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一)
用语言造境,用童真揽趣——《落叶》教例评析【教例简述】活动一:课前准备——用同学自我鼓励,同学间相互鼓励,教师鼓励,引导学生放松,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一个轻松温暖的心理环境。活动二:用同学们常见的物(红叶)在秋天时的状貌,引入话题——落叶。活动三:自读课文(明确要求:不懂的字自己想办法弄明白),指名读除最后一段外的段落(一人一段,相机点评),齐读最后一段(相机点评)。活动四:理解文本1.理解“一片一片”(直接指出好词,让同学们品味。“一片一片”即指叶子很多。)“落”(读中体会“落”的意境——轻轻地落,风很大时,叶子飘落。)2.字词检验——(1)在黑板上画出两棵树、画小河、小沟、院子、地上;(2)给叶子找“家”,将词语和图画一一对应地贴好,检验学生字词的掌握程度;(3)想象叶子还会落在什么地方?(想象与表达)3.理解“落叶”的作用——小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小蚂蚁爬过来,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燕子飞来看见了,低声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1)抓住动词,动作的模仿,体验各个小动物对待落叶的方式①抓出动词:小虫子爬、躲,小蚂蚁爬、坐,小鱼游、藏,燕子飞;②动作模仿:同学们选择一个角色,模仿小动物的动作(体会各种动作:快、慢;通过组词法来区躲开和躲藏的)。(2)角色扮演,场景的想象,体验各种小动物在落叶下的感受。①老师扮演落叶,学生扮演蚂蚁,说说蚂蚁坐到落叶上是会看到什么;②老师扮演落叶,学生扮演小鱼,说说小鱼藏到落叶下是什么感受;③老师扮演落叶,学生扮演燕子,说说落叶是怎么给燕子报信的(远、近不同距离不同的报信方式)活动五:课外拓展——一首小诗(……小虫的屋子/蚂蚁的小船/鱼儿的大伞/燕子的电报/啊/大地/亲爱的妈妈/在你的摇篮/美美地睡上一觉。)活动六:小结——小小的落叶很不经意落在那儿,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快乐,摘下一片美丽的落叶送给最心爱的人。【教例评析】这是一节满含教师温情,写满教师最体贴的爱与诗意的课;这是一节释放了孩子童真,让孩子以最本真的方式去体验的课。这一节课是在教师柔和声语的引导中完成的,看得出教师是一位非常体贴孩子,重视孩子学习心理环境的老师。在课堂的一开始教师便用同学自我鼓励,同学间相互鼓励,教师鼓励,引导学生正确地认知当下的环境,并试着放松,接受这样的环境,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一个轻松温暖的心理环境。此外,在这一节课中,教师的语言温和,不强迫,让孩子乐于接受,对学习充满着积极地期待。此外,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非常美丽,可谓艺术:一、在文章的导入部分,教师就通过语言的描述(风呼呼地吹,天气越来越凉,这叶子就会?),营造出秋天的气氛,顺理成章地道出落叶这一话题。二、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一片一片”(师在黑板上画一片叶子,“这是一片。一片一片那就是两片了”……“言外之意我明白了,这一片一片就是好多好多”),体会落叶的多。而后面体会“落”叶的时候,教师也通过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不同的境貌(“缓慢地落下来,就这样像小蜻蜓,小蝴蝶慢慢地舞动着,你再读这句话,那样那样地落下来。落得多轻松啊!”“这次风很大,一下子就落下来。”),让学生体会到了,叶轻轻地落,风大了之后地落是不同的。在本环节,教师并没有用大量的视频(仅用了风大了之后的叶落的视频资料)等直观的图像资料,充斥学生的眼球,而是用简短的语句营造一个美妙的氛围。这样的一种教学形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更是向学生传达出语言文字的美。三、除去在词语的体会方面,在意境的感受中,教师也很善于利用语言来主导活动的节奏。比如在同学模仿小动物动作这一环节中(刚才我们是慢动作,现在快,游、飞、坐、爬、游、飞、坐、躲……),教师很善于利用通过快和慢,不同节奏下的动作变化,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展现语言文字的生动。而且教师还很善于利用语言文字转换视角,比如在落叶向燕子报信的环节中(有只燕子离我们不远不近,怎么告诉它?有只燕子就在我们眼前,你怎么告诉它?),通远和近等不同情景下,语气的变化,体现出语言的丰富。四、在对学生的引导中,教师能做到引导于无形,引导在明确。比如教师在活动三中,指导学生陈述叶子可能会飘在哪个地方时,明确指出用“有的”,但是却不是强硬地要求学生用上“有的”,而是用到“看谁会说话,我用上了有的”,这样一种方式使学生愿意去用,而不是被动地去用。还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躲”和“藏”的区别是明确指出“躲和藏有时放在一起可以表示一个意思。现在我把藏换个动作:躲开。”由此,可以见得教师在引导时,在无声处,在明白处。五、教师的语言艺术还充分表现在评价用语精妙细微。教师在评价同学时,会明确的指出学生做的好的地方,并作出正面的积极的评价。比如在活动三中,教师对于学生读音准确的评价——“这个“当”在句中两次不同音,你都读出来了,真了不起。”对于学生回答不是十分恰当的地方,教师会做出适当的指导。比如,在教学环节四中,学生作为一只小蚂蚁,坐在叶子上,看到了珊瑚,教师明确指出“那是在哪里,海里呀,再琢磨琢磨。”于是,我们可以明晓,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知识反馈时是积极地,却又是极其严肃认真的。教师的评价用语当是精妙细微。这一节课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资源。我一直相信“教育贵于熏习,风气赖于侵染”。相信,在老师的语言的熏陶中,学生对于语言的感知力也会大有提升。当然,本节课除了教师语言的美好,教学设计也是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尤其是在解决教学难点——体会落叶的作用时,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是让学生扮演,感受。学生通过角色扮演,通过爬、躲、藏、游、飞等动词的演示,充分地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生趣,动物界生灵的可爱。相信,课后同学们回忆起课堂上的表演,一定会会心一笑。而这富有童趣的教学环节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我想许多时,在小学,带着童真去感悟课堂,是非常必要且有益的。这既是尊重了孩子的天性,也是对于相关文本的一种尊重。我想这样一种教学是值得思索与学习的。教学从来不是一本正经,学习也从来不是正襟危坐。我们可以学习用教学语言去感染人,我们应该反思尊崇孩子的童真。我们原是可以用语言去造就一个美境,用童真去留住孩子的乐趣,原是可以的。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98661 .html