课堂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四、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塑造五、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六、关注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一、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的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生学习——掌握生存的常识和技能,以便独立地面对世界;学生学习——遵从生活的律则与规范,以便和谐地与人相处;学生学习——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便有尊严地立于天地之间。从“人”是自然的、社会的、精神的存在三个层面来解读:传统的教学目标: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建立在对学生片面认识的基础上:只作为接受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作为形成性主体的独立性、创造性。现代的教学目标:强调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全人”↓理性、感性、灵性↓认知领域、情意领域、技能领域↓认知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心理发展目标新研制的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全面体现课程功能。首先,要强调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同时应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概念。听、说、读、写、算的基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基础;卫生常识、简单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英语基本能力;信息意识与能力。其次,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说过:“学习是未来人很重要的能力,如果你不善于学习,那你将被时代抛弃。’’“学习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光工作,而是变成了安身立命之本,是生命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社会发展太快了,不学习,生存就要受到挑战,受到威胁,这一点不光是对孩子,对我们所有的人都很重要。”北师大教授康健认为:1、培养孩子原意学主动学的习惯;2、养成孩子勤于独立学习的习惯;3、关注孩子学习的“认真”的态度;4、培养孩子怎样质疑问难的习惯;5、帮助孩子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学会学习”的几点建议:第三,尤为重要的是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第一,良好的智力水平:第二,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主动同情关心需要受帮助的人们;第三,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欲望。香港学生的优秀标准是:有一篇文章讲得好:“‘构思过度’对创造是一种危害,营养过度对健康是一种摧残,而江河湖泊水质中的营养过度,实际上是一种污染,智能也是一样,过分地运用在不恰当的地方,就会导向灾难。”文中还写道:“在这处处讲究智能的世界里,该如何来识别和对待各种各样的人呢?我想,一个人最值得珍视的是仁慈的天性,这远比聪明重要;如果缺乏仁慈的天性,就应该通过艰苦修炼来叩击良知;如果连良知也叩击不出来,那就要以长期的教育使他至少懂得敬畏,恪守规矩;如果连这也做不到,那就只能寄希望于他的愚钝和木讷了;如果他居然颇具智能又很有决断,那就需要警觉,因为这样的人时时进入一种可怖的梦魇,并把这种梦魇带给别人。”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人的素养和品质的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的是人的身心和谐而全面的发展。北师大教授康健说:“我们现在在对人的认识上还带有大量的工具主义意识,把人的工具主义的价值看得很重。我们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同时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整个世界越来越把人的健康、人的人格的完善、人的素质发展看成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二、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它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调查组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义务教育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1.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得到发展。对课堂教学形式的调查表明:学生很少有以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活动。初中学生反映没有或很少经历这种学习方式的人数比小学生还多些(见表1)。从不很少经常小学433620初二563410表1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使用频度(%)只有4%的教师认为上述方法有道理而且自己时常这样做。62%的教师认为这种方法虽有道理,但教学大纲、教材、应试制度等不具备这种条件。另有30%左右的教师认为“教学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学更多的知识”“不值得这样做”或“对中、低年级不合适”,甚至认为“浪费时间”。对教师的调查显示:对课外作业形式的调查表明: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这一类的实践性作业(见图1)。0%20%40%60%80%第一季度书面知识读课本实践性作业一位社会人士在问卷的开放答题部分也呼吁道:“要纠正‘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精讲多练。有条件的学校应多采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个案调查:一位农村初二年级的男生在自己的调查问卷上用大字赫然写着:“(老师上课)按照参考书读,讨厌;上课说话啰里啰嗦,烦!烦!烦!”问:“你上课时一直在看连环画,不怕老师看到你?”答:“老师看到也不管。”问:“你不喜欢这门课?”答:“不喜欢。”问:“为什么不喜欢?”答:“老师讲的不好,太平淡了,没意思……一点活力也没有。考试的时候把老师要求背的东西背下来就行了,不用仔细听课。”调查人员访谈其中的一名“差生”时:2、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5%的小学生和57%的初中生回答“没有”或“很少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对课上没有把握答对的题目选择“想答,但担心答错”。