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1040年西夏军队侵犯大宋,他临危受命,镇守西北边疆,《渔家傲秋思》就是他身处军中时所作。“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读准字音读出韵味秋之异与中原故土相对比,塞下之秋有很多奇特性,请同学们根据理解,发挥想象,具体描绘出塞下秋景的奇异性。读一读:上阕中哪个字统领了写景的内容?读出韵味异雁去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景词中所写的边塞风景“异”在哪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人之思想一想,将士们因为什么原因而夜不能寐?互文:将军白发征夫泪典故:燕然勒石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勒石燕然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在这里指没有建功立业。燕然未勒:壮志难酬塞下之秋气氛:苍凉萧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僻,暗示了将士的思乡之情。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抗击西夏,他镇守西北边境后,改革军制,选将练卒,使戍边将士上下一心。他们本可以战胜敌人,但无奈朝廷腐败,对西夏的叛乱采取守势,败多胜少,范仲淹也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无法彻底平定西夏叛乱,实现驱逐外敌的报国之志,是谓“归无计”。本词曾受到欧阳修的批判,称其为“穷塞主之词”,意思是说,读之令人消沉,丧失斗志,你又是如何看待本词所要表达的情怀的?情怀悲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043年(庆历三年),针对当时朝政的弊病,范仲淹提出“十事疏”,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因为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一年零四个月后,新政失败,范仲淹被贬官。庆历六年,范仲淹写下了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本文标题:渔家傲秋思精品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973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