“根本不想回答”的学生人数随年级的升高而增长。在回答“课上,同学们有无发表与老师不同意见和想法的机会”时:3、为数众多的学生还不能利用自己喜欢的手段来提高学习效率。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道相关的题目:在下列11种学习方式中,即“背诵、实验、考试、参观、听讲、看电视、作业练习、去图书馆、读课外书、运用电脑、与朋友聊天”中,你最喜欢并认为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什么?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排在前三位的是:实验(25.9%)、用电脑(21.2%)、读课外书(12.3%);而学生评价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则是:听讲(21.9%)、作业练习(18.5%)、实验(17.0%)。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合作学习”——“个体学习”。“探究性学习”——“接受学习”。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在何种情形下学生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及时反馈,建造沟通的桥梁;教师的教学采用如下策略,将有助于增进教学的效果: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联;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或错误。三、关注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传统的教学:重理智控制,轻情感沟通,忽视情感因素的教育价值。把师生情感的和谐与融洽作为其执意追求的一种心理环境,着力从理性与情感统一的高度来驾驭和实施教学活动。现代的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演化为:“你不想学,我要你学”“你不会学,我教你学”只考虑到知识本身的:“可接受性”和“应接受性”,不愿重视甚至完全忽视学生是否:“乐于接受”和“能够接受”。“乐学”“苦学”——刻苦地学痛苦地学王东华在其《新大学人》书中所描述的一个校园绕口令一样:“不学不厌,不厌不学。边学边厌,边厌边学。越学越厌,越厌越学。学厌厌,厌学学。何时学了不厌,厌了不学。”两个成绩比较好却离家出走的学生给他们的含辛茹苦、拼命工作的教师写了一封信:“可敬的老师,请原谅我们不辞而别。我们知道你爱我们爱得很深,可是我们却恨你,你为我们升学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我们了解但不能谅解,因为你在牺牲家庭、牺牲自己的同时,也牺牲了我们。在你废寝忘食地教育下,我们没有了节假日,没有了星期天,没有了看电影看电视、欣赏音乐的时间,同时也没有了感情,没有了个性,没有了思想,我们只是一群被你操纵的机器人。如果读书和牺牲是分不开的,那么我们宁可不读书。”四、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塑造。教育改革在观念上的一个重要转变就是:在达到基本共性目标要求的前提下,要求全面发展,但不强求平均发展;要求全体提高,但不强求同步提高。个性教育:对教育者而言是重视因材施教,而对学习者而言是鼓励各显神通,特别是要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承认人的发展,又抑制个性的发展,其结果只能是发展上的平庸。“我们过去强调共性较多,强调个性较少,对个性凸显者往往缺乏宽容。这就有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我们应该用一颗宽爱的心去保护孩子的个性,而不能用统一的模式来评价孩子个性的发展。”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认为:一是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理性、感性和灵性的“全人”,而不是吸收、储存知识的仓库或者专门应付考试的机器人。注重人的个性的素质教育包括以下要点:二是确认“教”是手段,“学”才是目的;教师不是教“教材”(书),而是教“学生”(人)。三是教师应了解、尊重、欣赏并发挥学生的个性,由因材施教达到人尽其才。四是通过各种教学设计与措施,使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由先前成功的经验,助长学生以后不断获得成功。五、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不仅指为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文明带来变革的新质因素的产出,也包括对于自我具有生命质量的发现和开拓。马斯洛将前者称为“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后者称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创新教育应该关注: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五年级的孩子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针对下文回答问题:“文尔内不愿服从新主人的指令,变得焦躁不安,老是挣脱链子,跑到斯达罗被打死的地方哀鸣不止。”(注:文尔内是只义犬,斯达罗是它的老主人)。问题是“文尔内为什么会这样?”孩子回答:“因为文尔内对斯达罗有深厚的感情。”标准答案是“因为文尔内对斯达罗依恋而忠贞”。《中国教育报》2000、8、22的一篇文章题为《是孩子的困惑还是教育的陈旧》二是在下句中填写适当的关联词:“()天气很冷,爷爷()要坚持锻炼。”孩子填了“尽管……还”,标准答案是“即使……也”。三是读一篇描写公共汽车售票员李素丽先进事迹的短文,题为《一切为乘客着想》,回答这篇短文歌颂了什么。孩子答:“歌颂了李素丽一切为乘客着想的好品质”。标准答案是:“歌颂了李素丽全心全意为乘客服务的好品质”。“解放军叔叔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大门。”孩子缩写为“解放军守卫祖国大门。”标准答案是“解放军守卫大门。”语文测试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如缩写句子:有句话说得好: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1)、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2)、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3)、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4)、提供“人人动手”的机会。(5)、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实施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
本文标题:2019年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改革.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949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